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初中生的發問: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我是一個初二的學生,可是我的情緒最近真的要崩潰了,我不跟別人講,我害怕別人說我矯情,我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接受過專業心理學培訓的老師,我接觸過形形色色因無法排解情緒而悶悶不樂的學生,尤其是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心理發展不成熟,對世界的認識偏差等,而產生的心裡壓抑所造成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近幾年也越來越被更多人熟知,它就是——焦慮。多表現為心裡的極度不安,不僅大人有焦慮,孩子也有,長久的焦慮得不到宣洩的話這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更何況一個孩子。平常在對學生們的班會課教育上,基本上隔三差五,我都會做相關方面的輔導,因為我深知,心理的健康成長遠比成績要重要很多很多,也或者可以這樣說——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學習的前提和有力保證。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在開篇中,這個初二的孩子提到,他最近真的要“崩潰”了,但是他又不敢和別人講,害怕別人嘲笑自己,說自己矯情。這種感覺相信我們都深有體會,要單從情緒感受來說,自不必多言,再正常不過了。身邊孩子焦慮的現象也並不少見。

我有一個同事,他的孩子今年六年級,是班幹部,很有責任心,平常也是操心慣了,聽他媽媽講,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喜歡過問。多了一個妹妹後,他更是像個小家長一樣去照顧妹妹。但是這個孩子可能也是因責任心太強,心態也容易失衡,表現為易怒,發抖。比如說一件事情急忙做不好,他就會著急不安。前兩天聽他媽媽講,最近他在家裡似乎又出現了這種狀況,有一次聽直播做題,沒做出來就煩躁的在本子上亂畫,還把手中的筆折斷了,吃飯的時候也是左顧右盼。

在當下的情景之中,在家裡已經悶了那麼久不能出門,再加上網絡學習的影響,孩子本身心中的焦慮便生長起來了,做大人的必須去體察,並給於及時的疏導。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那麼,在“疫情”和“網絡學習”雙重影響下,家長應該怎樣去幫助孩子處理焦慮情緒呢?可以嘗試從下面幾點進行。

1.感受孩子的感受

這裡要怎麼去理解?怎麼去做到感受孩子的感受?想一想,我們平常在孩子說“媽媽,我不開心”“爸爸,我感覺不好”的時候,做家長的往往會覺得,一個小孩子家家的哪有什麼情緒?這讓我突然想起我小時候的事情,每次給爸媽講“媽媽,我腰好痛!”得到的回覆總是一樣“小孩子家家的,哪有腰?”

雖然這只是個兒童時代的梗,但也能看出一些問題:大人往往總會忽視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似乎情緒這種東西,是大人所獨有的,而小孩子天生就是樂呵樂呵,無病呻吟就,就像那句話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但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現在的孩子所生活的這個年代,可以用我們以前常用的倆個詞來形容“物慾橫流,應有盡有”,相應的心理也比較脆弱。現在孩子似乎明白的事也多了,懂事更早了,愁和焦慮的情況就更容易出現。

在當下疫情期間,人人心裡都是焦慮的,緊張和不安支配著人們的心靈,對孩子來說,還有一座大山,就是網絡學習。他可能會跟不上進度他焦慮,看到周圍疫情報告、進出小區都會被檢測會焦慮。如果當孩子向你發出求救信號的時候,大人就一句“孩子不怕,那沒什麼事,都會過去的”敷衍而過,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你所能理解他的感覺,他覺得你並不理解他心中的苦悶和擔心,這時候他想讓你明白他的不安,但一想到反正說了爸媽也是那麼回答,那就算了,自己受著吧!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羅傑斯闡述了一個概念,叫做“共情”,也叫同理心,指的是個體,理解了真實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緒,而引發的與他人一致的或相似的情緒體驗。

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之下,孩子的焦慮是必不可少的,是正常的。父母要主動去察覺,去感受。首先就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承認孩子的感覺,當你說“你覺得疫情讓你覺得煩躁對嗎,媽媽也有這種感覺,而媽媽更理解你在網上上課額不容易,你可能會面臨著很多你沒有辦法操作的事情,那麼我們兩個不如來研究一下,我們怎麼做能減少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怎麼做可以讓你在網上聽課也達到很好的效果。”

此刻孩子才能真正感覺到,你覺察到他的感覺了,你是真的想關心他,而且你一直和他在一起,那是一種非常真實的安全感,足以減輕孩子心中的不安和焦慮。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2.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天的充實生活

能緩解孩子焦慮的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讓每天的生活變得充實,讓注意力從疫情中轉移出來,關注其他方面。

當人越閒的時候,壞情緒就容易趁機來襲。那麼這就要求父母要幫助孩子或者監督孩子,對自己從早到晚的生活做一個合理而詳細的規劃,每一個小時有每一個小時的安排,每一天要有每一天要達到的目標。先對作息時間做一個詳盡的安排,然後在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用日程本把今天一天要做的事情,按照主次排列分類,每做完一件事情就在日程之後打個勾。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沉浸於完成任務、有所作為的成就感之中。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另外,每一天的安排儘可能的形式多樣,學習、吃飯、運動、閱讀相結合,但是要注意也要避免把一天24小時安排的太滿,設立的階段性目標和當天任務也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這樣他們同樣會因為完不成繁重的任務而產生挫敗感,會陷入新一層的焦慮之中。

洛克定律告訴我們,設立目標的標準是“跳一跳,夠得著”,那麼父母在幫助孩子確立目標安排任務時也一樣,要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和實際,合理安排。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3.多運動

研究證明,體育運動益處多多。第一,可以改善人的不良情緒,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心情鬱悶的時候運動一下,能非常有效的宣洩壞心情,可以在運動的過程中轉移注意力;第二,,讓孩子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還能培養孩子的意志,有助於他們形成勇敢頑強的作風,使孩子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第三,和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運動,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和諧的關係將有助於孩子向你敞開心扉,也有助於他們日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第四,通過運動也能促進孩子行為的協調,對規範孩子的良好行為有著積極作用。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形勢緊張,非常時期,我們也要引導孩子重視個人保護,加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康復科田俊教授說過:運動是增強體質和放鬆身心的絕佳方法,適度的運動對免疫力提高是有益處的。身體健康的人,長時間宅居在家,應該每天至少鍛鍊半個小時,一般來說,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最為合適。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但是在家裡有限的空間內,運動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上下鄰居的感受,還要注意自身安全,我推薦兩種自己在家進行的運動方式大家可供參考。

  • 首先,廣播體操就是很好的方式。現在很多學校排的課表上都安排出了陽光體育或者叫室內操,這是孩子在學校裡天天做的,都已經很熟練了,可以很方便地去開展。如果個別動作不太熟悉,網上也很容易搜到每一套廣播體操的視頻。建議再做的時候,每天早晚各一次,每一次一套操做兩遍,全身就會有熱乎乎發汗的感覺。
  • 其次,有氧運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現在女性都熱衷於跳有氧操,很多APP裡資源也相當充分,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吧!一邊減肥,一邊運動,在一家人嘻嘻哈哈的輕鬆氛圍中,讓孩子的焦慮感得到有效的釋放。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4.多一些親子時光

這裡的親子時光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在茶餘飯後陪孩子一起看一部他喜歡的動畫片、電影,一起下下象棋,看孩子給你表演變魔方,或者一起閱讀一本書。

我有個朋友有他自己的一個獨家妙招,就是給女兒製造驚喜。在這種悶在家裡的日子,他總會是不是的“變”出來一些好看的物件,一些親手做的零食,讓孩子天天都有新鮮的感覺,壞的情緒也能及時得到調節。

總歸是讓他感覺你們在一起,讓孩子時刻感覺得到生活中身邊的小美好,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心。

“我最近真的要崩潰了”:疫情網教之下,孩子焦慮情緒該如何緩解

疫情和網絡學習,雙重壓力之下,孩子的身心健康確實是不可忽略的事。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去多關注孩子的狀態,做好引導和輔導,安全健康地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安全健康地去迎接春天的陽光!

(本文完)

這裡是橘子教育課堂,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故事,很高興在這裡和你相遇。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