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倒黴蛋,李廣、唐伯虎都應該像蘇東坡學習!


同為倒黴蛋,李廣、唐伯虎都應該像蘇東坡學習!



同為倒黴蛋,李廣、唐伯虎都應該像蘇東坡學習!


如果有一天,突然發現生活跟你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怎麼辦?


這是有可能的。


有天看書時,我讀到一個故事,關於“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青年時的唐伯虎,才華橫溢,與富二代同鄉徐經一同奔赴京城參加科考。本來,以唐伯虎的才華,大魁天下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然而,因為豬隊友徐經沒底氣,倚仗自己家裡有錢,便動了歪心思賄賂考官。結果,作為親近友人的唐伯虎被牽涉其中,不僅下了大獄,還被終身禁止參加科舉考試。


那個時代,對於士人而言,禁考就相當於“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換句話說,從政的道路基本上被堵死了。唐伯虎也真夠倒黴,堪稱中國古代文人中的首席冤大頭!


經歷了這場冤案,唐伯虎心灰意冷,消沉了兩年後,決意改行畫畫。


這一畫就是一輩子。


晚年的唐伯虎,寫了首題為《夜讀》的詩,最後兩句說:“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大意是:“我”名聲不顯赫,但心中做官的念頭從未泯滅,一次又一次挑燈讀書,就是為了金榜題名。


看得出,垂垂老矣的唐伯虎依然對科考念念不忘。只可惜,這個夢永遠終其一生未能實現。


你瞧,生活隨便開個大玩笑,就要讓一個人痛苦一輩子,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同為倒黴蛋,李廣、唐伯虎都應該像蘇東坡學習!


歷史上還有一個大倒黴蛋,那就是飛將軍李廣。又有一天,我特地將《史記》中的《李廣列傳》看了一遍,確實令人唏噓。


關於李廣的才能,許多人大概是有所耳聞的。


王昌齡有詩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說的是他。盧綸亦有詩云:“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民尋白羽,沒在石稜中。”說的也是他。


他到了哪兒,胡人便望風而逃;憑一把弓箭,就能將石頭射穿。又何況血肉之軀呢?


可惜,李廣生不逢時。漢文帝曾對他說:“你要是生在漢高祖劉邦的年代,早就封侯了”。許多年後,直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當政,飽經滄桑的李廣依然雄心未竟。


彼時,年紀輕輕的衛青、霍去病均已身居高位,而已是三朝老將的李廣卻只能給他們打輔助。也有人說,其中一個原因是漢武帝囑咐過衛青,要他照顧照顧老人家。


可李廣不想這樣啊!他就想帶兵打仗,建功立業!


在一次北擊匈奴的大戰中,應漢武帝的囑託,衛青派李廣去開戰概率較小的東部區域,自己親率大軍迎戰敵軍主力。


李廣很不樂意,一想自己已經活不了幾年了,好不容易逮著個立大功的機會,卻被安排去打游擊,心裡特別惱火。然而,這是主帥的命令,李廣不得不從。


悲劇的是,在行軍過程中,李廣的部隊迷了路,結果誤入匈奴包圍圈,幾乎全軍覆沒。一生鮮有敗績的飛將軍,想不通竟會栽在迷路這種事情上,自覺屈辱,最後拔劍自刎!


唉,生活開的這個玩笑也真夠大,即便才華蓋世、天下無敵,偏不給你用武之地,你又能奈它何?


同為倒黴蛋,李廣、唐伯虎都應該像蘇東坡學習!


同為倒黴蛋,唐伯虎和李廣都太過執拗,不夠豁達。所以,他們一生都過得很不舒暢。相比之下,另一個倒黴蛋就快活得多,那就是——蘇東坡。


早年的蘇東坡遭遇過“科場烏龍”,只是沒有唐伯虎那麼慘。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他在閱卷時欣然發現一張卷子文章寫得精妙絕倫,便呈給其他考官看。


結果,所有考官紛紛豎大拇指,於是,歐陽修有意將其列為第一。可是,後來歐老轉念一想:”文章寫得這麼好的人,莫非是我的學生曾鞏?”為了避嫌,歐陽修打消了那個念頭。


然而,放榜之後才知道,原來那張卷子的主人根本不是曾鞏,而是蘇東坡!實際上,在那場考試中,曾鞏發揮很一般,直接被刷下去了。就這樣,千古文豪蘇東坡與狀元擦肩而過。


不過,畢竟功力擺在那裡,在後來的殿試中,蘇東坡還是輕而易舉拔得頭籌!


後來的事就不言而喻了。自從進入官場之後,蘇東坡的厄運接踵而至,先後多次遭貶,一路從北到南,歷盡顛沛流離之苦。


在蘇軾的歷次被貶經歷中,有個“大玩笑”非常值得一提。


當時,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關進了監獄,兒子蘇邁每天給他送飯。父子二人約定,如果得知要被殺頭,就送一條魚來吃。


後來,蘇邁盤纏花光了,不得不外出籌錢,於是拜託親戚代為送飯。但親戚不知道父子二人有約在先,第一次送飯就給蘇東坡送去一條魚。


蘇軾一看,心想這下完蛋了,立刻提筆寫了兩首“絕命詩”,以向弟弟蘇轍交代後事。他在詩中說:“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意思是,“我”死後隨便找座山埋了就行,只怕你來年獨自一人在夜雨中感到悲傷。可見,此時的蘇東坡,已經視死如歸了,只是心中還牽掛著弟弟。


(據說,宋神宗讀罷大受感動,所以蘇軾才躲過一劫。)


罹難之時,能如此坦然、豁達,這在古今文人中並不多見。


同為倒黴蛋,李廣、唐伯虎都應該像蘇東坡學習!


好在,如今時代不同了,像唐伯虎、李廣、蘇軾那樣的不幸,註定只存在於特地的歷史環境之中。不過,“世事難料,人生無常”,這一點似乎從未變過。


我特別欣賞已逝作家史鐵生。他在二十歲的年紀下肢癱瘓,隨後又患上腎衰竭等多種疾病,終其一生都在與病魔作鬥爭,卻還能在當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曾說:“苦難既然把我推到了懸崖的邊緣,那麼就讓我在這裡坐下來,順便看看懸崖上的流嵐霧靄,唱支歌給你聽。”滿腔豁達,躍然紙上。


當然,史鐵生並非生來就如此達觀,他也是經歷了多年的掙扎之後才幡然醒悟的。年輕時他,也曾尋死覓活、仇恨一切,但經年之後,還是想開了、看淡了。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鬱郁不得志,晚年他寫下這樣一首詩:


俗事紛紛意不攄,兀如頭垢念爬梳。

東窗且復焚香坐,閒看微雲自卷舒。


大意是說,世間俗事好比汙垢,你不及時清理就會“爬”到梳子上。所以,休管外界怎麼折騰,我自閒坐冬窗,燒支高香、看看雲彩便可。


洪應明在《菜根譚》裡也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小窗幽記》中也有收錄)意思也差不多。


我很欣賞這種心態。歷經沉浮起落,心境理應更加平和才是。即使便做不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也應努力保持捲土重來的勇氣。


如果一直沉浸在苦難的傷感之中,那麼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最終貽誤的還是自己。


著名搖滾巨匠鮑勃·迪倫說:“未來不對任何事做保證,甚至不保證生活就是一個大玩笑。”


人生中的事,確實很難說——


今天看起來是榮耀,保不準明天就變成了恥辱;

今天看起來是禍端,保不準明天又變成了幸運。

一個美夢的開始,只是另一個美夢的結束;

一個故事的結局,又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


如果生活是個大玩笑,你又是否開得起呢?或許,此時此刻,我們都可以仔細想想。


PS:你被生活開過玩笑嗎?怎樣扛過來的?


*魏漸,青年作者,專注個人成長探索,代表作品有《永遠不要打探別人工資》等,多次被人民日報、十點讀書、思想聚焦、LinkedIn等大號轉載。微信公眾號:未見,ID:wese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