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李廣個人軍事能力超強,並且長於在熟悉地形的依城據守,在他的帶動下,身邊會有一批長於騎射的能手,小規模作戰勝多敗少。而一旦大規模野戰,其弱於組織協同,短於戰場調查的弱點暴露無遺——戰場迷路失期,李廣無封就在所難免。作為領軍大將,領軍打仗居然會迷路,打仗雖勇敢卻不會是合格的統帥。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而他兒子同霍去病卻封了侯,可見李廣本人不封侯基本上是個人原因,但李廣本人忠勇,兒子李敢由於衝動被霍去病射殺,孫子李陵5000兵力戰匈奴數萬人力不之降匈奴而遭滅族,人們感驗忠勇李家,而記住李廣,忽視衛霍!李廣是路痴,這讓很多被導航帶進溝裡的女司機淚流滿面,終於在歷史上找到知音了。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李廣戰法保守,愛防禦,衛霍戰法崇尚進攻,而中國從古至今的文人的思維是防守,而歷史是文人寫的,所以原因你明白的李廣多次未立功,是因為在多次關鍵性戰役中迷路失期,不僅僅是兵不精糧不足的問題李廣很像《兄弟連》裡E連的首任連長,老是迷路!李廣只適合在長城腳下憑藉個人勇猛殺敵,不符合漢武帝進攻的戰略構想。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其實在那個時期李廣只是一個普通將領而已,同時政治智商很低!在李廣年輕的時候,漢軍有周亞夫。在漢武帝時期,有衛青,霍去病。這兩人的功績是一刀一刀打出來的。李廣之所以在後世人看來,與衛青霍去病並列的將領,都是因為司馬遷的原因。司馬遷受宮刑,對劉氏是憤恨的,因此在他寫的史記裡,劉邦成為了流氓,項羽成為了大英雄。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衛青霍去病合在一起立傳,並且最後給出一個不好的評價,認為他們的成功皆因外戚這個身份,李廣卻被單獨立傳,並且加有神話內容以神話李廣,比如李廣射石虎。這裡就涉及一個文人的筆法問題,在史記裡李廣的傳記裡有很多誇讚個人的內容,讓讀者覺得他很牛,而對衛青霍去病卻著筆墨不多,對於他們生平戰績寫的就更少了。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後世之人按照史記來看人,當然覺得李廣很厲害,然後也有一些讚美李廣的詩句。好在衛青霍去病的功績實在太大,再加上後期漢人屢被遊牧民族欺負,因此史記也沒法磨滅他們兩人的名。這就是文人的酸腐性格決定的!總認為自己天下第一,可是小事不愛做大事做不來於是發勞騷就成了正事!看不上這個,看那個也不順眼於是專門推崇那些李廣、項羽還有近代的一些失敗悲情人物來安慰自己!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霍去病是擴張性將領,跟漢武帝的軍事思維吻合,漢武帝一生願望就是對匈奴一勞永逸。就像現在中國軍事理論的調整,一切資源從陸軍向海軍的傾斜一樣。而且基地和艦艇指揮官越來越年輕化思想現代化甚至還要超前化。李廣和霍去病的軍事理論就不是一個水平,對於長途奔襲的閃電戰認識也不一樣。打個比方李廣的思維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霍去病是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以戰養戰。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衛青除了戰功赫赫,文也能安邦定國,朝中不二大臣。文武都有卓越成績,為人還很低調,還不養士。有些人愛揪著外戚身份不放,實則是羨慕嫉妒恨!自己做不到,就讚美苦命李廣,李廣難封好比自己懷才不遇,然而李廣最多是守城和單兵實力不錯,打仗並沒有什麼建樹。雖說衛青霍去病是皇親國戚,但是人家可是戰功赫赫,為大漢立下巨大的功勳,而李廣的功績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皇帝:追上去幹掉敵人 李廣:我又迷路了怎麼辦?女司機:知音吶

唐朝詩人都是理想主義者,通過貶低衛青霍去病來吹李廣,是貶錯了對象。大唐有李靖,蘇定方,李績這樣的名將,他們所立的功勳和衛青霍去病一樣,唐朝那些遷客騷人們怎麼不去貶低他們呢?況且,李廣的弟弟李蔡好像是封侯的而且還官至丞相,他怎麼沒有懷才不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