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死後留下的一句遺言令諸葛亮羞愧,他到底說了什麼?

羽評郡主


趙雲臨死前說了四個字:“北伐北伐”,說完便過世了。相信很多人都喜歡三國時期的歷史,在那段歷史中,能人倍出,無論是武將還是謀臣。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喜歡的人物,其中崇拜諸葛亮和關羽的人應該是最多的,當然人與人之間的想法不同,可能有人喜歡有人就討厭。

在三國眾多英雄中,有一個人往往會被大家忽略,這個人便是趙雲。說起趙雲其實這人的一生挺悲劇的,武力很高可是後來卻一直受不到重用,趙雲一開始其實是有主公的,他前面效忠的是公孫瓚,因為不受重用,才決定去投靠劉備,劉備這個時候已經做出了不少成績,他讓趙雲做了自己的侍衛。

趙雲在三國演義中非常的神勇也一直很好,實際上在正史中趙雲過得可不好,他有很多過人之處,劉備也一直讓他扮演一個保鏢的職責,劉備從來沒想重用趙雲,因為趙雲出身不好,並且之前是侍奉別人的,在那段歷史中無論幹什麼都看出身,出身不好,無論再怎麼優秀,都不可能得到重用。

大家可以仔細看看當時的歷史,每一個名人必然都會有個很好的出身,哪怕是曹操都硬是搬出一個曹參認了祖宗,趙雲晚年的時候是渴望上陣殺敵的,諸葛亮要北伐的時候,他多次請求自己親自上陣都被諸葛亮拒絕,後來第一次北伐失敗,趙雲得知消息後沒多久一命嗚呼,臨死前說了這段話,也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情感。

至於趙雲的這幾個字到底有沒有令諸葛亮感到羞愧我們不得而知,如果理性分析的話,諸葛亮是絕不會羞愧的,因為這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他就沒想過重用趙雲,只是後來的文人為了表達對趙雲的同情,才說諸葛亮聽聞這句話感到羞愧。其實換個角度想想,趙雲一直充當劉備的貼身保鏢,也可以說是很受重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趙雲一生征戰,無一敗績,被後人稱之為常勝將軍,去世的時候留下的一句遺言讓諸葛亮愧疚難當,那麼趙雲說的到底是什麼呢?

這還得從趙雲參與的第一次北伐開始說起,趙雲雖說一生征戰,但是從來沒有過像關羽張飛一樣獨當一面,這是他夢寐以求的,希望自己可以領兵作戰,而且還要是大規模的,像入川之戰、漢水之戰都是幾百人,有的兵馬還是從其他將軍那裡調離過來的,更想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管轄的軍隊。

然而諸葛亮了趙雲這次機會——箕谷之戰,是趙雲追隨諸葛亮北伐的第一次作戰,諸葛亮率領北伐軍主力潛藏在祁山,命令趙雲率5000軍馬在箕谷作為疑兵,目的是要吸引曹軍主力,確實成功了,讓諸葛亮的北伐主力乘機收復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取得北伐的階段性勝利。

沒想到因為諸葛亮用人之錯導致街亭失守,全軍不得不撤退,這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以失敗而告終,這時趙雲在撤退之後便一病不起,臨終前還大喊:“北伐北伐”!諸葛亮知道趙雲去世後痛苦不堪,在聽到其臨終遺言更是羞愧自如,覺得對不起先主對不起趙雲。趙雲的夢想剛剛實現卻因為種種原因又被扼殺了,但是諸葛亮因為趙雲的這句話北伐的信念就更加堅定了。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觀看最新動態


羽評郡主


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趙雲死後留下一句遺言,孔明聽後感慨失去知音,劉禪只問如何安葬》:

公元229年,蜀漢五虎上將的最後一人趙雲去世,這意味著蜀漢五虎上將的時代徹底終結,對於這件事情,諸葛亮或多或少是由心理準備的,但是等到小兵前來報喪時,諸葛亮還是痛哭到幾乎暈厥。而與其說諸葛亮哭趙雲,不如說諸葛亮哭的是這物是人非,此時蜀漢的一幫元老,幾乎就只剩下個諸葛亮了,蜀中無人的局面令人痛心。

趙雲

而趙雲死前依然大喊了四個字,這四個字讓諸葛亮感到無比的羞愧,此四字就是:”北伐!北伐!”說完這四個字趙雲就斷氣了,這其實不僅僅是趙雲的心願,同時也是劉備、諸葛亮等那一批人共同的願望,關羽和張飛的畢生目標也是北伐匡復漢室。諸葛亮聽完這四個字後,痛哭不已,感慨趙雲一死自己又少了個北伐得力助手。

諸葛亮

其實當時趙雲年歲已高,那會是什麼北伐主將,趙雲在的話,諸葛亮可以多一個知己罷了。兩人都擁有一片赤心,心裡都想著北伐大業。所以諸葛亮如果帶上趙雲北伐,至少可以有一個說話的人。而其他的人都同諸葛亮差了一個輩分,沒有經歷過同劉備一起創業的艱難,自然理解不了北伐這兩個字在諸葛亮這老一輩中意味著什麼。

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幾乎諸葛亮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北伐大業之中,雖然當時蜀漢的實力是最弱的,但是北伐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匡復漢室,更是諸葛亮在踐行他們那一輩的夢想。諸葛亮五次北伐,這其中的既有出於戰略的考量,更多的就是情懷了。蜀漢的情懷就是匡復漢室,這是當時東吳所不具備的情懷,所以東吳只會偏安一方。

不過劉禪得知趙雲死後的做法卻有點令人失望,劉禪首先是歌頌了趙雲的功勞,並且著重講述了趙雲救自己的事蹟。但是劉禪雖然哭了趙雲,但是反口就問怎麼追封趙雲,如何安葬為最妥當。雖然說這些都是需要的,不過劉禪連這點都不能自己拿主意,一點主見都沒有,實在令人心寒。可憐趙雲臨死不忘北伐,劉禪聽完遺言後居然無動於衷,真是不懂創業之艱難!


小司馬遷論史


大多數人說趙雲不被重用,以為他做為劉備的手下官職並不大,就認為劉備並不看好他。我覺得這個想法過於草率。

一、五虎上將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為蜀國五虎上將,不是隨便就能上位的,這些人都是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尤其能與關張齊名的人不多,黃漢升還被關羽不屑過,雖然馬超進來的晚,但不可否認他的能力和忠心。

二、家屬保鏢

如果是你,戰亂年代創業之期,你的妻兒會交給誰去保護?其實劉備選擇趙雲不止是信任,也是相信他的能力,做事業,後方的顧慮是軟肋,而關張又是兄弟,出生入死打慣了前線,不可能為其來保護眷屬。趙雲無論從任何一方面都具備優點,並且也是肝膽相照的兄弟,若是當初四個人初遇就有可能桃源四結義,但是趙雲來的也不晚,所以劉備選擇趙雲就是不亞於和關張一樣的信任他。

至於諸葛亮後期用他主要是蜀國在後期人才相對匱乏,趙雲臨死說的北伐,也是一心想著能盡心盡力報效蜀國完成心願,無奈遺憾而去。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以“一匹白馬戰沙場,一件白袍留英明”的形象成為很多人的偶像,總是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英雄氣概。他不僅武藝出眾,威震敵膽,兼且性情溫和,不驕不躁,忠心耿耿。

據說,他在臨死前留下一句話,卻讓諸葛亮極為羞愧!他到底說了什麼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來隨有書君瞭解一下三國時期趙雲與劉備的關係。

一、忠心輔佐主公,始終未得信任。

據說,趙雲原是公孫瓚的部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一心期望以自身的本領建功立業,為恢復漢室的榮光鞠躬盡瘁,但是劉備從來沒有把趙雲當成自己的親信。


如三國時期著名的七進七出的典故,說的就是趙雲的英雄事蹟。



話說在長坂坡一戰中,數十萬曹軍對劉備緊追不捨,劉備一行慌不擇路,最後連夫人和兒子劉禪都丟了。

趙雲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單槍匹馬殺入百萬曹軍,七進七出,血染徵袍,才將小阿斗救了出來。然而趙雲在曹軍中奮勇衝殺的時候,張飛卻在懷疑趙雲已經投降了曹軍,劉備也是似信非信,遲遲疑疑。

二、任勞任怨服侍,始終未得重用。

自從長板坂戰役後,趙雲再未得到重用,要麼就是做保鏢,要麼就是做後勤工作。據說,劉備對投降過來的魏延,都委以重任了,而趙雲跟隨劉備打拼這麼多年,地位還不如一名降將。


即使在片伐劉璋時取得勝利,最後論功行賞,也只給了趙雲虎威將軍的職位,在漢代,虎威將軍類似於偏將的地位,這對出生入死的趙雲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雖然劉備如此對待趙雲,但趙雲始終都是不惱不怒,任勞任怨,鞍前馬後、三十年如一日的服侍劉備。

三、胸懷廣格局大,至死不忘北伐。

劉備死後,由諸葛亮當權,統領了蜀漢軍隊,公元228年諸葛亮率領蜀軍進行了第一次北伐!趙雲終於等到了諸葛亮的北伐戰爭,雖然年事已高,依然主動請纓,而且抱著死也要死在戰場上的英勇氣節。於是,趙雲總算實現親自上戰場的夢想了。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雖然只給了趙雲5000餘人對抗曹真10萬人,但趙雲頑強抵抗,奮勇殺敵,固守住了箕谷,對於蜀軍而言沒有造成大的損傷!然而最終因為錯用馬謖而不得不退軍!


退軍之後趙雲就病倒了,臨死之前趙雲依然心憂蜀漢,全力大喊:

“北伐!北伐!”


諸葛亮聽後,不禁為趙雲的一片赤膽忠心和識大體顧大局的高尚品行動容不已。



心裡百感交集,想著對趙雲的不公平,想著當初跟隨先帝一起打天下的五虎上將如今最後一位也離自己而去……,所以,使得諸葛亮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悲痛失聲大哭,幾乎暈厥,而且對自己沒能幫助他完成遺願而羞愧不已。

身為一代名將,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才是他最佳的表演舞臺,但劉備出於一己私心,一直把趙雲當成自己的衛隊長,犧牲了趙雲征戰疆場的夢想。唯一一次統兵作戰卻因形勢不利失敗而歸。


可以說是劉備埋沒了趙雲的軍事才華,終生未能如願。諸葛亮怎能不為之痛惜扼腕,又怎能不為之感到遺憾不平。


有多少不平憤懣埋在心底,可趙雲依然任勞任怨輔佐劉皇帝,一生忠義。到頭來只能是壯志未酬空悲切嘆息。


“北伐—,北伐—”臨終仍在惦記,慷慨激昂感動天地,讓多少後人為之感到不平和扼腕嘆息。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最終被默默埋在塵土裡,遭到冷落與遺棄!就算黃河咆哮決堤,就算長江流淚哭泣,也無法完成英雄的一生遺志!!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趙雲在”五虎上將“中主要是擔當劉備的保鏢,沒有得到真正重用,但他顧全大局,從未表達過不滿,只有臨終前才留下一句遺言,這句話只有四個字,卻令諸葛亮羞愧不已,為之不平。

趙雲武藝高強,不驕不躁,忠心耿耿,人氣極高,他原本是公孫瓚手下,後來被劉皇叔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忽悠到麾下,此後不是幹保鏢就是幹後勤,沒有得到統兵作戰的機會,最後論功行賞得到虎威將軍之職,卻沒有多少軍權,不過趙雲仍然任勞任怨,沒發過牢騷。


趙雲唯一一次帶兵打仗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統兵北伐時,諸葛亮親率領大軍潛藏在祁山,命趙雲率五千軍馬兵出箕谷以為疑兵,雖說不是主力,總算圓了夢想,但悲催的是,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痛失街亭,導致北伐失敗。

這時的趙雲已經年過七十,他一病不起,臨終之前,仍不忘北伐大業,他用盡全力大喊:“北伐!北伐!”

身為一代名將,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才是趙雲最佳的表演舞臺,但劉備出於種種因素考慮,一直把趙雲當成自己的衛隊長,犧牲了趙雲征戰疆場的夢想,唯一一次統兵作戰卻因形勢不利鎩羽而歸,可以說是劉備的私心埋沒了趙雲的軍事才華,也難怪諸葛亮為之不平。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趙雲就是一皇家警衛團團長,他和諸葛亮根本不在層次,他就是要死了,諸葛亮都不一定會去探望,還談什麼讓諸葛亮"羞愧"?好比有一家叫做華為的大企業,這個大企業的保安隊隊長去世了,隊長去世之前說任總你哪裡做得不好,任總會去搭理他嗎?比趙雲地位高的高級將領和高級文官,怎麼也有幾百人,趙雲充其量算是蜀漢的中層幹部,以這樣的身份地位說出來的話,會讓諸葛亮羞愧嗎?

再說,趙雲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查驗證實的"遺言"。網絡上流傳說,趙雲去世的時候死不瞑目,高聲呼喊:"北伐!北伐!"我覺得,這個可能是小說裡面的情節,藝術上的虛構。北伐不北伐,不是趙雲說了算,我感覺趙雲未必就希望北伐。

當年,關羽被呂蒙黑了,劉備聞知噩耗,一怒之下,發兵3萬討伐東吳。當時趙雲就表達了反對的立場,但是他人微言輕,加上劉備盛怒之下要一意孤行,所以說了沒有用。結局可想而知,劉備一開始氣勢很大,最後一把火"火燒連營",蜀漢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賠了血本的劉備也羞愧的死在了白帝城。趙雲知道蜀漢國的實際情況,那就是蜀漢實在是太窮了,國力非常弱,休養生息才是上策,而不是去拼命的挑戰比自己強大四五倍的魏晉,這樣只會無謂的消耗自己的國力。

可見,趙雲不是一個頭腦發熱的衝動之人,而是有思想,很務實的將領。所以,趙雲未必會在去世之前說什麼:"北伐!北伐!"如果,他真要有什麼遺言,我覺得,應該是:"回家!回家!"


懷疑探索者


趙雲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幾乎是三國中最完美的將領,在那個軍閥以割據、謀士詭辯的年代,趙雲猶如出淤泥而不染的亂世青蓮。

趙雲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不驕不躁,一直忠心耿耿,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將領,在死前說了四個字,諸葛亮聽到之後都為其感到不公,同樣也讓人感到心痛,這件事我們還是要從趙雲和劉備說起。

趙雲原本是公孫瓚的手下,但是之後收到劉皇叔的拉攏才到劉備的手下,原本趙雲以為跟著劉備可以建功立業,為匡扶漢室而盡力,但是趙雲沒想到的是自己掉坑裡面了,掉到一個爬都爬不出的坑了。

趙雲在劉備那裡從來沒有受到重用,反而一直是一個保鏢,做劉備的衛隊長。長坂坡一戰的時候,當時的劉備被曹操打的落花流水,自己丟下老婆和孩子就跑了。此時的趙雲卻深入曹軍,七進七出,硬是把阿斗給救了出來。當時的張飛懷疑趙雲投降了曹操,雖然劉備還是假仁假義的說:“子龍斷不會負我。”但是其實都能看出來,劉備也是半信半疑的。此時劉備並不是很信任趙雲。

然在此之後趙雲也沒有受到什麼重用,劉備討伐劉璋的時候,趙雲只是留在後方做後勤工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的剛投降不久的魏延都能得到重用,而相反趙雲要麼就是做保鏢,要麼就是做後勤工作。最後論功行賞的時候,趙雲也是得到了虎威將軍的職位,並沒有多大的軍權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偏將。

就這樣趙雲仍舊任勞任怨的跟著劉備鞍前馬後,等到劉備了,趙雲這才有幸帶兵打仗,他等到的就是諸葛亮的北伐。當時諸葛亮自己率領大軍潛藏在祁山,他讓趙雲自己親率五千軍馬兵出箕谷,作為掩護北伐軍的疑兵。但是此次諸葛亮用人失敗,讓馬謖守街亭,結果丟失了蜀漢重要據點街亭,此次北伐就此也宣告失敗。

趙雲在北伐撤退之後就一病不起了,臨死之前趙雲用盡自己的全力大喊:“北伐北伐!”諸葛亮聽到之後也為趙雲感到不平,原本一個一心匡扶漢室的將士卻成了劉備的貼身保鏢,而趙雲征戰疆場的夢想剛剛開始就又破滅了,趙雲是把劉備當主公看,但是劉備卻因為自己的私心徹底的埋沒了趙雲。


書香茗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在《三國演義》中,趙雲都沒有留下遺言。至於一些答主所說的臨終大喊“北伐,北伐”,很明顯是盜版北宋名臣宗澤臨終大呼“渡河!渡河!”

至於說諸葛亮羞愧,就更是信口胡扯,諸葛亮執政之後,六出祁山,屢屢北伐。至於失敗,那更多的是天命不在蜀,大勢所趨,無可能為。諸葛亮哪裡有什麼好羞愧的。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被描寫的十分厲害,在讀者中影響極大,趙雲與關羽儼然成為讀者心中兩尊神。

只是,趙雲在歷史上其實並不是一位統兵大將,他的職責更貼近一位侍衛長。

從趙雲跟隨劉備之初開始,趙雲就奉命保護劉備的家眷。因此,在正史中才會有長坂坡趙雲救阿斗的場景。《三國演義》將其演繹成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還殺了五六十位曹軍將領,已經是戰神轉世一般。

趙雲一生第二大功業,同樣源自救護阿斗。

劉備迎娶孫夫人之後回到荊州。 因甘夫人去世,便由孫夫人照顧阿斗。之後,劉備率軍前去西川,抵擋漢中張魯。

孫權送信來,讓孫夫人帶阿斗去東吳。趙雲得知,立刻阻攔,於是發生了截江救阿斗故事。

後來,關羽去世,劉備憤然起兵,趙雲進言勸阻,道理說得很好,可是,劉備並沒有聽。在劉備心中,趙雲就是一個衛士,一個高級保鏢,既然是衛士,那就做好衛士的本份就好。至於軍國大事,不是趙雲能夠摻合的。

其實,劉備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平生幾乎沒有看錯過人。趙雲武藝高超不假,但並無統兵之才。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趙雲終於有了一次帶兵機會。這一次諸軍大敗,因為趙雲嚴謹,趙雲所部幾乎沒有傷亡,因此趙雲得到諸葛亮獎賞。

縱觀趙雲一生,堪稱忠勇,不過,歷史上的趙雲遠沒有演義中那麼傳奇。趙雲的許多事蹟,不少出自蜀漢名將陳到。這就如三國演義中把不少人的事蹟加在諸葛亮身上一樣。


宛如清揚


蜀漢永昌亭侯、鎮軍將軍趙雲和武鄉侯、丞相諸葛亮都是昭烈帝劉備的得力助手,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也是後世傳播美譽度非常高的人物。

趙雲和諸葛亮跟隨劉備多年,而且也共同輔佐過後主劉禪,要了解趙雲臨終前後之事,悅史君可以先談談兩人的相交片段。

趙雲一開始跟隨的是公孫瓚,因當時劉備也在公孫瓚麾下,兩人開始有了交集。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後,不得不依附袁紹,趙雲前來找劉備,後來又一起去了荊州。

諸葛亮從小跟隨叔父諸葛玄長大,後來到了荊州,在隆中隱居,有一定的名氣。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在司馬徽、徐庶等人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出“隆中對”,從此跟隨劉備,也與趙雲有了接觸。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舉攻打荊州,劉備一敗再敗,妻兒都被拋下,趙雲捨命救回甘夫人和劉禪,劉備任命他為牙門將軍。

諸葛亮則主動出使東吳,說服孫權一致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後,劉備趁機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趙雲也被任命為偏將軍、桂陽太守。

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開始攻打劉璋,一年後諸葛亮與趙雲等人入蜀,第二年與劉備在成都會合,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

曹魏黃初二年(221年),諸葛亮、趙雲等人擁戴劉備稱帝,劉備想要攻打東吳,趙雲勸諫但沒有效果。

曹魏黃初四年,蜀漢章武三年(222年),劉備在大敗後駕崩,諸葛亮接受託孤,後主劉禪繼位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益州牧,趙雲被封為永昌亭侯、鎮東將軍。

曹魏太和元年,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趙雲跟隨諸葛亮進駐漢中,第二年出兵北伐,趙雲作戰失利,馬謖更在街亭大敗,諸葛亮只能退回漢中。

曹魏建興七年(229年),趙雲去世,諸葛亮忙著與魏軍作戰,並沒有見到趙雲最後一面。


悅史君對趙雲遺言的說法是存疑的,因為在正史《三國志》中,有關趙雲的死只有一句話:“七年卒,追諡順平侯”,沒有任何地方提到遺言。

退一步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雖然寫得生動具體,但同樣沒有半句遺言。

因此,趙雲死後留下遺言的說法,是不存在的。

但趙雲死前有一個細節,確實讓諸葛亮比較羞愧,那就是在北伐失利後,諸葛亮得知趙雲斷後有功,提出要把趙雲軍中的絹布發放在將士,趙雲以戰敗不能得賞拒絕了,諸葛亮對此刮目相看。

趙雲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悅史君都很喜歡,典範啊!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