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哪个场景让你感到最辛酸,以至于潸然泪下了?

醉心创作


《水浒传》到结尾的时候,太多场景都让人感到心酸。

1、林冲之死:影视版林冲的结局让人唏嘘,八十万禁军教头沦为草寇,他虽死里逃生,可妻子已死,前程尽毁,家破人亡皆拜高俅所赐。他原可以杀了高俅报仇雪恨,可宋江却放走了高俅,导致林冲含恨而终。

2、李逵之母:李逵想接走苦了一辈子的老母亲去享福,老母却在途中葬身虎口。

3、解珍、解宝:两兄弟本为猎户,征方腊时乌龙岭探路中伏,两人都摔落悬崖。

4、张顺:浪里白条,水性极好,在涌金门被乱箭射死,活耙子一样,死得极其痛苦。

5、孙二娘:待武松如亲人,最后也是为了救武松,惨死于尖刀板下。

6、阮氏兄弟:小二小五掉入竹刺坑里,被扎死之前救下了阮小七,兄弟之情令人泪目。

7、王英、扈三娘:王英被刀劈死,扈三娘被马踩死,恩爱夫妻,同生共死。

8、武松:擒方腊失了胳膊,众多兄弟惨死,万念俱灰,六合寺出家。

9、卢俊义:武功盖世,最后被陷害,饮了毒酒痛断肝肠,落水身亡。

10、花荣、吴用、宋江、李逵:黄泉路上,与哥哥同行,待来生再做兄弟。


霜染林红


最让人潸然泪下的,莫过于鲁智深听潮信坐化圆寂了。

那是鲁智深擒了方腊之后,梁山兄弟早已死的死、伤的伤,残余人马班师回朝。宋江对鲁智深说,你这么大的功劳,你可以还俗做大官。你若不愿还俗,也可以在一家大寺当主持。

可鲁智深什么也不想要,他这一路走来,早就参透了生死,看透了名利。他知道,他在等一样东西。

那一日路过杭州,钱塘江大潮来了。鲁智深听见了潮信,他说他不走了,他想起禅师对他说过的八字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现在潮信来了,他该随潮信而去了,于是坐化圆寂。

鲁智深这一辈子,嫉恶如仇,追求自由:他想喝酒时便喝酒,想吃肉时便吃肉,佛门清规约束不了他;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官府阶级压制不了他。平生不做亏心事,既无欲更无求。连死都这么洒脱,我想圆寂就圆寂了,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只为对得起自己那颗虔诚的心。

鲁智深是水浒里面真正的英雄,是结局最圆满的人物,更是大彻大悟的智者。

每次读到鲁智深的坐化这一段,想到他往生极乐,修成正果,真是既喜且悲!





我是娱文乐


其实,四大名著来说,还真是就是《水浒传》和《红楼梦》看似热闹,却藏着太多的心酸感怀。不像《三国演义》的波澜壮阔,或是《西游记》荒诞诡异。《水浒传》中击中人泪点的地方其实还是不少的。个人比较喜欢的人物是林冲,但是整部作品对于林冲来说是一生的悲剧,光这一个人物就多次让人潸然泪下。

人生低谷,事极而反

林冲算是水浒里正直、有教养、又武艺高强,几乎没有弱点的完美男人。但是他的经历却处处戳中人的泪点。前面被骗入白虎节堂、主动休妻就不提了。大闹野猪林和风雪山神庙那一段,感觉是他的低谷了,那么优秀的一个人被折磨成那样,又被逼迫得那么落魄。

人间悲凉顿时浮现到眼前,不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真到在山神庙外杀死了损友陆虞侯才算是解了一口气,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所谓事极必反,可能也该缓一口气了,那可是佩服他的坚强,可怜他的容忍。

人头投名状,考验人性的抉择

本以为林冲的磨难到此就结束了,但是作者仍旧没有入过他,投靠梁山,被拒之门外。最后好不容易答应用人头作为投名状可以落草,林冲却更犯难了,虽然他也杀过人,但是让他滥杀无辜,打家劫舍,却是对他人性最难的考验,还好结局没有那么无情。

仇人在眼前,大仇不能报,抱憾而终

最后投靠梁山后,好不容易两军阵前,林冲有杀了仇人高俅为家人报仇的机会。却生生被宋江压住,为了大局为了招安,只能把仇恨压在心底,最终还是一口气上不来吐血而亡,气死了。对于读者也是一种折磨,对他表示深深的同情。


艺文杂记


我认为是鲁智深第二次见到金翠莲的时刻!在渭州,鲁提辖为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从而亡命天涯。几个月后,流落到山西代州雁门关的鲁达意外重逢了金翠莲,那一刻的想见,令人潸然泪下!平心而论,鲁达是喜欢金翠莲的,但此时的金翠莲已经嫁给了当地大财主赵员外做侧室。鲁达与金翠莲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在心中无从说起。鲁达的心中是百味杂陈无从言表。当赵员外一家将鲁达送到五台山文殊寺当和尚时,鲁达削发为僧,鲁达变成了鲁智深。分别时,鲁智深与金翠莲无言以对,默默流泪,金翠莲说:“哥哥,从今日起,难比往常了,以后凡事要自己反省,自己戒除。切不可再逞英雄。要是再有什么事,你我兄妹就再难相见了,你要保重,保重。”鲁智深说:“俺知道了!”金翠莲拿过一个包袱说:“这是早晚衣裳和一点银两,以后要节省着用!”鲁智深掉了泪说:“不必再说了,俺都依你。”金翠莲沉默了好久,哽咽着说:“那翠莲就先行告辞了,哥哥多保重!保重!”金翠莲走了几步又回头,满眼泪花。此时,二胡哀怨的音乐响起,笔者也瞬间泪如雨下。

新《水浒传》中,把这一段戏拿捏的恰到好处,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鲁智深内心的迷茫与暗恋,金翠莲内心的酸楚与无奈,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与不平,都刻画进观众的心灵深处。当鲁智深第三次下山去找金翠莲的时候,赵员外家已是人去楼空!从此,鲁智深再也见不到金翠莲了,二人直到死再也无缘相见。也许这就是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擦肩而过的邂逅只是惊鸿一瞥。别了,鲁智深!别了,金翠莲!大家都保重。








英雄悲歌


《水浒传》是一部悲剧式结尾的章回体小说,所以最让人感到辛酸的部分大多集中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具体就是从征讨方腊开始。

小说中要说谁是最可怜的人,我想非林教头莫属。林教头真的是祸从天上来,老婆被人霸占还丢了官,不仅被丢官,还被发配且差点死在途中。若不是鲁智深我想林教头早就死在野猪林了。关于林教头有两个画面让我忍不住心塞。第一个是梁山抓住高俅以后,林教头想去杀了高俅,以报血海深仇,此时我也深为佩服花和尚与林教头的兄弟情深。而宋江等人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为了自己的未来硬生生的挡下了林教头。林教头想要趁高俅下山的时候去截杀,可惜却被宋江一路互送提前送出江面去了。后面赶来的林教头见此情况心中气说不过吐血斗余坠落下马。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生活再艰难也好,那都不算辛酸,辛酸的是当你艰难的时候有了兄弟朋友时有了依靠。可是当你想要报血海深仇时却被你认为的好朋友阻止了,我想这才说最辛酸的,这就是典型的你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拿你当棋子。此时我是深深的同情林教头,我如果是他的话绝对会离开梁山。

林教头第二个辛酸场面是病死于寺中,林教头的死并没有让我觉得多辛酸,因为此时梁山好汉已经死的死伤的伤太多了,我已经麻木了。但是当林教头死的时候,联想到他之前一生的经历,却忍不住泪下,活着没有享受过幸福日子,死了也要死的窝窝囊囊,谁看了也难免心中动容。

第三个辛酸场面我觉得很多人都赞同,那就是花和尚钱塘江听信坐化。熟悉水浒的人应该知道这首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是鲁智深坐化前自己写的诗,鲁智深生前也是一个英雄人物,仗义丢官,二龙山为王,为兄弟出生入死。一生可以说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没有烦恼。可是当钱塘江上潮信来的时候,花和尚才知道圆寂是什么意思。忽然想起自己出寺时师父留下的话,便如诗中所说了顿开金绳,所以今日方知我是我。我想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也看不透自己到底活着是为了啥,而当花和尚看明白了这些以后,他便选择了圆寂。这样的魄力是让人钦佩的,也是让我觉得辛酸的。花和尚可以说一生活的潇洒,却最后选择了这样的结果,他的死是小说中我最有一种说不出感觉的一个。

其实之前我也说过,小说是悲剧式结尾小说,所以辛酸场面很多,诸如其他的武松失臂,阮氏三雄去其二,张永万箭穿心,李逵被骗和宋江一起喝毒酒等等。











请出示驾驶证


每每翻看《水浒传》最后一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读到宋江毒发身死,被葬于蓼儿洼,吴用,花荣也纷纷上吊自杀的场景,我就会感到心酸难过,时时潸然泪下。虽是小说演义,但作者这样来写宋江等人的结局,不免让人心生怜悯,胸有悲愤。

我有三问,三不解:

1、宋江一伙难道就没有看透高俅等四大奸臣的险恶用心吗?徽宗年间,奸佞当道,朝廷昏暗,梁山集团与他们也是多次交锋,彼此之间,我想他们是比较了解的。在以前的交锋中,他们都能处处提防,那现在是傻了吗?为何对可以预见的情况置之不理呢?此时的吴用真的无用了吗?

2、在得胜还朝,回京受封途中,连武松,燕青,李俊等人都能看透形势,毅然选择另谋他路,而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就看不透吗?为什么不选择功成身退,而要固执前行,走上绝路呢?他们可是梁山的高层啊!

3、宋江为何要提前毒死李逵?人各有命,他为什们连李逵的生死都要安排?吴用,花荣为何要上吊自杀,难道说没有了宋江,自己就不能自谋出路吗?

或许作者是在极力渲染宋江等人的忠君思想。爱国忠君本无错,但有明君,方有良臣。可惜了宋江一伙,疆场效力,却落得个“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场!


登攀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试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道出的别样辛酸!


引子:历史本来很现实。

宋朝从太祖起,生怕别人也不明不白的被“黄袍加身”,在外带兵在外起了二心,惹出乱子,儿孙们收拾不了,所以在林冲的时代,就有大概“八十万禁军”圈养着。

宋朝重文轻武,能花钱摆平的事情决不动武,在东京城里,象《水浒传》中林冲这样享受营连团级待遇的多了去了。当个安生的差,熬着滋润的日子,挺好!

林冲就是京城禁军中的武术教官,专业是“枪棒”,大约最多相当于现在的营连级军官,他的同事应当包括教“刀剑”、“火器”、“马术”之类的教练,排兵布阵的事情他们根本插不上话。

太祖规定了,宋朝的文武官员出了错也不杀头。不仅平时有稳定的高薪,“退休待遇”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高的,公积金也多,退休了可以买房子。


林教头是“体制内”的,有正式编制,跟“李铁牛”、“花和尚”他们可不是一道儿的!林教头也老大不小了,前途或许还不错呢,混到这份儿上可不容易。

知道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林教头在山神庙中杀人杀得痛快,却很是辛酸了!

现在,咱回来看小说吧:(《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为禁军教头,林冲曾得到过高俅的提携,他对顶头上司当然得毕恭毕敬,除了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领导说啥都是对的。

当然,更别忘记,林教头还有个美色的娘子。“娘子”是不是体制内一点也不重要,教头喜欢,衙内也喜欢,也不需要啥事业编制,就连官二代要是有到“欢乐组"唱歌跳舞的机会,不管在谁看来,也都是条好出路!

当初,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之时,林冲抓了个现行,刚要举拳暴打,一看是高衙内,吓得拳头落在半空,立马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暗气暗憋,连句狠话都不敢说,只能领着自己娘子和婢女锦儿离开。

“误入白虎堂"这事儿也是有口难辩,林冲当然是不大开心,不过能忍的都忍了,还要咋的?

在发配的路上,林冲想起来,有一个同乡好友叫陆虞候的,是林冲在他落难的时候帮了他一把,把他介绍到太尉府工作的,林冲当陆虞候为兄弟,没准儿还能照应一下家里事情。

林冲觉得,即使发配了,只要认真“改造”,刑满释放,还能重回东京呐!

林冲记得,岳父在送林冲发配沧州时,正是小说的第八回,里边有原文:“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所以,林冲在”草料场“全力呵护的是他重归东京的希望,这很重要。

梦还在,心就在,得好好表现。林冲一直这样想着。

下雪了,天冷,林冲想去买点酒。

出门前他怕草料场失火:”……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他怕有小偷,”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买酒回来,看见草厅已经被积雪压塌了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火盆有没有完全熄灭。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他放心了。

但,房子塌了,没法住了,这时林冲才”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山神庙里来……“

林冲觉得一切还好,于是他打着哆嗦,坐在山神庙里,想喝点酒暖和一下。

突然间,林冲看见”草料场“那边有火光。不会的呀,他想着,已经倒塌的草厅里的火炭应该早浸灭了,自已也已经仔细检查两遍了,这段时间一直诚心诚意供着山神......

风大雪大,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紧张思考的时候,林冲听到外边有人在说话,怎么听都是陆虞候的声音。林冲啊,你没有听错,正是他领着管营、富安,有板有眼地把”草料场“给点着了!

听听吧,他们聊得好开心呐:

A: 我刚爬墙里边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看他还能跑那里去?
B: 就是就是,这会儿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A: 对啊,就算他能逃出来,烧了大军草料场,也是个死罪!
B: 那就行了,咱们回城里去罢。
陆虞候:不忙呐,你们俩再去看看,拾一两块骨头再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嘿嘿,陆虞候,你狗日的,这是真真没法活了!

眼看着雪越来越大,林冲心中的怒火也越来越旺,跟”草料场“那边的火有一拼!

算了吧,一切就此算了吧!只见那林冲杀将出来,先给富安一搠扎死,再给差拨一搠,扎个半死,然后直奔陆虞候而去:

林冲把陆虞候丢翻在地,用脚踏住他的胸脯,把刀搁在他脸上,随后扯开他的衣服,剜出他的心肝,他要看看,这样的人的心肝到底是红是黑,他割下陆虞候的头颅,摆在山神面前的供桌上,来祭奠庇护了自己的山神.......

这时,雪下得正紧。

看到这里,金圣叹不禁又一次给施耐庵点了赞,写得真好!


哭吧,哭吧!“长歌当哭”是要在痛定之后的;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古道长河


《水浒传》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同时它的电视剧翻版也是非常成功的,特别是央视版的《水浒传》,应该是比较符合原著的。结合电视剧的场景,说说你这个问题。

第一个场景

高俅带兵进攻梁山,兵败被俘以后,高俅本人被吓得屁滚尿流,见了林冲之后更是魂飞七天,可是宋江等人心里是有小算盘的,他们对待高俅如座上宾,而被高俅弄的家破妻亡的林冲,气的一病不起。

林冲火并王伦,是对梁山发展有绝对功劳的,可怜英雄气短,奸诈长命。

第二个场景

接受招安之后,朝廷让宋江进攻方腊起义军,当他们攻到方腊的王城,武松用一条手臂擒住了方腊,战斗也就结束了。当武松看到了,阮小七穿着方腊的龙袍耍着玩,武松觉悟了,他最后离开了北上去接受官职的队伍。

第三个场景

平方腊立功受封之后,农民起义的悲剧性结局就开始了,卢俊义被毒死,宋江知道自己活不了,就毒死了李逵,然后自己就喝下了皇帝赐的毒酒,最后智多星吴用埋葬了他们,也死在了宋江幕前。

英雄的故事,因为他们时代的局限终结了。


鸿客行


让我感到最心酸的一幕还是小说结尾,宋江死后托梦给吴用。

吴用:“好的,我挂了”。

从此,梁山英雄悲惨谢幕,让人唏嘘。

小说节选:

却说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每每思念宋公明相爱之心。忽一日,心情恍惚,寝寐不安。至夜,梦见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说道:“军师,我等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于心不曾负了天子。今朝廷赐饮药酒,我死无辜。身亡之后,见已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深处。军师若想旧日之交情,可到坟茔,亲来看视一遭。”吴用要问备细,撒然觉来,乃是南柯一梦。吴用泪如雨下,坐而待旦。得了此梦,寝食不安。次日,便收拾行李,径往楚州来。不带从人,独自奔来。于路无话。前至楚州。到时,果然宋江已死。只闻彼处人民,无不嗟叹。吴用安排祭仪,直至南门外蓼儿洼,寻到坟茔,哭祭宋公明、李逵,就于墓前,以手掴其坟冢,哭道:“仁兄英灵不昧,乞为昭鉴!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余载,皆赖兄长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言罢,痛哭。正欲自缢,只见花荣从船上飞奔到于墓前。见了吴用,各吃一惊。吴学究便问道:“贤弟在应天府为官,缘何得知宋兄长已丧?”花荣道:“兄弟自从分散到任之后,无日身心得安,常想念众兄之情。因夜得一异梦,梦见宋公明哥哥和李逵,前来扯住小弟,诉说:‘朝廷赐饮药酒鸩死,见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高原之上。兄弟如不弃旧,可到坟前看望一遭。’因此小弟掷了家间,不避驱驰,星夜到此。”吴用道:“我得异梦,亦是如此,与贤弟无异,因此而来看探坟所。今得贤弟知而到来在此,最好。吴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义难报,交情难舍,正欲就此处自缢一死,魂魄与仁兄同聚一处,以表忠义之心。”花荣道:“军师既有此心,小弟便当随之,亦与仁兄同尽忠义。”似此真乃死生契合者也。有诗为证:

  红蓼洼中客梦长,花荣吴用苦悲伤。

  一腔义烈原相契,封树高悬两命亡。


周新词


最让人热泪盈眶,应该是宋江准备毒酒于李逵,却不忍,最后实情告知与他,李逵是什么反应?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李逵这个人很粗鲁、很直接、很单纯,说白了,这是一个死心眼的人。他一直都仰慕宋江,崇拜他,认了哥哥之后就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可以说,李逵这个人谁的话都不听就听宋江一个人的,只要宋江一句话,赴汤蹈火李逵在所不辞,包括为他去死。所以,当宋江要李逵和他一起去死的时候,他是没有任何的怨言的。

除去李逵这个人的所有缺点,他的率真,唯独感动于我。他就像一个稚子,认定一个兄弟,就生死与共

可这个兄弟却把他当个白痴,最后宋江为了自己死以后的名声竟然还毒死他,李逵却说罢了,何其是至情至性一个黑童

我为李逵的不值而泪

比如还有一个片段,李逵奔梁山后想念老母,骗老母当官了,回去途中老母却被老虎吃了,何其痛!而当宋江听说此事当李逵面一笑而过,谈笑其他。

宋江如此,够当兄弟,够当大哥吗!!宋江知毒酒而让李逵饮,其用心之阴险、自私、卑鄙、可悲,令人愤怒。李逵救宋江于法场,一心想反宋,为了宋江不得不为这大宋征方腊,,等等

我为李逵的如此的痴心,如此的仗义,却被辜负,却被欺骗,却被玩弄,而泪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