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當時看起來在下很大一盤棋,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的事?


古代的當權者,有很多都想名垂千古,所以也做了一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但是也有很多在當時看似是在做一件萬古流芳的大事,卻毫無用處的。

然而就有那麼一盤大棋,在中國歷史上基本被各朝代都當做一件大工程,卻沒有多大作用的事情——修築長城。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一直到明朝,經歷了近2000年,中原的各個朝代基本都在修築長城,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秦朝和明朝。

在秦朝看來,修築長城為了抵禦北方的匈奴人,明朝則是為了防止蒙古人反撲,其他一些朝代也都是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不惜花費大量人力和財力在修築長城這件事情上。

長城雖然在它修建的這兩千多年中,作用還是有的,只是沒有起到各朝代預計的理想作用,甚至只是一個花費了大價錢的空擺設。

自漢開始,匈奴人就掠奪關內,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唐朝的心腹大患就是突厥人,宋朝更是被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佔領土地不說,還被滅了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北方滿族政權。

修築長城,不僅要徵用大量民夫,花費大筆錢財在購買建築材料上面不說,長城重要的關卡上面還要駐防很多軍隊,這些軍隊每年的開銷都是一大筆白花花的銀子,最後全部都付之東流。

正如清朝軍機大臣張廷玉說的:“萬里長城萬里空,百年英雄百年夢。”

那麼長城無用,什麼才有用呢?我認為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清朝對北方遊牧民族進行信仰征服最有用。

清朝統治者推行藏傳佛教在蒙古興起,讓蒙古人大量的去信仰藏傳佛教,這樣一來,在蒙古草原上面的遊牧民族,基本上就以寺廟為中心被固定或者半固定下來,大大減少其流動性和不可預測性,也方便加強對他們進行直接的管理。

而且還要求每個家庭的男子,只能留一人傳宗接代,其餘男丁都要去當喇嘛,這樣一來削減了蒙古族的人口,也間接的削弱了其軍事力量。從此以後,在也沒有北方遊牧民族侵擾中原了!

所以長城堵截的辦法無用,正如大禹治水一樣,堵是不行的,疏通才是根本。


歷史TOP榜


歷史上所有的下棋者都煙消雲散了,他們把百姓當棋子,在世時威風無比,英明神武,或許在一段時間影響很大,若干年後基本灰骨無存。

只有在文化上、文明上有貢獻的才與世長存,影響至今。且看:

春秋戰國盡烽煙,老子孔儒道德傳。

功業千秋漢武帝,不如留史司馬遷。

曹魏立國幾十年,忠義關公萬代延。

魏晉風度五胡亂,竹林建安七子賢。

唐宋盛世民南遷,詩詞留於後學念。

明清國大民業慘,徒留教訓在當前。

千古偉人百姓難,萬年之後供人看。

生前縱有擎天權,身後何收一柱煙。

唯有文章道德傳,古今不廢九天懸。



河洛宜人


史書上這樣的歷史記載應有很多。只要看看就能列舉!

我不說昔日的故事和狼煙,只想說說不遠的昨天。

就說說,退守臺灣的蔣先生,處心積慮下著反攻大陸的一盤大棋。

可是他的獨裁和不顧及民眾的狹隘心胸和我們的毛主席胸懷磅礴憂國憂民,至力於民族解放強盛無私和高瞻遠矚的崇高格局那是天壤之別!

在怎麼折騰都是螳臂當車強弩之末。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就算下在大的棋也是惘然!

其結果就是以失敗讓歷史銘刻!


暮色晚舟


歷史上每個政權幹一件事都有其根本性的目的,很少無的放矢。

漢武帝劉徹把歸漢的匈奴遷入中原腹地,原本他的用意是想把他們融入到漢民族中去,被漢文化同化掉,用意雖好,但實際上卻為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刀筆傳神


........胸懷大志、才疏學淺,導致貌似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其實都是扯了個大淡,這樣的所謂英雄,歷史上還真有。

........由於《三國演義》塑造出的千古英雄姜維姜伯約,九出祁山,用兵如神,甚或最後不惜放棄諸葛亮設定的前出戰略,撤兵棄關,製造合圍陷阱,企圖誘使魏兵深入,從而決戰制勝。

........一盤貌似很大的棋,可惜都是螺螄殼裡的道場。在魏兵的絕對兵力優勢重壓之下,在鍾會、鄧艾的奇兵突襲之下,這盤棋瞬間崩潰。成都被襲,皇帝被捉,姜伯約十萬大軍成了無用之物。

........下大棋,當然要以實力為後盾,要以超絕的智慧為前提,以精密的執行為保證,否則都是然並卵。


侯秋生


諸葛亮的隆中對…


唐人微電影


晚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