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月光下的溫唇


“弄”原本是個動詞,有擺弄、玩弄、戲弄、撥弄等等意思。

古代弄琴,就是取其撥弄的意思。

久而久之,就把奏樂或樂曲的一段、一章稱為一弄。

即“梅花三弄”,指的是這首名為梅花的曲子一共有三大段,或三大章。

這個問題解釋到這兒,應該非常清楚明白了。

但再順帶多說幾句。

曲子的名稱為什麼叫“梅花”呢?

是不是作曲者睹梅思梅,有感而發呢?

不一定。

樂曲有時不一定要表達什麼主題思想的,也沒有強要求有什麼內涵,主要是讓人感覺好聽,聽來抒懷,感覺舒適,激發共鳴,或者給人美好的享受,這就夠了。

不然,你把這樂曲演奏給一個從沒聽過它的人聽,事先不告訴他曲的名字,等演奏結束,你問他從曲子裡聽出了什麼,給他猜一百次,也猜不出裡面有梅花什麼事。

所以,樂曲的命名,有些是很隨意,有些是很詭異的,根本不用費心積慮去考究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與什麼有關。

你覺得好聽,能觸發你某段情感,讓你身心愉悅就行。

舉個例子。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算得上是世界名曲了。

你知道這曲子是怎麼來的嗎?

故作家陸文夫曾經指出,《二泉映月》並非阿炳原創,而是源出風月場中婊子和嫖客調情時,唱的淫曲《知心客》。

陸文夫還說,阿炳拉胡琴並非勤學苦練,主要是靠悟性,同一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樣,任憑他即興發揮。

《二泉映月》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到無錫為阿炳的演奏進行錄音。擅長琵琶彈奏和提琴製作的無錫人祝世匡參與了錄音過程,後來寫有《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過》一文。

文中提到,錄音結束後,楊蔭瀏問起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坦承,這支曲子是信手拉來的,沒有名字。楊蔭瀏認為,這麼好聽的曲子沒有名可不行。想了想,覺得無錫有個惠山泉,號稱“天下第二泉”,就說,那曲子就叫《二泉》吧。祝世匡受此啟發,覺得粵曲裡有首《三潭印月》,不如叫《二泉映月》。

這麼著,《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現在,有些著名音樂家不明就裡,在教別人鑑賞音樂時,當鑑賞到這首《二泉映月》,竟然生牽硬扯,故作高深地說:“閉上眼睛,閉上眼睛,用心靈去感受,用心靈去感受,是否感覺到了有兩條泉水在你的靈臺間緩緩流淌?泉水清亮,在月光下亮透你的心靈……”

諸如此類,讓人噴飯。


覃仕勇說史


問題:《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前言: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臺灣歌手姜育恆為瓊瑤電視劇《梅花三弄》演繹的主題曲。這首曾經風靡大陸的影視作品,讓我們知道了“梅花一弄 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 風波起……”,更讓我們明白了“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梅花三弄》的由來:

這個音樂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至今保留下來比較早,而且很有名的一首笛子演奏曲。有關這首曲子的傳說很多,通常被認可說法是:

東晉時期,大將名桓伊,不但戰功顯赫,同時還是一個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更主要的是他精通樂律,尤其擅長吹笛子,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

有一天桓伊在路上遇見了一個年輕人名叫王徽之,他非常仰慕桓伊的音樂才華,於是斗膽請桓伊能不能吹奏一首曲子,這個不詳之請,桓伊竟然欣然應允,於是桓伊馬上下車,隨即給他吹了一首曲子,相傳這首曲子就是這首有名的《梅花三弄》。

由此可以證明,這首樂曲在晉朝就已經很流行了,稱其為古曲也毫不誇張。由於沒有詳盡的正史記載,所以這似乎也是一段軼亊,同時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何為三弄?

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有“梅花”這一元素,任何藝術作品都會顯示出其“孤傲雅緻”。顯而易見,前面的梅花就很好解釋了,而後面的“三弄”就讓人費解了,讓我慢慢道來:

稍微有點音樂樂理知識的人,對“泛音”並不陌生吧?其實,“三弄”就是指這首樂曲中的“泛音”,即以不同的形式反覆三次。類似的方式還有著名的“陽關三疊”,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首樂曲的特色,就是纏綿悱惻,它不但描寫出梅花傲骨含雪,高潔安詳的靜態之美,急促的曲調則是表現梅花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動態,整首樂曲表現了梅花凌霜傲雪,錚錚鐵骨的神態。



結論:

這首《梅花三弄》,通過讚頌梅花的潔白、菲芳耐寒的品質來烘托士大夫文人的超凡脫俗,孤芳自賞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備受後人推崇。

以至於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又將這首高雅的傳世名曲由笛子獨奏,演化成古琴演奏,以致成為“古琴十大名曲”。順便提一下中國傳統古琴的十大名曲分別為:

  • 高山流水
  • 廣陵散、
  • 平沙落雁、
  • 梅花三弄、
  • 十面埋伏
  • 夕陽簫鼓
  • 漁樵問答
  • 胡笳十八拍
  • 漢宮秋月
  • 陽春白雪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琴棋書畫,柴米油鹽醬醋茶,用詩詞點綴生活。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的文章,敬請點贊轉發,雅評留言——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您的鼓勵是我們緣份的見證】


兵法天下


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雲煙深處水茫茫

就算大家沒有聽過古琴曲《梅花三弄》,估計也聽過姜育恆這首憂鬱的情歌。

《梅花三弄》的名氣,實在太響了。

早在宋朝的時候,就有人寫詩:

竹葉一尊魚似玉,梅花三弄月如霜。

元朝的時候,又有人寫詩曰:

梅花三弄月將晚,榆塞一聲霜滿天。

早先,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曲子叫做“梅花三弄”,最早跟梅花三弄有關的典故,來自於南朝的筆記小說,這小故事,折射了意味無窮的魏晉風流:

相傳東晉名臣桓子野擅長吹笛,書聖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徽之(真是兒子,不是兄弟)久聞其名無緣得見。有一次王徽之在船上,恰巧桓子野坐車路過。門客告訴王徽之:look!那位帥鍋就是你碎碎唸的笛皇桓子野啊!王徽之急忙請人邀請桓子野上傳一敘,願聽先生吹奏美妙笛音。

桓子野聽明白來意之後,搬了一個小馬紮到車下,吹了三首曲子就上車去也。從頭至尾都沒有和王家五少爺打招呼。

桓 時 已貴顯 ,素聞 王名 , 即便 回下 車, 踞胡床 , 為作 三 調。 弄畢 ,便上 車去, 客主不交一 言。

酷斃了!

後來江湖傳說,桓子野吹奏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梅花三弄》。

介個當然是不靠譜的,因為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梅花三弄這一曲,當時在魏晉年代最負盛名的跟梅花有關係的笛子曲乃是《落梅花》。

後來有兩首笛子曲並肩雙雄,一支是《落梅花》,另外一支是《折楊柳》。

相信各位喜愛閱讀古代詩詞的朋友,對這兩個曲名都是“岐王宅裡尋常見”了吧。各位可還記得《琅琊榜》開頭的時候,江左梅郎一艘小船江面吹笛子的情景呢,真有感覺。那個故事講得好像就是魏晉事情的故事吧。時間繼續往後快進,前面古文裡面,只說 “為作三調,弄畢”。到了唐朝虞世南寫這件事的時候,就改成了“作三弄畢”。

你看,出現了三弄,再加上當時流行的梅花落。梅花三弄隱約現身了。

到了宋朝,李清照阿姨就開始寫這樣的句子:

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到了後來就出現了開頭鐵錘引用的宋元詩歌,梅花三弄成為一個固定的搭配。

當然了,直到那時候,梅花三弄也還不是一首曲子,所謂弄,就是指的吹奏,演奏之類的意思。

事實上,梅花三弄成為一個成熟的曲子,最早是出現於《神奇秘譜》這個曲譜是公元1425年出撰寫的,說起來已經是明朝宣德年間的事情啦。當時的記載是:

“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

這還是拿本文開頭那段故事說事情。至於為啥叫梅花三弄呢,這是因為古琴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故稱“三弄”。文化人還編排了一個口訣來解釋三弄的內涵:

梅花一弄、弄清風;
梅花二弄、弄飛雪;

梅花三弄、弄光影;
暗香浮動、水清清。

現在網上到處都可以下載聽到笛子古曲和古琴曲《梅花三弄》,至於各位能不能聽出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鐵錘文史


《梅花三弄》簡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梅花三弄》有哪些版本?

1、笛曲(南朝至唐朝)

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2、琴曲(宋朝至明朝)

《梅花三弄》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稱的“笛”其實即現代的簫。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

《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遊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3、琴簫合奏曲(清)

《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編為琴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晉代笛曲的風格。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三弄》的典故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之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並不相識他。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梅花三弄》是哪三弄?

真正的梅花三弄是: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1、引子

曲調開始主要是營造一種初冬時節,陰雲密佈、冷霧瀰漫,梅樹隱隱約約的、忽隱忽現的氛圍。

音節平穩舒緩,附點的出現平添一種跌宕起伏之感,

該段動靜相諧的對比、明暗的反差襯托,使得梅花的寒香之美油然而生。

2、梅花一弄

一度,初冬時節,梅樹枝幹枯澀、枝頭開花稀少,欲露還藏,在清冷的夜風中蕭瑟抖動。

音節第一次在泛音段出現,聲音渺小、微弱細膩,表現梅花迎著寒冷嚴冬到來的頑強掙扎的心態。

該段節奏活潑,富有動感,泛音曲調猶如是對梅花的特寫,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風舞羽翻銀,如在眼前,生動形象。

3、梅花二弄

二度,深冬時節,梅樹枝幹飽滿,梅花大片的綻放,滿樹飄紅,尤其在漫天飛雪當中不畏嚴寒、傲然綻放。

音節第二次在實音段出現,表現梅花在寒冬飛雪中傲放的姿態。

該段的彈奏要講究堅實有力、充滿古風之味,可以說這一部分是全曲中要求體現琴味最為濃郁的段落。

4、梅花三弄

三度,殘冬時節,梅樹枝椏開花碩大,更有綠芽相伴,在帶有冰凌的溪水旁戲弄著花影、葉影、月影,象徵著冬去春來,萬物開始復甦。

音節第三次高音出現,而且伴有顫音,說明春天要到了,有一種非常喜悅歡快的節奏情趣,而且後面快板就可以聽出這種感覺了。


啟迪花剪劇段


說起《梅花三弄》,其實就是首笛子曲,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中載,這是晉朝桓伊作的一支笛子曲,它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梅花三弄》後來還被改編為琴曲。關於“三弄”,這是指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三弄”就曲中是三個變奏,由於“主音”在琴的不同微位上的泛音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故人稱“三弄”。

《梅花三弄》共分十段,兩大部分,樂曲的主題是表現梅花的,在演奏方法上,通過不同三次的重複彈奏,分別用靜和動的形式,來描繪梅花的高雅清潔。樂曲最後用稍快的曲調和音色的變化,表達了梅花在傲立寒風,迎風傲雪的堅毅不屈的品行。同時,也是借物抒懷,用以讚美節操高尚的人。

《梅花三弄》還有一個典故。據《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記載,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

王徽之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應召,他乘的船在青溪停泊時。碰巧桓伊路過,王徽之當時並不認識他。聽船上一位客人說,這位就是桓野王。

王徽之讓人對桓伊說,聽你善於吹笛,能不能為我吹一曲?。作為高官的桓伊,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就上了船。用笛吹了梅花三弄。吹奏完畢,桓伊就走了。雙方未說過一句話。

據說桓伊溫文爾雅,王徽之性格豪放,而兩人相會不說一句話,這也算一種緣份。正是由於兩個人這種見而不語約會,才有了這《梅花三弄》千古名篇的誕生。


D東哥


《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r \r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r \r “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徵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r \r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r \r


LH丫123123


小說為:《梅花三弄》是瓊瑤小說三部曲,分別為《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三部小說均有同名電視劇。

音樂為:《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有說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

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又有把之比做像徵著梅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說法。





V587累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其中,菊花與梅花最為相似。

菊花是鐵骨錚錚的傲骨——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梅花有與菊花一樣傲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梅花三弄》原是古曲,有三段。類似於今天歌曲的三段。每段都重複和不同。到第三段達到高潮——梅花一弄斷人腸,梅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楊朱學派


“三弄”就是“三節”、“三段”,和“陽關三疊”的“三疊”是一個意思。

“梅花三弄”因瓊瑤而知名,但瓊瑤並不是首創。只要百度一下,不難發現,“《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原來這是古笛曲、古琴曲的名字。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庭院深深”“煙雨濛濛”“寒煙翠 ”“月滿西樓”“翦翦風”“彩雲飛”,都有古典文學的背景。有人據此認為,瓊瑤有相當深的古典文學底蘊,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觀點,我不予評論。

比較尷尬的是一次經歷。有人說到明代政治家楊廷和:“不知道他沒關係,他有個兒子叫楊慎,有人知道嗎?”我隨口答:“知道,寫過‘幾度夕陽紅’。”旁邊有人大笑:“《幾度夕陽紅》是臺灣瓊瑤寫的,你說是明朝人寫的,哈哈哈哈。”

瓊瑤以“幾度夕陽紅”命名她的小說,說實話我認為這是她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不過因此就剝奪了楊慎的著作權,這恐怕是瓊瑤本人也始料不及的了。


棲鴻看紅樓


《梅花三弄》是我國古典音樂的一塊瑰寶。自明代初年朱權的《神奇秘譜 》傳譜以來,經過一代代琴家不斷傳承,改造與發揮 , 新的譜本和演奏風格層出不窮。加之簫、笛、琵琶等器色也多積極參與演繹合作,影響極其深廣,成了最受人們喜愛的古曲之一。

但就這樣一首古典名曲,在明朝以前的文獻記載卻極其匾乏,明代之後所記又多屬傳聞或臆測,因而其起源、作者等問題長期以來茫昧不清。


從朱權《神奇秘譜》開始的明清琴譜,一般認為《梅花三弄》是東晉的桓伊所作笛曲 , 後來由琴家改為琴曲。 故事是這樣的:桓伊是東晉的名臣 , 擅吹笛 , 時稱“江左第一”。 《世說新語·任誕》中寫道 : 王子酞(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東晉名士,生性不羈)偶遇桓伊,被桓伊的笛聲打動,相互傾心,以音樂愛好相應酬,而始終不通一言的一段。


後來關於桓伊創作笛曲《梅花三弄 》的說法就源於這段故事。但這一原始記載中 , 沒有提到桓伊所吹曲名 , 只是說“為作三調”,三調意思為三個曲子或三段曲子。其中“弄”字的意思是作動詞用,是吹奏的意思。“弄畢”是說演奏完了 , 接著便上車揚長而去。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為作三調”被各大文學作品寫作成了《梅花三弄》這必須得力於文學作品的想象與發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