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一個女人要吃多少苦,耐多少寂寞,才能成為建築師

林徽因:一個女人要吃多少苦,耐多少寂寞,才能成為建築師

林徽因是和一幫男人一樣風餐露宿,坐三等車廂,睡雞毛小店的古建築學家。她不是凌霄花,不是鳥兒,不是泉源。她是一株木棉。她和她的丈夫站在一起,平等的,相互映襯著彼此的光芒,為中國建築學的歷史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她吃得了苦,守得住寂寞,終成一代大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說要有一顆甘於寂寞的心,甘於為事業獻身的人;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不斷的追求中費心費力,傾注自己的心血。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不斷的追求和付出中看到最終的成果而成大業。

林徽因:一個女人要吃多少苦,耐多少寂寞,才能成為建築師

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業者遵循的一種原則。它以踏實、厚重、沉思的姿態作為特徵,以一種嚴謹、嚴肅、嚴峻的表象,追求著一種人生的目標。當這種目標價值得以實現時,仍不喜形於色,而是以更寂寞的人生態度去探求實現另一奮鬥目標的途徑。而浮躁的人生是與之相悖的,它以歷來不甘寂寞和一味追趕時髦為特徵,有著一種強烈的功利主義驅使。浮躁的嚮往,浮躁的追逐,只能產出浮躁的果實。這果實的表面或許是絢麗多彩的,卻並不具有實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如果林徽因耐不住寂寞,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又將空留無數遺憾。

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女人也不例外。這個過程是長期的且枯燥的,是需要一步一步堅實地踏出,沒有所謂的一步到位。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誘惑,出現很多所謂的一步到位,但是這些並不能讓你去實現夢想,只能讓你距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真正實現夢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沉澱,不斷積累,然後厚積薄發的過程。這個過程,容不下三心二意,容不下朝秦暮楚,只有敢於“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甘於寂寞的心,沉浸在自己的夢想實現過程中,併為之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才能夠收穫“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景。

林徽因:一個女人要吃多少苦,耐多少寂寞,才能成為建築師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長期的艱苦磨鍊和凝重的自我修養、完善。耐得住寂寞是一種有價值、有意義的積累,而耐不住寂寞是對寶貴人生的揮霍。

一個人的生活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挫折,會有這樣、那樣的機遇,然而如果我們能像林徽因一樣,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用心去對待、去守望,夢想總會有實現的那天。

林徽因:一個女人要吃多少苦,耐多少寂寞,才能成為建築師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