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哪個場景讓你感到最辛酸,以至於潸然淚下了?

醉心創作


《水滸傳》到結尾的時候,太多場景都讓人感到心酸。

1、林沖之死:影視版林沖的結局讓人唏噓,八十萬禁軍教頭淪為草寇,他雖死裡逃生,可妻子已死,前程盡毀,家破人亡皆拜高俅所賜。他原可以殺了高俅報仇雪恨,可宋江卻放走了高俅,導致林沖含恨而終。

2、李逵之母:李逵想接走苦了一輩子的老母親去享福,老母卻在途中葬身虎口。

3、解珍、解寶:兩兄弟本為獵戶,徵方臘時烏龍嶺探路中伏,兩人都摔落懸崖。

4、張順:浪裡白條,水性極好,在湧金門被亂箭射死,活耙子一樣,死得極其痛苦。

5、孫二孃:待武松如親人,最後也是為了救武松,慘死於尖刀板下。

6、阮氏兄弟:小二小五掉入竹刺坑裡,被扎死之前救下了阮小七,兄弟之情令人淚目。

7、王英、扈三娘:王英被刀劈死,扈三娘被馬踩死,恩愛夫妻,同生共死。

8、武松:擒方臘失了胳膊,眾多兄弟慘死,萬念俱灰,六合寺出家。

9、盧俊義:武功蓋世,最後被陷害,飲了毒酒痛斷肝腸,落水身亡。

10、花榮、吳用、宋江、李逵:黃泉路上,與哥哥同行,待來生再做兄弟。


霜染林紅


最讓人潸然淚下的,莫過於魯智深聽潮信坐化圓寂了。

那是魯智深擒了方臘之後,梁山兄弟早已死的死、傷的傷,殘餘人馬班師回朝。宋江對魯智深說,你這麼大的功勞,你可以還俗做大官。你若不願還俗,也可以在一家大寺當主持。

可魯智深什麼也不想要,他這一路走來,早就參透了生死,看透了名利。他知道,他在等一樣東西。

那一日路過杭州,錢塘江大潮來了。魯智深聽見了潮信,他說他不走了,他想起禪師對他說過的八字偈語,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現在潮信來了,他該隨潮信而去了,於是坐化圓寂。

魯智深這一輩子,嫉惡如仇,追求自由:他想喝酒時便喝酒,想吃肉時便吃肉,佛門清規約束不了他;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官府階級壓制不了他。平生不做虧心事,既無慾更無求。連死都這麼灑脫,我想圓寂就圓寂了,說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只為對得起自己那顆虔誠的心。

魯智深是水滸裡面真正的英雄,是結局最圓滿的人物,更是大徹大悟的智者。

每次讀到魯智深的坐化這一段,想到他往生極樂,修成正果,真是既喜且悲!





我是娛文樂


其實,四大名著來說,還真是就是《水滸傳》和《紅樓夢》看似熱鬧,卻藏著太多的心酸感懷。不像《三國演義》的波瀾壯闊,或是《西遊記》荒誕詭異。《水滸傳》中擊中人淚點的地方其實還是不少的。個人比較喜歡的人物是林沖,但是整部作品對於林沖來說是一生的悲劇,光這一個人物就多次讓人潸然淚下。

人生低谷,事極而反

林沖算是水滸里正直、有教養、又武藝高強,幾乎沒有弱點的完美男人。但是他的經歷卻處處戳中人的淚點。前面被騙入白虎節堂、主動休妻就不提了。大鬧野豬林和風雪山神廟那一段,感覺是他的低谷了,那麼優秀的一個人被折磨成那樣,又被逼迫得那麼落魄。

人間悲涼頓時浮現到眼前,不不禁讓人潸然淚下。真到在山神廟外殺死了損友陸虞侯才算是解了一口氣,狠狠的出了一口惡氣。所謂事極必反,可能也該緩一口氣了,那可是佩服他的堅強,可憐他的容忍。

人頭投名狀,考驗人性的抉擇

本以為林沖的磨難到此就結束了,但是作者仍舊沒有入過他,投靠梁山,被拒之門外。最後好不容易答應用人頭作為投名狀可以落草,林沖卻更犯難了,雖然他也殺過人,但是讓他濫殺無辜,打家劫舍,卻是對他人性最難的考驗,還好結局沒有那麼無情。

仇人在眼前,大仇不能報,抱憾而終

最後投靠梁山後,好不容易兩軍陣前,林沖有殺了仇人高俅為家人報仇的機會。卻生生被宋江壓住,為了大局為了招安,只能把仇恨壓在心底,最終還是一口氣上不來吐血而亡,氣死了。對於讀者也是一種折磨,對他表示深深的同情。


藝文雜記


我認為是魯智深第二次見到金翠蓮的時刻!在渭州,魯提轄為救金翠蓮三拳打死鎮關西,從而亡命天涯。幾個月後,流落到山西代州雁門關的魯達意外重逢了金翠蓮,那一刻的想見,令人潸然淚下!平心而論,魯達是喜歡金翠蓮的,但此時的金翠蓮已經嫁給了當地大財主趙員外做側室。魯達與金翠蓮四目相對,千言萬語在心中無從說起。魯達的心中是百味雜陳無從言表。當趙員外一家將魯達送到五臺山文殊寺當和尚時,魯達削髮為僧,魯達變成了魯智深。分別時,魯智深與金翠蓮無言以對,默默流淚,金翠蓮說:“哥哥,從今日起,難比往常了,以後凡事要自己反省,自己戒除。切不可再逞英雄。要是再有什麼事,你我兄妹就再難相見了,你要保重,保重。”魯智深說:“俺知道了!”金翠蓮拿過一個包袱說:“這是早晚衣裳和一點銀兩,以後要節省著用!”魯智深掉了淚說:“不必再說了,俺都依你。”金翠蓮沉默了好久,哽咽著說:“那翠蓮就先行告辭了,哥哥多保重!保重!”金翠蓮走了幾步又回頭,滿眼淚花。此時,二胡哀怨的音樂響起,筆者也瞬間淚如雨下。

新《水滸傳》中,把這一段戲拿捏的恰到好處,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魯智深內心的迷茫與暗戀,金翠蓮內心的酸楚與無奈,人世間的酸甜苦辣與不平,都刻畫進觀眾的心靈深處。當魯智深第三次下山去找金翠蓮的時候,趙員外家已是人去樓空!從此,魯智深再也見不到金翠蓮了,二人直到死再也無緣相見。也許這就是生命中的一個小插曲,擦肩而過的邂逅只是驚鴻一瞥。別了,魯智深!別了,金翠蓮!大家都保重。








英雄悲歌


《水滸傳》是一部悲劇式結尾的章回體小說,所以最讓人感到辛酸的部分大多集中在小說的最後一部分,具體就是從征討方臘開始。

小說中要說誰是最可憐的人,我想非林教頭莫屬。林教頭真的是禍從天上來,老婆被人霸佔還丟了官,不僅被丟官,還被髮配且差點死在途中。若不是魯智深我想林教頭早就死在野豬林了。關於林教頭有兩個畫面讓我忍不住心塞。第一個是梁山抓住高俅以後,林教頭想去殺了高俅,以報血海深仇,此時我也深為佩服花和尚與林教頭的兄弟情深。而宋江等人卻有自己的小算盤,為了自己的未來硬生生的擋下了林教頭。林教頭想要趁高俅下山的時候去截殺,可惜卻被宋江一路互送提前送出江面去了。後面趕來的林教頭見此情況心中氣說不過吐血鬥餘墜落下馬。我個人覺得一個人生活再艱難也好,那都不算辛酸,辛酸的是當你艱難的時候有了兄弟朋友時有了依靠。可是當你想要報血海深仇時卻被你認為的好朋友阻止了,我想這才說最辛酸的,這就是典型的你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拿你當棋子。此時我是深深的同情林教頭,我如果是他的話絕對會離開梁山。

林教頭第二個辛酸場面是病死於寺中,林教頭的死並沒有讓我覺得多辛酸,因為此時梁山好漢已經死的死傷的傷太多了,我已經麻木了。但是當林教頭死的時候,聯想到他之前一生的經歷,卻忍不住淚下,活著沒有享受過幸福日子,死了也要死的窩窩囊囊,誰看了也難免心中動容。

第三個辛酸場面我覺得很多人都贊同,那就是花和尚錢塘江聽信坐化。熟悉水滸的人應該知道這首詩,“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是魯智深坐化前自己寫的詩,魯智深生前也是一個英雄人物,仗義丟官,二龍山為王,為兄弟出生入死。一生可以說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沒有煩惱。可是當錢塘江上潮信來的時候,花和尚才知道圓寂是什麼意思。忽然想起自己出寺時師父留下的話,便如詩中所說了頓開金繩,所以今日方知我是我。我想很多人活了一輩子也看不透自己到底活著是為了啥,而當花和尚看明白了這些以後,他便選擇了圓寂。這樣的魄力是讓人欽佩的,也是讓我覺得辛酸的。花和尚可以說一生活的瀟灑,卻最後選擇了這樣的結果,他的死是小說中我最有一種說不出感覺的一個。

其實之前我也說過,小說是悲劇式結尾小說,所以辛酸場面很多,諸如其他的武松失臂,阮氏三雄去其二,張永萬箭穿心,李逵被騙和宋江一起喝毒酒等等。











請出示駕駛證


每每翻看《水滸傳》最後一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讀到宋江毒發身死,被葬於蓼兒窪,吳用,花榮也紛紛上吊自殺的場景,我就會感到心酸難過,時時潸然淚下。雖是小說演義,但作者這樣來寫宋江等人的結局,不免讓人心生憐憫,胸有悲憤。

我有三問,三不解:

1、宋江一夥難道就沒有看透高俅等四大奸臣的險惡用心嗎?徽宗年間,奸佞當道,朝廷昏暗,梁山集團與他們也是多次交鋒,彼此之間,我想他們是比較瞭解的。在以前的交鋒中,他們都能處處提防,那現在是傻了嗎?為何對可以預見的情況置之不理呢?此時的吳用真的無用了嗎?

2、在得勝還朝,回京受封途中,連武松,燕青,李俊等人都能看透形勢,毅然選擇另謀他路,而宋江,盧俊義,吳用等人就看不透嗎?為什麼不選擇功成身退,而要固執前行,走上絕路呢?他們可是梁山的高層啊!

3、宋江為何要提前毒死李逵?人各有命,他為什們連李逵的生死都要安排?吳用,花榮為何要上吊自殺,難道說沒有了宋江,自己就不能自謀出路嗎?

或許作者是在極力渲染宋江等人的忠君思想。愛國忠君本無錯,但有明君,方有良臣。可惜了宋江一夥,疆場效力,卻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登攀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試答:“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道出的別樣辛酸!


引子:歷史本來很現實。

宋朝從太祖起,生怕別人也不明不白的被“黃袍加身”,在外帶兵在外起了二心,惹出亂子,兒孫們收拾不了,所以在林沖的時代,就有大概“八十萬禁軍”圈養著。

宋朝重文輕武,能花錢擺平的事情決不動武,在東京城裡,象《水滸傳》中林沖這樣享受營連團級待遇的多了去了。當個安生的差,熬著滋潤的日子,挺好!

林沖就是京城禁軍中的武術教官,專業是“槍棒”,大約最多相當於現在的營連級軍官,他的同事應當包括教“刀劍”、“火器”、“馬術”之類的教練,排兵佈陣的事情他們根本插不上話。

太祖規定了,宋朝的文武官員出了錯也不殺頭。不僅平時有穩定的高薪,“退休待遇”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最高的,公積金也多,退休了可以買房子。


林教頭是“體制內”的,有正式編制,跟“李鐵牛”、“花和尚”他們可不是一道兒的!林教頭也老大不小了,前途或許還不錯呢,混到這份兒上可不容易。

知道了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林教頭在山神廟中殺人殺得痛快,卻很是辛酸了!

現在,咱回來看小說吧:(《水滸傳》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作為禁軍教頭,林沖曾得到過高俅的提攜,他對頂頭上司當然得畢恭畢敬,除了逆來順受、安分守己,領導說啥都是對的。

當然,更別忘記,林教頭還有個美色的娘子。“娘子”是不是體制內一點也不重要,教頭喜歡,衙內也喜歡,也不需要啥事業編制,就連官二代要是有到“歡樂組"唱歌跳舞的機會,不管在誰看來,也都是條好出路!

當初,高衙內調戲林娘子之時,林沖抓了個現行,剛要舉拳暴打,一看是高衙內,嚇得拳頭落在半空,立馬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暗氣暗憋,連句狠話都不敢說,只能領著自己娘子和婢女錦兒離開。

“誤入白虎堂"這事兒也是有口難辯,林沖當然是不大開心,不過能忍的都忍了,還要咋的?

在發配的路上,林沖想起來,有一個同鄉好友叫陸虞候的,是林沖在他落難的時候幫了他一把,把他介紹到太尉府工作的,林沖當陸虞候為兄弟,沒準兒還能照應一下家裡事情。

林沖覺得,即使發配了,只要認真“改造”,刑滿釋放,還能重回東京吶!

林沖記得,岳父在送林沖發配滄州時,正是小說的第八回,裡邊有原文:“今日權且去滄州躲災避難。早晚天可憐見,放你回來時,依舊夫妻完聚”。


所以,林沖在”草料場“全力呵護的是他重歸東京的希望,這很重要。

夢還在,心就在,得好好表現。林沖一直這樣想著。

下雪了,天冷,林沖想去買點酒。

出門前他怕草料場失火:”……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他怕有小偷,”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帶了鑰匙,信步投東……“

買酒回來,看見草廳已經被積雪壓塌了之後,他首先想到的是火盆有沒有完全熄滅。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他放心了。

但,房子塌了,沒法住了,這時林沖才”把手床上摸時,只拽的一條絮被……把被捲了,花槍挑著酒葫蘆,依舊把門拽上鎖了,望那山神廟裡來……“

林沖覺得一切還好,於是他打著哆嗦,坐在山神廟裡,想喝點酒暖和一下。

突然間,林沖看見”草料場“那邊有火光。不會的呀,他想著,已經倒塌的草廳裡的火炭應該早浸滅了,自已也已經仔細檢查兩遍了,這段時間一直誠心誠意供著山神......

風大雪大,這可如何是好?正在緊張思考的時候,林沖聽到外邊有人在說話,怎麼聽都是陸虞候的聲音。林沖啊,你沒有聽錯,正是他領著管營、富安,有板有眼地把”草料場“給點著了!

聽聽吧,他們聊得好開心吶:

A: 我剛爬牆裡邊去,四下草堆上點了十來個火把,看他還能跑那裡去?
B: 就是就是,這會兒早晚燒個八分過了。
A: 對啊,就算他能逃出來,燒了大軍草料場,也是個死罪!
B: 那就行了,咱們回城裡去罷。
陸虞候:不忙吶,你們倆再去看看,拾一兩塊骨頭再回,京府裡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幹事!

嘿嘿,陸虞候,你狗日的,這是真真沒法活了!

眼看著雪越來越大,林沖心中的怒火也越來越旺,跟”草料場“那邊的火有一拼!

算了吧,一切就此算了吧!只見那林沖殺將出來,先給富安一搠扎死,再給差撥一搠,扎個半死,然後直奔陸虞候而去:

林沖把陸虞候丟翻在地,用腳踏住他的胸脯,把刀擱在他臉上,隨後扯開他的衣服,剜出他的心肝,他要看看,這樣的人的心肝到底是紅是黑,他割下陸虞候的頭顱,擺在山神面前的供桌上,來祭奠庇護了自己的山神.......

這時,雪下得正緊。

看到這裡,金聖嘆不禁又一次給施耐庵點了贊,寫得真好!


哭吧,哭吧!“長歌當哭”是要在痛定之後的;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古道長河


《水滸傳》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同時它的電視劇翻版也是非常成功的,特別是央視版的《水滸傳》,應該是比較符合原著的。結合電視劇的場景,說說你這個問題。

第一個場景

高俅帶兵進攻梁山,兵敗被俘以後,高俅本人被嚇得屁滾尿流,見了林沖之後更是魂飛七天,可是宋江等人心裡是有小算盤的,他們對待高俅如座上賓,而被高俅弄的家破妻亡的林沖,氣的一病不起。

林沖火併王倫,是對梁山發展有絕對功勞的,可憐英雄氣短,奸詐長命。

第二個場景

接受招安之後,朝廷讓宋江進攻方臘起義軍,當他們攻到方臘的王城,武松用一條手臂擒住了方臘,戰鬥也就結束了。當武松看到了,阮小七穿著方臘的龍袍耍著玩,武松覺悟了,他最後離開了北上去接受官職的隊伍。

第三個場景

平方臘立功受封之後,農民起義的悲劇性結局就開始了,盧俊義被毒死,宋江知道自己活不了,就毒死了李逵,然後自己就喝下了皇帝賜的毒酒,最後智多星吳用埋葬了他們,也死在了宋江幕前。

英雄的故事,因為他們時代的侷限終結了。


鴻客行


讓我感到最心酸的一幕還是小說結尾,宋江死後託夢給吳用。

吳用:“好的,我掛了”。

從此,梁山英雄悲慘謝幕,讓人唏噓。

小說節選:

卻說武勝軍承宣使軍師吳用,自到任之後,常常心中不樂,每每思念宋公明相愛之心。忽一日,心情恍惚,寢寐不安。至夜,夢見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說道:“軍師,我等以忠義為主,替天行道,於心不曾負了天子。今朝廷賜飲藥酒,我死無辜。身亡之後,見已葬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深處。軍師若想舊日之交情,可到墳塋,親來看視一遭。”吳用要問備細,撒然覺來,乃是南柯一夢。吳用淚如雨下,坐而待旦。得了此夢,寢食不安。次日,便收拾行李,徑往楚州來。不帶從人,獨自奔來。於路無話。前至楚州。到時,果然宋江已死。只聞彼處人民,無不嗟嘆。吳用安排祭儀,直至南門外蓼兒窪,尋到墳塋,哭祭宋公明、李逵,就於墓前,以手摑其墳冢,哭道:“仁兄英靈不昧,乞為昭鑑!吳用是一村中學究,始隨晁蓋,後遇仁兄,救護一命,坐享榮華,到今數十餘載,皆賴兄長之德。今日既為國家而死,託夢顯靈與我。兄弟無以報答,願得將此良夢,與仁兄同會於九泉之下。”言罷,痛哭。正欲自縊,只見花榮從船上飛奔到於墓前。見了吳用,各吃一驚。吳學究便問道:“賢弟在應天府為官,緣何得知宋兄長已喪?”花榮道:“兄弟自從分散到任之後,無日身心得安,常想念眾兄之情。因夜得一異夢,夢見宋公明哥哥和李逵,前來扯住小弟,訴說:‘朝廷賜飲藥酒鴆死,見葬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高原之上。兄弟如不棄舊,可到墳前看望一遭。’因此小弟擲了家間,不避驅馳,星夜到此。”吳用道:“我得異夢,亦是如此,與賢弟無異,因此而來看探墳所。今得賢弟知而到來在此,最好。吳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義難報,交情難捨,正欲就此處自縊一死,魂魄與仁兄同聚一處,以表忠義之心。”花榮道:“軍師既有此心,小弟便當隨之,亦與仁兄同盡忠義。”似此真乃死生契合者也。有詩為證:

  紅蓼窪中客夢長,花榮吳用苦悲傷。

  一腔義烈原相契,封樹高懸兩命亡。


周新詞


最讓人熱淚盈眶,應該是宋江準備毒酒於李逵,卻不忍,最後實情告知與他,李逵是什麼反應?李逵見說,亦垂淚道: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

李逵這個人很粗魯、很直接、很單純,說白了,這是一個死心眼的人。他一直都仰慕宋江,崇拜他,認了哥哥之後就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可以說,李逵這個人誰的話都不聽就聽宋江一個人的,只要宋江一句話,赴湯蹈火李逵在所不辭,包括為他去死。所以,當宋江要李逵和他一起去死的時候,他是沒有任何的怨言的。

除去李逵這個人的所有缺點,他的率真,唯獨感動於我。他就像一個稚子,認定一個兄弟,就生死與共

可這個兄弟卻把他當個白痴,最後宋江為了自己死以後的名聲竟然還毒死他,李逵卻說罷了,何其是至情至性一個黑童

我為李逵的不值而淚

比如還有一個片段,李逵奔梁山後想念老母,騙老母當官了,回去途中老母卻被老虎吃了,何其痛!而當宋江聽說此事當李逵面一笑而過,談笑其他。

宋江如此,夠當兄弟,夠當大哥嗎!!宋江知毒酒而讓李逵飲,其用心之陰險、自私、卑鄙、可悲,令人憤怒。李逵救宋江於法場,一心想反宋,為了宋江不得不為這大宋徵方臘,,等等

我為李逵的如此的痴心,如此的仗義,卻被辜負,卻被欺騙,卻被玩弄,而淚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