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兵敗大揭祕:李自成兵敗皆因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

李巖,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重要將領。在明末的歷史上,李巖是一個重要人物。李巖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啟丁卯年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崇禎初年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罰。在明末官場中,這其實算不了什麼。因此,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壞,雖被削職為民,但李家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巖讀書很用功,年紀輕輕就中了舉,《明季北略》上說他"有文武才",從他後來所從事的軍事實踐活動看,卻非虛語。這樣一個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當時也是很罕見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賙濟窮人;又愛打抱不平,伸張正義。他的性格倒像一個江湖俠士,很喜歡結交朋友,他在杞縣名聲很好,百姓都稱他為"李公子"。

闖王兵敗大揭秘:李自成兵敗皆因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

關注|窺探歷史成就未來|*每日更新讓您瞭解歷史的秘密*|

他是一個被稱為"有文武才"、"好施尚義"的知識分子。崇禎13年,李自成從巴西魚腹山(今重慶市奉節縣東,夔州古城)突圍出來,輕騎由鄖縣、均縣走河南,李巖參加起義軍。《明季北略》卷二十三中惟妙惟肖地記述了李自成與李巖初見面時"相得甚歡"的情景:李巖對李自成說,"恨謁見之晚",李自成對李巖說,"承不遠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巖又說,"將軍恩德在人,願效前驅",李自成說,"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開基者也"。由此清楚可見,兩人談得很投機,真是相見恨晚。

按照那些史料的說法,李巖投奔李自成後,因為其傑出的戰略謀劃能力,迅速得到李自成的信任。按照李巖的提議,李自成實行了均田免糧的政策,結果天下百姓聞名景從,紛紛作歌曰: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其實這些民謠歌詞,都是李巖寫好傳播出去,目的就是為了給李自成立招牌。

闖王兵敗大揭秘:李自成兵敗皆因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

隨著李自成事業的壯大,李巖的地位越來越高,且李巖的遠見卓識,令其在軍中樹敵頗多,逐漸引起李自成的謀主牛金星的嫉恨。

李自成在一片石被滿清八旗擊敗後,率兵撤回山西,就在此時,李巖向李自成建議說,不如由他率兵2萬回師河南,開闢一片根據地,這樣可以在中原壯大勢力,分散滿清的注意力。

李自成正要同意,結果牛金星暗進讒言,說李巖本是河南人,如果他帶兵回河南自成氣候,將來龍游大海,恐再難以控制。

李自成一想,確實有這危險,於是暫停了這個計劃。

闖王兵敗大揭秘:李自成兵敗皆因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

但牛金星還不罷休,他向李自成再進讒言說,當此大事頓壞之際,不少人心生退意,李巖此人惱恨意見不被採納,也有了去意。

他這種人才,決不能縱之使去,久後若被清朝所得,必成我之大患。不如殺之以絕後串。

對李巖的結局,《綏寇紀略》中作了記載:定州失敗後,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李巖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的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敢暴亂者,也能及早平定它。另一謀士牛金星要闖王答應李巖的請求,闖王當時沒有回答。不久,闖王恐怕李巖另有所圖,這時牛金星向闖王進言,要尋找機會除掉李巖,得到闖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巖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李巖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闖王兵敗大揭秘:李自成兵敗皆因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

*關注*點贊*收藏*轉發*每日瞭解一點歷史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