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到漢朝,從李信、李廣、李敢到李陵,李氏爲何總是命運多舛?

秦朝到漢朝,從李信、李廣、李敢到李陵,李氏為何總是命運多舛?

(圖)李廣,水天寵等(繪)

說起隴西成紀李氏家族,從李信、李廣、李敢到李陵,真可謂輩出名將,可令人扼腕長嘆的是,秦漢李氏這些名噪一時的英雄,下場竟一代比一代悲催,是天意使然還是造化弄人?且讓我們穿越回曆史,一探究竟!

秦朝名將李信,乃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先祖,生卒年不詳,陝西咸陽人,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將領,年輕時勇猛彪悍,深得秦王嬴政的喜愛。公元前228年李信奉命出兵雲中,與統兵大將王翦分路合擊趙軍,一舉攻破趙國,從而聲名大振。

秦朝到漢朝,從李信、李廣、李敢到李陵,李氏為何總是命運多舛?

公元前227年,因荊軻刺秦失敗,嬴政大怒,由此派大將王翦率軍出函谷關攻打燕國,當時年輕的李信受封為先鋒官,他帶兵飛快抵達易水河畔,以五千輕裝鐵騎勇闖燕軍,大敗燕太子丹,直將太子丹追殺到遼東衍水,嚇得駐守遼東代王趙嘉匆忙致信燕王喜,請殺太子丹以保燕國,燕王喜慌亂中只好派使臣斬殺太子丹,將首級獻給秦王嬴政。但李信與王翦大軍並未歇馬停止進攻,後經數年鏖戰,最終打破燕都,俘獲燕王喜。

滅了燕國後,嬴政為完成統一霸業,遂厲兵秣馬決定伐楚。臨發兵前,嬴政於大帳問李信:“本王欲乘勝攻取楚國,請將軍估算一下,需調用多少兵馬才夠?”李信時年也就二十多歲,幾次順利征戰,竟讓他頭腦一時發熱,於是不假思索的回答秦王說:“如大王讓我帶兵伐楚,二十萬人足矣!”嬴政微笑點了點頭,繼而轉頭又問王翦,可王翦卻回答說:“伐楚非六十萬人不可。”嬴政眉頭一皺,嘆了一聲說:“王將軍膽何怯矣,看來真是老了。”於是罷去王翦之職,拜李信為將軍,統兵二十萬南下伐楚。起初李信與大將蒙恬分路合擊楚地,倒也順利。不料楚王后期拜項燕為將,招募楚國精銳部隊,暗中尾隨李信軍隊三天三夜,乘機殺出,攻入秦軍大營,李信軍慘敗逃回咸陽。

嬴政得知李信損兵折將,異常震怒,遂免去李信一切職務,同時親往王翦家中道歉,王翦由此復出,最終幫助秦王平定楚國,一統天下。可以想見,李信因伐楚遭貶,其後果不外乎兩種可能,一為鬱鬱寡歡而死,二以秦王稟性,為向王翦示好,必會誅殺之,可惜一代名將,立功無數,到頭不得善終,真是可惜。

秦朝到漢朝,從李信、李廣、李敢到李陵,李氏為何總是命運多舛?

隴西李氏宗族,自李信之後名氣最大的當然要數李廣了。李廣,西漢時期名將,公元前166年因從軍攻擊匈奴有功,官拜中郎,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在任期間與匈奴交鋒,多有勝績,匈奴人聞風喪膽。武帝即位後召回未央宮任衛尉。公元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人輕騎出雁門攻擊匈奴,不想因眾寡懸殊負傷遭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見有機可乘,途中一躍而起,奪馬逃歸。後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聞其名不敢攖其鋒,皆稱其為“飛將軍”數年不敢犯大漢邊防一步。唐代王昌齡有詩讚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公元前119年,漢朝派遣衛青、霍去病等數路大軍討伐匈奴,李廣授命為前將軍,當時他已年邁,因迷失道路,未能到達戰場,回朝後不忍受辱,拔刀自刎而亡,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立功無數,因屢遭讒言,終生未能封侯,國中將士及百姓聽聞李廣自殺,無不為之落淚。

李廣平生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喚李當戶,生性與父親一樣耿直,漢武帝時任郎官。有一次見佞臣韓嫣與皇帝玩耍時,過於放肆,不禁憤怒,立時衝上前怒打韓嫣,由此得到漢武帝的賞識,怎料天不假年,卻因病早早故去,只留下一個遺腹子名喚李陵。李廣次子李椒,因行軍途中無意間冒犯漢景帝陵園而悲慘自殺。

李廣幼子名喚李敢,與其父一樣驍勇善戰。公元前121年,李敢隨父出征匈奴,當時由於張騫延誤戰機,導致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團團包圍了李廣,李廣手下步卒俱各驚駭,無心戀戰。為鼓起軍中士氣,李廣急派李敢帶上少量騎兵向前衝鋒陷陣,李敢大喊一聲,直穿匈奴騎兵陣營,一杆大槍使得神出鬼沒,從左至右往來衝突,殺得匈奴兵將紛紛後退,安全回來後,向全體大漢兵士喊道:“匈奴兵不過如此!”漢兵這才重振軍威,冒死突圍而出。後來李敢以校尉官職隨霍去病徵討匈奴,勇奪左賢王鼓旗,斬首頗多,被賜爵關內侯。回朝後得知乃父自殺與衛青調派軍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怒而打傷衛青。衛青頗有氣度,沒有伸張此事,但他外甥霍去病得知後,便在甘泉宮狩獵時,暗中將李敢射殺。當時漢武帝正榮寵霍去病,就包庇了霍去病的罪責,對外宣稱李敢是在狩獵時被奔鹿所撞死。一代名將就此默默消逝在歷史煙波中。

李廣的孫子李陵,一個歷史上爭議頗多的人物。

因其父祖輩光芒太熾,晚景卻很悽慘,所以李陵打小胸中便有一個重振隴西李氏家族的雄心。公元前99年,漢朝與匈奴重燃戰火,本來漢武帝命他為大軍押運糧草,可李陵卻堅持請纓,兵發前線後,李陵勇往直前,與匈奴八萬大軍血戰八個晝夜,漸漸兵困馬乏,沒了戰鬥力,而此時主帥國舅爺李廣利按兵坐視不顧,沒奈何李陵不敵匈奴,含羞投降,被單于封為右校王,還把公主嫁給他。漢武帝誤聽謠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早晚欲帶兵擊漢,於是怒而夷其三族,李陵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自此李陵算是與漢朝徹底斷絕關係。公元前89年間,李陵曾統兵與李廣利打過一次遭遇戰,因李廣利孤軍深入,所率七萬漢軍全都有去無回,至此漢朝再無人馬遠征匈奴。

秦朝到漢朝,從李信、李廣、李敢到李陵,李氏為何總是命運多舛?

這裡不禁要問?難道說李陵當真忘卻了自己的家國嗎?實則不然,蘇武在漠北放牧時,二人多次促膝談心,每每這時,李陵時常淚眼望天,悔恨自己背漢降虜的罪責。後來邊境傳來漢武帝駕崩的消息時,二人竟攜手踉蹌奔赴南鄉跪拜號哭,晨昏如是。由此可見李陵實乃忠心未泯,內心始終在默默承受著失節的煎熬。太史公司馬遷頗識人,為其申辯幾句,竟惹得漢武帝大發雷霆,從而遭受宮刑,默而著書《史記》,流芳千古。

漢昭帝繼位後,開始為前朝臣僚平反冤案。大臣霍光致信李陵歸漢,李陵見信後,淚眼模糊,卻只回書幾個字曰:“大丈夫不可再辱!”後在他的幫助下,蘇武牧羊十九年,總算可以歸漢,二人臨別時,執手相看淚眼,末了李陵笑中帶淚的對蘇武說:“君持節臥雪,完達使命,榮歸故里,可喜可賀!”蘇武哽咽著說:“你也可以回去的。”李陵轉過頭長嘆一聲道:“算了,子歸受榮,吾留受辱,還是各安天命的好!”繼而轉身而去,夕陽漸落,晚風悽悽,偌大的草原荒漠上,李陵鬱郁獨行異域,一生默默承受著摧肝裂膽的痛苦。人啊,有時活著比死還需更大的勇氣。

從秦至漢,從李信、李廣、李敢到李陵,隴西李氏家族輩出英雄豪傑,但下場卻落得一個比一個悽楚,天意乎?亦是造化弄人?怕是無人能說得清楚,好在歷史行至大唐初期,李淵,李世民認取李廣、李敢為其先祖,總算讓隴西成紀李家生榮死哀的結局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