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編者按:2012年,出於對時代現狀的回應,潘麟先生撰寫了《新國學宣言》。國學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之別名。宣言者,公開表白一思想或一主張,以求廣為人知之謂也。《新國學宣言》言近旨遠,微言大義,概括總結了當今時代的頑疾,剖析了傳統文化受到漠視的深層原因,闡述了新國學的含義和主要特徵等重大問題。現將《新國學宣言》陸續發佈於此,以饗讀者。


什麼是國學

——中國人文化身份的認同


那麼,中國傳統文化從大體上看,它有哪些主要特徵呢?

1.中國文化最為悠久

全世界只有兩個偉大的文化傳統最為悠久——那就是四大文明古國裡的中國和印度。相對於印度而言,中國文化有印度所不可企及之處。

首先,就是中國文化在其發軔之初,即自覺地生起追求長久之願望,自覺地生起維護道統不絕之誓願。中國有捨生取義的傳統。在捨生取義中,就包括如果有必要,隨時可為文化和道統而獻身這一內容。在中國學人心目中,文化、道統、學術和傳承等都是平等於生命之物,甚至高於生命之物。中國文化雖經無數曲折,一再死而復生,綿延不絕,這與大多數中國學者皆自覺地擁有強烈的文化傳承意識與文化擔當精神,是分不開的。

為國家、為民族而主動殉身者,各國皆有;為宗教信仰或為神靈巫術而主動殉身者,各國皆有;為愛情或友情等而主動殉身者,各國皆有。但如王國維者輩,為一個文化、為一個道統而殉身者,此乃中華學者所獨有道義擔當,世界各國皆無。這是中國文化獨特之處——自始即有自覺追求其長久之願望,更有自覺擔當起維護其長久之責任。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其次是天不變,道亦不變。中國人始終堅持認為,我們的文化是如實地反映天地人物之真相與本性的文化,是順天之道、順人之性形著而成之文化,是順事之理、順物之勢形著而成之文化。也即是說,中國文化是順天地之常、順人倫之常的文化。故這種文化既可以說是人們創造的,人們發明的,也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本來即有的、本來當有的、本來已有的文化。中國文化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如此,這種文化即是源自先天的文化,是存在型的文化,而不是構造型文化。最精確地定義這種文化的是孔子:“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如果將這句話中的“大人”換為“中國文化”不僅無損於這句話的真意,且能助我等了知中國文化之特性。

因中國文化是“天”的文化,是“道”的文化,故先輩對中國文化早有一個評斷:“天不變,道亦不變”。中國文化是一個天地間的常道文化,是人倫間的常道文化。只要有天地在,只要有人倫在,這個文化就必然存在——因為這種文化是與天地同在、與人倫同在的文化。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中國文化是“天”“道”的文化

設若中國文化因某種原因從地球上消失了,另有聖賢出世,為億萬人民身心之安頓計,重開創一種新的文明,那麼這種新的文明形態必然與中國文化相同或相似,不可能有太大的出入與悖逆——這就是中國先輩們對自己的文化的肯認與自信。《老子》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就是中國的常道文化之所以“天長地久”之理由。這句話同時也解答了,為什麼中國學者將自己的文化與天地終極之常道一體而觀之,視殉身文化就是以身殉道,就是將渺小的個人與天地合其德的一種方式——類似於西方人為上帝殉道。

西方人抨擊我們的文化裡沒有宗教——我們是沒有像西方基督教式的宗教,我們沒有神靈和上帝,但我們有“天”,有“道”,有“法”,天、道、法就是我們的敬拜對象,就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的宗教之教義。因我們的文化是人文文化,我們的宗教自然也就成了人文宗教。在這個人文宗教中,我們同樣可以實現西方基督教所推崇出來的全部人之美德:獻身、熱情、無我、虔誠、奮鬥、超越、犧牲、重德、博愛等等,而無一遺漏之,且以更為善巧之方式而貞定之,成全之,充實之。

2.人口最多,地域最大,歷史最久的文化圈

中國自古人口眾多,地域跨度大,全世界所僅有。在地域如此廣大,人口如此眾多,歷史如此悠久,外族入侵如此頻繁的情況下,中華民族始終屹立不倒,分久必合,形成天下一統,中國一家之局勢。究其原因,實賴我中國文化內含超強凝聚力之故也。中國文化中所含有的和平、慈愛、禮讓、博大、穩健和圓融等諸要素,造就了中國這個國家與各國曆史相比較,它有著更強健的感召力、同化力、再生力和意志力,因而塑造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特有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特有的性格。

《易經》形容“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易的這一特質與中國文化的根本特質完全一致——因為中國文化的源頭就是易經文化。中國文化如天地一般最為顯著——世上再也沒有什麼東西比之天地更為顯著的了,但中國文化也如天地一般最為無形——世之人終日生活於天地間,而於天地熟視無睹,故天地在觀者心目中,成為一隱形之存在。中國文化亦復如是——若視中國文化為顯著,它也的確很顯著,若論中國文化為無形,它也的確為“潤物細無聲”般的無形。以其無形,故謂中國文化“寂然不動”——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如此這般地如如而在,但中國文化卻又是“感而遂通”的——即感即應,隨感赴應,“千江有水千江月”。雖千萬裡之外,雖千百年之後,隨感而至,無往而不應。中國文化此等文而化之之力,此等文而明之之威,於世界民族之林中,一枝獨秀。故中國文化是印度文化勉強可以比肩的世界上最為博大而精深之文化體系,涵孕出世界上最強大也是最持久的文化圈——漢文化圈。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3.中國文化歷久彌新

德國曆史學家和歷史哲學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1880年—1936年)寫過一本影響廣泛的著作,名為《西方的沒落》。在這本書中,作者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就是“文化花期論”。斯賓格勒認為,文化的興盛是有季節性的,就像花朵,且它們的季節只有一次,季節過後,剩下的只有凋零。在斯賓格勒看來,東方文化或者說中國文化的花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西方文化當令的時代,正是西方文化之花盛開的季節。但西方文化雖然正在花季中,但也不要得意太早,因為它也有花果凋零之時。斯賓格勒的這個文化觀,得到不少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支持和認同。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作者: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德國曆史學家和歷史哲學家

西方文化是不是如斯賓格勒所言,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但我們想表達的是,斯賓格勒的文化觀不是唯一的文化觀,我們中國文化有著與斯氏全然不同的文化觀——生生不息的文化觀。中國人視自己的文化生命,既不是斷滅論,也不是恆常論。斷滅論就是如同斯賓格勒“文化花期論”。季節一過,如一個青春不再的老婦,枯守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淒涼晚景。恆常論就是一廂情願地認為一個文化必然會一盛永盛,一強永強,萬歲,萬歲,萬萬歲。斷常二論在中國人看來,都不是文化生命當有之命運。中國文化的命運既不會斷滅,也不是恆常,而是波浪式前進,或再生式前進——如鳳凰涅槃那樣,不斷地從自己的灰燼中自發地、自覺地和自然地不斷更新著和再生著自己,而且在每一次的自發與自覺的更新與再生後,會變得更有生命力,更為美麗。故中國文化是龍鳳文化——如龍一般集百家之精華,也如鳳一般不斷地涅槃重生。

保證中國文化如鳳一般可以不斷地通過重生而獲得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創造力的原因是:中國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文化,這個文化在其初始階段,即包含著極深刻的自我反省能力。這使中國文化有著這樣的幾個特色:很強的生存能力;很強的超越能力;很強的自覺(反省)能力。這三大能力確保中國文化能夠達到日久彌新,能夠達到即使經歷了毀滅性的災難,也能迅速地如鳳凰涅槃般地重生——這就是中國文化無與倫比的自我拯救和自我更新的超強生命力。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潘麟先生,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當代傑出的原創型學者。先生年幼時即與聖學相契感通,日夜涵養於東方文化諸學派經典。及至成年,先生深感學問必要實踐方能致用,遂遠離家鄉,遍訪賢達,投師於當代多位賢能、大德、學者、思想家之門下,廣學博覽,艱苦實證,歷經磨難,融會貫通,集東方文化之大成於一身。

潘麟先生的代表著作有《家門沒上鎖》《皇冠瑜伽——從身心健康到生命覺醒》《〈大學〉廣義》《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瑜伽經〉直解》《以心傳心——潘麟先生講授皇冠瑜伽》《直指生命的真相——〈心經〉直解》,英文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2010年於印度出版發行),“Crown Yoga: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Life Awakening”(2019年於美國出版發行),並撰有各類學術論文近百篇。

此外,先生是當代罕見的實證型學者,系千古絕學——皇冠瑜伽(心傳體系)、茶道(正宗禪茶體系)、禪舞(飛天舞體系)、獅子吼(梵音唱誦體系)、光明大圓滿(阿底瑜伽,虹身成就體系)等若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人。



·END·


▼往期回顧▼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新國學宣言》連載六


更多精選文章、潘麟先生著作有聲書、公益視頻和課程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東方生命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