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如果你熟知陳喬恩,你肯定知道她多年前演過的一部臺灣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在劇中,她扮演的角色是“便利貼女孩”陳欣怡。

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公司裡的女職員,一會兒需要幫同事A打印一下文件;一會兒同事B的媽媽生病了,沒時間完成報告,她需要幫忙完成一下;一會同事C的PPT沒空做,她加班熬夜幫忙做。

同事們怕她忘記自己的要求,還“好心”寫了張便利貼,然後貼到她身上去。光是想象這樣的畫面,普通人都覺得受不了了。因為要完成這些要求,就需要付出自己額外的時間。

但是陳欣怡非但沒有拒絕這些要求,她還會每晚加班到很晚,就為了完成這些同事們吩咐她要做的事情。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詞來形容陳欣怡這樣的人,就是“聖母型人格”。擁有這種人格的人,會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其他人身上。

他們對其他人的要求都有求必應,從來不敢對別人說“不”,也從不敢麻煩別人。在他們眼中,很多事情的優先級都高於自己。但往往,他們支持了所有人,自己卻受盡委屈。

英國心理諮詢師雅基—馬森把這樣的人稱為“

可愛的人”。

他們就好像被女巫下了詛咒一樣,強迫自己一定要按照別人的期望去生活,如果不這樣做,自己內心就愧疚不已,作者把他們面臨的窘境稱為遭受了“可愛的詛咒”

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個人死板規則:將可愛的人拖入他人期望的牢籠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遵循不同的規則。有些規則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一旦我們違背了,就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有些規則是父母教導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我們的安全,比如“過馬路要看紅綠燈”“不要玩火”等。

但還有些規則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那是父母小時候植入我們大腦的,我們很少去審視這些規則。

但如果我們認真審視下,就會發現這些規則總是使用“應該”“必須”“總是”“不要”等字眼,缺乏靈活性,作者把它們稱為“死板的個人規則”。

比如,陳欣怡的個人死板規則是“我不能讓任何人失望”或者“我要每個人都認可我”。

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再舉個例子,作者本人也是個“可愛的人”。她曾經在跳舞時把手臂摔骨折了,為了不掃大家的興,繼續接著跳,之後回家時,還為家人開車。甚至和朋友一同划船時,她不顧自己胳膊向她發出的疼痛信號,還堅持為朋友划槳。直到最後,她不得不去醫院,才鬆了一口氣,這下終於可以歇一歇了。

作者這樣做的背後,就源於她的個人死板規則“不要小題大做”。

這些規則是如何來的?作者認為,家庭教育佔了很大的成分。

比如,對於作者來說,當她因為受傷而哭泣時,母親就會不贊同地跟她說:“不要小題大做”。但相反,如果她受傷後表現得滿不在乎,繼續做自己的事情,母親就會讚揚她。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比如女孩搶了弟弟的玩具,家長就會對她說:“你是個壞孩子,你不能搶弟弟的玩具”。相反,如果小女孩把自己的玩具讓出來給弟弟玩,那她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讚揚,還有“好孩子”的榮譽稱號。

小孩子沒有什麼理性思維的能力,對於父母否定或者批評的行為,他們會減少甚至停止,而被父母大力讚揚的行為,他們就會繼續這種行為,直至成為習慣。

父母以自己的價值標準來評判小孩的行為,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稱為培養“價值條件”。

很多“可愛的人”都在幼年時被培養了一些或很多無用的價值條件。在這些價值條件的培養下,他們又形成了很多無用的個人死板規則。

認清可愛的詛咒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當我們瞭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是如何產生的,可能急於尋找方法來幫助自己打破可愛的詛咒。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需要認清可愛的詛咒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我們意識到影響有多大,才能下多大的決心去改變。以下兩個方法,都可以讓自己意識到作為可愛之人,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1、畫自畫像

你可以拿出一張紙,畫上一個代表你的人形,身體可以畫成一個穿著三角長袍的人,方便之後在裡面寫字。接下來,畫幾個從頭部及身體輻射出來的瘦長三角形,類似佛光那樣。

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在這些瘦長三角形內,總結出你自己的付出或表現,比如:總是微笑、從不對別人說“不”,總是把其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只要你想到的,就立馬寫下來,不用想太多。

接下來,在人形的三角長袍內寫下你此時的感受。是怨恨、壓抑還是悲傷?

現在,你可以看一下你自己畫的這個圖像,它會讓你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知道作為可愛之人給你帶來的影響。

2、記錄刪節內容

我們可以花上一個星期,監測自己平時沒有沒說出口的話。

比如當朋友邀請你去聚會時,你其實想說:“我今晚很累,我不想去”;當同事要求你幫忙時,你想說:“我手上的工作還沒做完,你找其他人吧”。

這些都是我們的“刪節內容”,我們可以在每晚臨睡前記錄下來。

當然,記錄這些內容並不能打破可愛的詛咒,但你可以通過記錄這些內容,開始識別並重視自己的意願。

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簡單三招,打破可愛的詛咒

1、相信自己有權做不一樣的事情

每當可愛之人鼓起勇氣想做出改變時,腦海裡彷佛有另一個人在告訴自己:你不能說“不”,你不能麻煩別人,你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不然你的後果會很嚴重。

所以可愛的人想打破可愛的詛咒,第一步就是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自己有權做出不一樣的事情,比如有權說“不”,有權求助別人,有權引起別人的注意……。

2、區分失望和辜負

打破可愛的詛咒的第二步,就是要區分失望和辜負兩個詞。也許你會問,讓人失望不就等同於辜負別人嗎?

打個比方,假如朋友讓你和她第二天一起去逛街,你答應了。但是第二天你突然有急事,那你和朋友說無法和她出去了,朋友可能會失望,但你這並不是辜負她。

相反,如果你第二天沒什麼事,只是單純不想出去了,並且也沒提前告知朋友,這種行為就屬於辜負別人了。

3、行為實驗

有了前面兩步的準備後,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實施行為實驗了。這個實驗的目的是讓你直面自己的恐懼。它需要你弄清楚自己的預設,然後把預設放到實驗中並驗證它們。

比如,你認為拒絕朋友的聚會要求,朋友會討厭你,甚至以後都不再邀請你去聚會了。那麼,你就可以通過行為實驗,去檢驗這個預設。

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首先,你要把令你恐懼的事情記下來,並按恐懼程度對這些事情進行等級排列。

比如

1、在小組會議上提問


2、對提出某種要求的同事說“稍等”


3、分配工作時,如果分配過多,直接說出來


4、拒絕同事的請求


5、對執拗的朋友說“不”

……

下一階段的任務是,你可以從你最低等級的恐懼開始,來設計你的行為實驗。在實驗前,你需要填寫一下你的實驗模板。

舉個例子,假如你要拒絕同事的要求,那麼你的實驗前模板可以這樣填寫:

實驗描述:拒絕同事的要求


你有怎樣的憑空的預設/想象:同事會勃然大怒,並且在其它同事面前數落我。


當前的恐懼係數:7


更切實際的預測:同事可能會不高興,但還是要讓我繼續幫他。這時,我可以暫時離開一下,比如說去喝水,或者去上廁所,以避免自己心軟,就答應同事的要求。


可以利用哪些技能和資源:我可以事先多次練習拒絕同事的話


改進後的恐懼係數:5

填好實驗模板,做好準備後,我們可以找個時間,來實施自己的行為實驗。完成行為實驗後,我們還需要填寫實驗後的模板:

結果:我以自己手上工作還沒完成為理由,拒絕同事的要求。雖然他不高興,但也沒有強求。


現在的恐懼係數:2


為接下來的實驗學到哪些經驗:很多時候我們總活在恐懼中,但真正去直面恐懼時,事情的結果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恐怖。即使同事很生氣,那也不是世界末日。

當你完成一個行為實驗後,你可以接著實施高一等級的實驗。

意外情況發生時如何應對?

行為實驗是我們設計的,所以我們擁有主動權,比如我們可以掌握實驗的時間、地點和談話的人。

但生活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的時候,比如你在講PPT報告,但是突然有一個同事打斷你,並且批評你的報告。

這時候,如果你反駁同事,你們很容易就爭執起來;但如果你不說話,氣氛就很尷尬。面對這種令你措手不及的情況,作者提供了一種方法—BEAR四步法。

B代表的是呼吸。當面對意外情況時,我們的面部會露出十分緊張的表情,比如我們可能會收緊下巴,皺起眉頭,看起來表情僵硬。

心理學家:敢於讓別人“失望”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

別人也會注意到我們這些非語言信號,還可能誤解我們的這種焦慮信號,並認為我們在生氣,這樣他們的身體也會進入戒備狀態。

所以在說話或回應之前,我們應該有意識調整自己的呼吸,緩解面部的緊張。呼吸的方法可以採用“三五呼吸法”,也就是數三下吸氣,再數五下呼氣。

E代表的是真誠地讚揚他人。比如,你可以對打斷你的同事說:“我很感謝你的指導意見”,就比“對,你說得都對”要來得真誠。

A代表接受。每個人都要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即使你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你也要全神貫注地聽,不要嘆氣,不要打斷他人或揚起你的眉毛。

R表示尊重。很多人在生氣時,說話不過腦子,很容易說出“你這個人怎麼這樣”的指責性話語。

因此,在開口說話時,先問一下自己:我是要責備或者罵這個人嗎?如果不是,就以“我”開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現在,以被同事打斷報告演講為例,我們可以這樣做:

先調整好自己的呼吸。


然後想一些讚揚對方的話:“我很感謝你的指導性意見。”


接下來表示你接收到了對方的想法,你可以這樣說:“你能花時間來指出我報告中的錯漏之處,我很感激。”(表示接受)


最後,以“我”開頭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我等下講完後,有哪裡遺漏的,歡迎你指出來。”

結語

打破可愛的詛咒,並不是讓我們之後不再友善待人,而是鼓勵每一個“可愛之人”可以把握好友善待人的程度,不再困在其他人期望的牢籠裡。

一旦你邁出改變的一小步,並開始照顧好你自己的感受,你會慢慢地打破可愛的詛咒,最終做回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