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怎么统一中国的?

V5202514087



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统一中国,只能这样说,首先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大致上统一了中国,但不等于大一统。

还有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结束了七十多年的五代十国大乱世,这是一个大功绩。

而且认真来说,只是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大致上统一了中国,而单纯的赵匡胤在位时期,不说北宋一直没有征服的辽国,就是吴越王钱俶、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北汉这些割据势力他都没有收拾完呢。

当然毕竟是五代十国大乱世,赵匡胤统治下的北宋先后灭荆南、武平、后蜀、南唐、南汉等南方割据政权,这样一来耗时自然不少。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除却赵匡胤能力不错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赵匡胤篡了后周的江山,拿着后周太祖和世宗两代人的成果,来进行统一天下的大业。

像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被称之为五代第一明君,他虽然在位短短六年,但是却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南方打的南唐一塌糊涂,尽得淮南十四州,更是暴打后蜀,夺取四州之地。

而北方终宋一世都没有平打败的辽国,周世宗是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二州三关,不是后来病重,不说消灭辽国,怎么说都可以收回燕云十六州。

大家想想,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种不流血的政变,完美接受了后周两代人苦心经营的江山,有这份底子,再加上他能力不错,自然会拥有后来的那番成就的。


宋安之


赵大官家到死都没有统一中国。距离恢复唐朝故土那还差的远呢。更别提他弟赵二了。

赵匡胤登基之初,北宋周边有十来个割据势力,北方还有大辽,可谓是卧榻之侧睡满了人,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根据“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传说,在这个翻版的“隆中对”中,君臣二人根据当时北宋与周边割据政权的实力对比,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


于是从963年开始,北宋一面佯攻北汉,一面从最弱的下手,963年先后灭了南平高继冲,武平周保权两个小割据政权,统一湖南湖北,打开了入蜀门户,965年又从剑阁,三峡两路进兵灭后蜀,971年灭南汉,占领两广,975年灭南唐,吞并江西,苏南。968年,赵匡胤亲征北汉,基本把北汉打成了黑血,但因太原城坚,辽军来援而作罢。


到975年,北宋基本完成了统一南方的事业,此时赵匡胤才48岁,正值盛年。正当赵匡胤打算进一步攻取北汉时,976年,发生了烛影斧声事件而突然去世,也算是壮志未酬而中道崩殂,留下了毕生的遗憾。


到976年宋太祖去世时,残留在南方的政权还有割据两浙的吴越钱俶,割据漳、泉的陈洪进,残留在北方的政权还有北汉。

虽然到979年这三个政权被宋太宗赵光义先后消灭,但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领,大渡河以西的土地也被宋太祖潇洒地一挥玉斧拱手让人,西北的灵,夏诸州被党项族控制,终北宋一代始终未能收回,北宋疆域比唐代要缩水一大半。因此,不能说宋太祖完成了统一事业,只能说他统一了部分古代中国。

凭借宋太祖的武略,如果他能够活到六十岁,即公元987年,那么燕云十六州可能可以收回,尽管如此,宋太祖对终结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恢复人民的安定生活还是有重大贡献的,他也不失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每日一段历史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赵匡胤及其后继者根本就没有统一中国,北宋国土面积最大时也就460万平方公里左右,连现在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都不到,何谈统一中国。与北宋并立的辽国、金国、西夏、大理、吐蕃等国家共同组成现在的中国。(看看这张北宋地图,你就明白宋朝表不了全中国)

现在一般不把北宋当做一个单独的朝代,而是北宋、金、辽、西夏等国共同讲,这才是完整的中国的那段历史真面貌。(后周割据形势图)

赵匡胤通过战争兼并了那些割据政权?

陈桥兵变的赵匡胤做上了皇帝位置,但内部不平稳。郭威在世时,由于没有后代,有三位可能的继承人,李重进,郭威的外甥,张永德郭威的女婿,柴荣郭威的养子,最后柴荣胜出。柴荣死后,没想到赵匡胤半路杀出夺得帝位,张永德倒是没什么,李重进不服气,随即起兵造反,很快被平息。赵匡胤用了两年的时间整顿内部,积极发展。

对待众多的割据政权形势下,赵匡胤和他的主要大臣、将领们制定了统一的大策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整体战略。赵匡胤布置重兵在北方边境,防备北汉、契丹的进攻,然后全力准备进攻南方的割据政权。(赵匡胤、赵光义剧照)

一、消灭南平、湖南割据政权(963年)。

赵匡胤本来的意图是向最弱的南平下手,南平仅仅只有荆州一个地方。南平的建立者是高季兴,后梁的荆南节度使,923年到达治所后他就开始准备割据。924年,后唐封他为南平王,开始割据,他对南北各方都称臣。

962年,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湖南的割据政权发生内乱,周保权神使鬼差请求赵匡胤的援助,这正中赵匡胤的下怀。赵匡胤等谋划借道南平(荆州)帮助湖南的割据政权,可以“假道伐虢”,南平、湖南等地顺势拿下。

963年正月,赵匡胤派遣慕容延钊为主将,率军十万借道荆南,南平政权不敢不借道。二月十九日,枢密副使李处耘暗中率领几千兵马就攻占了南平的首都江陵,迫使南平王投降。此时湖南周保权已经消除内乱,但赵匡胤的大军怎么可能停止进攻的脚步,三月初十,擒获周保权,湖南割据随即平复,时间上出奇的快,基本就是行军的时间而已。

拿下荆州和湖南,使得后蜀、南汉、南唐之间的联络完全中断,互相联合抗宋已经不可能,宋军可以先易后难逐个击破,赵匡胤的战略构想初步达成。

二、消灭后蜀(964-965年)。

后蜀的建立者是孟知祥,他是李克用的侄女女婿,深得李克用赏识。后唐李存勖派遣军队灭掉了前蜀,但是担心将领做大,把统军主将杀了,孟知祥紧急入蜀控制了局面。后李嗣源掌控后唐后,他就有了割据的心思。934年,李嗣源病死,他也就割据蜀地了。在南方的割据政权中,比后蜀弱的国家都被消灭了,下一个就轮到它了。

964年11月,赵匡胤兵分两路进攻后蜀,王全斌为主力,刘廷让为辅助进攻,沿长江逆流而上。统一蜀国的战争也非常顺利,后蜀的军队都不愿意打仗,宋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蜀后主孟昶全城投降。距离出兵也就只用了66天的时间,进攻军队大都把时间耗到行军路上了。

别以为蜀军不愿意作战,王全斌占领四川后嗜杀、贪财、好色,引起蜀军降卒的不满,爆发大规模的兵乱,赵匡胤不得不再次派遣军队进入四川平乱,耗时一年多才平息了蜀地的战乱,蜀地叛乱平息时已经到了966年的年底了。这是赵匡胤始料不及的,严重迟滞了他的统一步伐,在后蜀的地盘被延迟了1-2年。

三、消灭南汉,(970-971年)

南汉的建立者是刘隐,原来唐朝在南方的封州刺史,承袭了他父亲的官职。917年,刘隐的儿子刘岩登基为帝,建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刘岩去世后,几个皇帝都荒淫,朝政混乱。宋朝灭亡后蜀后,南唐、吴越都向宋称臣纳贡,唯独南汉不肯称臣。(潘美像,灭南汉主将)

赵匡胤正好借机出兵南汉,970年,赵匡胤派遣大将潘美率军进攻南汉。南汉后主刘鋹是个昏庸无道的主,领兵的将军们基本斩杀干净,大都由宦官负责军队,军队的铠甲和兵器都锈迹斑斑,根本无法对抗宋军,战事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971年年底,眼看大势已去的南汉后主刘鋹,装了十几船的金银财宝和美女准备逃跑海上。不料宦官和士兵先乘船跑了,把他这个皇帝留下了(有意而为之),刘鋹于是乖乖的成了俘虏,南汉灭亡。

四、灭南唐。(974-976年)

消灭南汉政权后,南唐的国土已经三面被北宋所包围,南唐不得不称臣,同时暗地里积极备战,防备北宋军队的进攻。(曹彬像,他和潘美是灭南唐主将)

974年9月至976年11月27日,北宋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攻下南唐国都金陵,此时南唐外围主力部队几乎团灭,南唐后主李煜只好投降,南唐灭亡。

也就是围困南唐都城金陵期间,赵匡胤于976年11月14日不明不白的驾崩了,不过南唐灭亡已成定局。

赵匡胤去世后,只剩下一直称臣的吴越还在,吴越国几乎没有打算抵抗北宋的军队。2年后,赵光义请吴越王钱弘俶到京城一聚,结果被扣押,来了个“纳土归降”,连兵都没有派!


穿越再现彼岸


宋史学家虞云国先生在《细说宋朝》中这么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以一军旅武将夺得天下,在位十六年,做了两件大事:第一,基本统一了南方,并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强化了中央集权,彻底消弭了中唐以来造成地方割据的动乱因素。”整个宋朝也许不能被定义为“大一统王朝”,赵匡胤也没有完成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但是他在奠定宋朝版图方面却立下了最大的功劳,很难想想,如果没有赵匡胤,宋朝会不会是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代。

赵匡胤称帝之后曾经与赵普有一次著名的“雪夜定策”,在那个深夜,他们(应该还包括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一起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随后,赵匡胤在北方集结部队,重点防御契丹和北汉,开始了南征之路。

之后,赵匡胤在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月,俘虏了武平军节度使周保权,平定了湖南。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命大将王全斌和刘廷让兵分两路进攻后蜀,他们用了仅仅六十六天时间便消灭了这个五代中堪称最繁荣和稳定的割据势力。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赵匡胤派大将潘美南下,次年攻破了南汉的首都兴王府,南汉皇帝刘鋹被俘。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曹斌与潘美率领十万大军再次南征,次年攻破江宁,南唐后主李煜投降。

在武平、后蜀、南汉、南唐被平定之前,吴越和清源军就早已归顺宋朝,吴越国王钱俶甚至多次到汴京朝觐,但是赵匡胤每次都对他尊崇无比,赏赐无限。

而赵匡胤突然驾崩之后,继任的宋太宗就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使用政治压力迫使钱俶和陈洪进纳土归降,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北汉。如此一来,中原的基本统一完成了,在此后近三百年中,除了联金灭辽的短暂时间以外,宋朝的版图基本上没有再扩张过。


国史通论


一根哨棒打遍400座军州”



赵匡胤在有生之年统一了南方,没有统一中国。当时还有北汉和幽云十六州没有收复,再加上已建立政权的辽和西夏,中国又出现了加强版的另类“三国鼎立”!

如果非要说“统一”的话,只能说是局部统一了中国。

赵匡胤一根哨棒,封、绊、转、劈、戳、缠挑、引“八字诀”耍的虎虎生威,真是得了“打狗棒法”的真传。对割据政权和藩镇,赵匡胤则利用矛盾,抓取有利战机,予以各个消灭,运用自如,出神入化,打出了一代帝王的风采。



先说“封”,在北方,有契丹建立的辽国,以及在辽国卵翼下苟活的北汉。如果把北汉给灭了,宋朝就独自承受来自契丹威胁,不如对北汉运用“封”字诀,按狗低头,采取守势,并与契丹互通友好,保持了北方战线的安定。

再说“绊”,公元962年,割据湖南发生了叛变,幼主周保权就一面抵抗,一面向宋朝求救。赵匡胤就借帮忙为名派兵乘机灭之。可是到了之后,叛乱已经平息了。周保权就说您请回吧,赵匡胤想一绊不中,那就干脆来个连环钓盘吧,就把周保权给收拾了。这哪是帮忙,简直是抢劫。

再说“转”,在去湖南的路上,借道荆南,棒打双犬。这个荆南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派人到宋营刺探情况,让宋军逮了个正着。赵匡胤灵机一转,就派骑兵突袭荆南,獒口夺权,夺了江陵,打的荆南国主高继冲措手不及,只得跪地求饶,算是自讨灭国苦吃。

再说“劈”

,公元964年,后蜀派人送密信给北汉,企图勾结北汉夹击宋朝。结果此信让赵匡胤得到,笑曰:“这下可以师出有名了。”同年十一月,赵匡胤分兵进蜀,棒打狗头。公元965年,平定后蜀。

再说“戳”,南汉皇帝荒淫无道,公元970年秋,让南唐后主李煜写信,劝他对宋称臣,棒戳癞犬。南汉拒绝,赵匡胤就派兵讨伐,第二年灭掉了这不堪一击的王朝。

再说“缠”,南唐是宋朝在南方的头号劲敌。公元971年赵匡胤灭掉南汉后,南唐李煜送礼,朝贡,称臣,自保江南。但赵匡胤一根哨棒随敌东西,那是照收礼,扣使者,反间害死唐将林仁肇,你南唐休想挣脱束缚。公元974年以李煜拒绝进京祭天为由,立即派大将曹斌率兵十万,“浮桥渡江”,进攻南唐。直到公元975年十一月底,曹斌在李煜拒不投降的情况下,攻破金陵,灭掉南唐。



至于打狗棒法的最高境界“天下无狗”,赵匡胤用来对付了自己的一帮难兄难弟,那就是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谈笑间交出了兵权。明代冯梦龙《智囊补》曰:“二百年弊穴,谈笑间革之,终末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赵匡胤舞的四面八方皆是棒,劲力所至甚广,令人难以抵挡,军政大权,握于己手,加强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大宋基业。史学大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闲将西话


赵匡胤是建立大宋王朝的宋太祖。他从后周的普通军官到高级军官,到后来建宋开国。



可以说也是一个英雄人物。而他建立的宋朝虽然富强,但只是统一了中原的传统地区。且还是在其弟宋太宗赵光义时完成的。宋朝的统一是由三点重要因素组成:

①强兵

②富国

③战略



强兵

宋朝的强兵是由后周世宗柴荣,留下的那支能争善战的军队。

柴荣被称为是五代第一明君。柴荣在位只几年时间,国力便发展到有发动统一战争的实力,可见其人之能。

柴荣建立这支强兵,曾带他们战北汉、战后蜀、战南唐、战契丹等,在一次次争战中越来越强。赵匡胤的强兵便是这支军队。我认为其战斗力在当时可属第一。



富国

后周时国力己然非常强大。到宋朝因痛恨五代乱世,君主更倾心文治,宋朝的生产力是当时的世界第一。

我认为宋朝其实是有实力统一漠北、西域、吐蕃甚至更多地方的。可因为五代乱世,使君主对军权的极度重视。使其实力强大,但发辉不出来战斗力。

甚至为制衡军权,搞出了一些不实用的职位,使国力内耗严重。所以国力强大,虽然发辉不出最大力,但平定中原传统地区绰绰有余。



战略

宋朝的统一战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这个战略它的实用价值,在宋朝的统一过程中就可看出。

它也确实是很实在。而这个战略也并不是宋朝的原创,它是在后周世宗柴,想搞统一时做出来的。

宋朝也认为很好很完美,所以就拿过来接着用了。

综上所述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只是统一了中原传统地区。它能统一是因有强兵、有富国、有战略,才完成了这次统一。



林子说历史


赵匡胤从来没有统一中国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五十岁的宋太祖驾崩于万岁殿。

此时此刻,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北宋还有部分割据政权没有消灭。

南方地区,有钱弘俶统治的吴越国,陈洪进控制的漳州、泉州。虽然赵匡胤生前,吴越王已经来汴梁朝见表示臣服,但没有纳土归降。钱、陈二人真正宣布投降是在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的时候。

放眼北方地区,北汉也没有被宋军拿下,赵匡胤的一生,多次与北汉交战,北汉国土面积虽小,但士兵战斗力强悍,还有契丹人的帮助,想要拿下并不容易。几年后,赵光义率军北伐,迫使北汉君臣投降。

在汉朝、唐朝,幽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领土。五代十国期间,被儿皇帝石敬瑭割给了耶律德光。宋太祖生前积蓄财物,如果契丹人同意,就把幽云十六州买回来;如果不同意,他就用这笔钱招募勇士。可是随着高粱河之战的惨败,北宋夺回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彻底夭折。所以说并没有统一中国。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赵匡胤建立的北宋是否是大一统王朝,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主要原因就是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始终没有被收回。

下面说说赵匡胤是如何完成基本统一的。

这个故事如果从“五代十国”开端说起就太长了,所以咱们从后周开始说起吧。

作为“五代”中最后一个政权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是个传奇的人,被逼造反当上皇帝,全家被杀,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不得不说郭威在治国方面非常有一套,厉行节俭,减轻赋税,整顿吏治,恢复生产后周有了逐步强盛的迹象。

郭威死后,养子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在柴荣时期虽然当时还有很多割据政权并立,如北汉,南汉,吴越,后蜀等等,但是北周已经确立的强势地位,曾经十国中最为强盛的南唐也已经俯首称臣。

而赵匡胤当时就是柴荣最信任的部将,柴荣英年早逝后,赵匡胤受命托孤

面对后周的孤儿寡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政权,其后赵匡胤将目标定为统一。

由于后周奠定的基础以及“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正确策略,赵匡胤除了幽云十六州和北汉(赵匡义时期灭亡),基本完成了统一。

消灭北汉只是时间问题,赎回幽云十六州也是比较可行的,可惜在这一切没有达成之前,赵匡胤就去世了,其后赵光义灭亡北汉后,试图武力收复幽云十六州,以失败告终。


一点点历史


【1】

五代十国的割据,不是突如其来。

而是安史之乱以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军阀割据从局部到全国,从还知道尊重天子,到敢于废黜天子自己当天子的过程。

因此,北宋的统一,并不是结束了五十三年的五代割据历史,而是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上百年的军阀割据局面。

【2】

北宋能完成统一——最起码是局部统一,赵匡胤的英明神武,只是原因之一,除了赵匡胤是一个优秀的领袖之外,还有两个原因:

1、后周世宗的励精图治。柴荣算得上五代里面,最优秀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积极建设后周,让后周各项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财富得到了积累。

包括军事,也在后周世宗在位期间,得到了发展,而这些,都给赵匡胤打下了基础。

2、就在后周开始振兴崛起的时候,后周周围其他政权,都处于腐朽堕落状态——南唐朝廷文恬武嬉,南汉朝廷腐败成风。

这就等于为北宋灭掉这些政权,减轻了阻力。

【3】

故此,北宋的统一,背后有着三大因素。

既:宋太祖的英明,柴荣的遗产,和对手的腐朽。


辰州观海


严格的说赵匡胤并没有统一中国。西夏,大辽暂且不计,他死的时候,吴越,漳泉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归属,北汉是他弟弟赵光义称帝后打下的。

大宋朝并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