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篡权的事件很多如杨坚、赵匡胤,但唯独有人单对曹操篡汉不满呢?

历史小官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如果刘备顺利完成天下统一,恢复汉室的话,那么中国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会认为只有刘氏才是真命天子,甚至我们也可以思考——中国封建历史会不会出现万世一系的情况呢?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因为汉朝的国祚太长了,虽然中间出现多次动荡,但是坐江山的依然是刘氏。比如汉朝建立之后就出现了吕后干政,出现了七国之乱;后来又有王莽篡汉,赤眉军作乱;再后来又有董卓叛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呢,坐在皇位上的人最终都归于刘氏,这就让人们相信,刘氏只是衰微了而已,但仍是天命所归。

从后世来看,不管吕后、王莽、董卓等人的政绩到底如何,不管他们是否对中国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都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而曹操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并把控汉朝的政局,所以,他即便是没有篡位称帝,即便他秉持“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但依然名誉受损。

而曹操之后的几百年间,虽然晋朝曾经完成过统一,且国祚不短,但是中国始终处于动乱之中,并且篡位之事越来越频繁,大家逐渐相信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所以,后来用更极端的手段篡位的皇帝,反而没有像曹操一样受到诟病,甚至唐太宗、宋太祖等人通过类似篡位的手段上位之后,因为开创了一个个盛世,反而受到后世的赞誉。

所以,曹操、曹丕父子的篡位之实被后世诟病,主要还是这三个原因:第一、汉朝影响力太大,刘氏真命天子的身份深入人心。第二、在曹丕之前真正篡位的只有一个身败名裂的王莽。第三、曹丕篡汉之后并没有完成统一、开创盛世,曹魏国祚较短且常年处于动乱之中。


国史通论


要说为什么有人对曹操不满,应该是三国演义书籍或影视剧的走红,三国演义对曹操是有所曲解的。其实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倒感觉应该把篡汉两个字去掉。因为曹操虽然是当时的掌权者,但他一直到死也没有明着迈出谋朝篡位实质性一步。



真实的曹操其实是一个很重情义又爱才的人,三国演义当中罗老为曹操编了一句"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休让天下人负我",可能这句话让大多数人对曹操的印象一落千丈。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曹操杀吕伯奢那事后,无奈的说了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两句话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不能因为他这一句话就把他一棍子拍死。要是因为这句话就对曹操不满,那么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又该怎么解释?


要说对曹操不满,我感觉还是刘协继位后被曹操挟持,也就是大家都知晓的挟天子令诸侯的名段。由于刘协最后采用不当的抗曹策略,以致使曹操把他这一脉的烟火折腾的很惨,在我们大众眼里从同情弱者的角度来看,可能这方面对曹操心狠手辣有点儿不满。

曹操是历史上比较受争议的一个人物,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会相同,说的不好还请包涵!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1)曹操没有篡汉,是他儿子曹丕干的。

(2)曹丕篡汉的时间太早了。

实际上,人家曹丕不是“篡”,人家在法理上是汉献帝不干了,禅让给他的,不过这种把戏是皇帝的新装,所以还是被称为篡汉。

为什么曹家被骂的比较多呢?

主要是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存在时间长,而且很牛的王朝,从西汉到东汉,一直都是老刘家的坐天下,几百年了,以至于人们认为刘氏汉天下,是理所当然的。

东汉首帝刘秀也号称是延续西汉的血统的,当时都叫做汉,所以曹丕胡巴拉的把一个几百年的王朝搞没了,换成了一个新王朝,自然惹人骂。

你想,一个存在几百年的王朝,有多少世家贵族为他一代又一代的效力?这是一种政治情感,自然要骂曹家。

曹丕篡汉,是个新鲜事物,从西汉建立到东汉灭亡,只有王莽建新,因此一直被人唾骂。

(3)后来的这些骂的人少,是因为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中国历史上魏代东汉,西晋代魏,接下来南北朝皇帝走马灯似的换,其后五胡十六国,各种政权你方下场我登场,大家都这么干,搞得人心都麻木了,觉得这实在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了。

(4)汉朝影响力太大。

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以汉人自居,所以曹丕把这么一个有影响力的王朝搞没了,是以被批的体无完肤。


师明礼


谢头条!我的看法是:杨坚、赵匡胤篡权,对中国一统做出了贡献。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结束了中国历史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三百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结了北方汉人差点被鲜卑化的危险,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统一和汉文化的发展。赵匡胤建立宋朝(960年),结束了中国历史五代十国乱局,恢复了中国一统(赵光义)。相对于他们俩对中国统一做出的贡献,曹操篡汉,分裂了东汉王朝,并使天下大乱,最后成三国鼎立之势。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完全可以恢复汉室,但作为汉朝丞相,曹操拥兵自众,欺君罔上,滥杀无辜,引来董承、刘备、马腾等人不满,最后也让跟他二十多年,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荀彧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中国最后沦为魏晋乱世,以至后来陷入长达三百多年南北朝分裂时期,与曹操篡汉不无关系。



假使曹操心不篡汉,凭借曹操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完全可以帮助献帝兴复汉室,只是曹操在兵强马壮之后起了贼心,而且有甚于董卓,利用君臣射猎之际,欺献帝年幼无势,杀死献帝皇后,将自己女儿嫁于献帝,其种种劣迹人在做,天在看,最后把恢复汉朝彻底从他手中毁掉,让天下彻底大乱。



曹操之奸,害中国不浅,若非当年汉武帝立国之战,中国早沦为五胡乱华,曹操哪有能力和机会荡平中国北方,正因为曹操贼心不死,也使他的后人也遭到了同样的报应,司马氏学曹氏不忠,自知天下来路不正和不忠,不敢以忠孝治天下,遂以孝维系统治,只坚持了四十二年,就把中国整到了南北朝时期。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页)


知未是也


朋友们好,我是一个喜欢用哲学思考历史,用逻辑探索真相的人。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为什么历史上篡权的事件很多如杨坚、赵匡胤,但唯独有人单对曹操篡汉不满呢?


这个问题有几个不严谨的地方。

首先,“唯独”用得不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除了曹操之外,其它人都能让所有人满意而没有人不满的。

其二,曹操并没有“篡汉”。他终其一生都只是东汉丞相。至于“武皇帝”之尊称,“太祖”之庙号,都是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出来的。


其三,杨坚、赵匡胤并没有“篡权”。他们的上位都是水到渠成之事。

杨坚,是顺应时势接管了北周的政权。为什么说是“顺应”呢?应为当时北周九岁的皇帝宇文阐根本无法管理国家,整个北周在他父亲周宣帝宇文赟手上已经破败不堪。国家实权早就掌握在上柱国、大司马杨坚手上。杨坚有能力拨乱反正,大伙为什么不拥护呢?


而赵匡胤是后周世宗柴荣最器重的人,职位是殿前都点检,掌管着殿前禁军。而柴荣死后,他的儿子后周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根本无法管理国家。在军阀环伺的情况下,赵匡胤的部下拥立他为皇帝也是国家当时最好的出路。因为赵匡胤不上位,国家将更混乱。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没有上位的曹操更不待人见呢?我想,原因有那么几点:

1.在以“汉”为正统的历史逻辑之下和中国历史学家好用“非此即彼”的是非观的前提下,既然刘备是被承认的汉嗣,那么曹操就是篡权的窃贼。虽然他自己没有做皇帝,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在霸着位置。

2.杨坚与赵匡胤在曹操之后,大伙习惯了这种“禅让”现象,也就对他们多了一点包容。


3.杨坚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赵匡胤建立了繁荣的宋朝,而曹氏受让之后并未能统一国家,把国家带入繁荣昌盛,反而没多久就把政权被迫让给了司马家,把国家陷入了一个更动乱的时代。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评价系统,注定杨坚和赵匡胤受到的褒扬要比曹操多得多。

曹操虽然也是乱世豪杰,但比起杨坚和赵匡胤这两个扭转乾坤的人物来说,成就上还是差了一些。



其实,曹操是有机会真正篡位的,如果真是那样,历史一定会改变对他的看法。

可惜了!


知行史话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曹操就是集阴险阴谋诡计之大成者。但是,《三国演义》并不是正式的史书。只是罗贯中(明朝人)写出来的一本小说而已,在《三国演义》中有很明显的崇刘的印记。实际上,罗贯中本人在明代并不是个很得意的人,作为一个失败的文人,他的书表达出来了对于现实中不满情绪。在中国的古代修篆历史?有许多时候并不是朝廷的官方作为。更多的是文人的个人行为,所以说,有了个人的观点掺杂在其中。有了个人的观点就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这个很容易影响到后来的读者。相对客观点的历史资料?应该陈寿的《三国志》。毕竟这个是历史上正规的史书,曹操到死都没有篡夺大汉朝的江山社稷,是曹操的儿子才窜夺了汉朝的江山社稷的


爱看爱思考


还是宣传上的问题:好像是汉室江山是正统,不可挑战似的。曹操挑战了汉室江山所以就按宣传上说:属于非法不主张篡权一一一加上宣传曹操残忍,杀人无数奸榨,狡猾等但对他文笔好,有头脑,智慧策略,胸怀大志等宣传甚少一一所以致受到憎恨方面至认为曹操是白脸人物不合法簒权获位一一一。反之对杨坚,赵匡胤二位宣传方面歌颂类型多些一一。负面宣传少些一一极是篡权赵皇帝都给他披上合法外衣陈挢兵变一一皇袍加身是天意一一一。扬坚簒权也较合理等一一。所以造成人们普遍对曹簒汉室权不可接受一一反之造成对杨与赵二位憎恨无有淡化一一一一仅个人认为之见:仅供参考。


木木39450530


曹操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其次是没有一统江山还在战乱期,再次是魏统治时间太短,自我宣传不够。而另两位都是至少一统汉室江山,宋虽弱但统治时间长,自我宣传多,又善待文人,而有话语权的文人就宣扬赵宋了!


见多识广118


曹操杀杨攸是太露才,叫枪打出头鸟。但他也犯同样的错误,这么多奸臣有谁挟天子令诸侯?许多的枭雄有谁话讲尽,事做绝。还大言不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渣言。当然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识,重大责任全面负责了。绝不冤枉他。


萧湘居士__


曹操如果灭了袁绍就杀了刘协,自己做皇帝,他的名声就和杨坚赵匡胤一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