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近日國內網友對日本人民的古文修養如此之好感到不可思議,同時也因我們自己丟棄傳統文化而自慚形穢。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內叫“國學”,於外國人叫“漢學”,這是概念上的區別。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淵源頗深,自古受儒家文化薰陶,學界同仁更是多有交往,只是這些秘事鮮有人知罷了。

我想從京都古書店的角度談談日本人的漢學修養,選出十二家聞名的古書店供大家參考。本文整理自蘇枕書《京都古書店風景》。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01古書店溯源

京都是日本舊時的都城,相當於中國的西安和洛陽。有趣的是京都古時候分為東西二京,右(西)京叫“長安”,左(東)京叫“洛陽”。現在徒留左京,故現如今京都亦可稱洛陽,河南人去了應該備好親切吧。京都人風雅,看堺雅人飾演的萬里小路有功操著一口京都古語,我當時便沉溺在古風遺韻之中。

在印刷術未發明之前,書籍只有通過傳抄才可流通,難免有錯訛。平安時代有雕版印刷的佛經,其他書籍仍要手抄,且只流行於寺廟和貴族。在古代即使有印刷術,能買得起書的也是很少的。在中國古代讀書人大多也是靠抄書獲得知識,所以才有了宋濂的“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文獻記載,在唐代有一種以抄書為職業的人,要求字體工整,寫字迅速。鎌倉時代儒學書籍日漸增多,寺院在刊行佛典之外,亦刊行中國流入的詩文和日本本土著作。

到日本南北朝時代,出版業達到高潮,此時有不少中國的刻工在日本相當活躍。日本的出版業起於寺院,興於寺院,理所當然的,出版的第一種書籍就是佛典。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室町幕府時期朝鮮銅活字傳入,加快了出版業的發展。幕府時期出版的圖書當中佛教書籍幾乎佔一半,當時人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多,許多人是不讀書的,所以其他書籍少很多。儒學佛學典籍,詩文集這些正統書在日本叫“物之本”。繪本,小說,料理書這些叫“草紙”。太宰治寫過一本故事集叫《御伽草紙》,意為給小孩子讀的故事。

江戶時期日本最早的出版業從業者本屋新七。江戶時代的出版商叫“版元”,頗有排版第一人的意思。從前的書店既售書也出版書,讀者想要什麼書就印什麼書,然後自家售賣。古代經營同一種商品的區域叫“同業者町”,如北京的琉璃廠,潘家園一般。因為出版的圖書佛教書籍佔大半,故舊書店多集中於寺町通。明治維新後遷都東京,自此,京都的書店生意慢慢走下坡路了。二戰期間戰火不斷,許多舊書店無人經營,或罹受戰火倒閉者大有人在。明治三十年京都大學建校,學生一多書店的生意也好起來了。新開了許多書店,多售教輔書籍和學術研究書籍。傳統書店一般經營佛書,美術書,和書三類。時代變了,書店也得跟著變,否則毫無立錐之地。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在日本,人們將古籍,珍本成為古書,將比新書便宜的二手書籍成為古本,現在沒有嚴格的區分,有的書店都是古本古書兼而賣之。絕版古書稱“黑色本”,新出的書就是“白色本”。

90年代以來傳統書店生意難做,就出現了回收新刊書籍,再低價售賣的“新古書屋”。如日本的BookOff。若以時間劃分,日本的舊書店分為三類。其一是從江戶時代傳襲下來的古書店,如竹苞樓。其二是明治,昭和年間創立的書店,如匯文堂,臨川書店等。其三就是近年來新開的書店了,其中不乏佼佼者,如朋友書店,紫陽書院等。早在元祿年間已有“書林仲間”,即出版聯合會。1996年“日本古本屋”網站建立,類似“孔夫子舊書網”,如今加盟書店兩千餘家。

舊時書店老闆皆風雅有趣,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文學修養。他們在老店裡當學徒,學習版本目錄學,古書鑑定,學成之後方可自立門戶。許多舊書店老闆和治學大家都有交遊,吉川幸次郎,齋藤湖南等更是舊書店的常客。這些人有了得意之作便交付書店老闆進行刊印,也是一種對知己的信任。林語堂時常逛北京琉璃廠,舊學知識多半由舊書店老闆傳授,正所謂大隱隱於市。文林逸事如過眼煙雲,今不復昔,如今多是子承父業,談不上喜歡,舊書店已日薄西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令人唏噓不已。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京都作為日本的古都有著太多的故事,至今寄託著我的盛唐舊夢,我憧憬可以在日本尋找中國,夢的中心便是京都。壽嶽章子曾言:“鋼琴可以丟,但花盆,花瓶,茶碗卻是誰也不會丟的。只要在京都就不得不為花與茶的世界感到驚豔。”世事流轉,人事的秘密不足為外人道,我力所能及地只是描摹京都文化之一隅。古書店的衰亡亦與吳服屋的衰亡一樣,是不可避免的憾事,杜鵑聲裡斜陽暮。正如《我是貓》中彈二絃琴的女師傅懷念幕府時代,新的時代到來了,勢必會把舊時代的一些產物裹挾而去,幕府都覆亡了,更何況一間小小的舊書店呢。

02十二家聞名的古書店

朋友書店

朋友書店在吉田山半山腰處,王國維曾寓居在吉田山附近的神樂岡八番地,如今住著一位金姓韓國人。朋友書店專售東洋學相關書籍。此店最大的特色在於進口大量中國書籍,國內比較冷門的圖書在這裡亦可第一時間一飽眼福。店主土江洋宇和中華書局互通有無,憑藉此優勢從北京直接進貨,是故更新中國新書的速度比國內一些舊書店還要快。土江洋宇的父親土江澄男年輕時和日本共產黨關係密切,對“文革”抱有支持態度,從那時起便與中國出版界有了往來。

他和吉川幸次郎關係很好。吉川幸次郎是日本著名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是傾慕,1928年到1931年在北京留學。曾和前輩倉石武四郎穿長袍馬褂,說漢語,用漢文寫論文,痴迷中國文化至此。當時中日文人多有交遊,谷崎潤一郎和田漢有來往,陳師曾介紹齊白石的畫到日本,也就不奇怪魯迅有一位叫內山完造的日本友人了。直到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內閣由軍人主導,始發生9.18事變。一直在想若文人領導日本內閣,是否不會發生抗日戰爭,亦未可知。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吉田神樂岡町8番地 電話:075-7611285

營業時間:本店9:00-18:00,分店10:00-17:00,節日休息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富山房書店

富山房書店開店時間超過80年,論能劇謠本京都古書店無出其右者。店主是位老太太中川八重子,地道的京都人,說話慢聲細語。京都舊書店無討價還價的規矩,藝能類圖書不好賣,時常有些借謠本的能劇藝人。老太太對古書不瞭解,沒有網店,也不參加書市交流會。女兒女兒來店裡幫忙,似乎對舊書店也不感興趣。其父對佛學和能樂很有研究,是書店的創辦者,京都古書店大抵是這樣的情形,後繼乏人。

在富山房書店斜對面有一家專賣金平糖的老字號綠壽庵清水,創店於1847年。電視劇《倫太郎》中蒼井優飾演的女主角最愛吃的就是金平糖。有童謠唱:“伊呂波,金平糖,金平糖,是甜的。”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田中關田町2-14

電話:075-752-0253

善行堂

善行堂是2009年新開的書店,所售書目也並無特別之處,特意在這裡記一筆的原因是因為店主山本善行是個很有趣的人。沒錯,善行是他的名字。

他是大阪人,關西大學文學系畢業,喜歡詩歌,音樂,電影。他編冷門詩集,也寫書。是關西地區舊書愛好者《sumus》的代表者。喜歡小津安二郎和民俗學,店裡很多小津安二郎的書和民俗學的書。他不取悅讀者,亦不去“京都三大祭”湊熱鬧,說在那麼熱鬧的地方忙著賣書實在得不償失。於是在別的舊書店店主賣書的時候,他就自顧自地逛書攤。山本善行編過一本《上林曉傑作小說集》不被同行看好,卻賣得極好,自負道:“我很固執地追求個人趣味,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會很不喜歡,這也是自然的事。”其人也如此,店如其人,自由,小眾,悠閒。多是文庫本,繪本,雜誌,藝術類書籍,鮮有大部頭著作。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淨土寺西田町82之2

電話:075-771-0061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臨川書店

這家舊書店以好書多和價錢高出名,平時不開門營業,每月有兩次舊書特賣會,店裡比較有名的是中國文史,日本文史,考古學。“臨川書店”是文求堂主人田中慶太郎賜名,由當時亡命東京的郭沫若敲定的,這樣說來,與中國亦淵源頗深。在如今舊書店日益凋敝的情況下,臨川書店依然薪火不斷。它有自己的出版社,全國各市均有營銷處,出版的品質和效率也令人欣喜。臨川書店在京都古書愛好者中有很好的口碑,舊書的出售速度極快,懂行的人有時候還能在特價區撿到一兩本店家遺漏的珍本,你要是錢款充裕,臨川書店會是首選。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田中下柳町8

電話:075-721-7111

紫陽書院

紫陽書院的主人鎌倉敬三先生是考古專業肄業,對古籍收藏很在行,很喜歡中國的古籍。自己收藏了大量的珍本,卻不輕易出售,有藏書癖,古籍多是清刻本,民國石印本。寫過幾篇鑑定古書版本的論文,如《書名之由來》很有水平。店主是個愛貓的人,大概是所有日本人的通性吧。遇到知音把自己收藏的古籍拿出來一起把玩,但是絕不轉手。他無兒女,藏書在他死後怕是要佚散流失,如果真是那樣,真是可惜。鎌倉先生自言他這種人不適合做舊書店生意,不過你要是喜歡中古古籍,那紫陽書院一定不可錯過。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一乘寺西水乾町15-2

電話075-702-1052

匯文堂

匯文堂建於明治四十年,距今已有109年的歷史,匯文堂匾額是內藤湖南手書。初代主人大島友直和森鷗外,吉川幸次郎,富岡鐵齋有深厚的友誼。那時店內出版過鈴木虎雄、內藤湖南談梅蘭芳京劇的《品梅記》,定期出版的《冊府》卷首有很多大家供稿,風流一時。梅蘭芳1919年赴日演出,於大阪第一日演出《思凡》、《空城計》、《御碑亭》,第二日演出《琴挑》、《烏龍院》、《天女散花》。鈴木讚揚梅蘭芳飾演的陳妙常:“幽愁暗含嬌態,此等妙技恐無人能及。”一群日本人聽不懂漢語卻有如此領悟,實為難得。

如今店主是四代店主大島夫人,大島友直是她的叔父。店裡經常只能看到她的兒子,一位不怎麼說話的年輕人,問什麼一概不知,都要去問母親。大島夫人感時傷懷,追慕舊時風流,常發出今不勝昔之嘆。匯文堂時運維艱,生意冷清,聚散不由人,且由天定,隨他去吧。

地址:京都市上京區丸太町通寺町以東

電話:075-231-0767 營業時間:10:00-18:00,節假日休息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竹苞樓

竹苞樓創業於江戶初期,對面是本能寺,距今兩百六十多年,現今的書樓也有一百五十餘年曆史。其名出典《詩經.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傳至現在已是第七代。竹苞樓各代店主與日本漢學家都相交甚密,1982年臨川書店還整理出版《竹苞樓來翰集》,以記錄名士筆墨。清末訪日文人也多會到竹苞樓,彼時群英薈萃,盛極一時。如今竹苞樓藏書限於繪畫書法,進店去的也是看的多,買的少,大概是因為書價比別家稍貴吧。兒子佐佐門英一決定繼承家業,所以餘脈尚可留存。

地址:京都市中京區寺町通御池以南本能寺前町511

電話:075-231-2977

營業時間:10:00-19:00週四休息

其中堂

其中堂是一件專賣佛教書籍的書店,明治三十八年在京都設分店,名古屋的老店如今已經倒閉,只剩京都這家。店內時常可以看到僧人和佛學院的學生在此購書。其中堂和京都各寺院交往密切,店內掛著東富寺前代主持的作品,店主人幾代崇佛,經營佛教書籍也是興趣所在。

主人家姓三浦,是第四代店主,傳至今日已有一百一十一年了。其中堂有專門的包書紙,草綠底色,圖案為連綿的線裝書,典雅莊重。店家的包書動作嫻熟優雅,也是賞心悅目的事。禮佛之人應該是懷著虔誠的心對待書和顧客的吧,真是一家好店。

地址:京都市中京區寺町通三條北

電話:075-231-2971

山崎書店

山崎書店專售各類美術書籍,店主也是個喜歡繪畫的人,京都古書協會出版的“京都古書店繪圖”就是出自山崎先生之手。店主名叫山崎純夫,是個性格寡淡的人,從前加入舊書店協會,因自己的意願與協會宗旨相左,故不幾年便退了出來。自言:“很任性,只想用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他喜歡石濤的畫,又收藏了很多臺北故宮的圖冊,對中國文化很是喜愛。店裡的美術書籍和版畫質量極佳,是繪畫愛好者的好去處。他為人看得開,不強迫子女繼承舊書店。只說,現在不是讀書的時代,書店生意難做。而在京都不愁沒有知己,總有美術專業的師生和民間愛好者登門訪書。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岡崎圓勝寺町91-18

電話:075-762-0249

營業時間:10:00-18:00,週一休息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菊雄書店

菊雄書店是讓人感覺“很難進入的店”,一是因為店內所售書目價格甚高,二是因為所處地段為京都最繁華的地段,與一般舊書店靜僻的環境大有不同。菊雄書店位於河原町通路段,據寶曆十二年的《京町鑑》記載:“於寺町以東設此,因在川原,故得此號。”

京都古書店有一種“不買勿觀”的不成文規定,菊雄書店書目價格一般都很高。如《平安城東西南北町並之圖》售價三百六十多萬日元,當然這是存世不多的古籍,菊雄書店以出售古籍和古地圖,版畫聞名。菊雄書店創於大正十二年,距今已有九十餘年曆史。初代主人前田菊雄,現在已是第三代主人前田智了。菊雄書店開網店很早,故生意好很多,書籍質量上乘,很受書蟲喜歡。不過店內不宜久留,空間閉塞,且處於繁華路段,讓人難有久處的心思。

地址:京都市中京區河原町通三條以北惠比須町430

營業時間:10:00-19:00,節假日休息

町家古本屋

這家舊書店最大的特色在於,它本身就是一群老舊的民宅。這家舊書店很年輕,2009年7月開業,由三人共同經營。他們原本有自己的網絡書店,因為興趣相同,就租下一家町家房屋做舊書店。三人的網店,“滑輪鼻尖的眼鏡”專注於童書,昭和時代的食譜,懷舊的繪本和小說。“思考之外”熱心於舊書展賣會活動,“舊書蒲公英”熱心日本的文學,哲學,思想,美術,電影,海外文學方面。選定民居做舊書店的原因是因為“最有京都的感覺”,這座民宅也有一百五十年曆史了。他們並未加入舊書店協會,入會費實在是太貴了。

在距離這座舊書店一公里左右,有一家町家茶房,叫“詞語之羽音”,招牌上寫著“舊書店與茶房”,可是不賣書,只喝茶。店家是一對很溫柔的夫婦,養了一隻貓,喜歡做飯,願意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常去旅行。店裡的木頭老屋,榻榻米,書籍,咖啡,綠意,一切都是那麼靜謐而美好。

地址:京都市上京區小川通寺之內以南挽木町518

營業時間:12:00-19:00不定休

津田書店

津田書店的店主是一對夫婦,專注收集中國方面的圖書,夫人還是北京人,名叫蔣淑梅。日本人把舊書店的女主人稱“古本屋的女房”。女主人的丈夫津田是個寡言的人,中國話不會說,跟著夫人吃了幾十年的地地道道的北京炸醬麵。

津田書店以藏有大量的滿鐵資料出名,“滿鐵”即“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此類圖書不易得到。據津田先生說是九十年代自己到北京,恰巧人民大學要處理一批滿鐵圖書館舊藏圖書,所以自己就買了回來。他說:“北大前的中國書店經理和我們素有交情。”他對北京的舊書店很熟,寫過四篇隨筆,題為《北京舊書店系列》。

地址:京都市伏見區石田森東町5-8

03古本三大祭

所謂“祭”在日語中是盛會的意思,古本三大祭就是舊書買賣的三大盛會。京都一年三大祭,5月葵祭,7月祗園祭,10月時代祭。葵祭又稱賀茂祭,歷史可以追溯到平安京建都之前。當時京都自然災害頻發,天皇命敕使到上賀茂神社和下鴨神社祈求五穀豐登,平安時代已是宮中盛大的節日。《枕草子》描寫賀茂祭:“賀茂祭的時候很有意思。……到得祭日逼近了,做節日衣服用的青朽葉色和二藍的布匹成卷,放在木箱的蓋裡,上面包著一些紙只是裝個樣子,拿著來往著送禮,也是很有意思的……”(周作人譯)現在則是扮演齋王的女子“齋王代”盛裝出行,眾人擁簇。“齋王代”的扮演者多為京都出身名門的小姐。

日本人的漢學修養為什麼那麼好?十二家京都古書店帶你一探究竟


祗園祭最早也是為了平息疫病,源於公元869年,是八坂神社主持的祭禮。整個儀式貫穿整個七月,最熱鬧的是7月17日的山形彩車巡行,其時,從白天到黑夜一片狂歡。《平家物語》開頭雲:“祗園精舍之聲,奏諸行無常之響。”世事無常,從前佛祖弘法之地,如今則為藝伎行樂之所。

時代祭源於1895年平安神宮落成。參加祭禮的人穿不同時代的衣服,人群分別穿明治維新,江戶,安土桃山,室町,吉野,鎌倉,藤原,延歷等不同時代的裝束,以此紀念京都做都城的一千多年曆史。

京都古書研究會的“三大祭”與上面說的三大祭時間很接近。5月初於勸業館的春之古本即賣會,8月初於下鴨神社古森林的夏之納涼古本祭,10月末於百萬遍知恩寺的秋之古本祭。到時所有古書協會的成員書店都會參加,不乏有珍本善本,亦或比平時價格低的圖書,是京都古書店的盛會。

我寫京都古書店的目的不是想製作一篇旅遊攻略,而是想通過京都古書店來鉤沉著許中日文化不為人知的往事,從而消除中國人對日本的歧見,這也是我為何會在其間插敘京都諸賢往事的原因。文末津田和中國夫人喜結連理在我看來是有象徵意義的,這也是中日文化的喜結連理。

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有一種病叫崇洋媚外》裡說的一樣,歷史總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近年來抗日劇的輪番轟炸使得我們已經不能理性地看待日本這個國家了。我在此援引一例,林文月說白居易《長恨歌》中:“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這兩句詩是宋人改寫,以樂山之文風不可能寫出如此華麗之句。《源氏物語》似有原句,可惜我記不大清了。中國文化在日本有很好的保留,國人卻在保護本國文化上做得不太好。希望我的文章能對各位有所啟示,中日文化同根同祖,望有心人稍作停留,多為觀瞻,以不負我拳拳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