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體罰,不吼叫的情況下控制住課堂吵鬧的局面?

鯤鵬說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這樣的一個小細節,現在的課堂上老師都會帶一個小的擴音器,其實只有當過老師的才真心理解這個小擴音器的作用。其實它並不僅僅是為了課堂上講課省力氣,而是老師在學生吵鬧課程時的法寶。用它有足夠的聲音壓制學生。其實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達不到教育的作用的。面對不體罰,不吼叫的教育大環境,其實老師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



第一:樹立威嚴,讓學生髮自內心的感受到老師的嚴格。

很多人在網絡短視頻中都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位老師在辦公室裡面有說有笑,甚是溫柔,但是當她踏進班級的那一刻,立馬“秒變臉”嚴肅了起來。就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學生屬於未成年群體,有一定的懼怕心理,如果學生怕這個老師,那麼他們肯定不敢搗亂課堂的。


第二:定期參加培訓,多學習一些教育心理學課程,學會分析學生心理。

對於老師來說光會上課是遠遠不夠的,應當注重提升自己分析學生心理的能力。每個學生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弱點,其實很多學生並不是因為不能體罰而不好管教,更多的是因為老師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老師真正的從孩子的內心出發,再叛逆的孩子總有心理弱點,抓住學生的弱點去管教,肯定會有很大的效果。


第三:與家長配合,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理念的變化,光會學習的學生並不一定就是好學生。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也並不一定是壞孩子。老師應該全面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對一些實在不想學習的孩子應當充分了解,發展他的特長和愛好,比如孩子喜歡體育,你可以協調家長和體育老師重點培養,將來發展體育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未來。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沒有充分發現孩子本身的優勢。



教育部門之所以規定老師不能體罰學生,就是因為注重人道主義,保護弱勢群體。而孩子的教育也並不能因為這些而失去該有的效果。只有學校老師用心,社會機制支持,學生家長配合,咱們教育的未來肯定會百花齊放。課堂上也自然不會出現吵鬧的情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