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些文臣失去利用价值之后也往往被皇帝弃若敞履,林则徐就是这样。林则徐的人生是成功的,他26岁中进士,38岁当巡抚,43岁当总督,可谓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林则徐可谓中国近代海军思想先驱,他说:“有船有炮,水军主之,追奔逐北,彼之所能往者,我亦能往,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亡。”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1839年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开始了他人生最光辉的岁月。林则徐是两广总督,少不了跟英国人打交道。林则徐在与英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不卑不亢,赢得了着重,他的敌人英国人伯麦说:“林公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但不熟悉外国情形。”英国人包令说:“在中国,林则徐可以说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的特点集中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圣人的典型,他把他的智慧和以往的传统结合起来。”

在林则徐的辖区内,英国人大规模贩卖鸦片,吸食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使林则徐意识到必须禁烟。鸦片真正作为毒害人的工具则是在明末才开始。到了清朝愈演愈烈,至林则徐所处的年代,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这天,林则徐望着帆樯林立的鸦片烟船、堆积如山的鸦片毒品、有恃无恐的鸦片烟贩、吞云吐雾的鸦片烟鬼,心中涌动着激愤,一滴热泪不禁从眼角滴下。他为之含辛茹苦、奉献生命的国家何以衰败到如此地步?为了让人民不再吸食鸦片,为了让国家不再衰落,为了让白银不再流失,林则徐下定决心——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因这天被后人铭记,在古老的虎门寨下,一群群袒胸赤脚的差役站在横跨硝烟池的数条木板上,撤下盐巴,又把鸦片逐个切成四小瓣,抛入池内,经过一段时间浸泡,又把一担担烧透了的生石灰倒下去,用铁锄、木耙反复翻戳。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顿时硝烟池沸滚如汤,不烧自燃,最终将鸦片销毁。销毁完毕即打开涵洞,将鸦片渣滓冲刷入海,下一批鸦片的销毁工作开始。直到夕阳西下,170箱鸦片化为灰烬,随着退潮的海水流向大海。这就是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素,从鸦片战争到现在都流传一个说法:如果林则徐被重用,清军就会最终获胜。当一个民族陷入困境之中,人们总期待一位英雄横空出世来挽狂澜于既倒,如果林则徐出马就能打赢鸦片战争,这只是如果,但历史没有如果。国与国的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抗,尤其是军事力量的较量。英雄能改变战争发展的过程,打几场胜仗,但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

其实林则徐自身也没多高明,他认为“夷兵腿足裹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可用竹竿将其钩倒”。根据英军这一“特点”,林则徐没有对建在山上的官涌炮台进行加固,因为他认为英军的腿不能打弯,因此爬不上去。结果英军爬了上去,导致炮台陷落。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林则徐还说:“英国是女子当权,年仅22,她叔父一直有觊觎王位的心思,因此自顾不暇,哪有时间窥探这边?”真让人哭笑不得。林则徐曾上奏说:“英国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敢入内河,一则退潮水浅,战舰搁浅,二则粮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英军就是躺在干河上送死。”林则徐对外国的详细了解都是在自己被革职后,战前他并不了解外国。战前林则徐没把英美两国当回事儿。但他的确打退了英军的7次进攻,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一次林则徐问一个美国人:“土耳其是不是美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人说:“不是,土耳其离贵国有一个月水程。”林则徐听后大为惊讶。尽管林则徐闹了许多笑话,但是欧美人士依然对他有着一种尊重,英国弗兰克说:“林则徐是一个改革派,一位学者,身材魁梧,留一把浓密的胡须,有无可挑剔的声望。”美国威廉:“林则徐有庄严的风度,表情略微严肃而坚决,身材肥大,胡须又黑又长。”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随着鸦片战争的进行,1840年7月英军攻陷定海后,道光将林则徐革职,发配到新疆。林则徐去新疆途中路过开封,正赶上黄河决口,林则徐帮着开封官员王鼎在开封兴修水利。河工合龙之日,忽然圣旨到,令林则徐在合龙后仍需去伊犁,众人惊骇不已,只有林则徐神色自若,他是真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王鼎向道光当面苦谏不成,写了—道为林则徐鸣冤的奏折后自杀了,然而道光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只得继续西行,来到新疆。林则徐在新疆兴修水利,打了许多口并,至今这些并仍被人称为“林公井”。他在新疆开荒屯田,要把不毛之地建成绿色家园,他为祖国大西北的开发用尽了最后一丝心血。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除了开凿并外,林则徐还开凿了许多水渠,这渠被当地百姓叫“林公渠”。一个爱国者在国难当头本应战斗在抗敌第一线,然而林则徐却无奈地在这远离炮火硝烟的伊犁凿渠引水,壮志难酬。由于在新疆出色的政绩,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为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林则徐任云贵总督。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回乡。

林则徐晚年主编了《四洲志》,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情况,又编译了《各国律历》,向国人介绍外国法律。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1850年11月12日林则徐在去镇压太平军的途中去世,享年66岁。林则徐是怎么死的呢?《知过轩随笔》说有人买通林则徐家人,用剧毒药研成粉放在蜡烛里,林则徐每天看公文看到四更(凌晨2点至4点),毒药浸入五脏六腑,不到十日去世。《南亭笔记》说林则徐在赴广西途中有人在轿子的扶手板上涂毒药,时值盛夏,毒药味直入口鼻,林则徐于是被毒死。张幼珊《果底随笔》记载,得知林则徐复职后,有人重金买通林则徐的厨师,在林则徐的饭中投入泻药巴豆,林则徐腹泻而死。

《南亭笔记》的说法肯定是虚构的,因为林则徐死在11月,根本不是盛夏。至于另外两种说法嘛,都是有可能的。因年代久远,林则徐的死因已成历史之谜,但确定的是林则徐是被毒死的。那么是谁害死他的呢?是广东商入伍祟曜。伍祟曜在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受到很大损失,所以怕林则徐这次复出再搞一次硝烟,自己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先下手为强。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其实林则徐可谓“死得其所”,如果他没被毒死,他一定会去镇压太平军,那么有两种可能,要么太平天国在一开始就被剿灭,大家就不会听说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名字了;要么,林则徐镇压太平天国失败,被清政府罢官,林则徐身败名裂。无论哪一种,对林则徐的定位都不会是民族英雄了,而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总之,林则徐死得真是恰到好处。

同时代的大臣给予林则徐极高评价,梁廷楠说:“林则徐办事集思广益,把国看得跟自己的家一样,他的军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遇到敌人时人人争先,他的忠勇之气,慑服远方的洋人。”

蒋廷黻的观点比较另类,蒋廷黻说:“希望林则徐不被罢免钦差大臣的职务,林则徐被罢免是他的终身大幸,却是中国的大不幸。林则徐如果继续在任,则必战,战则中国败,林则徐的名声将与叶名琛相等,则中国会很快与英国讲和,损失会减小,国人皆服输,服输会低下头,思考战败的真正原因,中国就可提前20年实现务运动。”

林则徐的人生像开挂,在鸦片战争前他真的了解西方吗?

中国即便提前20年实行洋务运动又能怎样?无非是重臣中有一个充当李鸿章的角色,其他一群人出来从中作梗。20年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只是几个地方重臣的举动,并不是全国性行为,如果此时开始洋务运动,由于压力不够大,情况很可能还不如日后。这种局部性的小修小补是不可能使晚清复兴的。因此,蒋廷黻的假设不成立,无论林则徐是否被罢免,中国近代史的走向都不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