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城南旧事》

初次阅读林海音先生的作品是在初中的课本上,那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大后,再次翻阅《城南旧事》却有另一番感受,和中学时期那种懵懵懂懂的感觉不太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更能感同身受了。

余光中老先生曾说过:“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林海音先生笔下的北京是充满人情味儿的,鸡毛掸子、胡同巷弄、油盐店铺......无不把人带回那时的情景中去。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城南旧事》中的《惠安馆》通过“小英子”童稚视角描述了童年时期的所见所闻,用淡淡的笔墨娓娓道来,其中却夹带着淡淡的离愁。6岁的小英子和惠安馆里的疯女人秀贞成了好朋友,帮助秀贞找到女儿小桂子,母女两人坐火车去寻找思康,最后却被火车轧死了。

在细细品读《惠安馆》时,我认为秀贞的疯是必然的,是时代带给她的惨痛代价,也是命运的安排。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小英子的童稚视角

秀贞和思康的相遇

秀贞生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时候并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宽容,依然有着封建传统观念,男女之间还是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就如秀贞初次见到思康一样,他们并没有交流说话。

“我送水,一句话也没跟他说过,我进了屋,他在书桌前坐着,就着灯看书呢,写字呢,我就崩着脸儿,打开那茶壶盖儿,刷——的,就听见开水灌进壶的声儿。”

在给穷学生思康送水的过程中,两人搭上了话。秀贞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除了父亲以外的男人给予的温暖关怀,这个男人说要教自己认字,如此温柔对待自己,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秀贞意乱情迷了。

这时思康拉着秀贞的手说:“跟了我吧!”在酒精的作用下,秀贞迷糊地和思康发生了关系,随即也就有了小桂子。还没等秀贞告诉思康这个消息,思康接到家乡母亲生病的消息,急匆匆地赶了回去,临走时还信誓旦旦地让秀贞等他回家卖地来迎娶她,然而这一等竟然没有尽头。

眼见秀贞的肚子大了起来,却没有思康的一丁点儿消息,老王夫妇只好把秀贞送到义地,在那里,秀贞生下了她的孩子,却没有见上一面就被抱到齐化门城墙根下丢了。从此,没了孩子的秀贞发疯了。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秀贞的疯:源于她的单纯与痴情

在那个传统的年代,秀贞的父亲长班老王负责给惠安馆看门,秀贞和她的母亲王妈也一起生活在惠安馆里。

作为一个看门人的女儿,秀贞没有像小英子那样小时候能够上学,也就只能在惠安馆里帮帮父亲的忙,给那些来京求学的大学生们送送水、打扫卫生,生活得单一,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思想自然而然也比较单纯。

对于思康给予的甜言蜜语与温暖,十七八岁的秀贞哪里抵挡得住,将一颗心全部交付出去了。她知道思康爱喝点儿酒,于是偷偷买了花生送到他的屋里去给他下酒喝;思康生病了,她端着粥送到他的房门口。就这样,秀贞把自己的终生托付给了思康。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陷入回忆的秀贞

在思康离开后,秀贞单纯地认为思康只是回去照顾生病的母亲,个把月就会回来娶她,教她写字读书。后来,秀贞生了孩子之后,孩子不见了,秀贞一心想要找回自己的孩子,带着孩子去找思康。就是因为成天想着孩子,怀念着思康在的日子,秀贞思念成疾,变得神智不清,疯疯癫癫。

秀贞对思康的感情是纯粹的,也是痴情的,这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对感情的坚持,对心爱的人的期盼,只是这期盼却没有尽头,等了六年多也没有等到思康回来,换来的是自己岁月的蹉跎,每每在跨院里的树下伤心落泪。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伤心落泪的秀贞

秀贞的疯:源于家庭关爱的缺失

作为老王夫妇的独生女,老王夫妇对于秀贞的关爱并不多。老王家原来是给义地看坟的,从秀贞的爷爷就看起,后来秀贞的爹来到惠安馆当长班,家里并没有个读书识字的人,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老王夫妇没有什么文化,他们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女儿去学堂上学,只能跟在自己的身边帮帮忙做点琐事,对于女儿的生活,给予的仅是日常生活里衣食住行的温饱照顾。

在女儿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秀贞和思康之所以会相识,正是因为父亲老王让秀贞去给思康送热水,两个人才有机会碰面的。

后来的一天,秀贞端着粥要送到思康屋里去时,王妈对秀贞说:“避点儿嫌疑,姑娘,懂得不懂得?”

王妈看到自己的女儿和思康走得太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想着和女儿坐下来聊聊,只是用一两句话提醒一下女儿,但王妈并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女儿已经深深陷入了感情的旋涡。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秀贞在门边盼着思康归来

中国人历来是含蓄的,在情感表达方面尤为含蓄。在那个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方面并不关注,作为底层人民的老王夫妇,并没有和秀贞坐下来聊聊她和思康之间的事情,更是没有告诉秀贞:在和别人的交往之中要学会保护自己。

如果老王夫妇能够教会自己的女儿,在和他人交往时要有什么样的底线,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那么秀贞后来是不是就不会发疯了呢?

从秀贞的事也能看得出来,当时虽然处于民国时期,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匮乏的,尤其是在男女关系、性教育方面更是从未涉及。老王夫妇对秀贞的管教方式并没有做到身心的关爱,只是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行。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秀贞的疯:源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扼杀

秀贞在思康离开之后,肚子渐渐地大了起来,眼看瞒不住了,被王妈盘问后说了她和思康的事情。秀贞死心塌地地认为思康总有一天回来,如果他不回来,秀贞就要追着去。

王妈听了拿手堵住了秀贞的嘴,直说:“姑娘,可别这么说了,这份丢人呀!他真要不回来,咱们可不能嚷嚷出去。”

从王妈对秀贞说的话里也能看出,未婚生子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的,是一件丢人的事。于是,老王夫妇把大着肚子的秀贞偷偷送到海甸义地去生产。就在秀贞生完孩子后,老王夫妇却连夜把孩子给丢了,他们认为这个孩子不该来到这世上。就如书中王妈跟姥娘婆说:“瞧!这真是造孽,脖子后头正中间儿一块青记,不该来,非要来,让阎王爷一生气用手指头给戳到世上来的。”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在老王夫妇的眼里,她的女儿是应该按照当时的风俗,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不该未婚生子,更不能将孩子养在身边,只好将孩子丢在齐化门城根下,让孩子在那自生自灭。

就这样,秀贞在封建传统思想的压迫下失去了她的孩子,甚至在她清醒时都没能好好地见上孩子一面。也许是因为不想再清醒地等待下去,也许是太想念孩子了,秀贞变得疯疯癫癫的,终日觉得思康就在身边,孩子就在眼前。

《城南旧事—惠安馆》:时代带给秀贞的不是关爱,而是痛的代价

秀贞带着小桂子连夜去寻找思康

结语:林海音先生的《惠安馆》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秀贞和小桂子最终死于火车铁轨下。秀贞的命运是凄凉的,她的疯有父母的教育缺失,有思康的不负责任,最根本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如果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未婚生子并不算什么,也许秀贞可以带着小桂子寻找到思康,一家三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当然,这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景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