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關於對文化人的定義,其實普通人看來就是大家對於知識文化掌握的一種理解。但在文化人自己的交流圈之中,像陳丹青對於文化人的理解,那就這一樣了。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陳丹青形容自己是一個不符合時代化的文化人,首先他表示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自己是一個不配合體制的文化人。

而就這簡單的一點,他就有意的把自己和餘秋雨,還有于丹這一類的文化學者給區分開來。到底陳丹青的眼裡,他們又是什麼樣子的文化人呢?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陳丹青表示不能用有沒有問題來形容,只能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陳丹青解釋自己和餘秋雨完全不是同一類人是有依據的,他解釋在文化層面之外,在中國文壇之中說話的人還是太少了,所以自己就像一個孤獨的戰士一樣的存在。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很多關於體制的一些問題,而餘秋雨他是一個官員,一個被圈子固定住的文化學者,在大家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學校裡的三好學生,人人都喜歡!


我和他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就是我提到的一些問題,他從來都不提,甚至是從來沒有見過他對於一些問題會有一個非常尖銳的批判,這是讓人無語的所在。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這是不符合古代文化人的一個標準的,不具有“站出來”的精神,這一點我是看不起他的,更不能用文化學者來形容!

這也難怪陳丹青會用沮喪來形容他了,而講到了有著國學教母之稱的于丹,陳丹青形容他是一個先鋒隊員,一個共青團員一樣的存在,她也像國外的一個教父級別的人物。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她是一個會說話的人物,給大家講道理,能說會道,但全是在圈子裡活動,與餘秋雨沒有區別。

你可以說成是她也不懂一些體制之外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是她是被名譽這些所籠罩著,她似乎也是一個比較會合作的人。所以陳丹青自動的區分出了他們二個人的派別,表示我不是屬於他們一個派別的,我是一個圈子之外的人,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陳丹青毫不誇張的表示我是會罵街的,但罵街不是瘋子,我比誰都清楚!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可以有意思的是我站在圈子外面罵街,卻被他們稱為了圈子外的1 2 3 4這些人物。 我本來是要堅持一件事情的真理,結果卻變成了一個媒體的焦點文化人物!

這種焦點不是我接受不了,而是被人們錯誤的認為了,這是他們這一路的文化人強行讓人被迫接受。

陳丹青聲稱文化人如果有100個不一樣的表態存在,那就有意思了,這也會有新的局面出現。但就是沒有100個人的存在,所以我是屬於站在圈子外的人物,和他們並沒有統一起來。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想用沮喪來形容,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很多人聲稱要堅持陳丹青,感覺他和王朔是一路人,都是敢於說話,甚至是習慣性的講一些自己的尖銳問題。

所以大家也稱他是一個說真話的文化人,一個真正的旁觀者。他對事情和問題看得很清,他是中國文化裡面一個單一文化的存在,行為與思想的確讓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