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諸城劉氏家族文化研究


清代諸城劉氏家族文化研究


清代諸城劉氏家族文化研究


清代諸城劉氏家族文化研究


清代諸城劉氏家族文化研究


導 論(一)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就是“家天下”。這種“家”的概念上延至天,下延至地,中間則為各種形態的“家”秩序。皇帝為“天子”,臣對皇上稱“臣子”,地方官則被所轄百姓視之為“父母”。從帝王之家到名門望族之家再到百姓小家,整個社會,以“小家”與“大家”(家族)層構而成。家族是“家”的高級形式,“小家”是“家族”的分支。雖然史學家們對我國社會形態按歷時性可劃分為種種類別,但相對於西方的契約性而言,宗法性是貫穿我國古代史最根本的社會性質。而在宗法性社會中,尤其是理學佔有統治地位以後,三綱五常等禮教規範,成為家族對其分支——“小家”乃至每個家庭成員統領的重要手段。反過來,家庭成員,在家庭、家族種種複雜的尊卑、親疏、經濟關係中,在各種規矩中,得到磨練。凡此種種磨練,極易與“家天下”的國家體制對接。唯其如此,“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才會深入國人之心,家族佳子弟,往往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樑之才。在此基礎上,家族結構與家族的運作模式就影響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要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變遷,就不能漠視“家族”作用。

世家又為家族的高級階段。凡能夠成為世家者,其家族創業者必定會帶領家族成員,提煉出一套有利於提高並鞏固自己家族文化水平、政治地位的觀念與模式。這些觀念與模式,我們稱其為“家風”。家風對家族內部每個成員的成長與成年後的事功,都有不可替代性的影響。與此同時,作為世家的家族比一般的家族,能夠為其成員提供更好的成才環境、經濟基礎與社會交際平臺。故世家子弟成才率普遍高於普通家族。而世家優秀子弟在其成功之後,又可反哺自己的家族。世家之族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即可青雲直上,不斷躍升為一縣、一省乃至全國層面的名門望族,從而產生更大的家族效應。本書所研究的諸城劉氏,正是這樣一個世家望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