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生用降壓藥治不好高血壓,而營養調理可以?

為什麼醫生用降壓藥治不好高血壓,而營養調理可以?

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一大殺手就是高血壓,醫學上對高血壓的發病原因還未明確,一般醫生認為它跟遺傳、環境、肥胖、高鹽攝入、精神壓力等有關。

但不論高血壓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從表現上看就是血管調節通路上出了問題,血液流動不暢了。血管就像水管,放水的時候如果我們把水管口捏住,就感覺水壓加大了,高血壓就是如此。這說明血管的彈性差了,收縮時不收縮,舒張時不舒張,在醫學上稱之為血管的順應性下降。正常的血管會隨著血流量的大小而自己調整管徑,該收縮就收縮,該舒張就舒張,來維持血壓的正常。

所以高血壓的根本原因是血管彈性差了。

而醫生是如何治療高血壓的呢?某醫典裡是這麼定義高血壓的治療的:“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制但須終身服藥的疾病,高血壓的治療目的是控制病情,將高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不會引發別的併發症,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可以看到,高血壓用藥的目的是“控制血壓”而不是“治癒高血壓”。所以醫生們使用的是降壓藥,作用是擴張血管,通過擴大血管的孔徑來達到減小壓強的目的。血管在降壓藥的作用下被動擴張,時間一長,藥效一過,血管就會回到原來狀態,血壓也就再次升高了。而且為了保持血管的持續擴張狀態,降壓藥會越用越多,血管變得很疲勞,長此下去就會導致血管徹底失去彈性。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女孩扎頭髮用的橡皮筋,用的次數多了就變鬆了,收不回去,沒有彈性了,血管也是一樣。

血管壁內的平滑肌發生萎縮,韌性越來越差,越來越脆,血管就很容易破裂出血。

所以吃降壓藥並不能解決高血壓的問題,即使每天堅持服用降壓藥,把血壓穩定在正常水平,但由於血管壁的狀況越來越差,最後這些人出事可能還是出在高血壓。

通過營養調理則可以輕鬆解決高血壓的問題,因為高血壓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管壁的彈性差,只要重新恢復血管壁的彈性好了。

血管壁的彈性變差一方面是血管壁脂肪堆積,另一方面就是降壓藥強制擴張,導致的血管壁鬆弛。

人體經過了幾千萬年的進化,是一部超級精密的設備,它具有自我調節和恢復的能力。但是這種調節需要有原料,原料就是我們一日三餐通過其他途徑補充的營養物質。只要給身體以足夠的營養,尤其是供給血管所必需的營養,如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鎂等,血管壁就會依賴其自身的修復能力將自己修好。彈性恢復、順應性恢復了高血壓自然而然地也就治癒。從營養調理實踐來看,最快經過兩週,病人的血壓就從收縮壓160、舒張壓110恢復到正常值。

所以治療高血壓正確的方向應該是改善血管的彈性,使之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不是今天醫學的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