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时期的“乱世佳人”,曾与张爱玲齐名,晚年却只求早死

她是民国时期的“乱世佳人”,曾与张爱玲齐名,晚年却只求早死

张爱玲: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引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夏朝建立到清朝覆灭,再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在这几千年中,经历了许多朝代与国家的更替,其中对近代人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民国的建立与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的建立意味着中国已经结束了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而民国的建立则将深受侵略分崩离析的中国从形式上统一,并进入了“黄金十年”建设时期。在此期间,社会各方面都在稳定发展,并且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女性的地位也在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批才华横溢的才女,她们为我国的文学界提供了很大的贡献,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了,但是除了这四位还有一位在民国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才女苏青也同样出名。

但是自古才女多磨难,苏青与张爱玲不仅才华相媲美,经历也同样坎坷。她的一生虽然没有革命烈士的刀光剑影,但是也同样起起伏伏。

她是民国时期的“乱世佳人”,曾与张爱玲齐名,晚年却只求早死

张爱玲


一代才女的诞生

苏青,原名冯和议,有着“鸾凤和鸣、有凤来仪”之意,1914年出生于浙江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由乖巧,深受长辈宠爱。苏青虽受长辈们的喜爱,但是却从小缺少父爱,其父亲在苏青小时候,就考取庚子赔款远赴国外留学,对苏青的关爱少之又少,在苏青的脑海中父亲只是一片空白,回国之后的父亲更是对苏青不闻不问,整日出去花天酒地,直到苏青11岁时,因病逝世。

苏青从小成绩优异,一直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到了高中时,苏青与丈夫李钦后相识,两人都深深的被对方所吸引,很快就确定了关系。民国时期,能上大学的女性很少,苏青就是其中一个,苏青于1933年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但在读了一年大学后,苏青做了一个让此生都后悔的事情,那就是放弃学业,与李钦后结婚。

她是民国时期的“乱世佳人”,曾与张爱玲齐名,晚年却只求早死

苏青


破碎的婚姻

苏青婚后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由于苏青怀孕,只能辍学,而李钦后则考上了东吴大学上海分部的法律系。之后苏青生下了一个女儿,由于李家重男轻女,因此很是看不起苏青,对苏青百般刁难。

丈夫去上海读书之后,苏青在宁波带孩子,想要抒发产女的苦闷,苏青写了一篇《产女》,投寄到《论语》,并被主编林语堂赏识,将题目改为《生男与育女》并发表。苏青受此激励,继续在《论语》杂志上发表文章,苏青的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1935年,苏青跟随丈夫来到了上海,两人接触久了之后,矛盾也就随之而来,由于李钦后能力有限,但自尊心强,在一次苏青找李钦后要生活费时,李钦后直接给了她一巴掌,并说道:“你也是文艺分子,为什么不自己挣钱呢?”

苏青对这样的生活失望不已,于是重新拿起笔开始创作,生活渐渐好转。1936年,苏青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婆家对其越发的不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钦后的收入更加少了,此时家中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苏青的稿费。可是祸不单行,苏青的公公又去世了,而借酒消愁的李钦后则开始在外面沾花惹草,忍无可忍的苏青与李钦后离了婚。

她是民国时期的“乱世佳人”,曾与张爱玲齐名,晚年却只求早死

苏青


苏青与陈公博

在苏青婚姻出现裂缝时,曾发表过一篇名为《论离婚》的散文,此散文被时任伪上海市长的陈公博赏识,苏青从陈公博那儿得到了5万元的资助,又从达官贵人的太太那儿筹集大约5万元,

创建了一个名为《天地》的月刊。而当时的陈公博是人人唾弃的大汉奸,苏青与其交往过密,也遭人诟病,但是在张爱玲看来,苏青确是一个“乱世佳人”

此外,苏青的文章风格也格外大胆,比如1943年在《风雨谈》杂志连载的小说《结婚十年》中就出现过一次大胆的片段。但这篇小说深受上海市民的追捧,苏青就凭此一跃成为与张爱玲并肩的女作家。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苏青因与陈公博交往过密,受到了舆论的谴责,被骂作“文妓”、“性贩子”、“落水作家”、“汉奸文人”等。在司马文侦编辑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一共16名汉奸,苏青就在这里面。

1946年,陈公博被逮捕处死。

她是民国时期的“乱世佳人”,曾与张爱玲齐名,晚年却只求早死

陈公博


最后的辉煌

1949年新中国成立,苏青写了多篇稿件寄往香港《上海日报》,但是因有着“讽刺新社会”的嫌疑而受到了警告。1951年,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了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毕业之后,于1954年演出苏青改编的郭沫若版《屈原》,深受好评,其后苏青又编剧了《宝玉与黛玉》,并且在京、沪连演出了三百多场,创下了记录,这也是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是就在1955年,她因“胡风案”受牵连入狱,被关了一年半。“文革”爆发之后,苏青又因“历史问题”被抄家批斗,晚景十分凄凉,身患多种疾病,并卧床不起,在给好友的信中这样写道:

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

1982年12月7日,苏青因病去世,享年69岁。死后的苏青没有墓碑,没有花圈,没有哀乐,只有三三两两的好友,用时也不过七八分钟,一代才女身后事,竟然这样的寂寥。

直至1984年,苏青的名誉才被恢复。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