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餘華的《兄弟》,說下我的感觸

題記:這兄弟倆,一個發跡了,一個消亡了,但這不妨礙他兄弟二人的最終命運都成了畸形。

自己初識餘華先生,還是因為一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這部由葛優和鞏俐主演的電影給我了很深的印象,於是我就看了電影的同名小說《活著》,也就從這時知道了餘華這個人。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再然後,由於時間的關係,直到最近才又看了他的另外一部小說,也就是今天所要講的《兄弟》。

讀餘華的《兄弟》,說下我的感觸


《兄弟》的主要內容: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前後江南劉鎮李光頭和宋剛兩兄弟的命運隨著時代變化而映射出的悲歡離合。

這部小說分為上下兩部,上部主要講的是“文革”中的故事,通過兩兄弟的家庭在劫難中的崩潰,縮寫了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展示了個人命運與權力意志之間不可抗衡的災難性景象,也凸顯了人性之愛與活著之間的堅實關係;而下部是通過兩兄弟的“裂變”展示了倫理顛覆、浮躁縱慾的現代生活,最後兩兄弟的命運與兩個時代一樣天翻地覆,他們最終走向了命運的兩端,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讀餘華的《兄弟》,說下我的感觸


讀完《兄弟》我的感觸:

1,鬧劇人生的開啟

《兄弟》是我讀到的餘華先生第二本小說。讀罷,自己感慨世間變化無常,但冥冥中又有一種安排好的默契,小說寫出人性最不加修飾的一面,沒有完美的人格,也就沒有無可挑剔的人性。李光頭雖達到物質世界的巔峰,但是精神世界永遠不會滿足,宋綱的命運更讓人悲嘆。這就是餘華筆下的人物,貼近生活,荒誕又真實,心痛卻無奈。所以《兄弟》是一部荒誕與哀傷共存的悲鬧劇。

2,殊途卻同歸的靈魂

作者讓兩個絲毫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成了兄弟,讓他們的靈魂,雜糅在一起。

縱使他們性格迥異,命運也最終殊途,卻仍舊相依為命的度過了最為艱難的童年,互相攙扶著,生死數十年,這種深情,是親情,更是相互積攢的對彼此的無法言說的感情。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化成了灰,也是兄弟。

讀餘華的《兄弟》,說下我的感觸


但是我覺得宋鋼與李光頭對彼此的感情,相較而言,宋鋼更顯真摯,更顯真摯與熱烈。為了兄弟,宋鋼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妻子和愛情;為了兄弟,宋鋼甚至可以放棄生命,臥軌而亡,只留下一封遺書:

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們還是兄弟;就算生離死別了,我們還是兄弟。

而李光頭則不然,他對宋鋼的兄弟感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他可以因為自己在貧困潦倒時得到的宋鋼的救助而與他握手言和,亦可以因為他所謂的愛情而丟棄兄弟,他可以說是壓垮宋鋼的最後一根稻草,摧毀宋鋼的真兇。

3,瘋狂而又栩栩如生的時代

同時,這本書也在揭露著當時的時代的瘋狂,那是兩個時代相遇後出生的文章。前一個文革的時代,慘烈而壯麗,宋平凡對生命的自信與樂觀的態度,讓我領略到那個平凡世界有著一絲光的靈魂,同時也對宋凡平一直沒有付出反抗的痛心疾首;

後一個時代是倫理顛覆,萬象眾生而又狂熱的時代曲,更甚於今天的歐洲。這個時代的人們好像已經擺脫了當時的愚昧,又好像仍就籠罩在渾渾噩噩的陰影下,苟延殘喘。他們清醒而又麻木,乾淨而又骯髒,在深淵中尋找希望,冷眼旁觀著他人,冷眼旁觀著社會百態,偶爾感受且分享一下溫暖。

結束語:在這個時代中,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或許,如何在這一片繁華浮躁中,把握自己的心靈,走好自己該走的道路,才是餘華先生給這世間眾人的最好啟示。

讀餘華的《兄弟》,說下我的感觸


最後我希望與大家,都能通過此書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歲月蹉跎, 可你要時刻對自己的靈魂瞭解的透徹心扉,去觸碰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