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寫《資治通鑑》,他是怎麼知道每年每月發生的事情的?

心無止境ghyo


王安石在有皇帝撐腰的期間,司馬光就離開京城,前往洛陽,閉門寫書。

雖然當時的皇帝宋神宗在政治上不支持司馬光,但是在寫書這個問題上,他是全力支持司馬光的。

司馬光認為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通曉歷史,就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早在宋英宗的時候,司馬光就寫了一本從戰國到五代的史書。宋英宗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編書的機構,專門讓司馬光寫書。

到了宋神宗的時候,宋神宗把皇宮的二千四百卷書都送給了司馬光,讓司馬光專門編寫史書,《資治通鑑》這本書名就是宋神宗起的。

司馬光來到洛陽後,一共花了十九年,從戰國公元前403年到五代959年,司馬光與助手們在參照各朝史官編寫的正史外,還參照了300多種書籍,據傳書成時,原稿堆滿了兩座屋子。


調侃歷史


《資治通鑑》是參考前人的史料編纂出來的。

原始的史料出自於史官。史在《說文解字》中被註釋為記事。也就是說史官就是負責記錄歷史事件的。

夏商周時代

史官的發展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

在夏商周時代,史官的劃分比較多,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御史等區分,各自負責自己職業內的工作。把國家各方面的事件都記錄下來。

春秋戰國時代

到春秋戰國時代,史官的發展有了新的改進,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

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秦漢魏晉時代

漢承秦制,設立太史令,又設立內史,負責記錄《禁中起居注》,就是由內史官專門記錄皇帝一言一行所作所為的一部書。

魏晉又改稱史官為大著作或者作郎。

隋唐以後

唐朝開始正式設立史館,史館內又設立各種職位,整個史館負責為國修史。

宋元明清沿襲了隋唐的史館制度,雖然也有一些改革,但始終都是在史館制度的框架內修修補補。

由於中國曆朝各代的編史制度比較完善,所以自古至今有大量詳實的史料流傳下來。另外民間修史也大量存在,野史數量同樣極其龐大,這對後人修史的校對和參考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鑑》的時候,是有大量的已經成書於當時代的史料可以參考和校對的。有不詳實的地方,也有其他大量的史料用來考證。


風陵流度


資治通鑑的編纂肯定依靠已有的史料,比如《左轉》《史記》等正史,並會參考一些私家野史和前人文學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