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千百年來,這對西漢好哥倆變成了“埋頭苦幹有份,升職加薪靠邊”的悲催代言人。

如果說馮唐屈才是因為嘴,那李廣憋屈自盡則是因為性格,和我們普通人太相似的性格...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李廣剛出生,就被老爹迫不及待地擺成個“大”字。低頭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太”字。

李老爹興奮地對媳婦說:咱倆為家族復興運動,又貢獻了一位種子選手。

小李廣漸漸成長,他聽到最多的是一個叫李信的名字。每當叔伯們提及此人,那狂熱的眼神夠燒兩鍋開水。

他很想問問李信是誰,卻總是張不開嘴。因為,他還沒學會說話。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李廣的語言發育很遲緩,同歲小朋友都能喊著爹孃滿地跑了,他嘴裡還是嘟嘟囔囔的。

李老爹擔心兒子有啥先天缺陷,會不會影響以後參加工作、傳宗接代、功成名就、榮耀家族...

經過一堆老西醫聯合會診,大家的看法出奇一致:這小子擺明了是不想說話。

其實,李廣更辛苦。別的小孩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出蹦,他卻想努力說出一句完整話。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老聽你們說李信,這孫子到底誰啊?

這是李廣說出的第一句話,李老爹聽到後驚喜萬分,原來兒子不是啞巴。接著卻又暴怒,大嘴巴子就呼上去了。

放肆!叫爺爺!漱下嘴再叫一遍!李廣一生沉默寡言,可能和這巴掌產生的陰影有直接關係。

後來,他知道了家族曾經的輝煌。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50多年前,李信是秦國大將。他和王翦爺倆揍遍趙、燕、楚、齊。在那一場場滅國大戰中,李信的名望和馳名商標差不多。

作為年輕將領中的顯赫人物,李信經常受到秦王嬴政的接見。可惜,李家還沒來得及作威作福,秦朝就亡了。

楚漢爭霸期間,李家搬到大秦的老根據地,在隴西低調做人。雖然家族輝煌已經落幕,但那份榮耀一直激勵著族人。

時代是不同了,但家族的血液還在流淌。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聽完這段往事,小李廣開始覺得自己不是一般人。

這個年幼的孩子,過早承擔起重振家族雄風的重任。父母給他樹立了理想,卻拿不出配套的教育理念。

他們看不上文化課,你就算送套精裝版的《大秦帝國》,也會被拿到二手市場換成一堆箭頭。

沒錯,李廣從小就學射箭。因為大秦當年的無敵箭陣,走哪都是團滅。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由於射箭學的過早,硬弓還沒拉開,李廣的細胳膊先被拉開了。

長大後,很多人看到李廣那對大長胳膊,誇他天生是當神箭手的料。李廣心想著:天生個屁!打小射中10環才有奶喝,你來你也行。

當年的弓箭還不算是違禁品,隴西草原上的兔子都快被他射絕種了。如果日子這樣過下去,李廣肯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獵戶。

等他射上幾頭國家級保護動物,換成彩禮娶個媳婦。過兩年再生個帶把的,繼續給孩子講述家族過往的輝煌...

但是,匈奴人不同意。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公元前166年,匈奴老單于帶著14萬馬仔越過蕭關,一路打到距離長安僅200裡的甘泉。

漢文帝很惱火:老子剛把楚漢征戰、呂氏專權的爛攤子收拾妥當,號召大家和諧生產、脫貧致富,你們又來搗什麼亂。

招人!幹他丫的!

李廣看到大漢官網上的招兵廣告,激動地熱淚盈眶。射了將近二十年兔子,家族理想快成了當地人的笑柄。

機會終究是來了,李廣要去勇闖天涯。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李廣填完參軍報名表,提著一把弓箭就上了戰場。

在匈奴眼裡,漢軍是兔子

在李廣眼裡,匈奴是兔子

一場硬仗下來,李廣扛著兩麻袋人頭來排隊領獎。前面的哥們兩手空空,還笑話渾身是血的李廣快完蛋了。

“當今陛下崇尚黃老之學,刑罰罕用,罪人是希。你居然砍了這麼多人,這是公然違反朝廷政策...”

登記員打斷他:你繳獲的人頭呢?

哥們:陛下說過無為無不為也...

登記員:說人話!

哥們:沒有...

登記員:滾一邊去!下一個!

李廣提起袋子往地上一倒,登記員眼睛都瞪直了。於是,李廣作為先進模範上報總部,被封為漢中郎。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此戰結束後,漢文帝接見了對匈作戰中的新秀。和親已經換不來和平,大漢需要更多的年輕將領。

漢文帝請他們吃席,然後又帶他們狩獵。李廣除了展示什麼叫射箭,還上演一場手撕野豬。

漢文帝看著彪悍的李廣,拍拍他的肩膀說:“小夥真牛逼,你若生在高祖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都是隨便的事。”

那一夜,李廣徹夜未眠。看來,光復家族榮耀好像並不難。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戰場立功,是刷榮耀值的唯一方法。接下來的幾年,李廣洶湧澎湃的荷爾蒙卻無處釋放。

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能完美地避開戰場。漢景帝上臺後,李廣被調回隴西當都尉,他的箭再次對準草原上的兔子。

直到本地羌人反叛,李廣感覺立功的機會來了。結果這幫人只是要求被納入低保,談判不到三分鐘就投降了。

為了湊業績,李廣殺了八百多個投降的羌人。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生活又歸於平淡,李廣繼續早出晚歸收拾小毛賊,連機會這兩字都快不認識了。

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

吳王領著叛軍一路高喊“清君側,誅晁錯”。嚇得漢景帝騙晁錯來加班,讓司機直接拉到刑場剁了(見秦嶺一白.晁錯篇)。

但造反這事,哪有幹一半就回家吃飯的道理。漢景帝想找個後臺,找了半天發現自己就是最大的後臺。

關鍵時刻,周亞夫的細柳營頂住了。李廣被調來參戰,正式拉開了悲催一生的戰鬥生涯。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周亞夫讓梁王吸引叛軍火力,自己帶人去切斷糧道。然後兩下夾擊,打到叛軍連親媽都認不出來。

梁王被揍的扛不住了,天天給景帝發求救電報,周亞夫不管梁王如何哭救,堅持先要砸掉叛軍的飯碗(見秦嶺一白.周亞夫篇)。

叛軍糧草被燒後,拼命要打進梁王家裡吃霸王餐。這場硬仗中,李廣不但殺敵勇猛,還一箭射落叛軍大旗。

糧道被斷,碗裡沒飯

軍旗一倒,人心大亂

眼看戰局已定,梁王才徹底鬆了口氣。他麻溜跑去上個洗手間,回來後抓著李廣使勁搖:你咋不早點射呢?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李廣立下大功,他陶醉在梁王和將士們的歡呼聲裡,再次享受榮耀的滋味。

梁王很開心,賞給他一大筆獎金

李廣很開心,毫不推辭照單全收

等到朝廷論功行賞,李廣連個參與獎都沒有。景帝還點名讓他去河北當郡守,天天在城下和匈奴幹仗。

公孫昆邪:李廣是大才,您卻讓他天天打小仗,萬一掛了怎麼辦?

漢景帝:既然這麼厲害,邊關幾個郡縣都掛他的名字,讓他輪流值班!

漢景帝討厭李廣,是因為他私自收下樑王的賞賜。七國之亂的根源,就是這些諸侯王不拿皇帝當盤菜。

或許,李廣並不貪圖梁王的獎金,他只是難以拒絕那份榮耀。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此後14年,李廣一直在上郡、雁門、代郡、雲中等邊關輪流打卡。

雖然被關外野戰搞的灰頭土臉,但李廣始終堅守“三不原則”:不開小灶、不搞小金庫、不置家產。

他和士兵吃住在一起,每次繳獲的戰利品全都平分。不打仗的清閒日子,他就舉辦射箭運動會,輸的人罰酒喝...

由於治軍寬鬆,部下都樂意為他拼命。李廣在邊關的名氣越來越大,話語卻越來越少。

時間會消磨雄心壯志,李廣卻始終忘不了榮耀重任。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有一年,朝廷聽說匈奴準備入侵上郡,漢景帝派宦官去搞個現場直播。

宦官在宮裡悶太久了,剛到邊關就帶著幾十人出去策馬奔騰,結果看見三個匈奴。宦官很興奮:孫子說過十則圍之,哥幾個抓活的。

這幫太監還沒跑到匈奴跟前,就被射死了一大半。最後只有兩人活著逃回來了,屁股上插滿了箭。

李廣:疼嗎

宦官:疼啊

李廣:你們應該遇上射鵰人了

宦官:我又沒雕,他射個毛線啊

李廣:呵呵,我去給你報仇

李廣帶著百十號兄弟追上去,活捉一個射死了倆。剛把俘虜綁在馬上,才發現坡下有幾千匈奴盯著他們看。

匈奴有點蒙,這些漢軍是來作死的嗎?不對,肯定有陰謀。

李廣的部下都炸毛了,咱這百十個腦袋都不夠人家分的。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李廣冷靜地說:兩軍盯著看,誰慫誰完蛋。

他命令部下繼續前進,走到離匈奴二里地的高處卸下馬鞍。又讓大家擺點瓜子飲料啥的,就地召開茶話會。

漢軍忐忑不安的集體尬聊,隔壁匈奴懷疑附近有漢軍主力。他們派人出去查看,全被李廣射死了。

一直捱到天黑,匈奴大軍慢慢撤走了。李廣徹底鬆口氣,帶著部下撒丫子往回跑。

飛將軍的名氣又升值了,而他的生活並沒什麼改變。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前141年,漢武帝上臺。李廣被調回長安當禁衛軍領導,辦公室喝茶的日子一坐就是八年。

劉徹成年後胸有氣吞八荒之志,他要用祖上積攢的家底砸出大漢的輝煌榮耀。

時代的風口來了,李廣卻飛不起來。

前133年,大漢自編自導自演一場大戲,想在馬邑設局誘殲匈奴。這是大漢首次滅匈工程,李廣擔任驍騎將軍。

他在沙堆裡窩了三天三夜,最後接到通知說劇本外洩,匈奴不來了。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4年後,李廣再次奉命出征,在雁門關外偶遇匈奴主力。單于指示要活捉“飛將軍”,李廣才沒被亂箭射死。

小分隊全軍覆沒,李廣被匈奴活捉。他裝成快要領盒飯的樣子,逮住機會騎著馬兒逃回關內。

命保住了,人回來了,卻被大漢律法判處死刑。家人借了一屁股高利貸,才將李廣贖成平民百姓。

李廣備受打擊,現在比光復家族榮耀更迫切的是:如何洗刷個人屈辱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閉關一個月也沒想出好辦法,李廣就去打獵散心。有一次回來太晚,城門都關了。

李廣的小弟:趕快開門

霸陵尉:下班了,明早再來

李廣的小弟:看清楚,這可是前任李將軍

霸陵尉:現任將軍都不行,何況一個過期的?

李廣蹲在城牆根下等天亮,越想越覺得羞憤:當年被皇帝讚賞的小夥子,年過半百竟活的如此窩囊。

命也?運也?時也?李廣開始滋生出一絲怨氣,而這絲怨氣又逐漸被強化成激憤不公。

由於打仗人才嚴重短缺,李廣很快又當了將軍。他第一時間將霸陵尉升調過來,然後隨便找個理由剁了。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對匈反擊戰愈加頻繁,李廣每次都積極參與。

元朔五年,各路軍隊大獲全勝,封候的將軍比本科生還多,只有李廣和部下顆粒無收。

元朔六年,李廣被十倍軍力的匈奴包圍,拼死血戰奮力突圍,因傷亡太大而功過相抵。

......

儘管李廣很拼命,但上天好像懶得再看他一眼,目光都集中在衛青、霍去病身上。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讓衛青和霍去病去強拆匈奴老家。這一次,李廣連候補名單都沒上。

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滅匈大戰,李廣不甘心當個吃瓜群眾。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李廣請求參戰,漢武帝不同意。他覺得李廣不光年紀大,而且一輩子運氣太差,擔心傳染了國家大事。

光復家族榮耀也好,洗刷個人屈辱也罷,李廣死死抓住機會不放。漢武帝被煩的不行了,就讓他做前將軍。

人生真是難以捉摸!有時候我們對未來充滿無盡的幻想,湊近看卻是一堆狗血。

衛青:李將軍帶兵走東路

李廣:我是前將軍,為啥走東邊?

衛青:你老了,硬骨頭讓年輕人去啃

李廣:......

衛青:老闆說你運氣不好,讓我照顧你

李廣:......

衛青安排工作很堅決,李廣一時語塞無從辯駁。他激憤之餘帶兵上路,卻把指南針落在了辦公室。

結果前方都開幹了,打的匈奴單于倉皇逃竄。李廣還帶著部下轉圈圈,開會討論哪邊才是北。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戰鬥結束後,衛青讓秦嶺一白給李廣送去土蜂蜜,順便問問工作報告該怎麼寫。

李廣羞憤地說:我一生與匈奴大小70餘戰,常以少勝多卻無封賞。這次大將軍讓我走迂迴繞遠的東線,我卻可恥地迷路了,難道這是天意嗎?我已經60多歲了,不願再受那刀筆吏的汙辱!

說完之後,李廣拔刀自刎。在場者無不唏噓動容,但誰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李廣憋屈自盡了,而李家的魔咒並沒有終結。

一年後,幼子李敢報復打傷衛青,被霍去病射殺。

二十年後,孫子李陵出征匈奴被擒,李家誅三族。

李廣:一生和匈奴大戰70多次的名將,為何落個悲憤自刎的下場?

那些從小就揹負起“家庭理想”的孩子,很難再找回本該擁有的自然天性。

等待他們的,或許終將是悲壯亦或悲情的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