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唐代文學家王勃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滕王閣序》,裡面有一句名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一般多是用來指一個人命運多舛,才能得不到施展和肯定。李廣是漢代一個非常著名的將軍,他的一生都在和匈奴作戰,名氣很大,但就是這樣一位將軍,終其一生卻都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是因為李廣的戰功太大,以至於漢武帝不知道該封他什麼嗎?

真相也許並不是這樣,司馬遷是和李廣同時代的人,對於李廣的事蹟瞭解的最為清楚,他後來因為替李廣的孫子李陵辯解,以至於遭受宮刑。司馬遷對李廣是非常欣賞的,從他所記載的史料中我們可以窺見到李廣為什麼終其一生都沒有封侯,反而像霍去病這樣的後起之秀卻被封侯了。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 軍功不夠,以至於不能封侯

李廣的名氣雖然很大,但是卻有一點虛。他打仗固然是厲害,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戰績給他鋪就一條封侯的臺階,漢文帝時代,李廣就已經在軍隊中小有名氣。那時候他作戰勇猛,因此贏得漢文帝的讚賞,但後者卻不無惋惜的對他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意思就是說李廣生不逢時,如果出生在劉邦時代,肯定能夠被封為一個萬戶侯。這話從最高統治者漢文帝的口中說出來確實讓人奇怪,因為漢文帝封候的權力就在他自己手裡,但實質上漢文帝的這番話並不難理解,它恰恰說明李廣在這一時期戰績還不夠顯眼,所以還達不到封侯的標準。

當然這個時候也值得理解,畢竟李廣才剛剛出道,但後來和李廣一起出道的堂弟李蔡因為軍功卓著,在漢武帝時代被封為關內侯,唯獨李廣這邊還沒有動靜。李蔡因為什麼功勞被封侯呢?元朔五年的時候,李蔡和大將軍衛青一起出兵

攻打匈奴左賢王,這一仗他們俘虜了一萬五千人,以及大量的畜牧,還有左賢王身邊的親信。

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漢輕騎校尉郭成等逐數百里,不及,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於是引兵而還……輕車將軍李蔡再從大將軍獲王,以千六百戶封蔡為樂安侯——《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因為這一仗取得很大的成功,李蔡和很多將軍都因此被封侯。實際上可以參照衛青早年封侯的經歷就可以看出李廣為什麼不能封侯,元朔初年的時候衛青就是憑藉<strong>大破匈奴,俘虜大量人口和畜牧,因這一戰而封侯。

令車騎將軍青出雲中以西至高闕。遂略河南地,至於隴西,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走白羊、樓煩王。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戶封青為長平侯。

李廣對自己戎馬生涯幾十年卻一直不能得到封侯感到不解,他曾去找星象家問過,對方告訴他說:<strong>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這件事指的是李廣在漢景帝時代擔任隴西太守時,有一次羌人叛亂,李廣雖然平定了叛亂,但是卻將俘虜的八百人全部殺死了。

這因此成為李廣一生中的汙點,但其實這不是主要原因。漢朝初年封侯的標準大體上沿襲的是秦朝的“二十軍功爵”,最高一級的就是徹侯,後來因為避諱漢武帝的名字,改為列候。不管是衛青還是李蔡,他們都是因為對敵人造成重大的打擊,並且俘虜大量的敵人因此而被封侯。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譬如霍去病出道不久便被封侯,當時漢武帝給出的理由時:

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

通過衛青、李蔡和霍去病三人都被封侯的經歷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一些漢代時被封侯的標準:

  1. 斬殺敵人首級達到一定的數量標準;
  2. 活捉或殺死敵人的高級人物、將領或親屬;
  3. 俘虜一定數量的敵人、畜牧;

那麼李廣是否達到了這個標準呢?很遺憾,並沒有,司馬遷曾對李廣沒有被封侯的原因解釋說:<strong>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意思就是說很多參加對匈奴作戰的漢朝將領都因為斬殺敵人的首級達到了一定的標準,所以都被封侯了,但是李廣因為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雖然他是一員老將,但是卻因此沒有被封侯。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確實,正如司馬遷的解釋一樣,當時很多跟隨衛青、霍去病出去打仗的將領都因為巨大的戰功而隨著他們一起被封侯,但是唯有李廣的部下們因為李廣並沒有取得過重大的勝利,因此一個也沒有被封侯,這一點可以從李廣後來憤憤不平的抱怨可以窺見:

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從李廣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漢朝的封侯標準其實也不是那麼嚴格,只要主將率領的軍隊取得了勝利,他的下屬們斬殺了一定的敵人也會被封侯。如李蔡就是跟隨大將軍衛青一起去攻打左賢王,因為那一仗所以一起被封侯,此外還有很多將軍也被封侯。

但李廣因為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所以包括他和自己的下屬們一個也沒有得到封侯的獎勵。

  • 命運多舛,多過失

此外李廣無法被封侯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的過失很多,除了殺降這件事,他還有被敵人俘虜的經歷,這在漢朝時代恐怕是一個將軍最大的汙點。公元前129年,李廣以衛尉的身份出任將軍,帶兵出雁門關攻打匈奴,然而由於匈奴人多勢眾,李廣兵敗,而且還被匈奴人俘虜。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雖然最終被李廣逃脫,但撤軍回到京城以後的李廣就被送上了軍事法庭,由於吃了大敗仗,而且還被敵人活捉,當時李廣被賜死罪,但是用財物做抵充,被赦免了死罪,貶為平民,“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後來李廣再次得到漢武帝的啟用,在元狩二年的時候以郎中令的身份帶著四千騎兵攻打匈奴,隨同出征的還有博望侯張騫帶著一萬騎兵協同作戰,然而由於後者行軍緩慢,支援不力,導致李廣被匈奴人四萬騎兵圍困,李廣雖然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卻因此沒有立下戰功。

後來張騫賜死罪,也是用錢財贖罪,被貶為平民,李廣將功抵過,也沒有得到封侯。也可以說這是李廣運氣不佳,元狩四年的時候,李廣已經年事已高,漢武帝再次命令衛青和霍去病出徵匈奴,李廣向漢武帝求了好久,對方才答應他隨軍出征。

假如李廣這次運氣不錯,衛青他們能夠打一個大勝仗,而他自己也能殺夠敵人的數量,那麼封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偏偏漢武帝從中作梗,認為李廣年事已高,所以叮囑衛青不要讓他單獨帶兵和匈奴人作戰,而且當時公叔敖因為丟掉了侯爵,衛青出於私心,就藉故把李廣調開,讓公叔敖和自己一起作戰。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然而運氣不佳的李廣卻迷了路,以至於沒有和衛青他們匯合,而且衛青這一戰也沒有取得很大的戰果,匈奴人一看情況不對就撤退了。但是李廣因為迷路導致行軍遲緩,衛青當時要把這件事上報給漢武帝,憤怒的李廣不願受到侮辱,因此拔刀自刎。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觀望李廣的一生,其實不難發現他確實沒有拿得出手的戰功,他打仗固然勇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偏偏又得不到幸運之神的照顧,不是被屬下坑,就是被皇帝坑,要麼就是自己不爭氣。雖然征戰沙場幾十年,但是一直沒有達到那個可以封侯的標準。

相比之下他的兒子李敢比他的運氣就要好上很多,在這一戰中由於跟隨霍去病所部,因此立下了不俗的戰功,由此被卻封侯,但他那位老爹卻因為衛青從中作梗,因此自殺。後來因為這件事李敢還打傷了衛青,後來被霍去病知道以後射殺。

漢武帝此時正寵信衛子夫,所以就包庇了霍去病,可以說漢武帝對待李家人確實不夠厚道。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

實際上李廣一生都在為封侯而努力,但他的運氣屬實不佳,譬如在元朔六年跟隨衛青作戰的那一年中是李廣距離封侯最近的一次(也就是李蔡封侯的第二年),那一仗衛青帶著他們再次擊敗匈奴人,斬殺一萬多匈奴人,霍去病當時第一次跟隨出征,他帶著八百人孤軍深入,斬殺兩千多人,其中包括匈奴單于的大量高級官員和親屬,因此被封為冠軍侯。

但倒黴的李廣卻因為斬殺敵人的數量沒有達到標準,因此其他人都被封侯了,只有他沒有。

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

都說“李廣難封”,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文讀懂其中內幕

終上所述,可見李廣的一生確實命運多舛,他其實是一個很優秀的將領,但畢竟硬性規定就擺在那裡,又因為自己運氣不佳,數次錯過封侯的機會,最終落得個自殺的下場。這也就不難怪唐朝時王勃為什麼會感慨“李廣難封”了。

其實要封李廣很容易,但恰恰因為命運多舛,始終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而王勃貴為“初唐四傑”之首,一生也是命運多舛,多次蒙受禍難,而他又十分有才氣,自然感到懷才不遇了。因此“李廣難封”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說李廣的戰功很大,以至於不知道怎麼封賞,而是說由於命運多舛,導致他們一直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應有的榮譽。

譬如像霍去病運氣就很好啊,帶著八百個人就敢孤軍深入,關鍵還取得不小的戰功,結果一戰成名,第一次出征就成為了一個冠軍侯,相比之下,李廣則顯得十分可憐。到後來李廣的孫子李陵迫於無奈投降匈奴以後,李氏一家的名氣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司馬遷因為他辯解還被處以宮刑,可以說李氏這一家人運氣都不怎麼好。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贊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