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标志,就是在文字中寻回童年——《城南旧事》的孩童视角

从童年穿过,长大成人后,常常会梦想穿越回去,重温所见之事,重见所念之人。

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把光阴串成美的文字。

想到这儿,最想说的是两位民国作家:一是鲁迅,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妙趣横生,1926年所写,那时,他45岁。第二个就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写于1960年,她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林海音,原籍台湾,1923年,当台湾被日本侵占时,她的父母举家来到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和青年时光都那里度过。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是她的成名作。

民国时期的作品,对我总有独特的吸引力,虽然人物结局常常令人唏嘘,却是特别值得沉下心来阅读的。

那个时代,新旧文化交替,在动荡和危机中,人们命运多舛,人性中的善与恶也更加突显,有温暖与深情,也有愚昧和麻木,非常真实。

本书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五个短篇连缀而成。

五个故事既独立,又有时间的延续,每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角色有所不同,都是小英子幼年时遇到的普通人。有经历恋人分离、女儿被弃的女疯子秀贞,有为了供考第一的弟弟漂洋过海念书,不得已作了贼的“厚嘴唇”男子”,有因被丈夫欺凌,生活困顿,强忍骨肉分离的悲痛,出来做奶妈的宋妈等等。

成年的标志,就是在文字中寻回童年——《城南旧事》的孩童视角

这些扣人心弦的情节都来自小英子的见和闻,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体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些人最终都离开了她,让这部小说带上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相思,作者文笔自然清新,婉约淡雅,没有丝毫的刻意,却无比动人。

1999年,这部作品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这部自传体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儿童视角,书中,很多对话、行为都让我们看到:儿童毫不掩饰的情感,成人被规则扭曲的理性,一直在碰撞,非常值得我们去细读品味。

1、“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这是序文中爸爸的话,他在听了小英子关于铃铛的用处后,想了想,笑了笑,这样肯定她。

的确,孩子的想法更美。

大人给的解释是:因为怕狼来袭击骆驼,给骆驼系上铃铛,声响会让狼知道有人在一旁,就不敢来犯。

然而小英子却认为不然,这是因为人和骆驼在沙漠里行走,无声无息太无趣,听着铃铛的响声,人就不寂寞了。

成年的标志,就是在文字中寻回童年——《城南旧事》的孩童视角

在大人的意识中,很多情况都在自我保护,或者称自视清高。

《城南旧事》中,大人们不让孩子接触“疯子”,就连看戏晚了,回家的车里,也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一则怕着凉,再则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孩子总喜欢问这问那,当小英子的妈妈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她就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做妈妈的,有很多繁琐的家务,或者是没有了好奇心,对她不明白的事也不想去搞明白,所以只有止住话题。

2、在她心里,没有想过“疯”的标准。

《惠安馆传奇》这个章节中,年轻女子秀贞因为经历恋人分离、女儿被扔掉,最终疯了。

椿树胡同里的人们,对秀贞的遭遇有些鄙夷,且避之不及;然而在小英子眼里,秀贞眼睛透亮,美丽俊俏;在英子的眼里,秀贞在思康生病时悉心照顾他,在他走后,矢志不渝等他,给女儿小桂子做了很多衣服,她是那样的善良、多情。

所以,小英子从没有把秀贞当作疯子,在她心里,压根就没有想过“疯”的标准,她只认为秀贞是一个既善良又可怜的人。

成年的标志,就是在文字中寻回童年——《城南旧事》的孩童视角

在孩子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对所有人,都会怀着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全凭自己的一双纯净的眼睛去看世界,能看到平凡人身上被遮蔽的人性光芒,能看到被成人忽略的真善美。

3、“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孩子还没有鉴别好坏的时候,会以大人的话为准则:小英子看到那个“偷儿”,想起听会看相的伯伯说过,“嘴唇厚的,是个老实人相”。

但同时,孩子也是非常有灵性的,她隐约知道这个人可能是个贼,但又觉得他不是个坏人,把他当作自己的大朋友,是可以“交一交”的人。所以她会与他亲近。

成年的标志,就是在文字中寻回童年——《城南旧事》的孩童视角

试想,我们人与人之间,作为群居性动物,彼此之间交往的基础,不正是源于本能上的亲近吗? 只是人大了之后,就会将别人的身份横在交往之前,以明哲保身。

我们再看一个细节:爸爸说:“讲唔听! 喝汤不要出声,窣窣窣的,最不是女孩儿家相。舀汤时,汤匙也不要把碗碰得当当当地响”。

他在用规矩约束英子,让她像一个有教养的女人一样,而英子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想赶快吃了饭 ,去到门口看方德成和刘平踢球玩,所以我就喝汤出了声,舀汤碰了碗,菜来先下手。”

成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斥责孩子没规矩,但很少设身处地想过孩子当下的状态,而总是这么武断,自然会抑制孩子的本性,其实也是一种违背天性的教育。

现实中,很多成人认为,孩子尚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这太片面了。

其实,孩子一定会独立思考,只是,他们不会以成人的标尺和规矩为基础而已。

5、说不出的秘密

记得看过一档亲子节目,让15对孩子们和母亲分开,各自回答主诗人的问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让你给妈妈(孩子)打分,1-10,10分最高,你会打多少分呢?”父母们给孩子打的分有8、9、10,甚至还有7分的。但是揭开孩子们的答案,让所有人都惊讶:10分,清一色的10分。谁说只有母爱是无私的?谁说亲子之爱有单向存在?在孩子心里,妈妈,是满分的,是他生命中最爱的人。

如果说前面几篇我们阅读的故事,还觉得小英子的思考有些模糊的成分在,那么这篇《兰姨娘》,就让我们十分惊叹孩子的敏感和智慧了。

八岁的孩子,已对成人世界的暧昧非常在意了。当小英子感受到,他的爸爸和俏丽风情的兰姨娘之间的微妙时,立刻跑到厨房里去看挺着大肚子的妈妈,在妈妈的催促中哭了起来,家里的女人们不明就里,只说英子不懂事,她越哭得厉害。

成人对于孩子的世界常常隔膜而疏离,大人们不知道,孩子的内心有许多说不出来,或者不能说的秘密。

英子有意将她原本并不喜欢的德先叔推出来,成功让兰姨娘和德先叔牵了手。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儿童的爱是单纯的”,我想,对于孩子而言,两只小手,一边牵着爸爸,一边拉着妈妈,才是幸福,有安全感的童年。

6、“你已经是大人了”

英子小学毕业了,喜欢花的爸爸却永远离开了她。

小英子的爸爸是个严慈相济,又有生活乐趣的好父亲。

爸爸离开了,她的童年美梦,从此就破碎了。

但爸爸给了英子最大的精神财富——爱和鼓励:“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硬着头皮去做,英子长成了大人。担当,其实很多时候,也是生活的逼迫。

成年的标志,就是在文字中寻回童年——《城南旧事》的孩童视角

做父母的都有这个体会,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在恨铁不成钢的冲动里,会说出不该说的话,会轮起不该轮起的巴掌。然后,后悔。

英子的爸爸,因为英子想逃学,用鸡毛掸子抽了她。但又冒着雨去看望自己的女儿,给她送去夹袄和钱。这事,在英子的人生中只发生过一次,后来的她,成了在六年中每日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我们怎样做,既不伤害孩子,又能给她一个向上的动力,持续去拼搏?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并用一生去修炼。

写在最后:

好的作品,所有的情愫和哲理,都在人物的一言一行和对话中,《城南旧事》就是如此。

愿每个读过的人都会重新思索童年时的自己,而用心去思索你正在童年的孩子。

用孩童的视角看世界,才能给孩子一个真正欢乐的童年。

纪伯伦的《先知》有这样的诗句:

“你的孩子并非真正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为自身所渴望的儿女。

你可以给他们爱,但别灌输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