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城南旧事》: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林海音小名英子,1918年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湾,当时正值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随后,林海音一家在1923年迁至北京。

她笔下的《城南旧事》,写的就是孩童时期在北京胡同生活的故事。

人们常说,一个时代的作家写出一个时代的作品,由此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

在乱世中人们所关注的是政治、经济、文化,而细腻的感情却犹如海浪过后带走的泥沙,理所应当地被忽略掉了。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城南旧事》: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鲁迅说“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时的愤懑,和冯玉祥说着“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山河”时的嫉恶如仇,令世人犹如当头棒喝瞬间清醒。但忘却了在这激荡云烟的背后,也有沈从文写下“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时的细腻情愫。

细腻的感情往往才更令人生出亲近之心,正如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也是用这样细腻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共鸣。

她从人们所不熟知的一面去描写儿时生活的地方,从一个孩子稚嫩的眼中,也从女性细腻的思想感情中,侧面地去描写当时的社会。

《城南旧事》中没有激荡云烟引起的人心惶惶,有的只是英子那一方小天地:胡同里的叫卖声,爸爸精心侍弄的花草,还有小院中孩子们的玩闹。

是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是童年可追忆的岁月,是温婉可人的邻家姑娘。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城南旧事》: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这部作品是以林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孩童没有那么多烦恼忧愁,她的生活是循规蹈矩的,是上学路上的景色,是接触到的城南那一方土地,是那几条胡同巷口,那些熟悉的人。

她不知道乱世中人们的苦恼,不懂人们为何奔波,为何颠沛流离。她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学习、玩闹,不谙世事,“怡然自乐”。

这并不能说明《城南旧事》写的就不是当时的真实生活,相反,这才是百姓们实实在在的生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写下这平淡的生活,反映的是时局的动荡不安。

童年可以不是书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满腔热血,可以不是百姓对颠沛流离生活的愤懑,可以不是居无定所的无依无靠。仅仅只是对童年生活的书写与回忆,对那时的依恋、念想,在平淡的口吻下去讲述孩童时期无忧虑、不懂事的天真和单纯。

《城南旧事》这本书中有五个故事,每个故事中的人物都跃然纸上,有被逼着唱歌的妞儿;有惠安管的疯子秀贞;有蹲在草丛中的小偷;有嫁给乡下农夫失去一双儿女的宋妈;有不爱说话的德先叔和喜欢斜嘴笑的兰姨娘。

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这些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与当时的社会乱象接轨,被社会所影响着。也可以说,这些人最终的结局也都如这乱世一般被抹去了。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城南旧事》: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在稚嫩的英子眼中,北京城里的热闹都很稀奇,小伙伴一起玩耍很开心,街坊邻里也是和睦的。

因为孩童的天真,她眼中总是透露出善良的光,不知是非善恶,却认定帮助她喜欢她的都是好人。

这部作品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当时的教育科学落后,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人民愚昧腐朽,那个年代的封建伦理道德,逼疯过多少像秀贞一样的女人,又有多少个乡下的无知农妇宋妈。

书中并未指控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没有映射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却借着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让天真纯洁的童心和丑陋的社会暴露在众人眼中,反差强烈,引人深思。

驼队去了又来,铃铛声悠长悦耳,但英子已经长大,童年一去不返,写的下的是回忆,留不住的是曾经。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城南旧事》: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印象最深的最后一个故事中,“爸爸的花儿谢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的去世在小小的英子眼中是悲伤的,痛苦的,无措的。可她明白啊,这里就属她最大了!

孩童的成长往往是在一念之间,心中的责任也在此发芽长大。父亲的去世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英子童年的结束,让英子明白,从今往后她要扛起一个家,因为“这里就属她最大了!”。

住在北京城南的那段日子,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和美好的景色浮现在脑海中,耳边仿佛响起了悠扬悦耳的驼铃声,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开,渐行渐远。

英子回不去了,那时的日子也回不去了。

《城南旧事》的五个故事中,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是悲剧,每一个故事的结尾,主人公都会离英子而去。

秀贞和妞儿在下着大雨的夜里赶火车走了;蹲在草丛中的小偷被抓走了;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离开了;宋妈也回乡下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长大了。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城南旧事》: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乱世的悲欢离合,在孩子的眼中好像并没有不舍,随着孩子的成长,乱世中的记忆也渐渐被抹去,被替代,留下的只剩美好往昔。仿佛又回到了那可追忆的岁月,看到了温婉可人的邻家姑娘。

《城南旧事》以儿童视角叙述,淡化当时社会的动荡时局和乱世下的人心惶惶,有的只是干净纯粹的童年往事,追忆着灵魂深处的那个地方。

这部作品以英子生活的城南的一方天地为叙述背景,忽略了当时的社会时局,它没有以一个人去映射一类人,也没有以一种感情去映射一类感情,它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仅仅用简单的话语,书写心中那个充满温情的地方。

1988年,当作者林海音再一次回到北京城南时,望着这里的高楼大厦,望着这里的车水马龙。

这里已经没有了当初城南旧事的味道,没有了走街串巷的叫卖声,没有了城墙的北京更宽阔,更包容,却唯独少了近乡情更怯的亲近。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

林海音又回到了城南那一方天地,仿佛看见了冬阳下走过来的骆驼队,听见了悠扬悦耳的驼铃声,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