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看新冠疫情的影響


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威脅到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因其具備“公共性”,從而影響到國民經濟整體的平穩運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在武漢爆發,而後迅速蔓延至全國乃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疫情不僅對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危害,也對國內經濟安全產生較大風險,衝擊短期經濟供給能力、加大國家宏觀調控壓力、降低中小企業競爭力以及弱化產業鏈安全控制力等。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看新冠疫情的影響

一是衝擊短期經濟供給能力。疫情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短期內經濟增速放緩、供給需求驟降。從供給端看,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產、銷售等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顯著降低。從需求端看,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均受到衝擊,投資和消費受疫情影響明顯。據測算,預計全國一季度GDP增速低於5%的可能性較大,二季度影響逐步減輕,下半年經濟有望全面恢復正常。

二是加大國家宏觀調控壓力。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疊加疫情影響,短期內加大了我國宏觀調控壓力。宏觀調控政策如何兼顧防疫和經濟發展以及政策的長短期效應,成為了宏觀調控部門的一大考驗。特別是在逆週期調節中,宏觀政策組合和調控節奏、力度的把握尤其重要。

三是降低中小企業競爭力。疫情對不同微觀個體的衝擊程度不同,其中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衝擊最大。企業因疫情停工停產造成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房租、工資、利息等剛性費用支出較大,可能出現資金週轉困難,甚至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面臨破產倒閉風險。據有關測算,企業在3天假期延長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佔企業財務成本450億元左右。同時,企業生產經營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

四是弱化產業鏈安全控制力。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全球主要工業品的供應鏈合作上,擁有最完善的產業供應鏈集群,已成為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此次疫情對我國產業鏈上下游影響廣泛。

一方面,引發了國際產業鏈轉移效應。我國製造業作為全球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環節,在疫情衝擊下生產秩序遭遇擾亂,企業的用工、生產、庫存、運輸、訂單等受到了強烈衝擊,也進一步影響到我國向其他國家出口中間產品,導致其他國家生產過程中斷。如果我國企業不能儘快恢復正常生產,汽車、電子等諸多產品的全球供應鏈將會陷入混亂,許多跨國企業也將因此重新審視對我國製造業的依賴,不排除部分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可能。如日本企業因我國疫情期間未能及時供應零部件,已有37%的企業考慮調整供應鏈。顯然,我國對全球供應鏈中斷將促使跨國企業向其他沒有中國企業參與的全球供應鏈擴展,全球產業鏈在世界範圍內將面臨重新佈局。

另一方面,加速了國內產業外移風險。隨著疫情繼續發展升級,我國一些企業因生產經營困難也會考慮將產業轉移到東南亞等國。據中科院相關報告顯示,企業能夠承受1個月以上延期開工的僅為7.1%,能夠承受2個月以上延期的僅為1.7%。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看新冠疫情的影響

面對疫情已嚴重威脅我國經濟安全,應儘快制定相關措施以減少疫情的影響。

一是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同時提高企業生產管理能力。全力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避免“一刀切”的極端方式,採取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的企業生產措施,保障企業穩定有序生產。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增強應對外部風險意識。加強企業組織管理,推動建立應對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提升企業內部自我防疫水平。

二是適時適度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組合。在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對緩解企業流動性壓力和降低經營成本的作用,加大財政政策為企業提供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的力度,儘快恢復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三是建立突發經濟安全應急體系。建立健全應對突發經濟安全事件的事前應急預防、事中應急處置、事後應急評估的應急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各單位各機構聯動協作,推動形成快速反應網絡。

四是加快優化製造業供應鏈佈局。加大製造業供應鏈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提升製造業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夯實製造業供應鏈的可持續性,穩定我國製造供應鏈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進而助推我國重構自主可控的國際供應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