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成就小我,而劉邦成就大我,你是怎麼看的

項羽(前232—前202)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秦末農民戰爭著名領袖,傑出軍事家。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漢朝開國皇帝。

楚漢相爭的典故是中華歷史上不朽的篇章,怎樣的時期就會出現怎樣的人傑,他們的成敗事蹟一直讓後世備受啟發,楚漢之爭的代表人是劉邦與項羽。項羽雖然最終失敗,但是給後人留下了英雄的美名;而劉邦雖然成功,但是後世卻不甚喜愛,是何原因呢?其實是由於項羽的性質太過悲情豪邁,容易與後人的情感產生共鳴。

爭鋒天下屬於政治之爭,融入個人感情太多就會有失大局。項羽最終成就了小我而喪失了大我,而劉邦成就了大我卻喪失了小我。

根據歷史文獻,我們可以將項羽與劉邦二人的心性做比較,以便於我們感悟其中的處世成敗真理。項羽是如何成就小我的?劉邦是如何成就大我的?項羽與劉邦的心性有何區別?我們將這三個問題進行分析,就可以明白他們的成敗是有跡可循的。

【項羽是如何成就小我的?】

眾所周知,項羽的軍事才能是天下少有的,他精通兵法,足可稱為萬人敵,但是在謀略上卻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論行軍打仗畢竟只能成就個人功名,而睿智大度才是穩定天下的良方。從他早年與叔父項梁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項羽的志向是與萬人作戰的本領,所以他在那個時代,幾乎很少有人在戰場上能夠與他正面交鋒。

由於軍事能力奇高,少有敗績,以至於讓自身形成了尊貴高傲的心性,他錯誤的認為在軍事上征服任何人就是天下無敵,甚至時常小看劉邦,在他眼裡,劉邦就是一個市井無賴。

的確,劉邦在軍事上絕不是項羽的對手,但是劉邦有的能力卻是項羽沒有的,只是項羽發現不了而已。人類能夠站在自然界之巔不是依靠個體力量,而是需要懂得調用力量。從項羽與劉邦的叫陣中可以看出,項羽叫劉邦出來決鬥,劉邦卻說願意跟項羽鬥智,從這點上來看,其實劉邦深知項羽的能力,而項羽卻不懂劉邦的能力。

根據歷史事蹟描述,項羽的情商並不高,勇敢霸氣有殺傷力,他的性質非常剛烈,所以易折,難以接受失敗打擊。易怒,難以控制情緒。高傲,容易感情用事。如此,就算得了天下,也穩不住天下。本可渡江東山再起,而卻選擇自殺明志,以殺戮立威,恢復分封制度等等。在此就不過多舉證,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項羽的心性,從項羽自殺明志的行為上最能看出,他只能成就小我而不能成就大我,所以,後人喜愛的是項羽的意氣。

項羽成就小我,而劉邦成就大我,你是怎麼看的

【論說】

我們從項羽的心性中可以得出結論:項羽個人主義過重,凡事只圖一己之力,正如自己的遺詩中所說:“力拔山兮氣蓋世”。要明白統治一個國家靠的並不是個人能力,而是懂得利用各種有能力的人。

我們在事業道路上也是如此,一個公司必須要懂得啟用各種人才,才可以讓公司的運營繁榮昌盛,個人再高的能力畢竟也是有限的。

我們可以察覺到在楚漢之爭的後期,項羽的身邊武將數多,謀士甚少,呈現孤立無策的局面,有遠見卓識的范增也被他氣走了。這點就充分體現了項羽對於治國理政有所欠缺,也可以說意識不到那些理念,完全是隨自己的個性而為了。

項羽有除掉劉邦的機會卻錯過了,猶如吳越爭霸中夫差與勾踐的故事一般巧合,最終被對手反身除掉。歷史上諸多學者評價項羽是婦人之仁,其實主要是項羽對人性的察覺有所欠缺而已。

我們將項羽的缺點分析出來,就可以在事業道路上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當然,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所長短的,只是必須懂得取長補短。

項羽成就小我,而劉邦成就大我,你是怎麼看的

【劉邦是如何成就大我的?】

劉邦的感知力非常高,主要是懂得知人善用。這個特長足以讓他建立霸業,知人即是懂得分析別人的心性能力,知人者必知己也,既然知道察覺別人的能力,必然懂得分析自身的不足。

他不精通兵法卻用了韓信,他不精通謀略卻用了張良,他找齊了維持一個國家運轉的所有人才,何以不能得天下呢?他的心性不拘小節,一切事物著眼大局。從他與項羽同時進軍咸陽可以看出,項羽一路上百戰百勝,而劉邦一路上不戰而屈人之兵,項羽用體力,劉邦用腦力,何以不是劉邦先進咸陽呢?

而且他們二人到達咸陽的政策也完全相反,劉邦進軍咸陽受降秦王子嬰,安撫民眾,不掠錢財,這些都是成就大我的表現,他將每一個城池都納入自己心裡的天下。

而項羽進軍咸陽,屠城,殺秦王子嬰,焚燒秦宮,火三月不滅。他搶了無數珍寶都帶回故鄉,還說:“富貴不入故鄉猶如穿繡花衣夜行。”從心境眼界上項羽遠輸於劉邦,言外之意,家鄉才是自己的天下,他的心裡裝不下真正的天下。

劉邦本與項羽盟誓兩分天下,為何最終會選擇出爾反爾呢?這是由於劉邦能夠明確分析在割據形勢下,如果不能犧牲小我意氣,便不能成全大我天下的和平,所以他才選擇去除遺患。

【論說】

漢高祖劉邦的心性得到了很多能人的肯定,特別是政治界偉人,毛主席也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最厲害的。每個層面的人看到的事物性質都不一樣,愛惜項羽的大多數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因為項羽注重小我意氣,也即是英雄氣概;而政治界人物卻能看到劉邦的心懷天下,能意識到他為華夏文化所作出的貢獻。

我們在處事之道上必要知道何為大我,何為小我。在一定的形勢下,得天下者難得小我,得小我者難得天下。

知道了小我與大我的道理,我們便可以從容應對人生道路上的抉擇,明白在所處環境中應該選擇怎樣的方向。

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取決於他充分發揮了人類屹立於自然界之巔的長處。即是豁達大度、不懼失敗、知人善任、心懷天下。我們經過分析漢高祖劉邦的成功心性,便可以深刻感悟到心境層次的重要性。

項羽成就小我,而劉邦成就大我,你是怎麼看的

【項羽與劉邦的心性有何區別?】

項羽的心性:觀看秦始皇出遊的排場,他說必取而代之。體現了項羽的直率勇敢。

劉邦的心性:觀看秦始皇出遊的排場,他說大丈夫就該當如此。體現了劉邦的深思穩重。

項羽的心性:項羽抓到劉邦的父親,想讓他投降,威脅說要將他的父親殺了煮肉汁。體現了項羽的情商較低。

劉邦的心性:劉邦說當初在楚懷王手下,兩人曾結拜為兄弟,自己的父親就是項羽的父親,如果將老太公煮了,別忘了給自己分一杯肉汁。體現了劉邦的奸滑詭詐。

項羽的心性:“我起兵至今已經八年,身經七十餘戰,攻必克,戰必勝,從來沒有吃過敗仗,由此才得稱霸天下。可現在卻被圍困於此,這是老天亡我。”體現了項羽了最後不知悔悟,剛愎自用,認為用武力征服才可以治理天下。

劉邦的心性:“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不如蕭何,排兵佈陣、軍旅之事不如韓信,此三人都是人傑,我能用他們才可以取得天下。”深刻體現了劉邦的知人善任,取人所長補己之短的智慧。

【論說】

將劉邦與項羽的心性略作比較,就知道劉邦一直被項羽的武力優勢壓得抬不起頭,但是他在劣勢下非常頑強,懂得保全自己。而項羽崇尚武力征服,一旦遭遇挫折則心灰意冷,羞愧難當,以至於自刎烏江。

劉邦與項羽的出身環境有所不同也有一定因素存在,但也不是主要的。貴族出身的項羽在心性上的缺陷非常大,他不明白君子用惡行於義的道理。

而農家出身的劉邦在多年的困難生活中,深刻體會到生命至高的道理,在生死關頭,哪裡會講什麼名譽尊嚴之流,這也是人類在困境中形成的一種天然氣質。

楚漢相爭的典故告訴我們,什麼形勢下必要成就大我,什麼形勢下必要成就小我,一切真理旨在文明至上,我們瞭解了歷史上的風雲人物的心性,即可明白他們的成敗不是沒理由的,我們必要懂得感悟即是。

項羽成就小我,而劉邦成就大我,你是怎麼看的


〖參考文獻:史記 二十四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