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飛將軍”李廣的故事,膾炙人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更成為一樁美談。但是從軍數十年,到老都未封侯,不得不說是一件奇事。李廣自殺前,說自己“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但真正有記錄的,就只有八次了。這八次戰鬥,戰績是三勝兩負,還有三次,壓根兒就沒看到敵人。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我們來看看李廣的三次勝仗。

第一次,是蕭關之戰。

這時的李廣,是以一個良家子的身份,第一次參加戰爭。

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史記》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率十四萬大軍擄掠北地郡,殺都尉,入蕭關。文帝隨即發兵十餘萬擊胡,實際雙方並未交戰。匈奴人在關內搶掠一個多月,撤出關外,漢軍才進行了象徵性的追擊。“逐出塞既還,不能有所殺”。很顯然,漢軍並沒有打算殲滅來犯之敵,只是驅逐而已。在追擊中,李廣應該是用他高超的箭術,射殺了一些掉隊落單的匈奴兵。

也就是在這一戰,李廣耀眼的表現,進入了皇家的視線,所以被封郎中,做皇帝隨從侍衛。完成了一個普通大兵到皇家保鏢的身份蛻變。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第二次,是昌邑之戰。

漢景帝三年,吳楚叛亂,周亞夫奉命率大軍平叛。這時的李廣是驍騎都尉,在追擊殲敵的過程中,吳軍的軍旗被李廣奪下,在軍中聲名高漲。意外的是,李廣立了功,非但沒有得到封賞,還被從中央調離,到邊境做了太守。

原來,李廣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私自接受了梁王奉上的將軍印。梁王是誰?那可是漢景帝的親弟弟,最受竇太后喜愛的皇子。李廣接受梁王的將軍印,沒有向任何人彙報,屬於“私受”。這樣的做法,讓景帝以為李廣被梁王收買。就算僅僅是猜測,也不能放心的留這個隱患在身邊做侍衛。所以把李廣調到上谷做了太守。

之後李廣輾轉在邊境,先後在今天的河北、甘肅、陝西、山西、內蒙古等地方,做過7個郡的太守。景帝的防範之心,昭然若揭,怕他長久的停留在一個地方,會發展出自己的勢力。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第三次,是上郡之戰。

這是李廣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勝仗。當時皇帝把自己的宦官派到李廣身邊去做監軍,赴任路上,數十人的騎兵,偶遇幾名徒步而行的匈奴射手。本想以多欺少,卻被射手反殺,幾乎團滅。受傷的監軍逃到駐地,向李廣報信。李廣認為,對方是神箭手,就想表現自己的箭術更高超。於是帶領百騎出戰,讓手下兩面包抄,自己單挑對方三人,並最終射殺兩個,生擒一人。這場戰鬥,完全成了李廣自己的真人秀。

就在這時,突然出現匈奴大軍,李廣沒有驚慌失措,不逃跑,反上前,甚至下馬休息。匈奴人誤以為是圈套,反而率先撤退。

李廣這一次的神勇,被司馬遷大書特書。為世人刻畫了一個有勇有謀的神將形象。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但是司馬遷的描述,卻暴露了李廣的兩點致命弱點,這兩點,足以將李廣拉下神壇。

其一,數十人的騎兵,被三個步行的匈奴兵差點團滅,從側面反應李廣的帶兵能力差。最起碼跟匈奴作戰,沒有針對性訓練。匈奴人擅長騎射,遊騎的戰法是一絕。這三個還是步行的,還能將這幾十人的騎兵團滅,戰鬥力差距,可想而知。

其二,李廣帶百人騎兵出營追殺匈奴人,動機是好的,卻造成了軍中無主將,一旦這時候有其他的匈奴軍隊來突襲大營,面對群龍無首的漢軍,坡營豈不是手到擒來?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三次勝仗,都屬於小規模作戰,要麼就是適合射手揚威的追擊戰。除了這些小勝之外,“飛將軍”再無勝績在案。

君不見漠北之戰,李廣多次對統帥衛青抗命不遵,大軍在外,軍令如山,令行禁止,抗命是大忌。這樣的做法,實在不是一個合格將軍的作為。


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神射無雙,為何一生征戰,卻不能封侯?

當然了,李廣身上是有一些缺憾,但“勇於當敵,仁愛士卒”,“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也可以看出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他一生對抗匈奴的功績,不可磨滅,只是裂土封侯,尊為名將,真的是有所欠缺。

小夥伴們,你認為李廣將軍是否應該被封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