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李中堂....为何晚清有那么多“替罪羊”?

在历史上,总有一批人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原因而成为替罪羊

,这个现象到了晚清更加严重,代人受过的现象层出不穷,封建制度的弊端暴露出来。那么,致使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林则徐、李中堂....为何晚清有那么多“替罪羊”?

一、众所周知的替罪羊——林则徐

晚清时期的替罪羊,林则徐可不能忽视,1838年,他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前去禁烟,这也算是风光的职位,英国商贩在中国大地上走私鸦片,这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不尊重。林则徐将这场禁烟活动进行的浩浩荡荡,人尽皆知。结果也令道光皇帝十分满意,按理说这差事办的挺好,怎么后来林则徐不升反降呢?

英国人的利益受损,加之当时的中国人显得软弱可欺,他们便处处找朝廷的麻烦,再加上琦善从中作梗,道光皇帝为了大事化小,就放弃了林则徐,把他革职流放,林则徐就这样成为了替罪羊,道光皇帝的这番行为也着实伤了其他大臣的心。

琦善把林则徐扳倒了,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很快英国再次提出不平等条约

,道光皇帝还是一味的妥协,这个重担便落在了琦善身上。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岂是好签的?皇帝一听说不光要赔款还要割地,一气之下就把琦善给抓了起来。割地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皇帝便让琦善做了替罪羊,才平息此事。

林则徐、李中堂....为何晚清有那么多“替罪羊”?

二、李鸿章也遭受同样的对待

除了以上两人,最有名的替罪羊当属李鸿章了,李鸿章这位肱股之臣为了朝廷也是费尽了心血,可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甲午战争的失败,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他之前的所作所为都付之东流,洋务运动也以失败告终。人们把怨气都发在李鸿章身上,等待着他的结局就是革职查办。

林则徐、李中堂....为何晚清有那么多“替罪羊”?

三、晚清守旧派故步自封

晚清时期,朝堂上存在着一种守旧官僚群体,他们故步自封,把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拒之门外,对待改革更是态度强硬,油盐不进。他们的这种态度使得中国在外敌面前不断退让,最终到达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官僚群体在中央方面,思想过于守旧,坚持传统的作战方法,反对装备近代化,不仅反对购买轮船大炮,而且还反对国内自主制造。其中有些人还曾经出使西方国家,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守旧思想。

购买先进的战舰也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之前购买的战舰战斗力微薄,对于保卫海防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朝中有人觉得花销太大,而且船体笨重,不能灵活掌控。戊戌变法时期,竟然有人认为枪炮不足为惧,徒手便能相搏,如此愚昧的军事主张让人

感到吃惊。

林则徐、李中堂....为何晚清有那么多“替罪羊”?

有人主张改革军队,在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这几个方面下手,采用西方先进的办法操练军队,使得中国军队能够训练有素,加强海防有利于抵制日本的侵略。守旧官僚群体竟然认为无需加强海防,对以上措施全都持反对态度,反对进步,维护落后,使得本来就摇摇欲坠的

清朝统治,在他们的参与下更加不堪一击。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对外采取强硬的外交策略,放出“好战”的信号,完全不考虑中国的真实国情,他们已经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看不清现实,对中国形势的盲目自信更是害人害己。在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凭借的只有一腔热血,除了纸上谈兵,其他的都不会

反对进步的内容还包括对修筑铁路的阻挠,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国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守旧派却只抨击其危害,看不见其优点,使得中国一次次错失修建铁路的大好机会。想要改变中国形势,守旧派则是挡在路上的阻力之一。

林则徐、李中堂....为何晚清有那么多“替罪羊”?

四、大臣和当权者愚昧无知

他们一直接受的思想中,华夏文明处于中心位置,“天朝上国”等思维定式的世代流传,严重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提出的各种主张也只是从理念基础出发,而不考虑客观实践的有效性。

清政府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本来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与内陆反清势力相结合,对皇帝的统治造成威胁。从明朝开始大约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终于把中国搞得破败不堪,贫穷落后,使得百姓、官员甚至当权者都愚昧无知。

五、为何守旧派势力强大?

守旧派的主要成员有两类人,满洲八旗贵族和科举子弟,前一类人就不用多说了,作为清朝统治的受益者,因为害怕触碰到清朝的根本利益而不愿改变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他们才是受到

“祖宗成法”束缚最深的人。后者把大好的青春都用在研读毫无实用的科举考试的科目上了。满脑子的之乎者也,即使身处官场也依旧很难参与实际事物,难免就会有纸上谈兵的缺陷。

林则徐、李中堂....为何晚清有那么多“替罪羊”?

守旧派中文人占多数,对于国家大事,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考虑问题。他们拒绝改变,在不知清朝真正实力的情况下,盲目的对外采用强硬的

态度,在朝堂之上鼓吹以攻为守。虽然一致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但这种脱离了实际的想法,一旦实施起来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想要强势那也得国富兵强更有说服力。他们在无形之间造成了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进入糟糕的状态。

总结:

在这种背景之下,清朝替罪羊数量多也不令人惊讶了,内忧外困之时,国家有识之士想要真正办点实事,就会受到来自从上到下很多方面的阻挠。除了守旧派大臣,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出错了就找替罪羊来顶锅,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如此明显,事情发生了只会顺水推舟而已。

不管皇帝犯了多大的错,人们都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皇帝的领导地位依旧保持不变,最核心的权力中心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清朝统治也就无法挽回了,

走向灭亡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清史演义》

《细说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