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淮山)是如何繁殖的,都有哪些繁殖方法?

鄉民鋒哥


河北這邊種植各種山藥的不少,對於淮山藥的繁殖方法瞭解一些,就和大家探討一二。山藥為雌雄異株作物,其山藥秧子上優質種子,山藥栽子和莖段,營養繁殖能力比較強,所以通常採用這三種繁殖模式,來栽培山藥。這邊以種子和地下莖塊繁殖方法的較多,我們如果以莖塊做種藥,可以連續用種三年,三年以後品種會有所退化,就要用種子栽培出新的小山藥做種,替換老化品種。



一、山藥的種子(餘零子)繁殖方法。此方法優點是繁殖係數高,種薯品質好,活力旺盛。可以更換替代退化的品種。缺點當年育苗不能收穫,需要育苗栽培生產出來的小山藥,做薯種,最快第二年才能夠使用。

1、第一年秋天,通常這邊9月下旬至10上旬,山藥田間的地上莖蔓枯黃的時候,我們會採摘或者撿拾一些“山藥豆”,就是山藥結的種子,挑選好的留作種子。除了做種子,還可以賣給做糖葫蘆的商販,或者自家蒸熟了吃,又面有香,有點栗子的味道。如果做種子,挑選1克以上的大粒種子,沙藏冷庫保管或者地窖儲存。


2、開春以後,需要催芽以後,按照45㎝左右的行距,15㎝左右的株距栽種。當年秋天就能收穫小山藥,大概30㎝左右的長度,直徑2㎝以上,有少數直徑超過4㎝的小山藥。作為優良的薯種,沙藏儲存過冬,第二年開春做種薯來用。這邊的專業種植戶,都在家裡建造有冷藏室,專門儲存山藥來用。

二,山藥栽子繁殖。來利用山藥栽子進行繁殖育苗,出苗快,可以比山藥段子早出苗3個禮拜左右,此方法我這邊種植戶用的很少,稱呼山藥栽子為“山藥嘴子”,用山藥栽子育種,第一年出產小山藥做種薯,第二年才能栽培種植出成品山藥。

1、根據山藥的品種特性,在採收山藥的時候,選擇靠近山藥莖的一端,切取30㎝左右的長度,重量在130克左右,頂端帶芽,被稱作山藥栽子,或者蘆頭等。選擇好無病山藥、生長健壯、隱芽完好無損的山藥植株上切下,晾乾傷口,入冷庫或者窖藏保存。

2、當開春以後,土壤10㎝的深度能夠穩定在10℃氣溫的時候,我們就要準備栽培。先把山藥栽子切成15~20㎝的小段,傷口蘸消毒石灰粉,曬種4天左右,滅菌催芽。


3、把整好的地挖10㎝左右的深溝,施用一些腐熟好的農家肥或者種肥,將山藥栽子平放在溝內,保持株距15㎝左右,最後填平挖溝,土壤如果幹旱,需要澆水,如果有見幹見溼的墒情,不用澆水。如同管理平常種植的山藥一樣,秋天收穫薯種,來年種植山藥用。

三、山藥段子繁殖措施。此方法栽培山藥,當年就可以收穫成品山藥,目前是山藥最主要的的繁殖方法。

1、這種種植模式,普通切塊土豆種植。把健壯無病害的山藥,每段切30㎝左右,重量維持在180克左右。切段以後,用300倍多菌靈藥液浸泡90秒左右,滅菌消毒,晾曬以後,可以做種薯栽培。

2、然後把山藥段子,按照株距15㎝左右,深度15㎝左右,平放在種植溝中,埋土。後期水肥管理得當,田間精耕細作,才能獲得豐收。


種植麻山藥,有些品種不會結種子,所以會選擇無病菌地塊進行切段繁育。種植淮山藥的地塊忌諱連作,通常要求3年輪作一次,因為連作種植麻山藥,會出現嚴重的連作障礙,造成土壤養分失調,病害非常嚴重,增加種植成本,而且產量和品質下降,得不償失。選擇土地,忌諱鹽鹼土壤,以地勢乾燥排灌方便(積水麻山藥種植溝易塌陷),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為首選。


三農的高度


山藥又名淮生,是薯蕷科薯蕷屬纏繞草質藤本植物。地下莖圓柱形肉質肥厚,既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食品,又是滋養強壯、健脾養胃的藥品。那麼它是怎麼繁殖的?好的繁殖方法是什麼呢?

1、零餘子(即淮山地上部分葉腋間生長的株芽)繁殖。零餘子就是在當年收穫時,籽粒粗壯,毛孔稀疏,有光澤的零餘子。

播種前,將零餘子埋於溼沙,保持25度左右的溫度,經過15天左右即可出芽,待有80%零條子萌芽時,按1米寬畦種植2行,株距10釐米,當年長成25-30釐米的塊莖,第二年用全塊莖栽植。

零餘子繁殖可節省大量塊莖,也比較省工,大面積種植時主要採用零餘子繁殖,但是連續多年採用零餘子繁殖會導致種質退化,一般3-5年要採用一次塊莖繁殖復壯。

2、塊莖繁殖。①在收穫時,選擇抗性強、產量高、品質好、個體端正的長形塊莖作種株,晾乾後貯藏於乾燥陰涼的地方。長形塊莖任何部位都可以發生不定芽,可任意切段繁殖。

②塊莖切塊繁殖多年栽種不易退化,有利於品種改良,但是消耗的塊莖比較多,切塊時費工費時,大面積種植有點難度。

③分切山藥塊莖,也可以在栽種時邊切邊種,用300倍液多菌靈藥液浸泡1-2分鐘,晾乾後即可播種。在兩端切口處粘一屢草木灰和石灰,以減少病菌的侵染。

④塊莖繁殖也可以挑出長70-80cm、直徑3cm左右的塊莖。然後將塊莖切成18cm左右的小段,對每個段做好標記。將切斷面蘸適量的石灰粉。再將其暴曬,在曬的時候要注意風雨,避免塊根受傷。

播種前20天左右,取出層積存放的山藥段子,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釐米催芽。催芽時可使用陽畦或小拱棚,陽畦或小拱棚要始終密閉保溫。當山藥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即可播種。

當氣溫在13度以上,低溫平均在11度左右的時候可以進行栽植。湖南一般在4月上旬可以進行栽植。栽植的時候注意挖好水溝,保持好栽植密度,挖好栽植洞,將其塊根垂直放入,覆土起壟。

山藥既是治療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的藥材,也可以當作食物直接烹飪,如果和黑木耳青炒,味道可口香滑,特別適用於挑食、偏食、消化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你認為怎樣?點擊關注分享幸福!





鄉村似歌


山藥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中或雜草中。山藥是短日照、喜溫作物。

苗期生長最適溫度15-20℃。生長盛期最適溫度25-28℃,20℃以下生長緩慢。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種和塊狀種在土層較淺、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長。山藥比較耐旱,但不耐澇,不宜種在地下水位太淺或過分潮溼的土壤中。砂質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為宜。

繁殖方法

山藥繁殖一般採用蘆頭繁殖法和零餘子育種繁殖法。

一、蘆頭繁殖法:

多用塊根上端有芽的一節作種,稱為蘆頭。在頭年冬季挖採山藥時選擇頸短、粗壯、無分枝及無病蟲害的塊根,塊根能在地下越冬。塊根吸水力弱,切下後不久就要枯萎,喜稍溼潤的環境。山藥要求地勢向陽、背風的沙質土壤和壤土,土壤反應為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粘重、過沙或鹼性強的土壤不宜栽種。

二、零餘子育種繁殖法:

霜降前後,山藥地上莖葉將黃萎時,從葉腋間摘下或拾起落地的零餘子,晾2-3天后,放在竹籃內,蓋好或裝入木箱貯藏。貯藏期內應注意鼠害,並需通氣。用零餘子繁殖需須經1年培育,獲得塊根作種。





宇文寒武


隨著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注重身體健康,山藥也成為注重健康人士的首選食物之一,所以近幾年在農村種植山藥的農民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喜歡吃山藥,但是卻不知道山藥用什麼來繁殖,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山藥的繁殖方法吧。

山藥繁殖方法一:山藥蛋繁殖。前些年我家在舊院子裡種了一些山藥,種過山藥的朋友都知道,我們所吃的山藥是埋在地下的一根根的山藥,而山藥蛋則是生長在山藥植株上,像迷你版的土豆一樣的,我家在舊院子裡只種植了一年山藥,但是自此以後每年都會從長出山藥,並不是當年種植的山藥沒刨乾淨,而是植株上面的山藥蛋掉在地上生根發芽了。山藥蛋是人們種植山藥時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將上一年結出來的山藥豆留下來,在種植山藥時將這些山藥蛋均勻的灑在土地上,用不了幾天就會生根發芽。用山藥蛋種植山藥可謂是山藥最快速也是最便捷的繁殖方法,不僅能保證山藥的生長速度,還能保證山藥的產量。

山藥繁殖方法二:山藥分段繁殖。我家第一年種植山藥時就是用的山藥段,之所以想種植山藥,是因為那年媽媽買的山藥特別大,口感也特別細膩,吃起來也微微發甜,奶奶就想在舊院子種一些這個品種的山藥,所以在吃山藥時奶奶特意將山藥上端比較細的山藥段保留了下來,在第二年暖和以後便將這些山藥段埋在了地下。之所以選擇山藥段上端比較細的地方,是因為山藥上端更容易發芽,生長力也很強,但是有一個弊端,就是有些山藥段並不能發芽,所以並不適合大面積種植山藥,一般家庭種植可以選擇這個方法。

山藥繁殖方法三:帶芽繁殖。放了一冬天的山藥在天氣變暖後很容易發芽,在山藥發芽後便可以將發芽的山藥段切斷埋在地下,因為山藥已經開始發芽,所以用這種方法種植出來的山藥生長會很迅速,但是這個方法並不適合大面積種植,因為發芽的山藥段還是有限的,家庭種植可以選擇這個方法,相比較山藥的分段繁殖,這個方法種植的山藥並不用擔心山藥不發芽。

以上三個方法就是山藥繁殖最常用的方法,其中方法一適合大面積種植,而方法二和方法三則更適合家庭種植。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有不同想法的朋友歡迎大家回覆探討。


悠悠鄉村路


山藥是薯蕷科的藤本植物,又稱為“薯蕷”,其粗壯的塊莖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大眾都愛吃的食材。很多人都很好奇,山藥究竟是怎樣種植出來的,今天大鄉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山藥的繁殖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山藥一般採用無性繁殖,而很多農戶自己留種繁殖,造成出苗不齊、塊莖細小、口感品質下降,所以要格外注意留種方法。

山藥栽子繁殖

所謂山藥栽子,指的是山藥塊莖與山藥藤連接的頂端往下20釐米左右的一段,又稱為“嘴子”或“頂芽”。這種繁殖方法出苗較快,生長速度也較快,但長時間以此方法繁殖,會造成種質退化,產量降低。可以用山藥珠芽進行提純復壯,4年左右更新一次即可。

將20釐米左右的山藥栽子切下後,用7 0 %代森錳鋅處理切面,發工資啊通風的位置晾曬7天,使切面癒合。

山藥餘零子繁殖

所謂的“餘零子”指的是山藥葉腋間的氣生塊莖(山藥豆子),也就是上面說的山藥珠芽。挑選圓潤、飽滿的餘零子,晾曬5天左右,然後放在乾燥的地方。種植的餘零子兩週左右就可以出芽。因為其產生的後代活力較強,常用來複壯山藥栽子。

山藥切塊繁殖

在山藥栽子或餘零子不夠用的情況下,還可以用山藥栽子下部的部位切成60克左右的小塊,然後用草木灰處理切口。切塊山藥種質不易退化,但出苗時間一般比栽子晚一週左右。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下面來說山藥的幾種繁殖方法。

1、株芽繁殖

株芽繁殖是通過山藥豆進行的,首先在山藥成熟以後將山藥豆摘下來,然後放在幹沙裡進行儲藏。等春季2~4月左右的時候將其取出,再將其曬幾天太陽。山藥豆的發芽能力比較強,通常不用催芽。播種時將株行距控制在10~20cm左右。挖好播種穴,每個穴中放3粒左右,然後覆蓋5cm細土,大約兩週左右便可出苗。

2、蘆頭繁殖

在山藥成熟的時候,挖出山藥的根部,然後選擇頸部、芽頭飽滿充實、粗壯並沒有傷口、病蟲害的蘆頭作為繁殖母體。把蘆頭18cm左右的位置折斷,將其放在太陽下暴曬三天左右促進傷口復原,然後在挖坑進行儲藏,當越冬地面溫度保持在5度以上的時候做好深翻施肥工作。將行距控制在40cm左右,株距18cm左右,做畦準備栽植。栽植後及時澆水,2~3周後便可生根出苗。

3、塊根繁殖

首先挑出長1m、直徑約3cm左右的塊根目根。然後將塊根切成18cm左右的小段,對每個段做好標記,便於後期辨認管理。將切斷面蘸適量的石灰粉。再將其暴曬,在曬的時候要注意風雨,避免塊根受傷。當小段出現裂痕,氣溫在13度以上,低溫平均在11度左右的時候進行栽植。栽植的時候主要挖好水溝,保持好栽植密度挖好栽植洞,將其塊根垂直放入,覆土起壟,做好管理就可以了。






農村小夥在城市的生活


您好,目前山藥(淮山)是無性繁殖,繁殖方法主要有四種,下面我給您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對您有一點幫助。

山藥的繁殖方法

1、山藥栽子(蘆頭)繁殖

採用山藥栽子繁殖法的時候,選用塊根上有牙的一節作為栽子(蘆頭),在冬季時候選取較粗壯且無分支的栽子(蘆頭)作為栽培材料,長約30cm,重100~150g,頂端帶芽,一般一個芽包代表種過一年(以此來判斷栽子種植年限,一般年限越少,栽子越有勁),山藥栽子切下以後及時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等待切口風乾,然後放到溫暖通風的地方等待來年種植。

使用山藥栽子進行繁殖,出苗快,一般比山藥段子早出苗20天,並且繁殖種薯3+-4年就要全部淘汰,重新使用山藥豆或者山藥段繁殖新的山藥栽子。

種植的時候把山藥栽子在陽光下曬5天左右,至段面乾裂,皮色發灰,能劃出綠痕為佳。

2、山藥豆繁殖

山藥豆繁殖一般都用上年採集的“山藥豆”播種於大田,生產出的小山藥作為下年的繁殖種苗,俗稱“原生山藥栽子”,此方法擴大面積迅速,產量高,質量好,山藥苗有勁,一般山藥的產量和抗病性會比較好。

培育山藥豆原生種苗的種植地塊應避免重茬,以地勢乾燥,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肥沃沙瓤土質為佳。

3、山藥段子繁殖

切取山藥上端的塊莖為幾份,每段長30cm,重150g~200g作為繁殖材料,如果在種薯不足的情況下,一般選取山藥段子進行繁殖。

一般截取一定長的塊莖直接作種薯,選取山藥比較粗壯的塊莖,截取15~20cm長的山藥段,做為種薯播種,越是靠近山藥上端,發芽越快,發芽能力越強,越靠近山藥下端,發芽越慢,發芽能力越低。因此,用山藥做種薯時,塊莖下端1/3處一般不做種薯。山藥段發芽一般比山藥栽子晚20-30天,一般播種前要進行催芽。

4、珠芽繁殖

春季氣溫較高時,選留越冬的珠芽直接在大田播種。播種之前要施足基肥,深翻30cm,並按行距70-80cm培壟。在壟上開5cm的淺溝,按照株距10-15cm,單位播種。出苗後及時搭架,生長季節加強田間管理,當年秋季就可以收穫長30-40cm,重200克左右的種薯,一般每畝繁殖田可供4畝左右的大田用種。

以上就是我為您提供的一些山藥繁殖方法的建議,希望能幫助到您。

我是來自焦作的金灘大白。


金灘大白


山藥繁植方法有兩種,山藥豆繁殖和根莖繁殖。

第二種方法和土豆,地瓜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切塊用塊莖繁殖的農作物。不過山藥也可以用山藥豆繁殖種苗。它的生長期比較長,一般用一年種一茬,當土壤溫度達到10度以上的時候咱就可以種了。



土壤選擇

山藥繁殖植選擇地塊要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壤,成弱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比較好,乾燥,鬆軟,肥厚。收穫時候省事好挖,記得兩到三年要換茬種植。

塊莖處理

栽種山藥不容易,種子塊莖要提前20~25天預備。挑選沒有病的,上端較硬的跟頭做種。每段留15~20釐米,每個斷面都得沾上石灰粉消毒,放在太陽底下爆曬,直到斷面有細裂紋才行。陽光照射是為了促進消毒和促進發芽。翻嗮過程中別劃傷了山藥根部,要不花山藥容易爛根不好發芽。山藥怕凍,晝夜溫差大的地區,晚上要加蓋厚氈,雨布,做好防雨,防霜保護。



栽種挖溝

山藥栽培要挖溝,填充足土壤底肥,肥料要選擇磷肥,碳酸氫銨和硫酸鉀,土雜肥也好。千萬不要使用大量未經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太厲害,容易燒山藥根兒,還會導致山藥分叉,成品賣相不好看。挖溝做成一米左右的平畦,中的時候的在中間挖一條15釐米左右的溝。澆水深透了以後,把山藥的根莖放在溝渠中平放,一畝地大約4000株左右,覆蓋土壤上10來釐米土層,然後蓋薄膜增加地溫,促進發芽。


山藥繁殖的還可以用“山藥豆”繁殖種苗,為了增加繁殖係數,一畝地大約種植1萬到一萬二植株,間隔10釐米,行距40~50釐米。

種植管理

山藥出苗後要合理的追肥,搭架扶蔓,灌溉和排水相結合,一定要清理溝渠雜草,半個月要清理一次,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側枝太多要掐掉一部分,利於通風和光和作用。山藥豆結果太多還可以去除一部分,免得和根莖掙養分。

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山藥根莖放置在特製的模具中生長。這樣的好處是山藥長的直,賣相好看。農民採挖容易。感興趣的農友可以一試。

以上就是豔陽所瞭解到的山藥繁殖技術和方法。若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豔陽之美


首先

山藥是採用龍頭(也叫蘆頭)和零餘子(也叫珠芽)作繁殖材料。

其次

方法如下

(1)零餘子繁殖 零餘子就是山藥地上部莖蔓上結的圓粒狀珠芽。收山藥時將莖蔓拔起,搖落零餘子,再將散落在地上的零餘子收集在一起,選粒大飽滿、沒有病傷、健康的零餘子留作種用,裝在木桶或竹簍內貯藏,至第二年春取出再挑選播種。播種期,南方在3月,北方在4月,播種時按行距20~25釐米,開5~7釐米深的溝,於溝內先淋澆人畜糞水,稍幹後下種,按株距3~5釐米播下零餘子1粒,播後可先蓋火灰土後再蓋土,稍加鎮壓。播後15~20天出苗,加強管理,注意施肥2~3次,到10月下旬枯苗時挖出根部(稱栽子),北方貯藏到第二年春再取出栽種(貯藏方法見下龍頭貯藏)。在南方栽子不必挖出,留在地內,到第二年栽種時挖出作種。

零餘子培育出的栽子在生產中,第1~2年產量較高,以後逐年下降,至第4~5年必須全部更換,故零餘子培育出的栽子在生產上只能使用4~5年。也就是說,用龍頭作栽子在生產上只能用4~5年,再用零餘子培育龍頭作栽子。

(2)龍頭繁殖 在收山藥時,選頸短、粗壯、芽頭充實飽滿、無病蟲害的山藥,切下蘆頭長約15~20釐米,晾曬4~6天,待斷面收縮癒合後,放在室內牆角通風處(南方)或放入地窖內(北方)進行層積沙藏:地面鋪溼沙厚15釐米,上平鋪1層龍頭厚15釐米,再鋪溼沙10~12釐米,如此層積2~3層,上再蓋稻草越冬,保持在5℃左右。貯藏期間要定期檢查,防止腐爛,第二年春取出供大田種植。南方即在春季隨挖隨栽。

栽種時間,南方在3月,北方在4月。栽時按行距30~35釐米,開深6~7釐米的溝,然後將龍頭(栽子)平臥於溝內,芽口順向一方,每個芽口相距約20釐米,每溝最後1個芽口應倒放,使與前1個平行但頭尾相反。栽後於溝內施入人畜糞水,每667米2約1500千克,稍幹後用火灰土或肥土蓋種,後再覆土至畦面平。







雲南楊歌


淮山藥為為薯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蕷的塊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藥食兼用。

淮山藥繁殖一般採用營養繁殖,常見的有淮山藥莖段、淮山藥零餘子、淮山藥栽子(龍頭)這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均存在較大的缺點,一是繁殖慢、需種量大;二是繁殖係數低。

而扦插繁殖是無性繁殖中應用最廣的一種方式。它具有簡單易行、繁殖速度快、繁殖係數高、成本低等優點。今天我們主要聊這種繁殖方法。

這裡多說一句,淮山藥的穗條從三個品種上選擇:桂淮、北淮、鐵棍淮山。

扦插繁殖

1、準備材料

健康的淮山藥插穗、生根劑

2、方法

健康的插穗選擇長勢好、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藤條作為扦插種藤,插穗頂保留或剪平,基部剪成斜口。我們將剪好的穗條以50條為一捆,為提高生根率,先將菜土調成糊狀,然後加入生根劑,將插穗放入其中浸泡半個小時。

將處理好的穗條插入已經準備好的菜園土苗床中,扦插完畢後,澆一次透水,即用竹弓在插床上拱緊,架子上鋪上一層薄膜,用土全密封,再覆蓋一層遮蔭網壓緊,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5點對拱棚進行敲打,使薄膜上的水珠打落入土,保持土壤溼潤,35天后檢查插穗成活率、生根及生長情況。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生根劑對不同的淮山藥品種生根會有所影響。大家在實際的應用當中要注意這個情況。

扦插繁殖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淮山藥生根苗,並且能夠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淮山藥扦插成功的關鍵是材料的選擇和處理。一般在當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扦插,將扦插獲得的生根苗移植到苗床培育,至翌年2-3月長成微型薯,作為種薯應用於大田生產,栽培後的淮山藥長勢旺盛,抗性強,增產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