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李自成》賞析


姚雪垠《李自成》賞析



李自成(第一卷):



姚雪垠


內容提要



明崇禎十一年冬,清軍繼三次直逼京師之後,又一次兵臨北京城下。城外號炮連天,火光熊熊:城內十幾萬難民飢寒交迫,一片悽惶,而達官貴人依然花天酒地,歌舞開平,明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大限日近。



面對外患內憂,一向自詡“天縱英明”的崇禎帝朱由檢雖想勵精圖治,無奈大勢已去,難以挽回。只得召集總監軍高起潛、內閣輔臣楊嗣昌等密議,準備向清軍議和。兵部尚書盧象升連夜從昌平趕來見駕,力主抗戰,並下定決心,“一死報國”。



此時,原轟轟烈烈的“十三家”義軍,只剩李自成還在苦苦支撐。一向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崇禎,把李自成視為心腹大患。他詔令總督洪承疇率巡撫孫傳庭,在潼關南原一帶佈下重兵,企圖全殲義軍,生擒李自成。



李自成率軍進入商洛地區,立即陷入重困。通往河南、湖廣、四川的道路均被官兵堵死,處境萬分危急。深夜,李自成召集眾將商議,決定突圍進入河南。他們找來嚮導,率隊開拔。但沒走多遠,官兵從後面壓了上來,前面的路又被官兵阻住。李自成和大將劉宗敏沉著、果斷地指揮戰鬥,義軍同官兵展開血戰,從深夜拚殺至凌晨,終於撕破了敵人的第一道理伏線。可是,在敵人的第二道理伏線面前,義軍展開了南原大血戰中最悲壯的一幕。儘管義軍,以一當十,從上午戰至黃昏,左衝右殺,從上午戰至黃昏,但因兵力單薄,地形不利,傷亡極其慘重。



是夜,官兵把義軍圍困在一個山寨中,他們一面佈下重重伏兵,防止義軍突圍,一面派出叛徒高見,前來勸降。



李自成大義凜然,寧折不彎,不僅當堂燒了勸降書,還號令斬了叛徒高見。接著兵分兩路,拚死突圍。李自成率數千精兵回師河南,奮勇殺出重圍,身邊只剩18人。在奔往商洛山的途中,陸續有失散義軍來投,只是沒有李自成妻子高夫人的消息。



在商洛山中,李自成面對糧草奇缺、軍心紊亂、杆子騷擾等困難,加緊操練軍馬,整飭軍紀,苦心應對。同時,還冒險親赴谷城,與張獻忠舉行談判。動員假降官軍的張獻忠重舉義旗,相約在明年端午節後一齊發動。張獻忠的軍師徐以顯,唯恐李自成將來成就大業,與張獻忠的親屬一道,定下一條又一條殺人毒計,意欲加害李自成。但終因張獻忠不忍下手,才未得逞。



李自成返歸途中,得知牛金星的情況,即派人去探聽虛實。不久,他又得知高夫人的消息。



高夫人突出重圍後,在崤山一個山村隱伏下來。當她得知李自成兵入商洛山而官兵又準備進剿時,便同劉芳亮豎起闖王旗,佯攻潼關,迫使進剿官兵急忙回師對付。



清兵已深入畿輔。崇禎急派劉宇亮督察諸軍,又派楊廷麟到盧象升軍前贊畫。盧象升陷入清軍重圍之中,雖奮力苦戰,仍兵敗身死。清軍揮戈山東,攻佔了濟南。



嚴重的災荒,使商洛山義軍處境更艱難。為賑濟百姓和解決給養,李自成率人破了宋家寨,賑救了方圓幾十裡的饑民。為嚴明軍紀,他忍痛斬了強姦民女的堂兄弟李鴻恩。



牛金星被接進山寨。他從人事、天象談了明朝必亡的道理,還舉薦了另一策士宋獻策。


張獻忠不負前約,果然在端午節後誅貪官、舉義旗。此時,突圍至豫西的高夫人率人馬到商洛山與李自成會師,當地杆子首領黑虎星也加入了義軍,曾出走的義軍首領郝搖旗也帶著人馬歸山,起義軍頓時軍威大振。不料,瘟疫流行,致使義軍將士多染病在身。為減輕官軍對張獻忠的壓力,李自成不顧自身安危,毅然亮出闖王旗。商洛山一時被官軍重兵壓境,各路告急,最艱苦的商洛山保衛戰打響了。



[賞析]



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代表作。全書計劃出五卷,目前已正式出版三卷共八冊。第四、第五卷已擺寫完畢,正在修改、潤色之中。《李自成》代表著新中國前27年曆史小說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明末農民大起義為背景,以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推翻明王朝和清軍威脅明王朝為主線,在波瀾壯闊的生活畫面上,藝術地再現了當時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全面、深刻地暴露了明王朝的腐朽黑暗,熱情地歌頌了農民起義軍反封建的英雄業績。



從全書看,第一卷(上、下冊)只是一個開端,然而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已出的三卷作品中,這是寫得最好的一卷。



首先,它是歷史 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高度統一的產物,作者是在忠實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的。可以說,讀它是欣賞文學作品,也是品鑑明王朝覆亡的歷史,作品一開始,作家就以大手筆描寫了清軍第四次兵臨北京城下,極想重振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萬般無奈,早把一片幻想拋到九宵雲外,準備同清軍議和。與國之衰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些達官貴人們依舊歌舞昇平,花天酒地,醉死夢生。這真是明王朝的不幸!這真是崇禎帝的悲哀!也揭露出了明亡的真正原因。“十三家”起義軍雖大都被鎮壓下去了,苦苦堅持的李自成也面臨軍敗被擒的危險,但人們看到的恰恰不是他的苟延殘喘,而是明王朝的垂死掙扎。一個遭到外族欺凌壓迫的王朝,不思變革,不設法緩和階級矛盾,促成舉國上下一致對外的合力形成,反而變本加厲地對內全力鎮壓,這樣的王朝怎麼不會分崩離析?怎麼不會遭到人民和歷史的唾棄?所以,李自成雖然在敵我力量相當懸殊的情況下遭到慘敗,卻不大可能被消滅。他只要還是一顆火星,就一定能燃起燒燬明王朝的沖天大火。



其次,小說成功地塑造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的光輝形象。特別對他那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剛毅果斷、襟懷坦蕩、氣度不凡的領袖風範,刻畫得相當突出。在自己前途未下,生死難料的緊要關頭,他寧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大義凜然地處斬了叛徒高見。在紛亂複雜的局面中,他胸有全國一盤棋,不僅冒死說服了張獻忠重新造反,而且不顧自己的將士大多染上瘟疫,毅然樹旗吸引官軍,減輕張獻忠的壓力。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作者就是這樣把李自成放到矛盾的風口浪尖和生死關頭去表現。小說還刻畫了一系列農民軍將領的形象。對高夫人的刻畫,與對李自成某些方面的刻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對劉宗敏、袁宗第、劉芳亮、李過、田見秀、郝搖旗等,作家主要表現了他們的驍勇、忠誠、義氣,一個個也刻畫得栩栩如生。


第三,在情節結構上,力求了多樣性與集中性的結合。作品的主要情節線索雖只有兩條,一以 崇禎為代表的明王朝 和以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的矛盾鬥爭,二是滿清政權一與朱明王朝之間的矛盾鬥爭,但圍繞著這兩條矛盾主線派生出來的矛盾副線則有多條,如朝廷內部、官軍內部、義軍內部、義軍與土匪的矛盾衝突,都是連結主線的副線。為了把多樣性的情節表現得有條不素,作家用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的單元形武組織情節,使情節結構相對集中。如盧象升死節,楊嗣昌督師,潼關南原太戰,商洛山保衛戰等,都是相對獨立的藝術單元。它們連結在主線上,起到了突出、補充完整主線的作用。


此外,第一卷還表現出作家擅長描寫宏大場面。千軍搏殺萬馬縱橫,槍林箭雨,疾雷閃電,風吼虎嘯,在作家筆下精彩紛呈, 有聲有色,氣象萬千。真可謂得心應手,揮酒自如,令人驚心動觸,過日難忘。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