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一個孩子的疑問

朋友跟我抱怨,說外向的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養出了一個內向的孩子,很是為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不敢出頭感到著急。

孩子現在被人欺負了,都不敢站出來大聲的反抗,以後到社會上可怎麼辦?

老話不是說會幹的不如會說的,乾的再好,不會說還不照樣沒戲!

加上她本身就是因為性格外向獲益的人,所以就更加看不上自己內向的兒子!

孩子不開心了,問我:“張麗阿姨,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可以改變嗎?”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更多的,幾乎佔全部人一半的內向性格的人。咱們今天就來談談性格的問題。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性格無好壞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不過是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方便,給性格傾向的一個大致的分類而已。

我們不能說內向性格就不好,外向性格就好。

歷史上有很多偉人就是內向性格。

榮格就是一位典型的內向性格的人,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在心理學上的成就,恰因為他的內向性格的優勢,才讓他對自己的學說得以堅持和深入研究。

作為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後輩學者榮格最初很崇拜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弗洛伊德也很欣賞榮格。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弗洛伊德和榮格相見恨晚,他們兩個連續談話13個小時。從此弗洛伊德經常暗示榮格是自己學派的繼承人。

內向性格的榮格對精神分析卻有一些懷疑,他對自己的學說更加自信。

內向的他不善與人爭辯,但卻給他專注研究的習慣,所以後來榮格和弗洛伊德分道揚鑣,成為了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

順便說一句弗洛伊德是典型的外向性格的人,他經常是聚會的中心人物,並且滔滔不絕,這是榮格從來不會做的事情。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對於心理學的熱愛和研究。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每個人都具備內向和外向的特質

在德國有一位內向的企業培訓師,她在德國學術交流諮詢中心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獨特的工作經歷,讓她對性格這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2003年開始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

多年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她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利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提高合作與深化關係,她就是西爾維亞.洛肯《內向心理學》的作者。

在《內向心理學》中洛肯寫道“內向與外向是一條曲線上的兩極,每個人在這條曲線上都有自己的舒適區。最好大多數時間都處在這個區域裡,否則健康會受到影響。由於在內向與外向之間是正常的人的性格傾向,會因為文化情境扮演的角色,年齡甚至心情變化而有所變動。”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我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記得上學的時候寒假我和同學一起去打工。

當時應聘酒類推銷員。應聘的時候同學侃侃而談,而我不怎麼說話,主管很擔心我是否做的下去。

最終結算的時候,我成了那個銷售最多的人。這是因為我在工作的時候和應聘的時候不是同一個狀態,我會跟每一個路過的人打招呼並且介紹我們的品牌。

到現在我依然還是一個內向的人,我喜歡安靜的讀書,而不是聚會,很多時候言簡意賅,但是這不妨礙我工作的時候口若懸河。

很多初次見面的人都覺得我太能說了,一定是個外向的人,其實我並非外向,只是工作需要而已。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影響性格的四大因素

人格

總體來說性格存在一定的可變性,不變的是人格。

一個人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主要取決於人格,我們天生帶有內向或者外向的傾向,其中包含相應的特性與需求,成長過程又進一步塑造了我們。

在《內向心理學》中,洛肯博士建議我們把內向和外向當做一條曲線的兩個極點。

本身一個人身上可能兼具內向和外向,而人格讓這個人身上某一方面的特徵多一些,所以我們就會說他是外向或者內向的人。

這是因為我們出生的時候,人格決定了那些孩子外向,那些孩子內向。我們會發現有些嬰兒躺在床上很安靜,有些則很容易哭鬧,有些嬰兒見人就笑,有些嬰兒則誰都不帶搭理的。我們會對這些孩子評價和貼標籤。這個孩子外向愛笑,那個孩子內向害羞。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情景

當我們給孩子貼上了標籤的時候,很多孩子開始按照標籤生活。

小孫是一個看起來特別內向的孩子,說話輕聲細語,行動唯唯諾諾,第一次見她的人很容易把她當成一個內向的人。小孫媽媽經常說她是:“小悶葫蘆!”

可小孫在同學的眼裡可不是這個樣子。她是同學心中的知心大姐、娛樂達人。校慶,班裡的晚會她總是有出色的表演。老師和同學對她的評價是開朗,大方,活潑,熱情!

為什麼會有兩個小孫呢?

這是因為小孫的媽媽本身性格內向,對小孫要求比較嚴格,所以小孫在媽媽面前很少表達什麼,加上媽媽老說她是小悶葫蘆久而久之她就真變成了媽媽口中的小悶葫蘆。

同時在有些情況之下,內向的人會外向,比如我工作的時候,無論是學生時期我去做推銷員,還是現在做心理諮詢師,性格並沒有多大改變,但是我的工作需要我開口說話,所以那樣的情景下我可能更偏向於外向。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文化背景

我們身處的文化背景也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的性格。

我們可以看整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方文化講究含蓄的美,所以我們很多人都不善表達,愛裝正人君子。而西方人則比較外顯,往往我們說他們就是敢愛敢恨,熱情奔放!

而當一個東方人到西方之後,想要儘快融入環境,就需要比在自己國家更加的外向一些,而西方人到東方國家之後,往往也會收著點。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人生閱歷

洛肯博士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人都會越來越靠近曲線的中間部分,內向或外向性格都會趨於緩和。

作為一個內向的企業培訓師,洛肯博士很多年前第一次上臺演講的時候,幾乎緊張的說不出話來,但是隨著培訓經驗越來越多,這樣的場合她已經可以從容應對,但是當她自己創業面對選擇的時候,她會傾向於去選擇網絡諮詢,這樣就可以避免見面時最初的尷尬。

隨著給更多像她一樣的內向的人帶來幫助,看著他們成長,內向的洛肯開始演講、寫書來幫助更多的內向的人。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用內向或者外向來定義一個人,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內向和外向的標籤,畢竟性格無所謂好壞。每個性格都有其獨特性和優勢,找到自己性格的舒適區就可以了。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性格如何改變

性格並非一成不變,往往會隨著時間,閱歷,逐漸改變。

很多外向達人可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他們不但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內向特質,甚至開始重視內向性格優勢帶來的便利,比如注重自我反省,思索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實在是覺得自己當下的性格和社會,工作,學習環境格格不入,這很可能是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性格舒適區。我們需要的可能不是改變,而是方法的刻意練習。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還記得《國王的演講》中的國王喬治六世嗎?喬治六世他不但內向而且口吃,但是他需要鼓舞處於二戰中的英國民眾,需要發表演講。最終他在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訓練之下發表了著名的聖誕講話。

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可以作為內向性格人的人生指導書來看,它並非針對性格的改變,而是給內向性格的人提供了很多具體環境下的找到自己性格舒適區的方法。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不敢勇於追求自己應得的利益,我們可以培養他果敢;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可以鍛鍊他的辯論能力。他需要的是在自己當下性格中適應環境的方法,而不是對自己性格的鄙視。

最後把洛肯博士的一句話送給內向的朋友和我自己:

認識自己的優勢與障礙,將他們當做一輩子的朋友。從此你便能將逆境轉化為順境,安靜的發揮自身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