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同樂同
馬嵬坡兵變不是簡簡單單的兵變,而是太子李亨集團有組織有預謀的政變。
《資治通鑑》至馬嵬驛,將士飢疲,皆憤怒。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東宮宦者李輔國以告太子,太子未決。...國忠走至西門內,軍士追殺之。...玄禮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愛正法”
安史之亂爆發後,天寶十五年,叛軍攻破當時首都長安的門戶潼關,唐玄宗倉皇逃跑。到馬嵬驛的時候,軍隊發生了變故。將軍陳玄禮帶頭,殺了楊國忠,並且逼迫唐玄宗殺了楊玉環。整個過程中有一個細節,“在陳玄禮準備發動兵變的時候,讓東宮宦官李輔國傳信太子,希望得到支持,但沒有得到答覆。”好似和太子一點關係都沒有一樣,但真相確實是這樣嗎?
太子具備發動政變的需求:太子李亨和楊國忠有極其激烈的矛盾衝突。
矛盾起點:楊國忠幫李林甫攻擊李亨
唐玄宗後期統治內部最突出的矛盾,是圍繞皇權繼承展開的政治鬥爭。李亨本來當不上太子的,二子李瑛太子之位已定。但是當時備受寵愛的武惠妃別有用心,用計導致太子李瑛被廢。宰相李林甫就和他內外勾結,企圖讓惠妃生子壽王李瑁爭奪太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武惠妃突然暴斃。玄宗就在長幼順序上選了三子李亨。
李林甫在李亨當太子這條路上是一點功勞都沒有的,相反還多有衝突。他非常害怕李亨當皇帝后會對他不利,總是想再行廢立之事。《舊唐書》記載楊國忠“時李林甫將不利於皇太子,掎摭陰事以傾之。”多次幫助李林甫打擊陷害李亨,“國忠凡所奏劾,涉疑似於太子者,林甫雖不明言以指導之,皆林甫所使,國忠乘而為邪,得以肆意。” 所以楊國忠沒有退路了,只能一條路倒臺李亨。
矛盾升級:玄宗外逃楊國忠勢力地盤,李亨“命懸一線”。
楊國忠在唐玄宗逃跑時,“首唱幸蜀之策”,李隆基同意了他的建議(幸蜀,逃跑到蜀地的意思,因為是皇帝所以多有忌諱)。楊國忠長期兼任劍南節度使,治所在益州(今四川成都)。玄宗逃跑的這個蜀地,早已是楊國忠的勢力地盤了。所以李亨是絕對不能去的,玄宗這樣的決策把李亨和楊國忠的矛盾逼到了頂峰。如果他入蜀,不僅繼位無望,連性命都要丟掉。所以李亨一定要想一個辦法,他具有殺死楊國忠的急迫需要。楊倒臺後,李亨也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兵變後次年李亨就在靈武即位稱帝,尊玄宗為太上皇。<strong>
太子具備發動政變的實力:他和兩個兒子都在軍中擔任要職。
《舊唐書》承天皇帝倓,肅宗(李亨)第三子也。天寶中,封建寧郡王,授太常卿同正員。英毅有才略,善射。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倓兄弟典親兵扈從。
“倓兄弟”指的是李倓和他哥哥唐代宗李豫,史書記載李豫“宇量弘深,寬而能斷”,也是比較有才能的一個人,所以這兄弟二人是他父親的得力助手。
其次他們擁有實際的兵權。當時名義上的統帥是陳玄禮,但由於唐玄宗已經多次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已經嚴重缺乏安全感。希望能用具有血緣關係的子孫三人(再怎說都是自己家人),能在危難的時候幫助他。而且帝王之術,哪怕再信任玄禮,也絕不會讓他獨掌兵權的。所以這就為太子集團提供了發動政變的能力保證。
陳玄禮不具備“兵變逼君”的動機,被修改歷史的可能性很大。
陳玄禮和楊國忠並無衝突。一個是禁軍龍武大將軍,主管宮中宿衛,保護皇帝。另一個主管國家政事,並沒有權力上的衝突,彼此也沒有過節。
陳玄禮沒有政治野心。唐玄宗不是一個愚蠢的皇帝,畢竟有過“開元盛世”。史書記載唐玄宗在位的四十五年內皆親信玄禮,就是因為他這個人“淳篤自檢”,質樸厚重又善於自我反省,沒有什麼野心。
所以他不會主導兵變,做出逼玄宗殺死愛妃楊玉環這等“大不敬”的行為。而且史書記載,陳玄禮“對玄宗盡忠,隨玄宗入蜀”,他表明自己的忠心後,玄宗就原諒他了,而且之後也沒有清算他。這等忤逆行為也能原諒?顯然不符合事理。
李亨是後來的唐肅宗,史官受皇權影響,具備修改歷史的可行性,“兵變逼君”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而且還會降低他的政治影響力,更難繼承皇位。所以他把這段歷史,破髒給陳玄禮是非常合理的。
但即便他修改了歷史,後人卻沒有明顯的懷疑,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在玄宗隨從軍隊中,陳玄禮擔任統帥。在人員調動和控制上具有實力保障,人們很容易接受這種可行性。但發動兵變並不一定需要控制全部兵力才能做到,這往往是人們忽略的地方。
歷史的真相永遠不是表明的那麼簡單,“拳頭硬掌握話語權”,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弱者恐怕連自辯的能力都沒有,這真是一種悲哀!
心史
俄羅斯某地,一個人撿到了一部手機,撿到手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只是當他看到手機裡的一些照片時大驚失色,立馬把手機交到了警察局。
因為這部手機裡保存著一些可怕的“食物”照片:擺盤如同火雞的人頭,以及人類的其他器官??
經排查警方得知這部手機的主人叫巴克夏耶夫,他是一名軍校的軍人,而妻子納塔莉亞則在同一所軍校裡擔任護士。
一個是軍人,一個是護士,本來一個的工作是保護他人的安危,一個的工作是救死扶傷,可是這對夫妻檔充分發揮特長乾的事卻讓人大驚失色。
警方火速對他們的住宅進行了搜查,據他們的鄰居透露,這兩口子從來沒有讓別人去過他們家,而且他們家裡總是散發出醫院消毒水的味道,鄰居們想著是因為他們家有人在醫院工作,所以也沒多想。
然後屋裡的景象讓多年的老警察都快吐了,因為他們發現了7塊屍塊和19張人皮,而且這些東西就醃製在罐子裡,保存在冰箱。
據他們交代,從1999年開始,他們就開始殺人,殺了人之後就把屍體放在家裡,並且把屍體製作成各種食物,吃不完的就製作成罐頭。
不知道那些吃過他們送的“罐頭”的人知道真相後會不會把膽汁吐出來?
因為案情實在令人毛骨悚然,感覺正常人幹不出這種事,警方還特地對兩人進行了精神鑑定,發現他們的精神很正常。
這就更令人毛骨悚然了,兩個精神正常的人,在十幾年中殺了三十多個人,並且把他們製作成人肉“罐頭”,自己吃還不說,還送給別人吃??
震驚韓國國民的華城連環殺人案
案件至今未破,兇手到底是誰?
1986年9月19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婦女強姦殺人案。依次共有十名女性被害,最終成為韓國三大懸案之一。
1986年9月15日受害人1,71歲老人。
同年10月20日受害人2,25歲家庭主婦。
同年11月30日受害人3,45歲女子。
同年12月12日受害人4,24歲主婦。
同年12月14日受害人5,21歲公司女職員。
1987年1月10日受害人6,18歲女學生。
同年5月2日受害人7,29歲主婦。
同年9月7日受害人8,54歲主婦。
1990年11月15日受害人9,14歲女學生。
1991年4月3日最後一位受害人,69歲女子。
《殺人回憶》中的地點就是這裡
警方只抓到了與連環殺人案,無關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
在連環殺人案的背後也引起了韓國民眾對訴訟時效的熱議,根據韓國法律,有效訴訟時間為15年,也就是說至2006年4月2日,第十起案件的上訴宣佈終結,但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警方和檢察機關決定,與上訴時效終結一年後銷燬所有記錄的其他事件不同,永久保留該記錄。也保留了專案組,這是考慮到這件案件的重要程度,為了上訴時效結束後也能查明真相。
最後一位受害者是權某,1991年4月3日,當時在荒山上屍體被發現,權某的脖子上纏著長統襪。此後,殺人案再也沒有發生,連環殺人案的受害者都被從後面勒死,行兇工具是長統襪、襪子等受害者的衣物。而且從受害女性的陰部發現了各種異物,令國民為之震驚。警方最後根據收集到的兇手的各種遺留物得出,確定兇手的血型為B型血,對兇手的保留資料非常的少。警方說:“從殘忍、紊亂的手法看,可能是犯罪時沒有罪責感,反而享受殺人的‘精神病患者’所為。”
兇手推測畫像
而犯罪兇手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至今不知,但可以得出兇手的心理十分穩定,具有心理仇視障礙,心思一定縝密,給警方就下的線索特別少。
這起案件是有史以來警方動員人數最多的事件。警方先後投入了205萬名警察,嫌疑犯和證人達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紋鑑定。調查記錄裝滿了5個大塑料袋。
著名影片《殺人回憶》便是根據這是案件改變。
印象最深刻的,最無法釋然和恐怖的,就是南京大屠殺了。1937年12月,萬惡的日寇在南京及附近地區對我同胞進行了長達六週的大屠殺、姦淫和搶劫,遇難的同胞人數超過30萬,大量的財務和南京保存的歷史文物被劫走。
日軍在大屠殺中採取了集體槍殺後汽油焚燒,殺人競賽,活人刺殺聯繫,活人打靶聯繫等集體屠殺,還有活埋、吊舌、狗咬等等慘無人道,花樣繁多的虐殺。六週的時間,我國南京及其周邊地區幾乎變成了地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的累累白骨和各種資料,每次見了,都讓人不寒而慄,毛骨悚然。而日本右翼分子一直在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這是我所知的最最令人恐怖和憤恨的真實歷史事件。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希望此類事情永遠不要在我族發生!
剁手屆的鄧紫棋
陳炯明:中國的好人,國民黨的敵人!
陳炯明是第一個被黃埔學生軍打倒的軍閥。
孫中山在廣州建立黃埔軍校以後,打的第一仗就是東征陳炯明。而且,在課本里,陳炯明不僅炮轟孫中山總統府,甚至還投靠北洋政府和和洋人,妄圖剿滅革命!總之,他就是一個亂臣賊子!在此背景下,國民黨兩次東征,將其剿滅。
但是,陳炯明是個好人,他是中國的好人。可惜,他因政見不合,得罪了國民黨,國民黨要將他搞臭搞爛。
陳炯明死的時候,香港《工商日報》評價道:“國民黨死了一個敵人,中國死了一個好人。“
陳炯明雖是秀才出身,卻投身革命。
陳炯明在1909年,加入同盟會。之後,他配合黃興策劃了多次起義和暗殺行動,包括黃花崗起義,刺殺水師提督李準。武昌起義爆發後,陳炯明馬上召集了一萬多人的隊伍圍攻惠州,之後轉戰廣州。廣州光復後,陳炯明出任廣東副都督,都督是胡漢民。不過,胡漢民能力有限,陳炯明開始主政。
陳炯明在政權建設上提倡“聯省自治”,各縣長民選。然後,再通過各省自治,以聯邦身份加入中央政府,建立與美國類似的政治體制。陳炯明這麼考慮,是考慮到當時國內軍閥林立,外國干涉嚴重,通過軍人武力奪權革命的話,很容易就會造成軍閥割據。而且,軍人武裝革命,必然會產生獨裁政府!
陳炯明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妄想依靠武力革命的國民黨,最後建立的蔣介石政府就是“獨裁”政府。而陳炯明希望的是“真正的民主”!
同時,陳炯明還堅決禁菸禁賭。禁菸禁毒一直不好實行,是因為政府對這塊的稅收收入很大。僅廣州一年就有幾百萬兩銀子稅收。可想而知,陳炯明頂了多大的壓力。不過,在他的努力下,廣州風氣銳變:“前清官紳兵役之威、省城嫖吹賭盜之害,一掃而空”。在陳炯明的努力下,廣州省成為全國的“模範省”。
陳炯明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鋒。
新文化運動有三位領軍人物,第一位是胡適,第二位是陳獨秀,第三位就是陳炯明!
1921年1月中旬至9月,陳炯明邀請陳獨秀到廣州開展新文化運動,發展教育。當時,軍閥混戰,廣州也面臨著桂軍等軍閥進攻。而陳炯明不顧軍費緊缺,依然拿出10%的財政收入做教育。當年,預計是141萬的教育支出。雖然遇到打仗,財政困難,單陳炯明依然拿出了110萬支持教育,創辦學校。
陳炯明因為和孫中山的矛盾,被國民黨惡意搞臭了。
孫中山和陳炯明是在護法運動時開始合作的。
孫中山一直堅持“武力統一”全國,建設“獨裁”統治。而陳炯明主張“聯省自治”,搞類似美國的聯邦制。他希望各省軍閥能摒棄前嫌,先做好一省的民主,然後,再實現全國一統和全國民主,不要仗著武力互相攻擊。1915年,袁死,黎元洪出任總統後,陳炯明做出表率,主動北上交出兵權。
而孫中山就不一樣了,他在搞中華革命黨的時候,讓加入者“絕對服從黨魁”,並在黨章下簽字和打指模。這不符合“民主”。這無疑就是君主專制,只是把君主換成了黨魁。
1921年4月,孫中山劇集200名議員召開非常國會,進行記名投票。孫中山被選為非常大總統,一切政務、軍務、內閣任免等均由他一人獨斷。陳炯明反對此次選舉,認為議員人數不到三分之二(580人),而且不是使用無記名投票。所以,陳炯明沒有參加孫中山的就職典禮。
1922年6月2日,北洋總統徐世昌下臺。按照之前孫中山在護法運動中的政治宣言:只要徐世昌下臺,他亦將同時下野。在徐世昌下臺後,蔡元培、胡適、高一涵等兩百多位各界名流,致電孫中山,讓他一起下野。希望這樣,就能結束內戰,和平統一。孫中山卻公然拒絕履行承諾。社會各界人士對孫中山大失所望。
6月3日,葉舉準備武力,決定發動軍事政變,驅逐孫中山下臺。而孫中山此時也很強硬,聲稱要用永豐艦炮轟廣州城:
“人家說我孫文是車大炮,但這回大炮更是厲害,不是用實心彈,而是用開花彈,或用八英寸口徑的大炮的毒氣彈,不難於三小時內把他六十餘營陳家軍變為泥粉。”陳炯明是不支持葉舉的武力行為,還讓秘書陳猛蓀持親筆信勸止葉舉。可惜,葉舉覺得陳炯明“不知軍事”,沒有聽陳炯明的勸誡。陳炯明氣得把茶盅摔碎。
6月16日凌晨,葉舉開始武力逼走孫中山。不過,葉舉不想真的殺了孫中山。所以,葉舉在開炮前讓人打電話給孫透露了消息,讓他趕快逃跑。粵軍圍攻總統府時,為了嚇唬守軍,才開了三炮。這既是“六一六事變”。
而孫先生卻“當了真”,登上永豐艦以後,命令軍艦向廣州城開炮。可是,艦艇上的士兵因為沒有海軍司令命令,不敢開炮。氣急敗壞的孫中山親自動手,向廣州城開炮。第二天,孫中山以海軍大炮亂轟廣州就成了各家媒體的大新聞。可能,這就是孫大炮的由來。
孫陳兩人,至此徹底決裂。
後來,孫中山曾對人說,“如他肯寫悔過書,可不究既往”,兩人可以“破鏡重圓”。可是,陳炯明很有骨氣的說,我沒有錯,“無過可悔”。!
1925年1月7日,陳炯明不滿國民黨“武統”主張,率先對廣州革命軍發動進攻。為了還擊,廣州革命政府發動東征。兩次東征後,陳炯明兵敗,遠走香港後。
在孫中山死的時候,陳炯明為他寫了一副輓聯:
唯英雄能生人殺人,功首罪魁,留得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私情公誼,全憑一寸赤心知。孫中山曾評價陳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
等陳炯明遠走香港時,大家才知道這位“廣州皇帝”竟然是廉潔奉公的好皇帝。陳炯明沒什麼家產,在香港生活的很拮据。
九一八事變時,日本人給他送來5萬元,想拉攏他。陳炯明在支票上打了一個叉,退了回去。
1933年9月,窮困潦倒的陳炯明病重入院。在病危之時,家人問他對家裡還有什麼要交代的。他說:“吾家事無可語!”
在彌留之際,陳炯明連聲高呼:“共和”、“共和”。
陳炯明死後,沒錢買棺材,下葬的時候用的是老母親的壽棺。
<strong>
陳炯明死後,香港《工商日報》就刊登過這樣一個訃告:
“國民黨死了一個敵人,中國死了一個好人。”(文|勇戰王聊歷史)
<strong>
勇戰王聊歷史
在這裡我介紹幾個近代史讓我感覺到吃驚的真相,其中包括了孫立人殺俘的真相、也包括了曹汝霖與梅思平身份轉變的歷史真相。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中並沒有活埋日本士兵
每當談論到孫立人將軍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興高采烈地說到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中的各種驕人戰績、說到他在緬甸戰場中活埋日本士兵的事情。
在很多人的說法中,說當時有1000個日本士兵成為了孫立人手下的俘虜,那時候面對著這些俘虜孫立人非常的果決,直接下命把去過中國戰場的日本士兵全部活埋,只剩下了一個臺灣籍的日軍逃過了一面。
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未發生過在歷史中,根據當時一些隨軍記者的記載,孫立人從未俘虜過近千人的日本士兵,那時候日軍是非常兇狠、悍不畏死的,面對著孫立人的軍隊,他們寧願自殺,也不肯成為俘虜,因此孫立人但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俘虜1000多士兵。
不過當時孫立人的運氣好,倒是俘虜了少數幾個日本士兵,只不過受到過西方教育、非急於從這幾個日本士兵手中撬到軍事情報的他也並沒有取走這幾個日本俘虜的性命,而是讓人好生安穩這幾個日本士兵,打算從他們的口中獲知一些軍事情報。
以上這些才是孫立人面對日本戰俘的歷史真相,與傳言中的故事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區別。
當然說這件事情也並不是說指責孫立人,在我看來,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中建立了很多功績絕對是值得我們肯定與尊敬的。
但是尊敬的同時,我們還得尊重歷史的真相,這些流言都是後來的一些小說家編造出來的,我們不能讓這些流言矇蔽了歷史的真相。
令人驚訝的身份轉換
但凡瞭解過近代史的人,必然都聽說過曹汝霖這個名字。
曹汝霖是北洋政府時期的官員,曾經代表北洋政府跟日本人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在簽署了這一系列的條約之後,他一度成為了萬夫所指的大漢奸,這點我們是不能否認的。
所以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他的居所趙家樓就首當其衝地受到了衝擊,被憤怒的學生們一把火給燒掉了。
在當時的所有人看來,曹汝霖是活該的,根本不值得同情。
就連日本人,也因為曹汝霖曾經表現出來的親日態度而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好友,所以在日本人侵佔華北的時候,就專門找上了他,想讓他這個曾經的大漢奸成為華北地區漢奸政府的首腦人。
但是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曹汝霖當時竟然拒絕了日本人,放棄了原本可能擁有的高官厚祿。
而他之後雖然擔任了一些華北漢奸政權的“最高顧問”等虛職,但是那些虛職都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華北漢奸政權的一些高官在他沒同意的情況下給強行掛在他頭上的。
然後他考慮到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所以並沒有強行拒絕。
而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細節是,他雖然被強行掛上了一些職位,但他卻從未為日本人效過力、從未在戰爭中做過任何實際的漢奸行徑。
反倒是華北地區的一些大學生在準備離開日本人控制下的華北地區時,他在其中幫了很大的忙。
那時候在他的勸說下,日本人才放過了那些準備南下的學生,他也算是在那個年代做了一些貢獻。
在日本人佔領了一個專為窮人開辦的公益性醫院後,更是在他的勸說下,日本人才放棄了那個醫院,使得那個醫院不至於成為為侵華日軍療傷的場所,能繼續為更多的窮人治病。
而說到曹汝霖有一個人我們是不得不提的,這個人就是曾經參與過火燒趙家樓的北京大學學生領袖梅思平。
在火燒趙家樓的時候,梅思平還是一個非常熱血的學生,打砸趙家樓時,他也是沒有絲毫的手軟。
不過他的熱血在他走到了權力高位上後,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汪精衛和日本人商談成立汪偽政府之時,梅思平就是主要的參與人。
在汪精衛的汪偽政府成立後,梅思平更是積極地參與到了各種漢奸活動中,先後擔任過汪偽政府的各部部長以及汪偽浙江省長等重要官職。
這種種的作為,無疑為他戰後被槍斃埋下了伏筆。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讓我感覺到吃驚的真相,特別是第二個案例中的兩個人,他們身份互相之間的轉換,著實讓人大吃一驚。
孤客生
二十九軍大刀隊,真實編制其實是手槍隊,大刀隊只是俗稱,大刀隊缺的不是大刀,而是連發自動手槍。
抗戰時期,二十九軍大刀隊,在喜峰口給日本人當頭一棒,重創侵華日軍,引起輿論大量聲援,舉國熱情抗日,原來我們用大刀就能打過鬼子,怎麼能不讓人振奮。
當時天津報紙這樣刊登:“我們喜峰口的英雄是光著腳、露著頭,使著中古時代的大刀,……搶回了山,奪回了嶺,收回了喜峰口,俘虜了幾千個日本人,收到了幾千枝日本槍,捉住了許多輛日本坦克,抬回來許多架日本開山炮。這個故事,豈不比(法軍守衛)凡爾登的故事還威武!還壯烈!還光榮!還燦爛!”
當時上海的報紙更是添油加醋,將這件事描寫的特別神奇,日本士兵晚上睡覺的時候害怕頭被砍了,因此自制鐵護圈放到脖子上,如此云云。
著名作曲家麥新,為此創作了《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看準那敵人,把它消滅,把它消滅。衝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
上海愛國青年學生更是唱著《大刀進行曲》遊街聲援軍隊,並且積極募捐,要為前線戰士打造大刀,彷彿只要大刀到位,抗日就有希望。
事實上,參加喜峰口的大刀隊,真實的編制是手槍隊,以當時的作戰命令來看“第217團附手槍第一、第二連及王崑山營,於本晚(3月11日)23時由潘家口出發,……襲擊蔡家峪、白臺子敵炮兵陣地,奏功後,即與第224團聯絡,協力向喜峰口東北高地之線進攻。”
根本就沒有正式的大刀隊,而是手槍連。
二十九軍宋哲元部是西北軍殘部經過張學良收編為調到察哈爾駐防的,可以說,二十九軍就是西北軍的延續,而手槍隊一直是西北軍的殺手鐧,1916年的時候,馮玉祥就組建了手槍隊。
中國戰場由於火炮和機槍火力不密集,往往能夠留下火力缺口,這就導致白刃戰的經常發生,在近身戰鬥中,手槍是最佳的武器,而中國古代一代有“出奇制勝”的軍事思想,當20發的盒子炮到達中國後,迅速風靡一時。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大規模配備手槍隊的國家,手槍隊在軍閥混戰中的表現是十分亮眼的,在中國之後,其他國家才紛紛效仿。
西北軍選拔手槍隊士兵的要求很高,因為手槍隊的任務很艱鉅,往往需要貼身肉搏,然而貼身肉搏的時候,配合大刀的確可以做到方便的作用,其他步兵背大刀,則完全是因為步槍上按不起刺刀。
正是因為手槍隊人把手槍放在槍托裡面,並沒有揹著的大刀現眼,因此老百姓俗稱大刀隊。
西北軍大刀隊作戰的的形態並不是兩手拿大刀,而是左手握手槍,右手持大刀(一把刀重四斤左右),如此能做到左右開弓,白刃戰中遠近可打。
實際上西北軍手槍隊的作風在軍閥混戰時期已經用爛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稀奇。
當時新桂系的黃紹竑,十分清楚長城抗戰的情況,為此還跟《申報》的史量才談及此事,詢問媒體為何要鼓吹大刀隊呢?
史量才說“新的沒有得吹,只好把舊的來吹吹。”
黃紹竑當時很氣憤,這跟以前鼓吹義和團的老把戲嗎?
當時二十九軍的首領宋哲元是有著深刻的認識的,“我以三十萬大軍,不能抗拒五萬敵人,真奇恥大辱。”
在喜峰口戰役,二十九軍董升堂所帶的就是手槍連,在喜峰口戰役之前,他曾囑咐部隊:“如與敵人遭遇,儘量用大刀砍,手榴彈炸,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開槍射擊。”
為什麼?因為大刀隊的子彈不夠用啊!能用刀砍的,就不要浪費子彈了。
估計當年那些走在大街上的愛國青年學生,知道大刀隊的奧秘其實是手槍,缺的不是大刀,一定會十分生氣。
抗戰時期人們相信大刀隊能夠戰勝日本,就跟相信義和團能打敗八國聯軍是一樣的。
史論縱橫
在新中國成立時,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真相讓所以非常地吃驚。
1949年我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三位開國領袖,和首都30萬人一起見證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
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下向全世界宣佈了這個消息,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歡呼。
因為在一百年的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的新中國誕生了。
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元帥的指揮下,閱兵儀式正式開始。
閱兵方隊由多兵種組成,步兵第199師、炮兵第4師、戰車第1師、騎兵第3師、步兵第207師第619團、空軍1個飛行中隊以及海軍部隊代表等1.6萬餘名官兵接受了檢閱。
另外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臺、軍馬2344匹。
因為當時中國空軍力量比較薄弱,所以它的出現成為閱兵儀式上的亮點。
當時中國空軍只有17架飛機,而且都是在戰爭中繳獲而來,雖然剛剛組建,但是像戰鬥機、運輸機、聯絡機、教練機應有盡有。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其中有4架飛機是帶著實彈接受檢閱,當然這也是後來才知道的事情。
在檢閱前,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發現,這17架飛機飛過天安門的時間太短,為了震懾敵對勢力,展示新中國空軍的實力,他們建議讓其中9架P-51戰鬥機飛過之後,繞到剩餘飛機後面再飛一次,這樣既可以展示我軍軍威,又讓閱兵式更加有觀賞性。
在場的大多數人並不瞭解這個事情,包括在場的外國友人。
後來隨著我軍的空軍力量不斷加強,多年後這件事情才被公開,讓世人所知曉。
在感嘆老革命家們的智慧過人的同時,也讓筆者感嘆新中國的勝利來之不易。
—End—
冷月鉤沉
如果我問你,你印象中的八路軍是什麼樣子?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土”,將領大都是泥腿子出身,整支隊伍破破爛爛的像叫花子。其實,這只是表象,事實上,在當時的中國,這群人是最具有朝氣的人,最具有探索慾望的一群人。
下面,我們來講講八路軍和油田的故事。
首先,我們來看下面這一張照片:
這張有點帶著九十年代老港片中龍門客棧風格的草棚,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陝甘寧邊區的油田以及煉油廠房,如果仔細點看,靠山一側還有根菸囪。
八路軍和油田,印象中似乎是不挨邊的,石油這種工業化國家的掌上明珠,怎麼會出現在八路軍根據地呢?
原來,早在清朝的時候,就有人在延安發現了油田。1906年,清朝官員從日本買來石油設備,在延長縣打出了中國第一口油井,史稱“延一井”,日產石油2000於千克。
沒過幾年,清朝就被推翻了,這口油井就被廢棄了。接著就是軍閥混戰,直到老蔣取得名義上的統一,民國時期經歷所謂的“黃金十年”,但是,這期間,誰都沒有重視這個油井。
1935年,劉志丹率領陝北紅軍佔領了延長,並接管了這口油井。長征後,中央大部隊到達陝北,對這口油井予以了高度重視,想法設法籌集鑽油、煉油設備。
十分有趣的是,在國民黨掌握了全國大部分資源情況下,共產黨竟然控制了100%的石油工業。
雖然八路軍沒有能力生產出汽油,但是靠著油田也出品了包括煤油、擦槍油、油墨等產品。抗戰開始後,物資越發匱乏,陝甘寧邊區積極組織油田恢復生產,更名為“軍工五廠”,由中央軍委軍工局領導。工人們收集設備器材,逐步健全機構組織。為此,各種土方法層出不窮。
油井架上鋪的樹枝茅草,就是防空偽裝,原料易得,實用性強。
由於工業不發達,煉油只能用煤炭和木炭進行,有點像燒木炭的窯子。
這應該是共和國第一代石油工人,這是他們為祖國後來的石油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部分設備缺失,這些頗有創意的“土八路”們竟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臺木製鑽井機,雖然看來簡陋,但用起來頗有成效。
由於技術設備是在是嚴重匱乏,延長油田的產量乏善可陳,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早期的技術積累,為將來的石油事業奠定了基礎。
一卷青史
東漢有個太監,憑藉為皇后誣陷其他嬪妃上位,皇后死後,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個皇后,簡直就是個皇后控。
這個人政一治上的作為不堪入目。
他叫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逼死楚霸王的韓信死時被關在籠子裡,籠子外面蒙上布,然後一群女人用竹槍捅死了他。
茶葉剛到外國的時候,洋人煮好後把茶汁倒掉,然後用鹽啊胡椒粉啊之類的把茶渣拌著吃,嗯,挺好的一盤老虎菜。
愛迪生的口碑可以用來解釋,才華與人品無一毛關係。
白蛇傳裡的小青是個男的,我們小時候都被新白娘子傳奇給忽悠了。
去看西漢史,人家10個皇帝8個是GAY。
張作霖每天早上喝一碗虎血。
三菱集團的前身--龜山社,其最初的創始資金是坂本龍馬靠把小弟丟給女富豪當男寵借來的,那個小弟就是後來打敗清國廢除日本對外不平等條約的名臣陸奧宗光。
南北朝時代有個皇帝的書童領兵8000,從現在的南京出發,一路打下長安、洛陽70座城池,擊敗當時北魏的50多萬大軍,他叫陳慶之。
魏晉風範,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迷人。這幫文人不穿衣服,是因為他們天天煉丹藥,吃丹藥,體溫比常人高、皮膚比常人敏感,
當時的紡織物容易磨破皮膚…魏晉上層人物都不愛洗澡,在自己身上養蝨子,然後捉來吃…
這是當時非常時髦的做法。那個時候的丹藥富含各種有毒物質,所以大多文人長期處在迷幻狀態中。
所謂魏晉風範,什麼裸~奔、喝酒、大哭…就是一幫古人,天天嗑~藥磕H了頭,跟現在的癮~君子沒兩樣。
彼得大帝有2米02高。
東漢三國時代的孔融,是孔子的嫡傳二十世孫。
可他居然說過:“親爹有啥可孝敬的,當時他不過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性慾罷了;
親孃也沒啥特別的,不過是個裝東西瓶子,東西出來了,跟那個瓶子還有啥關係?”--你能想到他就是七歲讓梨的那孩子嗎?
有個古人為搶侄子的一句詩把侄子殺了。這傢伙就是唐朝的宋之問,他以五言詩出名,想要霸佔親舅侄劉希夷的“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強索不成,起了殺心,殺人手法很詭異,
好像是把大土坨裝袋壓在小正太胸口上,壓了一晚上給壓死了……《全唐詩》裡記載的,真是極品啊。
秦始皇滅了六國,但並未統一中國,因為當時還有一個衛國。
關於牛頓和他的蘋果是伏爾泰編的,據說他是聽牛頓的侄女說的,當然牛頓的所有手稿裡沒提到那隻蘋果。
明朝在永樂年間與越南發生了一場戰爭。此戰明朝軍隊號稱80 萬,而越南軍隊更是號稱700萬,
實際上雙方軍隊總數加起來也不過30 萬,這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場戰爭。(注:那時越南還是中國屬國(《明實錄》等)
瓦特看見水壺燒開產生靈感發明蒸汽機--蒸汽機在瓦特出生前就有了,他只不過改良了而已
清廷乾隆時期修《四庫全書》,總計存書3457 部, 79070 卷。禁燬6766 部,93556 卷。
菠菜富豪含鐵元素菜鐵元素確實比其他蔬菜高那麼一點點,關鍵是當初科學家點錯小數點,所以才有了大力水手的動畫片。
老師常用'吾生有崖,而知無崖’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其實…原文是“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完全相反。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有人在京城某倉庫意外發現一批封存了200 多年的火器。
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製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軍的裝備還要先進。
清廷的道光皇帝為人十分節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打個補丁卻要花四兩銀子。
由於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產馬地盡在遊牧民族之手,導致宋朝從始至終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遊牧民族鐵騎的衝擊,
所以宋朝的勝利一般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倘若一段時期宋朝對外勝率低於60%,那基本就意味著亡國了。
整個南宋時期,中國一直沒有定都,臨安府的級別不過是“行在”(陪都)。秦檜所創的“宋體字”是整個南宋時期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儘管南宋大多數時間都將秦檜作為反面典型。
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並非完全因為統治者不願收復故土,而是因為民間反對的聲音太大。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間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擔心收復故土後宋廷會增加江南地區的稅收來扶植已被女真人嚴重破壞的收復區。
中國歷史上最應該引以為豪的朝代是宋朝,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科技,文化,教育,都是世界的巔峰啊,就因為軍事是被人詬病的一塊。
中國南宋時期最先進的織布機有1800 多個活動構件,其中有的技術是現代化織布機也無法達到的。
南宋中後期,中國(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左右,經濟總量卻佔到了全球的75% 以上。
遼道宗耶律洪基曾寫詩表達了後悔自己生在蠻夷之國和“來世做中國(宋)人”的願望。
與之類似的是,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朝鮮國王王顓也寫詩表達了類似的願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其實寫的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要一起死。後面還有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了,我可怎麼活啊,現在成夫妻關係的了。
可樂最初是綠色的。
澳大利亞帕凱斯天文臺的科學家們曾以為他們接收到了來自地外文明的電波,經過調查,發現那道電波其實來自天文臺裡的一個微波爐。
48個最貧困的國家其資產總和還比不上全球最富有的三大家族。
邁克爾.喬丹每年從耐克得到的收入多於馬來西亞的耐克工廠工人的薪水總和。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召集群臣商議國家政權交接的事,他說:“古代有五帝禪讓,又有三王代代相傳,你們認為哪一種更好?我想採用最好的方法。”
在場的博士都不說話,只有鮑白令之回答說:“如果以天下為公,就會禪位給賢能者;如果把天下當私家財產,則會在家族內代代相傳。由此可知,五帝以天下為公,三王以天下為家。”
秦始皇帝仰天而嘆道:“我的德性可比五帝,我將讓天下人共管社稷,可是,誰能接替我呢?
”鮑白令之毫不留情地說:“陛下行的是夏桀、商紂之道,卻想學五帝讓位於賢者,這不是陛下你所能做的事。”
泰始皇帝聞聽此言大怒,道:“令之你往前站!你憑什麼說我行桀、紂之道?
如果說得通則罷了,如果說不通你就別想活了。”令之不緊不慢地說:“陛下你大興土木,後宮女人數百,倡優過千。為了自己的享受,耗盡天下民力。你還偏駁自私,不能推己及人。
陛下你還說自己的功德壓過一切君主。以你這樣的德性怎麼能和五帝比,你又怎麼有資格管天下呢?”
一席話說得始皇面有慚色,過了很久才說:“令之所言,是讓我當眾出醜啊。”於是罷謀,自此再也不提禪讓了。
南宋數學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經發現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歐洲人在400多年後才發現,但在中國的課本上這個公式仍是以那個歐洲人的名字來命名的。
南宋開禧二年(1206)中央財政收入達到8000萬貫錢,當時全國人口約7000萬。清朝到1900年代為8000萬兩,人口卻有4億。
而南宋1貫錢購買力是清末一兩白銀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稅率低於清朝。
評價:當我們的“專家”在不遺餘力地為“康乾盛世”大唱讚歌的時候,是否想到了有一個朝代正在默默地受著後人們無端的非議,而這個人民生活水平十幾倍於“康乾盛世”的朝代卻正在人們盡情揮灑的刀筆之下“積貧積弱”著呢。
1644年中國北方爆發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駐守北京的20萬明軍全軍覆沒。
山外山FJH
提著丈八矛天天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的張飛竟然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美男子,實在出乎我的想象。
去年五一,我去四川閬中,在古城區西街遊覽了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此行,竟刷新了我對張飛40多年的看法。
槍弄棒浴血廝殺的張飛竟然是個能詩會畫的文藝青年。
我腦海中的橋段都是聽單田芳講的評書巜三國演義》而來,耳熟能詳的有:桃園三結義、怒鞭督郵、三英戰呂布、大鬧長坂橋、義釋嚴顏、智取瓦口隘⋯
在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中,張飛就是一個衝鋒陷陣、打打殺殺的虎將形象。看了張飛廟才知道,張飛竟然會寫詩善作畫,是個舞文弄墨的儒將。
他出生高貴——河北涿郡的貴族家庭,從小聰明機智,精通草書,擅長畫美女,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質。“騎馬攻擊胡野,並下馬書寫草書”,是不是能文能武呢?
明代卓爾昌的《畫髓元詮》中有記載:“張飛喜畫美人,擅草書。”
清代的《歷代畫徵錄》也有記載:“張飛,涿州人,喜畫美人”網上說:“現如今,如果你到涿州,那鼓樓北牆上的《女媧補天圖》就出自張飛之手。
而且張飛故里房樹村萬佛閣的壁畫,據說也是出自張飛筆下。”
除了書法,張飛還能寫詩作賦,在打敗張郃後,他率部隊巡遊真多山,一時興起便寫下了《真多山遊記》。
原來歷史資料上有鼻子有眼兒,張飛不是一個只會騎馬打仗的武夫啊!
無論是電視、電影、文學書籍、雕塑,張飛給我的印象早已經根深蒂固:黑炭頭、滿臉絡腮鬍、豹頭環眼、怒目圓睜、聲若奔雷、拉里邋遢、咋咋呼呼的一介赳赳武夫。
電視劇《三國演義》裡劉備帳下數他最醜。諸葛亮是“面如冠玉,仙風道骨”。
趙雲更是“濃眉大眼,闊面重頤”;關羽則是“身長九尺,威風凜凜”……個個都是要麼儒雅,要麼威武的美男子。
在各地名勝與寺廟的塑像中,張飛總是以滿臉橫肉、凶神惡煞的糙漢形象出現。
網上資料給張飛平反昭雪:張飛是個大帥哥。在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的一個石人頭像。
據當地人傳說,這是唐代工匠為紀念“五虎上將”張飛在當年紮寨處專門雕塑的。
據說該“張飛”慈眉善目,耳長唇厚,白面無鬚,與《三國演義》和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張飛形象大相徑庭。
難道張飛在此處安營紮寨的時候有刮鬍子的習慣嗎?不然他的滿臉絡腮鬍又跑到哪裡去了呢?哈哈哈
張飛的女兒是皇后!劉嬋的妻子!這點可以佐證,張飛是一個文武雙雙的美男子,不然怎麼會養育出美麗端莊母儀天下的皇后呢?
我一向把他與董卓、典韋及巜水滸傳》中的李逵、魯智深這些五大三粗行為魯莽的人合併同類項。大錯特錯了。
有書博物館
粟裕將軍和葉飛將軍做為多年戰友,出生入死,患難與共,情誼匪淺。但在很早的時期,粟裕曾被逼給葉飛設過“鴻門宴”,幾乎讓葉飛身首異處。
1935年,紅軍挺進師在師長粟裕和政委劉英的率領下,與葉飛領導的閩東特委獨立師會師,成立了閩浙邊臨時省委,劉英任書記。
時間不長,葉飛與劉英在堅持鬥爭的方針上產生分歧,劉英要求葉飛要敢打善拼,闖出去。葉飛卻堅持以游擊戰術為主,靈活作戰。雙方各持己見,互不妥協,直至最後鬧翻,葉飛一氣之下宣佈退出臨時省委。
葉飛走後,劉英又召開一次臨時省委會議,處理葉飛出走的問題,宣佈開除葉飛黨籍,還把粟裕批判了一番,說他參與了此事件,並撤了他挺進師師長的職務。
兩個月後,葉飛收到粟裕來信。要與他在南陽村會面。葉飛走後,一直沒見到粟裕,所以也很想與他交流一下,便帶著警衛來到了南陽村。
葉飛見到粟裕很高興,向他介紹分開後的情況,粟裕說“吃飯時再說吧。”
晚飯由挺進師準備,剛吃不久,挺進師政治部主任摔杯為號,事先準備好的戰士立即動手,把葉飛抓了起來,葉飛的警衛人員馬上拔槍相對,葉飛高聲喝住自己的警衛,說“這事是內部的事情,不準開槍,誰開槍就槍斃誰”。結果警衛的槍也被也被挺進師的官兵繳下。
粟裕無奈的對葉飛說“你的問題要到省委劉英那裡去解決”,說完便先走了。
隨後葉飛五花大綁被挺進師的戰士押解著回省委駐地,但在途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戰場一片混亂,押解的戰士見大批敵人已衝了上來,便扔下葉飛跑掉了。
葉飛見敵人逼了上來,走投無路之下,一咬牙跳下了十幾丈高的懸崖,但命不該絕的他卻被掛在了一棵樹上才沒被摔死,之後歷盡艱辛回到了自己的部隊。
多年後,葉飛成為粟裕的部下,粟裕曾告訴葉飛“當時是劉英命令我押解你的”。他沒有對葉飛說明具體原因。劉英也已在1942年與敵人作戰時犧牲了。
而葉飛之後也並沒有向高層報告這一事件,直到幾十年後,葉飛寫回憶錄,經過慎重考慮,才如實把“南陽村事件”披露出來。
葉飛長期與粟裕一起並肩戰鬥,是粟裕的主要戰將,兩人配合的很好,也沒有因為個人的恩怨影響後來的工作。粟裕在後來受到衝擊時,葉飛頂住壓力,也沒有落井下石說過粟裕的壞話。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