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買房後房價漲跌你怎麼看,怎麼評判房價下跌後鬧事的人?

小小的船和彎彎的月兒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既然是對比,就要全方位,也就是維度要夠,高安胖瘦都要考慮進去;最簡單的對比,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

1,觀察區域土地招拍掛情況,多說明熱,少則冷;

土拍是整個市場行情的風向標;分析一下開發商為何願意高價買地,高費用的蓋房。無非是有利可圖,是看到廣闊的市場,開發商絕不是政府的義工。

有些專家總喜歡用對他們自我催眠有利的“數據”,來預測房價的下跌,大多留下一堆累累白骨,任後人鞭撻。其實根本不用這麼累,判斷房價是否見頂,簡單的看開發商的行為,往往是最準確的判斷。

如果開發商繼續高價買地蓋房,房價上漲將毫無疑問;開發商不再買地不再蓋房,則代表住房市場基本飽和。理論上說,當二手房成為某個地區成交主流的時代,才是判斷這個地區房價見頂的標誌。

2,觀察中介從業人員的行為,通常行業內評判數據基本參考二手房價格、成交為市場依據;新房或多或少會有政策的引導性,在這就不提一手房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地看房是瞭解行情最好的渠道。例如中介銷售人員沒事就給你打電話,邀請你看房,或者反覆問你對之前看的房子感受如何,那就表示成交少市場冷。

3,低首付零首付現象是否明顯增多;

當你看到有零首付或者大量的分期首付出現的時候,樓市下行的週期也就來了!

4,區域市場上業主維權的數量和內容;

市場好或者不好都會有人拉橫幅,但內容和時機明顯不同。

市場好時,拉橫幅總是在交房前和剛交房,條幅內容多是“質量差,裝修差”之類的問題;市場不好時,“降價”、“維權”、“售樓處打砸”等新聞也就多了起來;


置業小陳


房子不是白菜,對老百姓來講,一套房的錢可以買好幾輩子白菜了。這也就是房價牽動全國人人民的心的原因。買房後,房價漲跌本來與買房人沒什麼關係,但現實是漲價還好,一降價就有房鬧,杜絕不了。

一、對買了房子的人來說,漲漲漲才開心。反正我買了,房價漲得越高越好,別人花錢多我心裡才舒服,顯得我英明。那些購買的,白花好幾年工資。越想越高興。

二、房子也是商品不能保證永遠漲價。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房價也有一定的規律。漲跌本也平常只是這房子涉及到了很多社會職能,很多人不只是把房子當房子。一旦降價,這讓有房子的人覺得虧大了。

三、房鬧都是找理由去鬧。房價跌了,肯定不能找開發商直接要回錢來,但可以找建築的毛病啊,配套不好,牆皮不行,顏色有問題,綠化沒做好。。。。。反正給我賠償才行,至少免我五年物業費。

不過總體來說,房價下跌時候,開發商的新房都不敢隨便降價,這會讓前期的買房人有意見。所以,大部分地方二手房比新房價格低的很多的時候,就是房價下跌了,新房一般開發商不敢降價。


大河尾閭


房價的漲跌只要符合規律都在情理之中。現在有不少樓盤在開盤的時候一個價,等到交房了又是一個價,後期又是一個價。當這個價格不斷上漲的時候購房者很激動,前期業主非常滿意。但如果當這個價格下跌的時候,購房者會有小驚喜,前期業主就只有驚沒有喜了。

房價的波動沒有誰能真正的控制,對於開發商來說要麼自己本身產品和品牌過硬並且有充足的資金,要麼市場反應很好需求很大。否則當需求和樓盤供應出現不對等的時候開發商自身就要想辦法將房子賣出去回籠資金了,降價也就出現了。因此,樓盤後期的降價看的還是開發商的實力和開發商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終的定價也都是開發商的行為,並不是有人故意為之,也不會有人想要故意降價來惡性競爭或者故意讓業主賠錢。

雖然開發商的樓盤降價實屬正常,但是有很多業主卻不買賬。他們總是覺得開發商降價讓自己蒙受損失就是開發商的責任。於是前期業主在樓盤降價之後就會找到開發商維權。當然普通的訴求並不能讓開發商為之所動,因此業主們就會聯合起來把事情的影響搞大,通過各種無理取鬧的形式來達到影響樓盤的目的,在擴大影響之後開發商往往就會妥協。這也是國人慣用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伎倆。

買房的時候開發商與業主之間並沒簽署關於房價保證的協議或者合同,只是在購房者的思想裡覺得房價應該是隻漲不跌的。這種預期讓購房者變得不理智,覺得只要房價下跌那都是人為使的絆子。也是一種沒有契約精神的行為表現。

說白了,購房者本身對於房價的上漲預期過高是導致房價下降後業主維權的主要因素。再加上網絡的逐漸發達之後,這種不當維權的形式也被全國各地的購房者所模仿。


房產老J


房價的漲跌與需求有關,當剛性需求不足時,房子會漲,炒房的人會趁機進行炒作,可以提高房價,造成房價飛漲。當剛性需求充足時,房子會跌,炒房的人會加速拋售,形成市場低迷,造成房價下跌。目前,我國空置的商品房大約在近3億套的規模,空置率在20%以上,理論上可以滿足16億人的住房需求。發達國家的空置率一般在8%以下。一線城市的房價的下降已經成為趨勢,房價超過兩位數增長的也只有幾個三、四線城市。長遠看房價下降是必須的了。隨著國家出臺房產稅,或者是呼聲高的房屋空置稅的一旦實施,房價大幅度下降將是不可逆轉的。至於房鬧抱著房價只能升不能降的態度,也只能是同情,對於個別的開發商房價下降的行為可以抵制,畢竟人多力量大,對於大面積的房價下跌,憑什麼能夠阻攔,總不能違法聚眾制止吧。去年年底,漢中的碧桂園就出現了房價下降促銷的活動,遭到了房鬧的集體抵制,不得已恢復了原價。同樣,也是成都溫江區一個樓盤的開盤價就是6000多一平方,可以沒有想象的那樣場面火爆,而是表現的出奇冷靜,儘管有人排隊,但也沒有達到搖號搶購的火熱場面。所以,不管怎麼樣住房不炒是基本的規則,房價下降不會出現大跌的情況,但逐步下跌仍是房價的走向。



風雨之彩虹137536760


現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從經濟形勢來看。目前,部分地區房價略有鬆動,部分房企甚至打出了優惠促銷的政策(這都是表象),從當前經濟形勢來看,部分地區特別是中西部,經濟發展房地產業仍然佔有重要比重,東部因為經濟基礎雄厚,房地產比重稍微低一些,未來走勢如何,我個人認為,中西部,特別是中部的經濟轉型,產業結構也必然會有所調整,人口也會隨之轉移,房價將保持堅挺,略有上浮;

2,從目前城市發展看。城市的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過去的大商圈概念也被小商圈替代,以區為單位的城市副中心地位逐步顯現,交通更加發達,這都有利於穩定房價;

3,央行政策,目前央行的房貸政策相對寬鬆,這說明政府還是對房地產持開放態度,房地產業仍然佔重要地位,換句話說,房價仍處於高位階段;

4,從購房緊迫性看,不知道朋友購房緊迫性如何,孩子是否上學,可支配收入有多少,年末對三四線城市,以及四五線城市來講都是房地產銷售的黃金時段(但價格套路會比較多),因為會有大量的返鄉潮,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會受影響,價格上會有更大優惠。

5,從價值上看,任何時候買房都是最佳時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房價的穩定關係民生,關係著金融的穩定,不會有大幅度降價,我只能說,當下房價會保持平穩。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未來人民幣的購買力,也就是價值,會低於當下,而且房貸是目前來講最優惠的貸款方式,這一點值得考慮;

6,以後會不會降價。根據以上條件分析,朋友可以研究一下房價的走勢,就目前來看,大城市的房價會有鬆動,建議持續觀望,多看樓盤進行對比分析,做好購買打算。

7,房子如何買。看地圖,看區位,看道路交通,看配套,看小區建設情況,看企業資質,看證照(主要看預售證),看物業,看鄰居,看周邊房價,看規劃。

8,最後,我的觀點是,如果是剛需,那就買,如果不是,建議持幣觀望。


楊小白先森


世界上只漲不跌的東西只有人們的年齡,萬事萬物的起起伏伏才是正道,其次人們的契約意識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其實上面的道理每一個人都知道,但是主要老百姓賺錢不容易,幾百萬的房價要是下跌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損失,心態上很難接受,所以老百姓在房價下跌鬧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歸根到底還是房價太高,老百姓收入太少,假設房價下跌跌去了幾年的工資收入,人們就會不理性,所以我們現在倡導房子迴歸居住功能而不是投資,讓人們都有房子居住。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的社會功能大多數和房子掛鉤,比如學區房等現實的問題,一旦取消房子和社會功能的掛鉤,老百姓也不會急慌慌的非要高價買房,擔心下跌。

但是理解歸理解,必要的契約意識和法制意識還是要遵守的,否則社會運轉秩序無法保證,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老百姓。所以風險教育顯得非常重要,要不停的教育老百姓明白經濟運行的規律,房產作為一種資產價格漲漲跌跌是個很正常的現象,購房一定要量力而行,萬不可到處借錢過度負債買房,其次要強化契約意識和法制建設,不能讓房鬧成為普遍現象,買者負其責是基本的底線。

中國經濟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目前進入調整狀態,房價的穩定成為大概率事件,地產降溫成為主要趨勢,靠買房子發財致富可能性越來越小,隨著未來可能性越來越大的房產稅出臺,房子的投資功能進一步弱化。

我們即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專業創造價值成為主流,房產投資時代已經沒落。所以對房價漲跌要有平常之心,即便跌了也要遵守合同,不能違背法律規定。

下圖為2019年12月各地房價環比漲跌圖,供參考……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關於房地產投資,我已經不記得自己說過多少遍自己的觀點了。我只會因需購買房產,絕對不會拿房地產做投資。

如果我有剛需,我會根據自己經濟承受能力和其它需求,尋找合適的房產,進行購買。我不會太在意購買之後房價出現波動,除非發現售樓人員銷售過程中存在欺騙行為。

對於房價下跌後,那些鬧事的人,我的觀點也很明確:

第一,開發商/售樓部在售樓過程中,存在欺詐、隱瞞或無法兌現的承諾。

有些房地產項目,在銷售過程中,向購房者不斷宣稱自己的房子位置好,政府在附近已經規劃了地鐵線路,房子肯定會升值。結果呢,所謂的地鐵線路只是規劃討論的方案之一,並不是定論。最後,開發商的各種承諾都成了空文,房價又下跌了,業主去售樓處鬧事,就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開發商沒能力變現的事情,在售樓的時候,就不要承諾,不要宣傳,否則就不要嫌業主鬧事。

第二,房價下跌,心理不平衡者。

房子,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生中最大的一宗購買行為,房價下跌一個點,他可能就要損失幾萬、十幾萬的人民幣,這些錢可能是他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正因為這樣,心理產生了不平衡,去售樓處鬧事。

這樣的鬧事,完全是無理取鬧。房價下跌,你去找開發商鬧事;房價上漲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去給開發商送錢呢?只要開發商無過錯,鬧事者就是無理取鬧。

第三,閒著沒事,扯嫌蛋的。

以前,沒注意過,後發發現還真有這種人。本身沒有他什麼事,他非要去起鬨,顯示他的存在。這種人,就是欠揍。


紅楓財俠


驢老師認為買房的無非分兩種:

一種是自己住。這一種在買入房子之後,房價的漲跌應該對於當事人的影響都不是太大。

另一種就是炒房者。這一種在買入房子之後,時刻關心著房價,房價的漲漲跌跌應該都會影響到當事人的吃飯睡覺。

總的來說,無論是房子還是房價在國內都是一個特殊性的商品。大家一直都是隻允許漲不允許跌。

對於買完房子房價暴跌而鬧事的那些人顯然是沒有一點兒契約精神的,不過國內的房價也是有很多問題的。這些東西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解釋的明白。這裡面存在著太多的厲害關係。


驢德水


我國走的是市場化商品房的路線,既然是受市場影響的,價格就有可能上漲,也有可能下跌。市場經濟中也有計劃,計劃經濟中也有市場。中央政府已經提出“房住不炒”的理念,針對有些房價過高的城市,沒有產業支撐、人口逐漸流失,房價慢慢迴歸理性是再正常不夠的事情了。如果只是自己居住,手裡又有相應的鈔票,不要考慮房價,直接入手就好,早買一天早享受。至於買了之後房價下跌,前面已經提到了,市場化商品房,房價上漲和下跌很正常。房價上漲了你不又不給別人收益,下跌了你自然也沒有找人家任何人的理由。難道你買股票下跌了還要找人家上市公司嗎。房價下跌了去找人家開發商的,都是房價長期以來漲的多,跌的少的大環境把我們的炒房者和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給慣壞了。房價在中央政府的調控下慢慢在迴歸理性,消費者也在慢慢迴歸理性。我們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對房價下跌去找人家開發商這類人要理性看待,不過激,也不支持。要用中正、平和的心態去看待我們的這類人群。不鼓勵,也不貶低。


君和房產創始人


房價如果暴跌,支出的首付打水漂,房子的價值還不如負債高,大量的人變成負資產階級。

辛辛苦苦一輩子買了房,卻變成負資產階級,大叔大媽們不答應。到時候要砸的可不是售樓部那麼簡單的事情。

我們這個社會,穩定壓倒一切,所以房價不能大跌,允許小跌,橫盤。只要我們土地出讓制度不改變,經濟制度不改變,土地稅制不改變的情況下,房地產仍然是重要的經濟產業支柱,對上下游產業的鏈接仍然繼續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對城市化進程起到加快作用,對保障就業等國家一系列的戰略決策起到保障作用。長久看房價是波浪形向上,與基礎產業、貨幣政策、人口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暴跌引起的危害將會動搖根本性的原則問題,不能暴跌,不能不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