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離,我便不棄”,三四線城市炒房客還能跟著政策走多遠?


“你若不離,我便不棄”,三四線城市炒房客還能跟著政策走多遠?

從2018年開始,全國樓市在政策的嚴格調控下,整體房價由高速上漲逐漸轉向平穩橫盤,特別是經過深度調整後,去年底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很多大城市的房價開始出現下降,其中北京的房價跌幅接近20%,而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卻逆勢而漲,甚至個別城市的房價同比上漲接近30%。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反常情況呢?

眾所周知,三四線城市房價過去之所以出現翻倍上漲,除了一二線城市炒房資金外溢、貨幣化棚改、農民工返鄉置業等,其實最根本原因還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過強。特別是大型房企入駐後,依靠資金實力不斷開疆拓土,高價拿地,讓地方財政收入頗豐,土地成本佔到建房成本的一半以上,地方更是卯足了勁大搞房地產開發。

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就讓投資炒房客掌握了房價只漲不跌的內在玄機,認為只要財政收入一天離不開房地產,就會有政策來幫助託底做後盾,自己緊跟著政策不離不棄,就能確保穩賺不賠。因此很多新樓盤經常出現開盤即售罄的現象,甚至一些單價與省會城市新區價格持平的房子也能被一搶而空。

“你若不離,我便不棄”,三四線城市炒房客還能跟著政策走多遠?

不過,三四線城市房價雖然短期內可以上漲,卻很難保持長久,未來將是一個下降趨勢。

首先,三四線城市房價普遍破萬,但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卻只有四千多點,在前期房價高速上漲期,老百姓出現恐慌性購房,加槓桿買房已經透支了購買力,今後沒有一二十年的時間恢復,房價再想上漲後繼乏力,投資炒房客高價入手的房子,將很難找到實力更強的人來接盤,賣不出去就會砸在自己手中。

其次,很多炒房客寄希望於城鎮化推動農民進城來接盤,不僅等不到那個時候房子就會變舊,城市原住民都買不起的高價房,指望農民來買根本不可能,因為普遍存在情況是,農村的民房拆遷後,連購買鄉鎮的安置房都需要欠債,如何能買的起城裡上萬元每平的房子呢?

第三,2018年的數據顯示,國內空置房的數量超過6500萬套,空置率高達21.4%,而這些空置房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了三四線城市。如今93.03%的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3.82%的家庭有兩套及以上住房,全國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數已經達到1.02套。過去能買的起房子的家庭多數已經買過了,一家擁有幾套住房的也不在少數,現在那些買不起房子的家庭更加買不起了,市場需求不斷萎縮,未來想找人接盤很難。

“你若不離,我便不棄”,三四線城市炒房客還能跟著政策走多遠?

第四,目前已經實現的房產信息全國聯網,其實就是為徵收房產稅做鋪墊,而房產稅已經進入立法階段,出臺實施是早晚的事情,屆時地方將由土地財政向稅收財政轉移,基本上會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到了地方政府華麗轉身之時,就是炒房客噩夢到來之際,持有的房子越多,徵收的稅費越多,如果還是加槓桿炒房,貸款壓力大的炒房客必然要降價甩房,整體房價下降在所難免。

第五,如今的政策已經全面取消大中城市的人口落戶限制,說到政策利好,無疑只對資源高度集中,經濟更發達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而沒有經濟支撐,資源相對匱乏的三四線城市,未來人口只會被虹吸的更快,加上全國性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房價本來又是被人為炒上去的,經濟發展再受制於城市結構性矛盾得不到提升和改善,除非那些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的城市,其它三四線城市房價下降的拐點很快就會出現。

“你若不離,我便不棄”,三四線城市炒房客還能跟著政策走多遠?

當前房地產調控已經進入深水區,房住不炒的目的就是先要抑制投資炒房需求,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則是要創造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保持一個平穩運行的過渡期,為今後實現房地產軟著陸、房子迴歸居住屬性的最終目標奠定基礎。

如果三四線城市的炒房客和投資者認不清形勢,誤以為有政策託底做靠山,地方會長期依賴房地產發展經濟,房價也會只漲不跌,那就大錯特錯了。你可以離不開投資炒房想著怎麼賺錢,但是地方政策不一定不放棄房地產經濟。因為政策很好轉向,一個文件就能改變財政徵收的途徑,但是囤在手裡的房子想脫手不是那麼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