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張獻忠均能與明軍長期周旋,為何面對清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歷史上明軍調集大軍團和李自成交戰有傅宗龍、汪喬年各一次,朱仙鎮一次,孫傳庭兩次。這五次交戰,傅宗龍指揮失當、其部在受挫後大量潰逃,汪喬年指揮失當、左鎮先逃三總兵後逃,孫傳庭兩次糧餉不濟、被逼迫在未準備好情況下出擊,朱仙鎮簡直是逃跑大賽。這五次作戰明軍是因為什麼失敗的呢?欠糧,欠餉,指揮失當,軍心不齊,戰機不對。

李自成、張獻忠均能與明軍長期周旋,為何面對清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總體上是原因大於軍事原因,戰略原因大於戰術原因。而且,沒有一次兵力比李自成有顯著優勢。你說這樣怎麼可能擊敗李自成呢?只能是送人頭。清軍調集大兵團和李自成交戰有山海關之戰、望都之戰、山西之戰、潼關陝北之戰、荊襄追擊戰這五次。山海關之戰清軍調集更多兵力突襲李自成,望都之戰順軍主力急於撤退。

李自成、張獻忠均能與明軍長期周旋,為何面對清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而山西之戰有順軍調度不靈的因素也有明軍反叛的影響,潼關陝北之戰清軍兵力仍多於李自成且李自成指揮失誤,荊襄殿後戰順軍士氣下降且指揮嚴重失誤。所以這五次作戰清軍是為何勝利的呢?其實大多數時候清軍能夠調集優勢兵力,而這些軍隊素質較高且能如臂使指,軍糧能夠確保,新附軍短期內還未認清清苛待後附之人的本質。

李自成、張獻忠均能與明軍長期周旋,為何面對清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很多人不肯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明末的關外後金清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組織最嚴密的軍政集團。努爾哈赤父子侄兒這兩代人是第一流的軍政兩面手,如果皇太極和多爾袞不是中途死的早,估計清會贏得更輕鬆。敗退九宮山時的李自成,銳氣已經盡失,就算不死,也不好看好還有多少作為,甚至可能因為他在,大順軍和南明更加難以聯合。

李自成、張獻忠均能與明軍長期周旋,為何面對清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至於張獻忠,他被幹掉而換孫可望當首領,絕對是大西軍的運氣,清真正的運氣,我個人認為,是崇禎帝在松錦之戰,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戰,李定國在新會之戰,鄭成功在南京之戰,都是在可能逆轉實力天平的最關鍵時刻,做了最錯誤決策。當然,還有"三藩之亂"時的吳三桂,席捲半壁江山,形勢最為大好時,居然連出昏招。然而清軍不但有較高明的指揮官,更有較高明的,能夠確保戰略大體上不失誤。

李自成、張獻忠均能與明軍長期周旋,為何面對清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而張獻忠,他的晚年已經淪為人類永遠的敵人,軍事上也被楊展等明軍多次擊敗,即使滿洲人不入關,他也難免被消滅掉。治亂是有循環的。明末時正是矛盾尖銳,動亂興起,項羽滅秦,之後亂,是因為天下未定。而張良讓劉邦不惜一切代價追殺項羽,則是因為天下將定不可錯失機會。誰能把握亂到治的節點,誰坐天下。治亂的週期變化則是天下大勢,是人民之間的矛盾的積累與釋放決定的,當政者只是去把握矛盾的變化。

李自成、張獻忠均能與明軍長期周旋,為何面對清軍卻毫無還手之力

綜上,我認為,以李自成數年而成之大順軍,如何和努爾哈赤、洪太父子四十年百戰錘鍊之精銳對抗?以李自成數年而成之大順政權,如何和努爾哈赤、洪太父子四十年締造之大清國政權對抗?明在軍事上不如清,但在上更遠不如清。李自成擊敗明軍而被清軍擊敗,再正常不過了。不過,如果他運氣好一些返回南方,重整旗鼓,等待清的問題出現,還是有機會爭奪天下的。到順治親政後,滿洲政權暮氣沉沉、弊病叢生,李自成大順政權卻可能經營完善。孫可望尚且一度再造山河,何況李自成呢?可惜,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