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童年视角下世界,是对社会的影射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看过《城南旧事》的小说和电影,感动于童年的记事,追忆童年时光,我们的童年又何曾不是如此模样,懵懂、天真,善良,经历过的那些事,那些我们年纪小还不懂的世事,如英子的遭遇般,那该有多可惜,多遗憾。

《城南旧事》记叙的是老北京生活,每一个生活细节在年幼的英子眼中都是那么新奇,那么令人怀念。故乡是一个令人留恋的地方,在梦中,我们也曾几度回首,多么想念故乡,这是一个永远难却的情结,心中留下抹不掉的些许感伤。

更令人感伤的事情是离别。我们一生都在离别中的度过,离家求学,告别故土,离开亲人,似乎我们渐渐地习惯离别。离别的种子很早以前就在童年的记忆里,第一次遭遇离别的感受,眼含泪水,去承受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和不得不放弃的情谊。

童趣、故乡和离别,是我读完《城南旧事》留在脑海中的关键词,这些词也是我们一生中必经的情感和成长。在这里,以小说《城南旧事》为引子,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似水流年,感怀人生百态,体味成长的滋味,感受作品背后的风格和魅力。


《城南旧事》:童年视角下世界,是对社会的影射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城南旧事》书籍封面


令人难忘的童趣

1、分不清海和天,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

这是英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最喜欢的一篇课文,那时候英子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在新帘子胡同,英子遇到一个“小偷”,“小偷”跟英子讲述他自己的身世,他家里贫穷,为了供弟弟读书,不得已做了“小偷”,他问英子自己是好人和坏人,英子说我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就像分不清海和天。

是啊,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在七岁英子的心中分不清,长大后的我们又何曾划分地那么明确。

世事复杂,人性中善恶追溯本源,有其各自的原因或各自的苦衷,这些是童年分不清好与坏的原因,也是成长之后的懂得和理解。


《城南旧事》:童年视角下世界,是对社会的影射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2、善良、宽容的童年

惠安馆的疯子是英子最不忍直视的童年遭遇,疯子秀贞和妞儿的逝去,英子是诱因吗?在英子的心目中,她们是她最好的朋友。大人们没有追究过去,也不让英子去回想过去,因为那往事不堪回首。

英子接近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秀贞告诉英子她的经历。秀贞与在北大上学的思康相恋,思康走时不知秀贞怀有身孕。秀贞盼望思康的归来,在生下“小桂子”时,父母将刚生下的孩子仍在齐化门墙根下。

英子发现好友妞儿可能是秀贞口中的“小桂子”,经过确认胎记,她判定妞儿就是小桂子,于是她在一个雨天夜里,领着秀贞与妞儿相认。

秀贞与妞儿相认后,急于去南方寻找妞儿的父亲思康,出了事故,母女俩被火车撞死。

英子那天夜里发烧昏迷不醒,当她醒来时已经是几天之后,父母已安排即将搬迁到新家,并让英子忘记过去。

在英子的心里,她十分想念好友秀贞和妞儿,在那个年纪,英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长大后的英子想起小时候的事情,知道了事情原委,这也就是作者写作这个故事的初衷。

童心的纯真,善良,总是以简单的角度考虑问题,英子帮助秀贞和妞儿的初衷就是单纯地想让她们母女相认,帮秀贞找到 “小桂子”,让妞儿找到亲生妈妈,不要再每天挨打。

长大后我们发现,童年时的勇敢和勇气被岁月的流逝所消耗殆尽,很多时候我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尽量不去干涉他人的生活。

这是我们看《城南旧事》感动的原因之一,是

在现实中,我们想要去突破束缚而又挣脱不得,我们向往做童年时期的自己,做单纯、善良、洒脱、自由的自己。


《城南旧事》:童年视角下世界,是对社会的影射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梦寐以求的故乡

《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即是作者林海英自己,这本小说是林海音以自己7-13岁的背景创作,那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小英子随父母迁往北京城南,在北京长大的时光是小英子最怀念的时光。所以说,《城南旧事》是一本思乡之作。

小说中多处提到老北京的场景、器物。比如大白纸糊的墙、鸡毛掸子、印花斜纹的棉袄棉裤等。

“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小说中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反映出对老北京环境的描写,也能看出那个时代背景,字里行间总是透着深深地思念。

在小英子眼中,乡愁是什么颜色的呢?我想是暖色调的,像冬日的阳光一样暖,给人身上照出暖洋洋的感觉。

比如英子遇到秀贞,遇到妞儿,并与她们成为朋友。英子与秀贞聊天,秀贞给英子染指甲;英子与妞儿一起喂养小鸡,这些关于友情的色调是暖的。

比如英子遇到的“小偷”,他给英子的感觉是暖意的,他心底里对于生活的无奈和骨子里透露出的善良,让英子感觉他是善意的,他是一个“好人”。

再比如英子对于“驴打滚儿”表现出的不屑,又掺杂在戏剧成分在里面。宋妈的丈夫来家里时,带来的那头驴总是把院子里弄得乱七八糟,看着驴吃完干草在地上打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

乡愁后来变了颜色,变成冷色调了,冷得让人心里发颤,难受,痛苦。


《城南旧事》:童年视角下世界,是对社会的影射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难以割舍的离别

乡愁的冷色调里写着两个字“离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英子唱起这首《送别》歌曲的时候,英子的爸爸生病住院,爸爸的离去让英子体会到刻骨的离别滋味。

爸爸的花落了,英子真正地长大了。

小说中关于“离别”的场景有多处。

英子与好朋友秀贞和妞儿突然而来的离别,让英子第一次体会到离别的滋味;英子与“小偷”的分开,让英子心里五味杂陈;兰姨娘与德先叔的远行,让英子留恋兰姨娘在身边的日子;宋妈的离开,加深英子对于“离别”的体会……

每一个短篇都以“离别”为结尾,直到爸爸的离世,宣告童年的结束。

从“离别”的角度来看,《城南旧事》是一部具有悲剧意味的作品。


《城南旧事》:童年视角下世界,是对社会的影射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悲剧意味深长,映射生活在底层人们的疾苦,象征女性的独立和思想解放

最具悲剧意味的短篇要属《驴打滚儿》,讲述的是宋妈的身世和经历。宋妈家在农村,生活贫穷,宋妈生育有一个儿子叫“小栓子”,一个女儿叫“丫头子”。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宋妈来到英子家当奶娘,她的孩子由他人帮忙养育。

后来宋妈得知“小栓子”淹死了,“丫头子”被丈夫送人了,她找遍北京城,也没有女儿的下落,就随着丈夫回家去了。

《驴打滚儿》通过小人物命运的悲剧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贫苦,以儿童的视角从“离别”的角度观察和描述现实。

秀贞是疯子吗?其实通过秀贞和英子的对话,我们可知,秀贞的“疯”是被封建伦理和世俗的眼光逼疯的,正如秀贞所说“他们都说我疯了,我真疯了吗?”。

“小偷”真的是小偷吗?其实他也有凄惨的身世,家里贫穷,吃窝窝头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偷”的弟弟学习成绩好,并有远大的志向,当哥哥的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当“小偷”。可以说,“小偷”也是被残酷社会的现实逼成“小偷”的。

还有兰姨娘的身世,兰姨娘是残酷社会背景下女性独立与思想解放的代表。兰姨娘三岁时被亲生母亲卖了,十四岁被人带到北京,十六岁时生了第一个孩子,二十岁时嫁给一个比她大四十三岁的男人。

从家里逃出来的兰姨娘,后来跟北大学生德先在一起。“兰姨娘是一个很有志气的,敢于向恶劣环境反抗的女性。”

小说《城南旧事》中以悲剧性结尾的短篇,映射出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封建传统礼制下个人思想的束缚,以及在此时代背景下,独立女性的自主意识和思想解放。


《城南旧事》:童年视角下世界,是对社会的影射与女性独立的象征


总结

这本书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

首先,林海音讲述的《城南旧事》,以儿童的视角看待“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作品中充满童趣,及思乡之情,仿佛把我们置身在童年的回忆中。

其次,再仔细琢磨这部作品,每一个短篇都讲关于人物的故事,《惠安馆传奇》讲了一个疯子,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妞儿;《我们看海去》讲述的是一个“小偷”的故事;《兰姨娘》说的是兰姨娘的身世和人生结局;《驴打滚儿》讲的是关于宋妈的遭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讲的是爸爸的离世,英子童年的结束。

再次,这些人物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人生是悲剧性的,疯子秀贞和妞儿死于意外;“小偷”被抓,他的家庭将无人维持生计,弟弟也将没有钱继续读书;兰姨娘虽有归宿,但她身世凄惨,人生多有波折;宋妈失去两个孩子;爸爸生病去世,英子充满“快乐”的童年也宣告结束。

最后,我们发现《城南旧事》不是一部普通的讲述童年故事的作品:它是一本反抗封建传统礼制和世俗的作品,如疯子秀贞和妞儿出走去寻找妞儿的亲生父亲;它是一本反映底层人们生活疾苦的作品

,如“小偷”家庭的生计艰难,宋妈因贫穷失去两个孩子;它是一本倡导女性独立,思想解放的作品,如以兰姨娘为代表的敢于向恶劣环境反抗,敢于表达自己,追求自由的时代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