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紅樓夢》中關於賈寶玉“入世”和“出世”的哲學糾結

小時候讀《紅樓夢》時,筆者只覺枯燥無味,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每次再來讀《紅樓夢》時,筆者每次的感受和啟發是不一樣的,也許跟生命在每個階段所關注的重點不同有關吧。

中學時代,筆者也只是簡單觀看了《紅樓夢》影視劇以及閱讀它的簡易版本,筆者那時關注的重點只是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之間理不清的愛恨情仇。直至上大學時,還去學校的圖書室買借了套簡裝版的《紅樓夢》,利用學業之餘,筆者簡單地翻看了整個文本,令筆者頗為好奇的是,《紅樓夢》開篇所講的並不是什麼嚴肅的文學故事,而是介於人間和仙界的神話故事。

淺談《紅樓夢》中關於賈寶玉“入世”和“出世”的哲學糾結

再到後來,筆者進入世俗社會參加工作後,再次閱讀《紅樓夢》時,由它體現出的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以及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相互利用的殘酷現實令筆者。

直至如今,即筆者入世奮鬥拼搏幾年後,特別是看到殘酷而無奈的現實與美好而遙遠的夢想形成鮮明和強烈的對比時,筆者再次讀了遍《紅樓夢》,但此次筆者不由自主地把關注點放在了它裡面所體現出來的哲學和宗教信仰問題。

學過政治課就應該明白,宗教信仰是指人們對人生結局不可預測性和宇宙神秘性的思想探索和精神寄託,而哲學是指人們對關於人生和世界的根本問題的思考。

淺談《紅樓夢》中關於賈寶玉“入世”和“出世”的哲學糾結

所以筆者最近在讀《紅樓夢》時,不僅注重小說的文學藝術,尤其是小說的文字表達和構思技巧方面,而且還注重領悟儒釋道三家兼具的哲學思想和宗教觀點在裡面的體現。

作者通過循序漸進的場景對話和故事情節,進而逐步闡述出相關的哲學與宗教思想,並且還講得很深刻,時常引起許多讀者的深思和共鳴。

尤其是作者通過對儒釋道三家思想的不斷闡述和滲透,三種看待人生的哲學態度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特別是讓筆者感觸頗深的是,作者通過非常動人、非常具體的人生故事,把不同性格、不同性別和不同等級身份的人對入世與出世的哲學糾結給細緻地呈現了出來。

淺談《紅樓夢》中關於賈寶玉“入世”和“出世”的哲學糾結

雖然《紅樓夢》裡面的人物眾多,但筆者認為要數《紅樓夢》裡對出世和入世最為糾結的人,那麼非賈寶玉莫屬。他雖然明白入世為官的重要性,可以建功立業,可通過發大財方能使自己過上榮華富貴的人生。

但他比較反感熱衷於追求“功名利祿”的世風以及“入世成功”的種種剛性要求,使得骨子裡的出世情節隱隱顯現了出來。

此時,筆者才終於理解了寶玉每每在寶釵和黛玉兩者間作出艱難抉擇時,為何更傾向於偏愛黛玉的原因了。所以寶釵與黛玉,恰恰對比成了對關於入世與出世的真實存在,由此產生的反差是那樣的強烈而鮮明:

就世俗意義而言,黛玉更像是老莊的精神派,平時不怎麼關心社會,而是想著怎麼提升個人精神境界和陶冶個人情操,完全是出於陶冶內心的自然需要。

而寶釵更像是儒家的務實派,平時不僅關心人際關係和世俗經濟,而且還熱衷於世俗意義上的功名利祿。

相比而言,寶玉更喜歡和愛慕樸實自然和清秀伶俐的黛玉,而非平時勸他好好讀書、以便將來能夠升官發財的寶釵。

淺談《紅樓夢》中關於賈寶玉“入世”和“出世”的哲學糾結

因為寶玉跟黛玉差不多,平時最羨慕的是寧不為五斗米折腰,也要歸隱田園,並過著怡然自得生活的陶淵明,以及不為世俗羈絆且豪邁灑脫的李白,說到底,他們都向往的是那種真名士般的灑脫自在逍遙的生活。

其實,無論是處在工業科技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還是那個經濟發展都非常原始落後的古代社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面臨入世與出世的哲學糾結。就拿筆者個人經歷來說吧,當筆者處於人生順境,即事業有成和工作順利時,就理所當然的喜歡“入世”的感覺。

相反的,如果筆者處於人生逆境,即升職無望或工作不順時,就開始嚮往與世隔絕的“出世”生活。所以筆者想,一個人想讓自己的人生過著輕鬆自在,既要培養和準備好自己“出世”的勇氣和精神,也要做好由“入世”而產生的折磨和煎熬的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