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立刻俯首稱臣 崇禎:那我還是死吧

崇禎十七年三月,闖王李自成率領大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兵臨北京城下,即將實現他推翻明朝一統天下的夢想。

這時,闖王手下軍師告誡李自成關外勢力蠢蠢欲動,若此時拿下北京滅亡朱明王朝恐非時機,不如藉此優勢與明朝談判劃地而治,回到陝西老家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待到關內關外兩敗俱傷之際,我軍坐收漁利則天下可定矣。

李自成凝思了一會兒,心中的理智戰勝了須臾的激動,好,那就試試吧,李自成不屑的說道。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立刻俯首稱臣 崇禎:那我還是死吧

李闖入京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遣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代他到紫禁城裡與崇禎帝秘密談判。具體談了些什麼不太清楚,只能夠通過有限的史料來窺見一二。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記載,李自成向絕路上的崇禎皇帝提出了三個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

從這份史料中可以得到三條信息

第一,李自成向崇禎皇帝要封地

要求朝廷把他的老家陝西及西北多地分封給他,讓他當個逍遙自在且有高度自治權的西北王就行。李自成小富即安的農民階級性格瞬間暴露了出來,他知道那個內外部形勢下,打下明朝當皇帝的風險挺大,不僅要受到道德方面的譴責,還有源源不斷的復明力量打攪他的帝王美夢,再加上關外驍勇的八旗騎兵,想想還是回西北摟著金磚抱著美人花天酒地實在。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立刻俯首稱臣 崇禎:那我還是死吧

後金八旗騎兵

第二,李自成向崇禎皇帝要錢

要的的確不多,一百萬兩犒軍賞銀罷了,藉機敲詐一筆回鄉的的路費而已。一百萬對手頭較緊的崇禎來說不是個小數,但也是咬牙跺腳能籌到的。這在後來李自成破城之後也得到了證實,上千萬兩銀子幾天就從投降的文官集團手裡搶到了。

第三,可以出兵助戰,但不奉詔覲見

李自成深知關外的八旗鐵騎是明朝最大的外部威脅,所以說出勁兵助剿遼藩的話,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忠心大明的客套話,另一方面則是對明軍對外戰事勝利與否的深深擔憂。李自成不願奉詔和覲見就是表明了自己既想當大明之臣,又不想履行自己的義務。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崇禎帝大怒,雙方談判破裂,紫禁城被順軍攻破,皇帝以身殉國。

李自成:答應我三個條件,我立刻俯首稱臣 崇禎:那我還是死吧

崇禎皇帝自縊

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崇禎皇帝的果斷做法,認為他是在裝清高,其實站在人物的立場上來思考的話,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看法。

首先,崇禎皇帝把大明王朝的祖訓弘揚的淋漓盡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盡到了大明君王的職責,和流寇妥協是好強的崇禎難以接受的。

再者崇禎和李自成打了那麼多年的仗,自知敵我雙方實力懸殊,且自己朝內已無可用之人,而且還不乏臨陣倒戈之徒,到了臨死卻只有一個忠心的太監跟著他,稱其為眾叛親離也不為過。

最為主要的還是民心失了,明末的農民起義軍並非個例,地方土地兼併愈演愈烈,饑民流離失所,這也是李闖為什麼一句"均田免賦"口號,能夠聚眾百萬覆滅明朝的原因所在,明末並不是只憑借崇禎皇帝的個人勤政就可以拯救的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