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華為有多大話語權?

泠風SASM


決定話語權的自然是綜合實力,5G領域話語權主要取決於

專利數特別是5G標準核心必要專利、企業規模、各大標準化組織的參與和影響情況等因素。

5G標準核心必要專利情況

對科技行業來說,最核心的專利是標準必要專利,也就是 SEP 專利,指的是指包含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在實施標準時必須使用的專利。也就是說當標準化組織在制定某些標準時,部分或全部標準在技術上沒有其他可替代方案,無可避免要涉及到的專利。

廠商擁有了SPE專利,其他公司就無論如何繞不過這個專利,不得不用。高通在3G、4G 時代就是靠SPE專利授權大賺特賺的。

在 5G 時代,中國公司的專利已處於領先地位。根據IPLytics統計,截至2019年3月,中國廠商已申請全球主要 5G 專利的 34%、韓國 25%、美國和芬蘭各佔 14%、瑞典佔近 8%、日本佔 5%,其它國家或地區佔比均低於 1%。其中華為擁有2160個5G SEP領先,諾基亞、中興、 LG等緊隨其後。

從專利申請來看,如下圖所示,2018年華為也是以5405件領先的。

由上可見華為的5G技術實力之強,如此怎能缺少了話語權呢。

企業規模

英國調查公司IHSMarkit彙總的2018年全球通信基站等營業收入的份額排行榜顯示,第一名是愛立信的29.0%,比2017年提高2.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華為達到26.0%排名第二,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

去年因為5G基本上還未起步,4G又進入了收尾階段,所以華為排名有下降。但是華為的盈利能力卻是遠好於其它公司的。

進入2019年後,5G建設開始發力,儘管遭到美國政府打壓,但是華為至9月份已經取得了50多份5G合同,仍是領先其它幾家廠商。

各大標準化組織參與情況

舉二個例子足夠說明問題。

一是華為當選5G標準組織3GPP SA全會主席。2019年3月21日,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在深圳召開第83次會議,完成了三大技術規範組的換屆投票,其中,在TSG SA(服務及系統)工作組的競選中,華為公司的Georg Mayer及高通推舉的Eddy Hall對決,最終華為的Georg Mayer當選SA工作組的主席,任期兩年。

二是各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快速變臉事件。美國出臺各種打壓政策以至於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各大國際標準化組織紛紛把華為踢出去,或者是暫停了其參與資格。但是很快沒過1-2周,SD卡協會、IEEE、WiFi聯盟以及藍牙聯盟等多個組織都先後恢復了華為白名單,華為也重新出現在各大官方名單中。

從這些國際標準組織的翻臉速度就可以看出,這些協會,根本離不開華為的人才市場和技術儲備,離不開華為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華為離開這些協會機構,卻依舊能繼續發展。尤其是在5G方面,華為有著龐大的專利儲備,華為可以自己搞一套標準和協議,依舊能夠支撐華為的未來發展。事實上華為在藍牙、Wifi等方面早已經有自己的產品、方案、標準,甚至不弱於目前的國際標準。

綜合以上各因素,華為5G方面的實力已是遙遙領先,在5G全產業鏈主要指標發展上已經至少領先行業1年以上,其5G領域的最大話語權毋庸置疑。


科技動力


中國走到這一步絕對是艱難的,中國現在進口芯片的費用已經遠遠超過了進口石油的費用,中國每年所交的專利費豈止千億。

首先華為一舉拿下5G的短碼標準,毫無疑問這是令人興奮和激動的事情,在2G 3G 甚至4G的時代,我們只能現在旁邊,看著高通,愛立信等歐美巨頭切蛋糕,然後告訴你該交多少專利費,然後你就老老實實交吧!

現在5G時代,華為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可以站到桌面上,拿起刀叉切下蛋糕的一小塊,告訴那些外國人,這部分你們該交多少專利費,就是這樣。

這的確是中國公司第一次進入到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不過類似“中國標準戰勝了美國標準、中國拿下 5G 時代霸主之位”的說法,顯然有些誇大其詞。

而華為的短波究竟是什麼?有多重要呢?且聽小編慢慢談!

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在 10 月份召開的會議上,高通主導的 LDPC 碼戰勝了 Turbo 碼和 Polar 碼,被確定為 5G 中長碼編碼方案。所以,這次的 5G 短碼塊之爭已經是 5G 標準的第二次較量。在 LDPC 碼已經先贏一局的情況下,Polar 碼這次算是力挽狂瀾。

編碼和調製是無線通信技術中最核心的部分,而信道編解碼在基礎通信框架中位於物理層位置,涉及到網絡覆蓋和傳輸速率的提升。

這次 3GPP 確定了華為主導的 Polar 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高通主導的 LDPC 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壟斷 3G/4G 時代的 Turbo2.0 編碼由於支持者少,很可能會退出。

需要說明的是,3GPP 定義了 5G 的三大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 eMBB、大連接物聯網 mMTC 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 uRLLC,Polar 碼暫時拿下的是 eMBB 場景。

不過根據華為的實際測試,Polar 碼可以同時滿足超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場景需求,使現有蜂窩網絡的頻譜效率提升 10%,與毫米波結合達到 27Gbps 的速率。



聽起來很厲害,份量也不小 ,但是 Polar 碼只是 5G 標準的一部分,還不能稱為中國製定 5G 技術標準,接下來還有很多環節(例如幀結構、波形和多址等 ),只能說華為主導的 Polar 碼成為 5G 標準的重要角色。

那麼,為什麼說 Polar 碼對於華為和中國來說很重要呢?

在通信技術領域,誰掌握了標準技術就擁有了話語權。30 年前,高通把軍用的 CDMA 技術用在了民用通信,推出 IS-95 標準,成為與歐洲的 GSM 競爭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2G 時代。

2G 時代 GSM 取得了勝利,但高通主導的 Viterbi 譯碼算法讓業界相信 CDMA 代表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到了 3G 時代,WCDMA、CDMA 2000 和 TD-SCDMA 都採用了 CDMA 技術。現在高通的絕大部分利潤也是來自基於 CDMA 的專利授權。

中國雖然自主研發了 TD-SCDMA,但是技術上還是不能和它相提並論。即便到了 4G 時代,中國 TD-LTE 有了一定突破,但是核心長碼編碼 Turbo 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都不是中國原創的技術,導致高通動不動就控告中國公司侵權,索取額外專利費。

高通向來不屑 3GPP,對 3GPP 的參與也很消極,當年自己組建 3GPP2 組織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所以高通提前部署 5G 和推動相關編碼,那時 3GPP 也干涉不了,美國的運營商也已經早一步開始 5G 測試。

Verizon 今年初就宣佈,年底前進入 5G 預商用化因素測試階段,爭取 2017 年實現商用化,編碼採用的就是高通主導的 LDPC 方案。

根據總體的部署,中國的 5G 基礎研發試驗在 2016 年- 2018 年進行,分為關鍵技術試驗、技術方案驗證和系統驗證三個階段,預計 2020 年啟動商用。在 5G 研發中捲入了多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 IMT-2020 (5G) 推進組,某種程度上不排除戰略上的制衡。

和 3G/4G 時代多個標準並存不同,5G 可能實現全球統一標準。標準中的話語權必然要爭,這就要看在各個環節參與的程度,而更多技術被 5G 標準使用,也會讓企業擁有更多的專利儲備,尤其是在手機方面。一旦標準實施了,專利被侵權就可以主張收費。

最後普及一個小常識,LDPC 碼是由 MIT 的教授 Robert Gallager 在 1962 年提出,Polar 碼是由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教授 E. Arikan 在 2007 年提出。


geek電子


當果粉們還在為iPhoneX發生燒屏問題困擾的時候,一條來自歐洲媒體發佈的報道卻震驚了整個歐洲,華為在經過十年磨一劍的苦心研發之後,正式推出了5G網絡並制定了行業規範,這一次華為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據悉,德國電信正式宣佈將聯合華為公司推出全球首個商用5G網絡。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國的通信技術全靠引進,沒有資金搞科研,起步晚,專利少,從2G網絡走到4G用了整整20年時間,誰也不會想到,中國竟然在5G網絡時代實現了彎道超車,而且還是遙遙領先的帶頭人。




對中國通信業來說,華為的這一舉動是歷史性的,這是驕傲,因為華為用努力顛覆了高通的壟斷霸局,打破了西方國家二十多年的通信技術封鎖,也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無限潛力,核心技術不再是西方國家獨有,我們也可以創造,行業標準也不再由他們主導。

未來幾十年是互聯網+的時代,5G網絡是物聯網的基礎,誰能掌握5G技術核心,誰就能在外來時代掌握話語權,況且這對國家經濟安全和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曾經我們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四處碰壁,中國每年生產全球77%的手機,面對掌握專利的高通卻沒有議價權,這是何等的無奈。不過,這些都將過去,一切都將會發生改變,華為定會帶領國產手機品牌衝向世界,成為未來時機手機市場的弄潮兒。


電焊工腹股溝


華為所謂的極化碼,確實是5G技術之一,但是僅僅是之一,5G標準有三大場景:eMBB,mMTC 和 URLLC,華為的極化碼是5G三大場景中的eMBB場景中編碼方案中的一個,僅僅是控制信道方案,“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是美國的LDPC。 所以,說華為制定5G技術標準的,都是公共號華為軟文看多了,畢竟幾個御用公關公司就是寫這種文章的,代號金蟬的項目,寫文章是強化技術領先,銀狐項目塑造華為全球形象,期間保持任正非正向新聞輸出:簡樸、雄心、果斷等等。做好5G時代市場教育,把華為技術塑造全球領先假象。 忘了說了,華為極化碼Polar Code也不是華為發明的,是Arikan教授,土耳其的大學老師發明的,華為只是利用前人的發明,編寫方案


菲律賓省省委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整體上來看,華為在5G之中有比較高的話語權,但是可能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高。

華為在5G標準必要專利之中有非常高的份額,目前處於全球通信業企業第一的位置。

說到一個技術標準,就必須要說的是標準必要專利,標準必要專利是要遵循某個標準,無論如何也無法繞開的專利,所以如果你在一個技術之中的標準必要專利掌握的多,就可以在整個技術之中獲得比較高的話語權。

在現在的5G標準必要專利之中,我國佔據了比較大的份額,而在這之中,又以華為的標準必要專利數量是最多的。

掌握了大量的標準必要專利,無論是和其他企業交叉專利授權也好,還是未來收取專利費也好,都會佔據比較有利的位置。

現在的通信製造業,基本上只剩下幾家有能力組網的企業,而在這些企業之中,華為至今為止依然是唯一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

5G組網,包括5G無線接入網部分、承載網、核心網、邊緣計算平臺、終端等部分,由於華為一直堅持在通信業之中深耕,目前華為是唯一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

自己可以完整的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就不必引入其他公司的產品,就組網的工程進度掌握上,華為就佔據了比較大的優勢。

而且,目前華為可以提供當前最具有價格優勢的5G工業模組,這個使得華為在未來5G領域之中,可以掌握很大的話語權。

5G裡的終端將是前所未有的多,將會有更多的物聯網設備出現,進入各個行業。

不過,華為整體的5G方面的話語權也沒有想象的那麼高,這是因為現在一些國家禁止華為設備進入,而且即使是進入的區域,也有一些國家禁止華為的核心網設備進入。

現在在全球來看,華為,其實也不僅僅是華為而是中國的通信業企業,受到了美國的圍堵,使得中國通信業設備進入某些國家的5G組網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一些國家禁止華為的設備進入5G網絡,而且一些國家准許華為的5G無線接入網、承載網進入,但是禁止華為的核心網進入。

5G之所以非常重要,最關鍵的地方是5G對行業應用的支持,而為了支持行業應用,需要引入網絡切片技術。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部分相比,雖然賺錢效應短期來看不如無線接入網。在一個網絡之中,無線接入網(也就是基站)的數量眾多,是比較賺錢的部分,核心網很多時候都是買基站送核心網。但是核心網在網絡切片這塊,有很關鍵的作用。要實現對行業應用的支持,需要運營商提供給最終的行業應用一些定製化的服務,而這個是需要核心網提供商的配合的,換句話說,誰提供了核心網,誰將在未來參與到5G網絡的運營之中。所以說,現在一些國家只購買華為的5G無線接入網,但是不買核心網,在後期的維護和運營這塊,華為就賺不到這些長期的錢了,還是影響比較大的。

掌握了核心網,可以在某個運營商的5G網絡之中佔據更高的話語權,也很難被替換掉。

總而言之,目前在5G領域,華為由於掌握了5G標準必要專利,獲得了很大的話語權。而且華為是目前唯一可以提供5G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也使得運營商比較青睞華為。但是,由於華為在某些國家無法銷售5G設備,並且在一些可以銷售基站的國家無法銷售核心網,這也降低了華為未來在這些國家5G領域之中的話語權。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華為系統”鴻蒙“的含義

筆者認為華為系統這個“鴻蒙”的名字起的非常有深意,而且也一貫符合華為的命名規則,非常的具有中國傳統,比如我們熟知的——”麒麟“”天罡“等。為什麼說鴻蒙非常有深意的呢?先解釋一下何為鴻蒙,鴻蒙其實出自道教中的神話傳說:“傳說盤古在崑崙山開天闢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而盤古就是破開鴻蒙建立了我們目前的世界秩序“。所以說,鴻蒙代表的就是萬物之始。而華為的新系統取名鴻蒙,我猜測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代表中國首款自主移動端操作系統(阿里的YunOS嚴格來說其實也就是安卓的變種而已)第二層意思代表打破原有的時代,開創一個新時代的寓意。

我們再來談談如果事態持續惡化,華為鴻蒙系統又能否在逆境中崛起?

其實如果說是在正常的一個環境下,老美也不給我們搞封鎖的情況下,這款系統是很難成型的。因為目前安卓和IOS系統大局已定,很難被動搖。而一款系統從研發到普及這一系列過程中,研發過程已經不再是最難的了,最難的是應用生態系統的建立。而華為的鴻蒙系統如果不出所料,會跳出安卓所採用的Linux+java的框架而採用一種全新的架構形式,所以勢必不會兼容目前基於安卓系統開發的APP(當然也很有可能會採用Yunos的做法兼容目前大多數安卓系統),和之前微軟的Winphone系統是一樣的,那麼也就需要應用開發商重新根據鴻蒙系統重新開發APP。那麼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鴻蒙想要擊敗安卓幾乎是不可能的(哪個開發商也不會樂意增加成本招聘程序員,況且還是一門嶄新的語言)

但是,一旦外部環境持續惡化,老美對我們搞更加嚴厲的封鎖,情況就不一樣了。安卓雖然開源但是版權是谷歌的,也就是很有可能會被禁止提供。那麼真到那個時候,從情緒上來說我們也更加擁護我們擁有自主產權的操作系統,華為鴻蒙系統就會擁有廣泛的支持,再加上華為手機目前的實力,也可以和大型軟件開發商進行深度的合作(而且官方也肯定會干預),那麼只要有初步的生態系統,那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未來鴻蒙將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這也就是危機之中同樣也存在機遇的道理。





膜結亮亮


華為聯合的廠家運營商和終端製造商加起來大約佔全球20%左右,其中也有三四個大廠,話語權應該會在30%左右吧,但是有些技術各個廠家聯盟基本上都是有的,實際獨立專利大概也就10%左右,這部分比利基本上可以保證在後期不用再繳納高昂的專利費,不過要靠這個賺錢還是不現實,畢竟聯盟內不收錢的,而與其他廠家基本上都是專利交換。相比諾基亞,高通,AT&T,Google等廠商來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個畢竟還是需要積累。題外話,AT&T是現代通信技術的發源地,貝爾實驗室就是他們搞出來的,通信領域最重要的香農定理就來自貝爾實驗室。


九樓僱傭軍


關於華為在5G時代有多少話語權的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三塊來說:

1.技術專利與提案

據報告顯示,目前華為在全球5G通信標準必要專利申報中高居第一,SEP專利數高達2160個,同等的美國公司中第一名高通僅有921項專利。

同時根據華為2018年的年報顯示,華為全年提交5G標準提案5000篇,累計提案60000篇。今年7月31日,華為在微官網站上說:“華為僅在5G新控口方面的提案就有1萬8千個,如果用A4紙打印出來的話會有10米高。”

2.基站建設合同

在今年6月26日舉行的華為媒體溝通會上,華為輪值副董事長鬍厚崑提到目前華為已在全球範圍內與韓國、瑞士、英國、芬蘭等國家總計達成50個5G合同。發貨20多萬個5G基站,接近三分之二的5G基站是由華為建設的。

3.國內的5G覆蓋

今年7月19日,中國電信發佈的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無線主設備部分)單一來源採購公示中也提到了供應商為: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和大唐移動。供應北京、河北、廣東、上海、重慶、浙江、江蘇、湖北、四川、甘肅、福建、海南等12省的3.5G頻段5G無線網主設備及相關配套設備,採用租賃方式採購。

日前,中國移動公佈的2019年5G規模網建設及應用示範無線工程主設備採購結果。共計採購500座基站,其中250座來自中國華為,佔比50%,愛立信150座,佔比22%,中興80座佔16%,大唐和諾基亞各30座,佔比6%。

從這個結果來看,華為在5G通訊領域中幾乎佔據了統治地位。



科技街



5G是屬於華為的時代,這一點確實不誇張。因為華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把“通信設備”+“終端”+“半導體產業”這三架馬車同時做得風生水起的企業。

通信產業 全球數一數二

現在一提到華為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手機業務,畢竟這是我們消費者最直觀能接觸到的華為產品。但是不要忘了,華為本身也是一家通信公司,手機終端業務只是其中一項業務。而根據最近的全球通訊設備商市場份額調查顯示,華為早在2015年就在通信市場超越了當時的世界老大愛立信成為了全球市場份額佔比第一名的通信公司。雖然在最近幾年,華為由於受到了西方國家的集體打壓,市場份額略有下滑,但是依舊能夠保持在第一二名。

不僅在通信設備方面華為大踏步的進步,在通訊技術方面,華為同樣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以華為主導的5G Polar斷碼技術最終被確定為5G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這也就代表了在5G時代再也不是高通一家獨大了,並且在最近公佈的5G專利申請數量方面,華為保持了絕對的領先優勢。


終端手機產業 全球第三

華為的手機業務相比於其通信業務來說起步的更晚,華為是在2003年創立了手機事業部,而且前期華為一般都是和運營商合作生產運營商的合約機,並不是華為的主營業務,也不怎麼掙錢,甚至一直在賠錢。以至於在2009年任正非老爺子甚至準備將華為的手機業務全部打包出售出去,不過最終由於無人接盤不了了之(足見當時華為手機業務是多麼的不受待見)。

不過也就在2011年,在餘承東主動請纓擔任華為手機業務的負責人之後,華為手機才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完成了蛻變。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華為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三大手機設備供應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並且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長率。

並且華為的產品線相當健康,涵蓋了高中低端的各個層級,產品線豐富,佈局完善,品牌號召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國內手機市場真的是獨一份了,如果今年不是被西方國家打壓,華為手機很有可能會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的手機生廠商。


半導體產業,全球第五

DIGITIMES Research發佈了2018年全球前10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也就是隻設計不生產的半導體企業,所以英特爾不在其列),從排名上大家可以看到,華為海思躋身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前5名,超越了AMD公司,雖然在營收方面距離行業老大博通和高通仍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卻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根據這個增長率來看,超越亞洲第一的聯發科只是時間關係。


放眼全世界,能做到如此成績者,僅有華為一家

大家仔細想一下,全世界有和華為類似的企業麼?並沒有,蘋果在通信領域的佈局基本為零所以註定在5G時代會落伍,而高通只是一家IC設計公司以及通信技術公司並沒有實際的手機業務,未來也不太可能會發展,聯發科則和高通類似。其中三星和華為最為相似,但是在通信業務方面的實力不如華為。

這三個產業都是相輔相成,互為互補關係,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讓華為在未來的5G時代更加充分的站穩腳跟。通信設備業務可以幫助華為打通和各國運營商之間的關係從而可以提升華為手機的通信質量,芯片業務又可以同時為通信設備業務以及終端業務提供必要的支持,而終端業務同時又可以極大地帶動其他兩個業務的發展。

所以在5G時代,華為的優勢是相當巨大的,可以說5G時代就是屬於華為的時代,也希望華為能夠在5G時代真正的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真正成為一家世界級公司。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伊評科技


2G3G時代無話語權,4G時代掌握部分核心領域但仍落後較多,5G時代可以平起平坐了,至少三分天下有其一,華為非常不容易,孤軍奮戰扛著國家在前進,韓國美國是國家全產業鏈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