02.27 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影響範圍比較大的疫情事件?

環球衛星


血吸蟲病是由裂體吸蟲屬血吸蟲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俗稱“大肚子病”。它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病人極度消瘦,出現腹水、巨脾,腹壁靜脈怒張等晚期嚴重症狀。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對血吸蟲病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有12個省市,454個縣市區,1160萬血吸蟲病人,病牛120萬頭,釘螺面積148億平方米,60萬晚期病人,1億人(全國的1/6)暴露於血吸蟲的危險中。大多數患者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喪失勞動能力,婦女不能生育,兒童成侏儒。血吸蟲病嚴重的地區田地荒蕪,家破人亡。 在血吸蟲病疫區,流傳著這樣悲慘的民謠:肚胞病,害人精,任屯村裡栽禍根;只見死,不見生,有女不嫁任屯村。方灣大肚病,女不生育男“懷孕”,田野荒草屍骨蓋,湖畔蘆花哭亡靈,孤兒寡母苦仃伶。

疫情牽動著偉人的心,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的偉大號召。1958年2月10日,第四次全國防治血吸蟲病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發出了“鼓足幹勁,全面躍進,苦戰3年,加速消滅血吸蟲病”的口號。 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消滅血吸蟲病戰役打響了。

1958年6月,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得知江西省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後,寫下的七言律詩《送瘟神》二首。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zj史海拾貝


疫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顯著現象,給人類以極大災難。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即鼠疫,死者三四千萬,相當於整個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死於疾疫的人數量巨大,在歷朝歷代的史書中都有記載。

先秦以前即有瘟疫,一般以巫術治疫,雜以醫藥。秦漢時期,對於疫情嚴重地區,史記中有“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的記載。這時已經出現了隔離集中治療的辦法。漢平帝曾下詔書:“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名醫張仲景即主張防治為主,“上醫治未病。”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每逢大戰,必有大疫。三國時期,北方大疫,“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有人猜測,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於傳染病。

唐宋時期,瘟疫不絕於志書,史書中往往出現有如、“貞觀十年,關內、河東大疫”“江南頻年多疾疫”的表述。這時期的治療,以中醫藥為主,多進行隔離治療。

金元之際鼠疫大行,影響歷史深遠。有人研究後粗略估計,當時全國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多達2570萬人。

自新航路開闢後,世界成為一個整體,隨著交通的便利、貿易的往來和人員的流動,越來越多的疫病在全球範圍傳播。

明代疫病更為頻繁,約有上千次以上,且死亡數量巨大。嘉靖、萬曆年間,北京經常發生大疫情,“京師飢且疫。”崇禎年間華北山西發生鼠疫,病者吐痰血即死,慘絕人寰,乃至“雖親友不敢問吊,有闔門死絕無人收葬者。”崇禎十六年疫情更是嚴重,至“死者數百萬。”至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北京城已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左右,以至於有人將明代滅亡和鼠疫聯繫起來。

清代疫情頻發,且有外國人傳染的新病情。據伍連德研究,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年“(霍亂)藉英兵及印兵傳入,波及北京。”1910年清末東北發生大鼠疫,這次鼠疫死亡人數超過六萬,相當於東北1400萬人的0.4%左右。這一次的鼠疫,從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呼吸傳播。伍連德派士兵挨家挨戶搜尋感染者,一旦發現馬上送到醫院,按重症、輕症、疑似進行分級處理,避免交叉管理。政府也從長春調集1160名士兵,對哈爾濱疫區進行嚴格的封鎖和交通管制。最終高效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918年,中國曾經爆發過一次嚴重的肺鼠疫,此次鼠疫傳染性極強,疫情波及內蒙、山西、河北、山東、安徽、南京。據記載,從口外歸來的感染者,出現頭痛、發熱、咳嗽等症狀後,輕者三、五日,重者不過二十四小時,即吐血而死,死亡14600餘人。當時的山西地方政府發揮了積極作用,官方與民間良性互動,以較快地速度控制了疫情。

1932年陝西的霍亂幾乎遍佈全國,據粗略統計,共有23個省市、306個城市出現疫情。有的縣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病死去。據《陝西省志·人口志》,此次霍亂傳染了60個縣,患病人數有50萬,死亡人數約20萬,死亡率在40%左右。

抗戰時期的根據地也發生了大的疫情,其中發病最多、流行最廣、危害最大的傳染病是瘧疾。1942年3月11日的《晉察冀日報》寫道:“病人之多,病禍之延續與反覆,死亡率之大,可以說是百餘年來所未有的”。有人估算,抗戰期間,晉察冀邊區人民發病數為4000餘萬人,死亡為240餘萬人。對傳染性和流行性較為嚴重的傳染病,如瘧疾、痢疾、迴歸熱、傷寒等,根據地組建了各種醫療組和衛生防疫隊進行了重點防治。並加緊各種防疫藥品和藥材等的生產,幫助各級政權訓練衛生防疫人員,協助地方衛生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新成立的公共衛生局就設立了防疫班,負責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此外,還發起全民運動防治各類疫情。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國進行了3次強制性全民種痘和2次接種行動,5億多人口共發放了18億劑牛痘疫苗。

1955年前後發生了嚴重的血吸蟲病的問題,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十二個省、市區的37個8縣市流行血吸蟲病,患者約一千萬人,約有一億人民受到威脅。毛澤東多次開會聽取彙報,佈置任務。在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派出大批醫療隊到疫區進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各級黨委認真傳達動員,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制定規劃,採取各種措施,充實防治人員,建立健全防治機構,加強科學研究,教育發動群眾。從1955年底和1956年春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防治血吸蟲病的群眾運動,在各個疫區蓬勃開展。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報導了餘江縣消滅血吸蟲病的消息,毛主席看後,欣然寫下了《送瘟神》的詩篇。

綠水青山枉自多,

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

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

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

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

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

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

地動山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

紙船明燭照天燒。

這首詩篇發表後,極大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疫熱情。


姚夢瑤的日常生活


在中國歷史上死於疾疫的人數量巨大,在歷朝歷代的史書中都有記載。先秦以前即有瘟疫,一般以巫術治疫,雜以醫藥。秦漢時期,對於疫情嚴重地區,史記中有“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的記載。這時已經出現了隔離集中治療的辦法。漢平帝曾下詔書:“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名醫張仲景即主張防治為主,“上醫治未病。”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每逢大戰,必有大疫。三國時期,北方大疫,“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有人猜測,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於傳染病。

唐宋時期,瘟疫不絕於志書,史書中往往出現有如、“貞觀十年,關內、河東大疫”“江南頻年多疾疫”的表述。這時期的治療,以中醫藥為主,多進行隔離治療。

金元之際鼠疫大行,影響歷史深遠。有人研究後粗略估計,當時全國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多達2570萬人。

明代疫病更為頻繁,約有上千次以上,且死亡數量巨大。嘉靖、萬曆年間,北京經常發生大疫情,“京師飢且疫。”崇禎年間華北山西發生鼠疫,病者吐痰血即死,慘絕人寰,乃至“雖親友不敢問吊,有闔門死絕無人收葬者。”崇禎十六年疫情更是嚴重,至“死者數百萬。”至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北京城已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左右,以至於有人將明代滅亡和鼠疫聯繫起來。

清代疫情頻發,且有外國人傳染的新病情。據伍連德研究,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年“(霍亂)藉英兵及印兵傳入,波及北京。”1910年清末東北發生大鼠疫,這次鼠疫死亡人數超過六萬,相當於東北1400萬人的0.4%左右。這一次的鼠疫,從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呼吸傳播。伍連德派士兵挨家挨戶搜尋感染者,一旦發現馬上送到醫院,按重症、輕症、疑似進行分級處理,避免交叉管理。政府也從長春調集1160名士兵,對哈爾濱疫區進行嚴格的封鎖和交通管制。最終高效的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918年,中國曾經爆發過一次嚴重的肺鼠疫,此次鼠疫傳染性極強,疫情波及內蒙、山西、河北、山東、安徽、南京。據記載,從口外歸來的感染者,出現頭痛、發熱、咳嗽等症狀後,輕者三、五日,重者不過二十四小時,即吐血而死,死亡14600餘人。當時的山西地方政府發揮了積極作用,官方與民間良性互動,以較快地速度控制了疫情。

1932年陝西的霍亂幾乎遍佈全國,據粗略統計,共有23個省市、306個城市出現疫情。有的縣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病死去。據《陝西省志·人口志》,


大唐愛生活


三國時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羅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魏晉南北朝 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寧州頻歲飢疫,死者以十萬計。五芩夷強盛,州兵屢敗,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資治通鑑》) 永嘉年間(307年—312年),戰亂頻仍,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晉書.食貨志》) 義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譙縱據四川,自稱成都王。義熙二年(406年),劉裕派遣劉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義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隊勢如破竹,到達遂寧郡之黃虎,譙縱請求後秦姚興出兵,姚興遂派遣平西將軍姚賞等率兵增援,黃虎之戰中劉敬宣前進受阻,雙方相持六十餘日,敬宣部隊糧草啖盡,此時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時,士兵十不存一。 隋朝

唐朝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江東大疫,「死者過半」。「辛丑歲(762年),大旱,三吳飢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為之空虛,而存者無食,亡者無棺殯悲哀之送。大抵雖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棄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積骨相支撐枕藉者彌二千里,春秋以來不書。」

1344年,中國淮河流域爆發黑死病,河北商人再沿「絲路」將之傳到印度、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同時期蒙古人西征時,將染疫屍體用投石機投入城中,由此散佈病毒至歐洲各處。造成1347年歐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談》即是以這場瘟疫為故事背景,描寫浩劫下的人性。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縣和廣東南雄路大疫。

明朝 萬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萬曆《山西通忘》卷26記載,潞安「是歲大疫,腫項善染,病者不敢問,死者不敢吊」。 崇禎六年,山西出現瘟疫。崇禎「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崇禎十年(1637年)以後,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過半」,疫情傳到河南地區,「瘟疫大作,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文化長河中的歷史


歷史上明朝未年就是因為京城的鼠疫,使明官兵的戰鬥力下降,被李自成輕易攻破。李自成的起義軍又因為京城傳染到了鼠沒,兵敗了吳三桂和清軍


周才華4


2003年SARS

1855年開始於雲南的鼠疫

1894香港鼠疫

1910東北鼠疫


用戶2433241938399


就是這次新冠病毒,沒有之一。


Einstein18


非典 新冠病毒 天花 鼠疫


萬眾矚目小晶晶


致敬為此次疫情做出貢獻的醫護工作者,感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