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生于1751年的浙江绍兴人俞蛟曾在《梦厂杂著》中记录清代鸦片吸食者的痛苦: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对于鸦片的危害,中国的认知和禁止不算太晚。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了《惩办兴贩鸦片及开设烟馆之条例》和《申禁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上谕》。在这一法令中,首次提出了用刑罚手段来惩治贩卖、教唆或引诱他人吸食鸦片的行为,并加重了对管理官吏的责任。该条例为世界上第一个禁烟令。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罂粟花

此后多位皇帝一直强调禁烟。十九世纪,英国商人为弥补中英贸易逆差,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及至道光时期,各地烟馆林立,“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买烟具,方第日中”。就连道光本人也一度成瘾。他在《养正书屋全集·赐香雪梨恭记》中自述即位前吸烟之事道:“新韶多暇,独坐小斋,复值新雪初晴,园林风日佳丽,日蚀微研朱读史,外无所事,倦则命仆炊烟管吸之再三,顿觉心神清朗,耳目怡然。昔人谓之酒有全德,我今称烟曰如意。嘻!”可见当日吸食之普遍。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道光帝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鸦片的危害。1839年,在道光皇帝的信任推举之下,林则徐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抵达广东后,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同时,林则徐强硬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以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壮举,有力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贩毒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定的禁烟决心。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林则徐

不过,英国打赢了他们声称的“贸易战争”,也成功打开了鸦片倾销到中国的大门。其实对于鸦片的态度,清廷历来就有两种态度。林则徐属于禁烟派,而时任太常寺少卿的许乃济则属于弛禁派。1836年4月27日,许乃济曾向道光帝上《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提出了弛禁论的主张。他认为:严禁鸦片,引起许多流弊,而且越禁越多,不如“仍用旧例,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以防止白银外流。并主张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不得沾染恶习”,而“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因为就他看来,吸食鸦片“不尽促人寿命”,而且“今海内生齿日众,断无减耗户口之虞。”同时他在附片中还提出了除听任民间吸食外,应让“内地得随处种植”的建议,理由是“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禁而绝”。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鸦片战争期间的外交和议

概言之,许乃济认为既然吸毒无法禁绝,不如准许民众种植鸦片,以国产鸦片对抗进口鸦片,至少还能挽回经济上的利益。这种言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义正词严的斥责。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论及晚清的鸦片政策中还提到许乃济,认为他是中国最有名的政治家之一。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伤筋动骨的折腾,清廷对于鸦片的态度仍然回到了许乃济这一边。吊诡的是,因为禁烟成为英雄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之后,却越来越向许乃济的论调靠拢。鸦片战争五年后,即1847年2月,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江西抚州知府文海的信中表示:“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对于土烟,林则徐又说:“(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引自杨国桢著《林则徐传》第433页)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鸦片烟馆

为了发展经济,林则徐建议江西抚州种罂粟,可见罂粟已成为一种经济作物。土烟是中国自产的鸦片,而洋烟则是进口的鸦片。林则徐所担心的,只是消费者能否接受国货,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至于吸食鸦片对国民身体造成的危害,林则徐根本没有在乎。想当初,林则徐曾经痛彻心扉地谈到:“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言犹在耳,如今却改弦更辙,何也?其实林则徐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禁烟是禁不了的,因为鸦片战争已经叩开了中国国门。既然这样,还不如将鸦片贸易合法化,罂粟种植合法化,这样还可以杜绝白银外流。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林则徐

作为清朝的地方官,仍然承担着发展经济的现实压力。对于鸦片贸易合法化,马克思也说:“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这意味着英国国库遭到严重的损失。英国的鸦片贸易会缩小到寻常贸易的规模,并且很快就会成为亏本生意。”没有直接的资料表明,在林则徐当政期间,陕西是否已经将鸦片的种植列入支柱产业之一,但从林则徐这样的禁烟派人物都敢于公开鼓吹鸦片种植,可以确认当时鸦片已经至少成为地方官员们的新宠。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马克思

鸦片战争后30年,即1872年,上海《申报》发表文章,主张弛禁鸦片,广泛种植。此议一出,朝野上下竟然无人反对。两年后(1874年),李鸿章上奏同治帝,说“既不能禁英商不贩洋烟,即不能禁华民不食洋烟”,那就不如开禁,允准中国人种植鸦片,从而自种自食,以防白银外流(每年外流约二千数百万两)。结果是清廷准奏。这样一来,仅仅几年,中国土烟的产量就超过了进口洋烟。于是,白银的外流倒是因此得以制止,但随着土烟的广泛种植以及烟价的迅速降低,吸食鸦片的中国人不但没有减少却反而大大地增加了。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李鸿章

鸦片能征收超出粮食二十倍的税收。农民喜爱鸦片,因为“种植罂粟花,取浆熬烟,其利十倍于种稻”,“鸦片之利,数倍于农。小民无知,孰不弃农而趋利乎?”。根据后世学者测算,一亩罂粟地大概能收获五十两鸦片,一两鸦片约值大洋一元,一元大洋可以买四十斤左右大米,一亩鸦片就能换来两千斤大米。亩产千斤的粮田,到哪里去寻找呢?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直到2019年10月,才在湖南衡阳市达到亩产1046公斤。可见,即使扣除了各种成本、缴纳了各种税费,鸦片的收成也大大高于粮食。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袁隆平

鸦片的种植区域,从云贵川等地,迅速扩展到全国。贵州鸦片质优价廉,成为抵抗洋货的先锋,畅销两广。云南鸦片的种植面积,高达全省耕地的三分之一。四川鸦片在“乡村篱落皆遍种之”,涪陵等地“皆以种罂粟为要务”,日常蔬菜不得不从外地调入,甚至“通市难觅菜油,日用则桐油,皆罂粟油也。”有学者估计,四川一省生产的鸦片,可能占了全国市场总额的40%。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罂粟头

山西“无处不种”,“晋民好种罂粟,最盛者二十余厅州县,其余多少不等,几于无县无之,旷土伤农,以致亩无栖粮,家无余粟。”待到罂粟漫延时,一场席卷华北的特大干旱袭来,历时三年,饿死千万,这就是“丁戊奇荒”(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即1877—1878年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特大灾荒)。当时清政府公开允许种植鸦片(土药),导致农村大量土地种植利润更高的鸦片,而粮食播种面积减小。山西成为这次大饥荒最严重的灾区,山西巡抚曾国荃痛诉道:“自境内广种罂粟以来,民间蓄积渐耗,几无半岁之种,猝遇凶荒,遂至可无措平。”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旱灾

作为亡羊补牢的措施,受灾各省纷纷开始查禁鸦片种植。山西要求“所有栽种罂粟者,责令甲长族长押令拔除,改种五谷;州县官吏私征罂粟亩税,立予参撤”。等张之洞到任后,在鸦片种植最火的交城、代州两地,铲除了所有罂粟,到1883年前后,山西的鸦片已经基本禁绝。几千万条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其有效期并不长久。1908年,仅四川一省的鸦片产值就高达三千五百万两,超过当年从日本手里“赎回”辽东半岛的费用。其中的两千三百万两,就地完成了销售,令四川遍地烟民。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到倡议种烟,这个晚清能臣的内心挣扎有谁知

林则徐

我们再回来接着谈林则徐。从禁烟到提倡种烟,林则徐的如此转变让人惊愕。那么林则徐还算得上是英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林则徐能够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安危,这就是英雄。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林则徐是人不是神,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他已经比同时代的官僚进步很多了。

禁烟是为了国家,种烟也是为了国家,这就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忠君爱国的真实写照。想必当他在回信中倡议种烟时,其内心也是挣扎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形势比人强,以毒攻毒也是无奈之举。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赞叹道:“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林则徐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