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中庸之道?當今中國社會最大的弊端是中庸之道嗎?

惠方854


中庸之道其實多半人是不理解的,或者只理解一半。這很大程度上毀在一個庸上,認為庸就是平庸。還有很多人只認為中庸之道就是沒原則的老好人,處事圓滑的像個狐狸。如果落入這些認識肯定百分百是不對的。

我們先看《中庸》開篇第一句話: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所以《中庸》的主旨是講天命和修道,和很多人認識裡的中庸是和稀泥,沒觀點老狐狸根本就不是一碼事。這些人只是得了中的少分應用,然後貫徹了錯誤的庸當成庸俗庸人的含義而已。庸其實是不易、不變的意思。

平時我們多解釋中庸為中不偏,庸不易。到這遠遠不夠。這中間沒有講道。偏離道的一切中庸都不是中庸。就像我們反感的那些假中庸現象,搞得社會烏煙瘴氣,沒有原則只有圓滑謀利。在孔門來說,這些多半都淪為鄉愿,也就是孔子所厭惡的德之賊也。在心中無道的人來說,中庸,明哲保身都是自私自利的工具,與真實偏離太遠,儘管表面上極其相似。所以切不可被其騙過,最好是看過幾遍《中庸》原文。

我們古代的學說都是以道為核心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罵古代昏君叫:昏庸無道!而士人也是志於道才稱為士人,不志於道根本不能稱為士人。所以以現今社會上一些無道之人的言行去返觀中庸的真正意義必然不得。

所以中庸的前提要心中先有道,否則根本免談中庸。有句話叫極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在中國的學問中是很深很深的,中國人把得其中作為最高的行事準則,這個中不是中間的中,而是最接近道的方向的,在時與位上那個最佳的點,最好的平衡點。如果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得中,那必然是深刻的看清楚了其中的本末之道,否則不可能得其中。而道中最大的就是天命,天道。如何循天道而行,於萬事萬物中得天道,天命之中才為真中庸。

而這又豈能被那些汲汲營營,圓滑苟且之輩所能真懂的。這些人本身就背道而行,所以他們表現得再像也不是中庸。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就拿這個看看社會上的猴精,有幾個符合這個標準的,心裡就有數了。

所以中國社會的問題是庸俗的鄉愿,是庸俗價值氾濫,聖賢之道盡失。極高明的中庸也跟著陪了葬。真正的中庸之道,法天之德,知時知位,近乎聖人,各位做的到嗎!


晴之黎明


什麼叫中庸之道?中庸是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意思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很好的把握住這個度,就是把握住了“道”,偏離了這個度就不是中庸了,是“過猶不及”。實際上告誡人們說話做事應考慮到方方面面,不搞特殊,不走極端,不動感情,可適當的放鬆卻不可放縱。

中者,“不偏不倚,不執兩端”是一種動態平衡。因為“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終未敢稱帝。因為“中”,范蠡剿滅吳,而功成身退。因為“中”,曾國藩剿滅太平軍,卻主動交出兵權。因為“兩端”,項羽滅秦功高,卻眾叛親離,殉命烏江。因為“兩端”,商鞅變法,不循私情,卻被無情車裂。因為“兩端”,白起坑殺趙軍無數,威名遠揚,卻被秦王賜死。無極必反,兩端無常,歷史的長河中,走過了多少英雄,留下了多少無奈,“中庸”對中國人影響破深,中國人的性格內斂,和這一思想關係很大。另外中國的國名是“中”,這裡的“中”是否與中庸的“中”有一點相同的意思?應該說有。

今天,我們汲取中庸之道中的積極因素,對於實現社會和諧的理想具有重要意義。“中庸”其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諧,並能使人處理好人際關係、國際關係及人和自然的關係,以至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弘揚中庸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承認不同而謀求“和”,這是世界多元文化實現和相處必走的一條路。“和而不同”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平相處、共同發展方面具有啟迪意義。

中庸之道有什麼危害?中庸雖有好處,但害處更大,中庸的實質是要達到平衡,任何事物若穩定發展一定是處於平衡狀態,平衡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收縮的方法,兩種力量向內,相互抵消達到平衡,即中庸;另一種是擴張的方法,兩種力量向外達到平衡。中庸是採用了收縮的方式,抵消兩種力量向外達到平衡,結果雖然是平衡的,但另一個結果是很難讓事物成長起來,這個道理也許不太容易理解,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一粒種子發芽成長起來,是向下紮根和向上成長兩重力量的平衡。如果這兩種力量都很弱,收縮平衡達到一定程度最終長成的就是根不深葉不茂的小草。相反,如果這兩種力量都很強,擴張平衡到一定程度,最終成長的就是根深葉茂的大樹。

一直中庸下去就是平庸,不願意做一個過於平庸的人,所以不能一再自我安慰,應該有雄心壯志,不能自我滿足,不沉於幻想,努力地做些事情。

中庸只是生活中調味品劑,不應成為生活的目標,或許中庸是達到極致目標後的另一種境界吧。


惠方854


把以前寫的粘這兒。。。

中道之庚為用,簡稱,中庸之道。

中之道,變化之道,變化之法則,人類生存之道。當一個社會偏離了中道,就會出現亡國滅種的危機,就比如中華民國,中道被批倒批臭,結果外敵入侵,中國人像螞蟻一樣被別人踩死。

庚,秋天。不太變了,結果子了。

庸,用結果,結果不會變,呆滯得變不了。

春天裡天花亂墜,誰知道哪朵花會結果子??而即便結出的果子,酸甜苦澀都有。就比如,說得天花亂墜的辛亥革命,結出一顆外敵——民國的師爺——日本,大舉入侵,和另一顆國家分崩離析,這兩顆苦果。

所以,中庸之道,是最可靠之路。


阿奇100


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誰的解釋才是最正確的?每個人也許都有自己的理解,在這裡我只說自己的理解,中庸在我理解就是平衡之道,在這個世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各種矛盾,如何解決矛盾,化解矛盾,中庸之道正是解決矛盾的方法,那就是找到一個可以相互平衡,認可的平衡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傳統文化受到了質疑,而且這種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強烈,這是我一直都不明白的,每一種文化學說的出現,都是有歷史背景的,也是為當時時代服務的,在文化傳承的過程,當權者為了自己的統治,往往採取消滅不利的,完善更改可利用的,當一種文化傳承幾千年下來,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的修改,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傳承下來的文化,學說,不知道與創建者所創建的,有多大的差距,這個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有一點,創建者所創建的學說都不是為現今社會服務的,他是為他的時代服務的,當我們用現今的眼光去評價,這些傳承的文化,學說,是有失公正的,而且這些傳承有多少還是原來的本意,都是不為人知的。道可道,非常道,一個道字就夠我們猜測一生了。


瓜子皮的翅膀


中庸之道,很多人理解偏頗了,認為不出頭,不落後就是中庸之道,大錯特錯。

中庸之道是為人處世高明智慧,祖先對為人處世總結的經驗,是哲學的範疇。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人物事情,如果能夠找到事情最佳解決辦法,萬物萬事之平衡點,這個點對所有人和事物無害,卻能調和萬物,從而積極向上,過剛過柔,對人和事物總有偏頗,不能萬全,總會差一點,而剛柔之間便是中庸之道,是大智慧之體現,能夠把握最佳點位的人,必成大事。


挲陌


中庸之道不是不偏不倚,不是調和折中、八面玲瓏之道。而是指人內心的狀態,不被情緒和私慾控制,是一種極度圓滿又富足的狀態,這樣對外就能豁達處事,知行合一,無為而無不為。人達到中庸,就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內心保持中和的狀態。中是指中和,庸是指庸常,平常之意。

慾望是洪水猛獸,慾望氾濫就會成災,對個人和社會產生很大的危害。有多少戰爭緣於某些人心中的野心,從根源上講幾乎離不開少數人的野心,象日本侵略中國是不是日本某些人的野心所致?戰爭對人類的傷害無庸質疑的。

拿明朝來說,士大夫官員階層本身已很富足,但慾望無窮,不用納糧,又去侵佔了大量百姓的田地,然後自身利益膨脹,這樣又去侵佔了百姓的利益。這樣民不聊生,處於崩潰的邊緣,加上自然災害,國家內部動盪不安。後來清軍入關,殺了不少人,大的理屠了不少城,小的鎮壓殺人也無數,可以說是骷髏如山。士大夫官員如果真能中庸,又何致於對漢民族傷害如斯呢。

這樣中庸之道對普通人適用,讓人適應環境,至少不會得抑鬱症吧。對官員和公眾人物來說,修中庸之道,不說造福與民,至少不會因自己的私慾膨脹而傷害百姓吧。


檻內小紅


現在的某一些人為錢,為權,名利勾心鬥角,從底層人到高層人,毫無道德觀念,黑與白的言辭,恐嚇,威懾言辭無孔不入,自因為能成功,搬石頭自砸腳,會受到正義辨壓。



湘沅鼓樓茶道香


所謂中庸之道,顧名思義就是“老二哲學”,就是永不當頭或不願當老大,而要心甘情願地當老二,明哲保身且當好老實人或當老好人,誰也不得罪,現實生活中這種處事待人的哲學或許能一時吃得開,但如果為官者或領導人失去了原則和底線,那麼社會風氣肯定會越來越壞且每況愈下,會使人們思想道德淪喪不說,還使社會全面倒退或下滑,這是大家不願看到的情況!


春光明媚花開始


"中庸之道"是形容人性深處最光芒的點、最高境界

"中庸之道”的意思不是折中,“和稀泥”,而意思是:心臟、社會票決領導頭腦(中)時,以平凡平常心對待(庸)“之道”,當選了帶頭幹,落選的事都忘了、不知道。這就是健康的社會和人體選領導頭腦的平常機制,文明道路。誰知道單位無記名投票的意見隱私、自己腦細胞更新的事?若知道這些事,就是腐敗的社會和被監測、解剖還監測、解剖不清楚的病人死人。

要想理解“中庸之道”,就要明白中華文化、龍的造字規則,否則解釋不清楚。“中庸"的可操作意思不是折中的意思,而是:以交換、票決馬首是瞻的中國龍(五中)文化能用於日用的平凡生活中,豈(庸)有平庸人嗎?“庸"(豈)可棄乎(嗎)?

這一解釋是毋庸置疑的。《詳見《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開始的“說明”。 文/劉樹成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中庸之道其實就是先世事洞明皆學問,後掌握分寸,就是顧全大局,實務幹練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