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富而不强?

12345678922375689257


首先我们要对宋朝有个鲜明的认识。比如宋朝的战马到底是怎么回事,宋朝的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捡一个最典型的时间点来说吧。宋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这一年是个什么时间点呢?这一年,距离1005年澶渊之盟已经过去12年了。那么,在宋朝之前历史上,12年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第一件: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夫椒之战12年后,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越王勾践抓住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的机会,率兵出击,大败吴师。夫椒之战16年后,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夫椒之战21年后,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

第二件:

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灭秦朝,次年封汉中王,史称汉元年。12年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连打了两次统一战争并取得胜利。第一次,楚汉之争,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刘邦以弱小的力量,4年多打败项羽。第二次,翦除异姓王,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1年)至十二年(公元前195年),5年多,刘邦消灭了强大的异姓王。

第三件: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武帝即位。12年后,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为纪念前一年卫青率部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汉武帝改元元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四件: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以太原起家。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用时7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攻灭东突厥,用时4年。自李渊起兵到李世民攻灭东突厥,共用时13年。

这四件事都是在12年之内完成的。越王勾践用时12年已经逆转了与吴国的力量对比。刘邦已经打遍天下了。汉武帝已经开始逆转对匈奴作战的不利局势了。李渊李世民不但打遍中原连草原都干上了。

那么到了宋朝,12年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第一件:

公元960年,赵匡胤篡位,夺得柴荣遗产。这笔遗产包括重新整理后的精锐禁军,淮北之战打残南唐之后中原无敌的军事实力,远超汉唐的人口实力。12年后,赵匡胤已经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正在策划攻灭南唐。看起来很风光,做了很多事。但是和前人一比就知道,他做这些,在刘邦李渊那里完全就不值一提。最后赵匡胤统一除北汉幽燕之外的天下,用了17年。一直到公元979年,19年后,赵光义才攻灭了北汉。

这一速度已经慢得令人发指了。

你们知道只靠汤和一封信起家的朱元璋,攻克大都、结束元朝统治用了多久吗?16年!这是什么概念呢?赵匡胤17年还没到北汉呢!遑论燕云十六州!也就是说,赵匡胤拿着柴荣的百万家产忙忙碌碌一辈子,干的活还不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

第二件:

在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缔结之后12年,《宋会要辑要》记载,在这一年,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八月十八日,北宋牧制置使提出:“请以十三岁已上配军马估直出卖。”(这个牧制置使疑似阆中乡贤陈尧叟)同月二十七日,大臣向敏中提出:“今国家马数倍多,望广令出卖。”十一月,向敏中又一次提出:“近岁边陲彻警,兵革顿销。然诸军战马尚未减数,颇烦经费。望加裁损。”这一段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意思:

北宋大臣认为天下太平了,宋朝战马太多了,都卖了吧,卖了吧,卖了吧。

重复三次不是因为我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北宋的大臣连提了三次。

卖国求荣12年后,宋朝认为和平已然降临,决定裁减战马。

指望这帮人反攻,那不是做梦吗?

经常看到有人说“宋朝缺马是因为唐朝丢失产马地”,就宋朝这样的,澶渊之盟啊!澶渊之盟之后12年,宋朝觉得自己战马太多了,要卖掉,还是大量的卖掉。理由居然是没有战争了!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出事了。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五年三月,宋真宗对宰相们说,养马按说也应该每年记录增减数额。我算了算账,发现今年的马比去年少了大约两万匹。分管长官陈尧叟是怎么说的呢?大概可能也许是已经送到军中去了,而且去年下了雪,很多马都死了。我已经命令,再下了雪就多注意。(帝谓宰臣等曰:“牧马数,亦当岁较其耗登。诸蕃马月奏其数,但无比较。且以去岁所奏比日近奏数,约少二万。”制置使陈尧叟曰:“盖已给诸军矣。亦虑去岁遇雪,马有死损者多。自前牧马虽经冬,不给刍膏。臣近已指挥坊监,如遇雪,有妨牧,则量给之。”)这个陈尧叟还是个历史名人,一门三兄弟都中了进士,其中两个状元,号称一门三状元。在此之前,这个货因为澶渊之盟的时候主张逃跑被寇准骂了一顿。

第二个月,大中祥符五年四月,在宋真宗过问战马数量问题之后,宋朝的牧制置使提出,京城每年都留一批马使唤,数量多则一万七千多,少也不少余一万多,都在附近养着,太费钱了!现在打算筛选一下,在几处地方各保留两千匹,其他大概五千匹都送到淳泽监去养着。京城要用的时候,招呼一声,一晚上就到了,每年可以少花很多钱,而且马也养得好。(牧制置使言:“近置中牟县淳泽监。在京自来岁留准备供使马多至万七千匹,少亦不减万余匹。于左右骐骥院及六坊监养饲,岁费刍粟不啻四百余万石。今欲分定色额,在京每岁各比留二千匹,约拨马五千匹赴淳泽监牧养。或京师要马填阙构抽,止经宿便到,岁可减草三百余万束,粟豆称是。兼填阙马在淳泽牧放,必少病患,减得抛失。”)

但是照此办理之后,到了第二年, 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宋真宗收到的消息是这样的:

那个“必少病患,减得抛失”的淳泽监,养的马因为外界客观原因“致成瘦弱”。(牧制置使言,淳泽并诸处马监,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时,马 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

好了,宋朝的战马,经过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在无声无息减少两万之后,又有声有息的大量消失了。

这是因为唐朝丢失产马地导致的吗?唐朝人穿越了跑到宋朝去消灭宋朝的战马啦?

陈尧叟是事关北宋马政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

宋史里这样记载:

兼群牧制置使。始置使,即以尧叟为之,及掌枢密,即罢其任。至是,以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故又委尧叟焉。自是多立条约。又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预修国史。

所以这个人是“改革”北宋马政的关键人物。将沿袭自唐代的马政改革成宋朝的关键人物。而我们之前已经说了,澶渊之盟之后,就是在陈尧叟手里,宋朝的战马莫名其妙不见了。就这样一个人物,还“多立条约”、“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写了很多职称论文!

都说宋朝缺马是因为唐朝,唐朝之后是后梁,后梁之后是后唐,后唐之后是后晋,后晋之后是后汉,后汉之后是后周,后周之后才是北宋。唐朝管天管地,还能管五代之后的北宋养马?

这不扯淡吗?

这种“唐朝丢失产马地导致六世孙宋朝缺马”的谬论还是不要再传了。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我现在深刻怀疑,到底是赵宋缔造了中古时期中国最后一次繁盛,还是赵宋拖延时间妨碍了中国崛起。我觉得世界上之所以会觉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多半是因为他们没见过汉唐的强盛。毕竟,别人想“彻底见识”一下汉唐的强盛,汉唐也不叫他们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全境攻陷,有多少家底别人全都知道。




SVIP至尊版


宋朝富而不强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比如:

1.宋朝“强干弱枝”的国防政策

宋朝采取“强干弱枝”的国防政策,即在京师部署重兵,人数多,而且装备好,战斗力强(强干),在边境和地方则部署少量且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弱枝)。这是由于宋朝吸取了唐代“安史之乱”的教训,因为唐朝是和宋朝刚好相反,在边境驻扎重兵,以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在中原则几乎都是一些老弱残兵,所以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这可以说成是“强枝弱干”。基于此,宋朝便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但这又导致了宋朝在边境总是吃败仗,被辽、金的军队按在地上打。

宋真宗

2.宋朝重文轻武

宋朝统治者认为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主要是因为地方军队的战斗力太强威胁了中央的统治。所以从一开始,朝廷就有意的提高文人的地位,降低武人的地位。在社会上,武人都是被别人看不起的,只有那些没有文化而又无业可做的人才会去当兵,所以你想想这些人能厉害到哪去。

宋高宗

3.长期的冗官冗兵冗费

宋朝的军队员额庞大,常常一个职位就有数人兼任,有的甚至多达十几个,所以在作战指挥时,就很容易出问题。

文官基本也是这个样子,所以国家在养这些文官和军队上面开支巨大,造成长期的“冗费”局面。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富的不是国家,而是老百姓。朝廷事实上财政是比较吃紧的

4.统治者的贪生怕死

比如说,“澶渊之盟”就是因为宋真宗贪生怕死,在宋军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急于和辽求和,最后导致幽云十六州的割让,使宋朝北方门户洞开,长期暴露在辽、金、蒙古的铁蹄之下。

宋高宗和秦桧

再如,岳飞之死就是宋高宗和秦桧两人被金兵吓破了胆,为了表示求和的诚意,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使宋朝损失了一个主要的抗金名将,抗金力量也受到重要打击。


一读历史


宋朝不夸大其词的讲,是历朝历代中最富裕的一个朝代,不是空穴来风,据不完全统计,宋朝的海上贸易占当时全球的80%以上,海上贸易带动了国内的商业发展。关税、商税等是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国库三分之二的收入来源于此。

那我们就会有很多疑问了?这么富有的一个朝代为何却如此屈辱呢。的确,回顾宋朝三百余年 ,确实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不是在求和就是在求和的路上。那么宋朝为何如此弱呢?

首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的创立者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虽说加强了中央禁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但是地方的部队战斗力却直线下降,以至于地方无精锐抵御外族入侵。

其次,北宋的统治者重文轻武,行政上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使得国内大量武人无用武之地,纷纷弃笔从文。财政上,地方赋税除了一小部分留作开支之外,其余全部归中央政府。

最后,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军队不断扩大,人多了发的钱也多了,浩大的开支让政府入不敷出,为宋朝的贫弱买下了祸根。






十二傑


01.重文抑武

宋太祖吸取五代兵将擅权的教训。决定以文人之天下,贬低武将。自古就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枢密院等对军队机构由文人统辖。而同一时期的辽国枢密院全都是武将。因此对于战争的调度指挥宋朝不如辽国。

02.过分的中央集权制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军队管理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当大部分优良的地方军队调往中央,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增强中央军队的实力。同时在加以更戍法,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两个因素对于戍边的宋军显然都是不利的。

03.募兵制度

宋朝没有军人退役的制度。宋太祖打算将平时的饥民招入军队,把有可能形成造反的力量变成镇压的力量,减少民间的反抗。但是同时宋军内部良莠不齐,很大一部分的老弱病残无法战斗,真正能战斗的只有20岁到40岁之间的人。

04.两次重大战略失误

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分别与金和元一起联合抗击辽和金。看似高明,实际上是引狼入室之举。如果宋不去插手,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而且加在中间的辽国和金国还可以作为缓冲地带。相比之下,宋朝不如辽金两国。后汉皇帝刘知远将契丹势力赶出中原,契丹与刘汉本有仇恨。后来,北汉大将郭威拥兵自立,建立后周,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河东继续维持刘汉,史称北汉。按理说,辽国和北汉有世仇,但是后周世宗在进攻北汉的时候,北汉向辽国求援,辽国出于牵制后周的战略的意图,对北汉支援。同样金国所扶植的伪楚和伪齐也是起到缓冲作用的战略意图。





逸篱


一说起宋朝时期,很多人都是赞不绝口,毕竟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高度,如果当时也流行GDP统计的话,那么宋朝足够以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70%的GDP让世人震惊,没错,当时的宋朝就是这么牛,像四大发明中有三个都是在宋朝时期出现的,这就足以证明了当时宋朝的繁荣程度,不过对于这个繁荣昌盛的宋朝的外交上很多人都会摸一把泪,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化和经济虽然强盛,但是感觉宋朝人总在挨打呢,那么现在就告诉你,这不是你的错觉,因为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就是一路挨打不过来的,直到后面扛不住蒙古族的打,就直接灭亡了,其实外国人对汉人的称呼都能看得出来,历来的称呼有秦人、唐人,甚至汉人本身也是因为汉朝而得名,可是好像从没有过宋人这一称呼,这就足以说明了当时宋朝在军事上是多么羸弱,为什么宋朝会出现富而不强这么怪象呢?是因为宋朝军队的装备差吗?然而并不是,因为根据当时军队的装备来看,从服饰到武器,从坐骑到粮草都是最优的,每个骑兵的豪华装备折合到当时的市价堪比现在的40万。这几乎达到了普通人半辈子的身价足见宋朝财政的阔绰,但是宋朝的弱就是弱在缺少武将这一环节。

宋朝的武将,先是有精忠报国的知名大将岳飞,可惜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后来的一代名将狄青,虽然作战勇猛,但是因为非文人出身所以终难进到正统的士大夫之列,最后反而因为朝廷处处猜忌,最终抑郁身亡,想来也是痛惜,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宋太祖赵匡胤自己以兵变夺权,他怕属下效仿自己,所以才颁布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法律法规,没想到正是这些法律法规影响了整个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军队缺乏将领,军人就没有足够的作战素质,威武帅气的军人更像是用来庆祝节日的排面人物中看不中用。无法将经济软实力转化为战斗硬实力,这就注定了宋朝最后的悲剧。


匹诺曹jun


首先说说宋朝有多富,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高度,如果当时也有GDP统计的话,那么当时宋朝可以占到世界百分之六十。四大发明就有三个在宋朝时期出现,这就足以证明宋朝的繁荣程度。

那么为什么宋朝这么富有却不强大呢? 接下来我给你分析一下

宋朝弱就若在缺少武将这一环节,宋朝先是有精忠报国的大奖岳飞,可惜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后来的一代名将狄青,虽然作战勇猛,可惜不是文人出身所以终难进到正统的士大夫之列,最后反而因为朝廷处处猜忌,最终抑郁身亡。想来也是痛惜,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宋太祖赵匡胤自己以兵变夺权,他怕属下效仿自己,所以才颁发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法律法规。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影响了整个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军队缺乏将领,军人就没有足够作战素质,一盘散沙,威武帅气的将领中看不中用,打仗还是要硬气强将,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再怎么经济强大无法将软实力转换为硬实力,这就注定了宋朝最后的悲剧。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导读:


一说起宋朝时期,很多人都是赞不绝口,毕竟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高度,如果当时也流行GDP统计的话,那么宋朝足够以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70%的GDP让世人震惊,没错,当时的宋朝就是这么牛,像四大发明中有三个都是在宋朝时期出现的,这就足以证明了当时宋朝的繁荣程度,不过对于这个繁荣昌盛的宋朝的外交上很多人都会摸一把泪,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化和经济虽然强盛,但是感觉宋朝人总在挨打呢,那么现在就告诉你,这不是你的错觉,因为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就是一路挨打不过来的,直到后面扛不住蒙古族的打,就直接灭亡了,其实外国人对汉人的称呼都能看得出来,历来的称呼有秦人、唐人,甚至汉人本身也是因为汉朝而得名,可是好像从没有过宋人这一称呼,这就足以说明了当时宋朝在军事上是多么羸弱,为什么宋朝会出现富而不强这么怪象呢?是因为宋朝军队的装备差吗?然而并不是,因为根据当时军队的装备来看,从服饰到武器,从坐骑到粮草都是最优的,每个骑兵的豪华装备折合到当时的市价堪比现在的40万。这几乎达到了普通人半辈子的身价足见宋朝财政的阔绰,但是宋朝的弱就是弱在这几个环节上。

第一,重文抑武 宋太祖吸取五代十国时期兵将擅权的教训。决定以文人之天下,贬低武将。

枢密院等对军队机构由文人统辖。而同一时期的辽国枢密院全都是武将。因此对于战争的调度指挥宋朝不如辽国。

第二,过分的中央集权制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军队管理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当大部分优良的地方军队调往中央,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增强中央军队的实力。同时在加以更戍法,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两个因素对于戍边的宋军显然都是不利的。

第三,募兵制度 宋朝没有军人退役的制度。宋太祖打算将平时的饥民招入军队,把有可能形成造反的力量变成镇压的力量,减少民间的反抗。但是同时宋军内部良莠不齐,很大一部分的老弱病残无法战斗,真正能战斗的只有20岁到40岁之间的人。

第四,两次重大战略失误 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分别与金和元一起联合抗击辽和金。看似高明,实际上是引狼入室之举。如果宋不去插手,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而且加在中间的辽国和金国还可以作为缓冲地带。

相比之下,宋朝不如辽金两国。后汉皇帝刘知远将契丹势力赶出中原,契丹与刘汉本有仇恨。后来,北汉大将郭威拥兵自立,建立后周,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河东继续维持刘汉,史称北汉。按理说,辽国和北汉有世仇,但是后周世宗在进攻北汉的时候,北汉向辽国求援,辽国出于牵制后周的战略的意图,对北汉支援。同样金国所扶植的伪楚和伪齐也是起到缓冲作用的战略意图。

那时的民风是尚武的,精神是积极进取的。而宋太祖虽然是武将出身,却崇文抑武,宋朝刚建立不久,就杯酒释兵权,对武将进行打压。

采用文官掌握兵权,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而且武将的地位不高,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不但不受重用,如狄青,辛弃疾等,有些更是含冤而死,如岳飞等。重文轻武,重文抑武,给文官非常高的地位,只要好好读书,就能做官,那么谁还愿意到战场上去玩命,所以民风也就从尚武变成了崇文,也就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军队变成了只能保家,却不能卫国。宋朝的富而不强,可以说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


流金岁月号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不仅在经济,文化,科技上创造了光辉的成就,也是军事强国.下面妄言评点.

1.对内平乱宋表现最好 宋朝时期发生的农民起义有三百多起,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朝代.在汉唐元明清的帝国时代,农民起义往往一经发起,即成燎原之势,进而撼动整个帝国的根基.惟独在宋朝时期,每次起义都只能局限在比较小的地域,时间短则数月,长不过四五年.宋军队在对内平乱的表现是中国历朝之中表现最出色的.

2.对外战争"弱宋不弱" 宋朝很不幸,其时恰好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小冰河期。按照史书的记载是临安年年下大雪。这样在北方的苦寒地带更不必说,可称千年不遇的严寒期。气候骤冷迫使无法在北方继续生存的辽、金、蒙古游牧民族不得不全力向南拓展生存空间,从而造成了对宋的持久的军事压力.而且严寒的气候更迫使一直处于松散的部落联盟状态的游牧民族团结成了组织化的军事体制国家.它的特征是"非部落化\

Amor爱米


宋朝的经济总量应该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绝对是富甲天下,为啥没有称雄当世?

第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幽云十六州一直被辽占据,宋朝一直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宋的都城在汴京(今开封),周边基本上是平原,无险可守,面对强大的辽的骑兵一直处于守势,只能用金钱换和平,没少给辽,西夏送钱(岁币)。

第二,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兵变获得的帝位,他很害怕他的手下学他,所以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

打击武将,杯酒释兵权,收天下精兵,编练禁军,有中央直接掌控,彻底解决了唐朝中期以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

世界上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它的另一个作用也非常明显,宋朝的军队,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领与军队很难行成合力,所以战斗力不强。

这就是宋朝富而不强的主要原因。


知无为而有益


不光是宋朝,古代的农耕民族对决游牧民族就输多胜少!

一是生活习惯不一样!宋朝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士兵都是农民出身,以种地为生,杀生都心惊肉跳,何况打仗!北方游牧民族从小就打猎杀生,甚至吃生肉,杀人跟杀鸡一样习以为常!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好箭法!百步穿杨习以为常!人口虽少,但活下来的都是强者!再者没有定居点,打了就跑,你根本追不上,就算找到游牧民族的老窝也就是一些破帐篷,没有多少价值!所有秦始皇才要修长城,这仗没法打!

二是战争目的不一样!游牧民族南下都是抢钱抢粮抢女人,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都是争先恐后!宋朝想着消灭游牧民族,问题是连人家老窝在哪里都不知道打个毛线!再说老婆孩子情人二奶私生子都还指望着自己养活,哪能去跟野蛮人拼命!

三是气候,越往北冬天越冷,南方来的适应不了!所以自古北征成功极少!但是游牧民族却没有这个问题,越往南越暖和,热了大不了脱衣服,实在不行光膀子,冷不行!冻死个球蛋!

所以宋朝富而不强很正常!打不过游牧民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