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李自成,從千軍萬馬到孤身一人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私塾讀書時,老師習慣性的給他起了個表字“自成”,後來他就用自成當作大名了,屬於陝西省延安府米脂縣人,小時候給地主家放過羊,讀過私塾,學過武藝,也當過驛卒,因為欠錢也蹲過幾個月的班房,後來投軍,本以為可以衣食無憂,沒想到領導剋扣工資,逼的他不得不起義,殺了貪腐之人,投奔舅舅高迎祥,也就是最初的闖王,李自成是闖將,闖將跟著闖王走南闖北,殺富濟貧,屢立戰功,智勇雙全。當闖王不幸犧牲之後,闖將就成了闖王,李闖王的名聲也就開始傳遍大江南北。

李自成是個什麼樣的人?要分兩個階段來看,打江山和守江山。從前者來看,李自成沒話說,絕對是一片赤誠的造反之心,只為推翻這個糜爛不堪的大明江山,不騷擾沿途的百姓不說,還時刻開倉放糧,救助百姓,所以深得民眾擁護,有歌謠為證“迎闖王,不納糧”;從後者來看,李自成就要受人詬病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在乎多爾袞的蠢蠢欲動,也沒安撫好吳三桂,最重要的是和百姓隔心了,也聽不進忠言逆耳了,結果逼的吳三桂不得不與多爾袞合作,結果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巨星瞬間隕落,百姓心中再無闖王。

李自成,從千軍萬馬到孤身一人

看完姚雪垠的大作《李自成》之後,感慨萬千,你無法平衡這個人物,功過也無法相抵,惋惜也好,失望也罷,在李自成起義的那十幾年,百姓確實在無邊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縷曙光,繼而也力所能及的給李自成傳遞消息。在那個信息交通不方便的時代,有人願意給自己說實話是難能可貴的,五湖四海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彙總到李自成這裡就成了打仗穩操勝券的法寶。

山海關戰役的時候,李自成就發現所到之處的百姓都躲著他,不願和他交流了,在一片自己陌生的土地上,本來就是依靠民眾的李自成忽然感覺自己成了聾子,他才意識到自己是真的失了民心,失敗,意料之中,可還是要硬著頭皮上,因為君無戲言,雖然差一點就登基了。

李自成,從千軍萬馬到孤身一人

讀《李自成》的時候,前半段你會熱血沸騰,明朝末年的官僚腐敗已經到了極致,崇禎想當中興之主,又疑心太重,本來朝中就寥寥幾個肱股之臣,還都被他賜死,血還熱乎,可人心已冷。文官在朝中勾心鬥角,結黨營私,為在青史留名,不惜放大別人的錯誤,胡說亂說,結果,在外拼死拼活的武將一個個都被他們說死了,一致最後無人可用,國破家亡。百姓已經被逼到生死邊緣,無家可歸,明軍依然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以至於各地都盼望李自成趕緊打過來,打過來就有活下去的機會。

後半段你讀著讀著就開始失望了,李自成自從改襄陽為襄京,建立大順政權之後,就開始封官加爵,追隨他的人都從賊變成了官,一切都有規有矩了,李自成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也不再是隨便坐在一起噓寒問暖的那個李闖王了。隨後又改西安為西京,定軍制,封功臣,開科取士,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只待破了北京登上王座,彷彿一切都在手中似的,勝利輕而易舉。軍師宋獻策和將軍李巖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說緩稱王,可跟著李自成浴血奮戰的將士哪裡聽得進去遠見不遠見的,李自成自己也是迫不及待的想登上王座一統天下。

李自成,從千軍萬馬到孤身一人

作為常人來說,這都可以理解,就好比一堆黃金擺在你面前,有多少人願意看一眼就走呢?

李自成的轉折點是山海關的失敗,這是可以預料而又執意獨行的,當失敗來臨才後悔莫及的時候,李自成心裡也知道,登基可能是個幻想了。李自成的失敗就像大海中的的燈塔倒了一樣,人們看不到方向了,逃跑,背叛,投降,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李自成心煩意亂,鬥志衰退。無奈,只能退出京城,不知他是否會想到被他逼死的崇禎,此一時彼一時,真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冷暖自知。

慌忙離京的時候,李自成把漂亮的竇妃藏在京城,想著過幾日就可以打回來的,奈何一去不返,日夜思念,在軍情緊急的情況下還要派人進京搭救竇妃,李自成此時在想什麼?之前看不起張獻忠沉迷女色,如今,自己呢?

李自成,從千軍萬馬到孤身一人

失敗接二連三,身邊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李自成的猜疑之心越來越重,死心塌地為他解憂獻策的李巖含冤而死,輔助他排除萬難的牛金星也默默離開,最後,對冒著生死來營救他的小將也不敢相信,乃至一個人騎著烏龍駒,拿著花馬劍,獨自在荒山野林逃命,結果被鄉勇亂刀砍死,一代巨星,死的何其狼狽,是命也,是運也,踽踽而死!

追隨他的人在打江山的時候都打心裡崇拜李自成,因為他總是和兄弟們離的很近,同吃同住,每天去會去兵營轉一轉,對每一個跟隨他的人都有大概的瞭解,兄弟們有啥話想對他說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過之處,百姓也是夾道歡迎,萬人空巷,都想一睹闖王的真容。後來,想見李自成就越來越難了,人與人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了,很多話到嘴邊又都嚥了下去,不是不想說,是不對等了,有級別之分了,進京的時候沒有前呼後擁的百姓夾道歡迎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安靜靜的跪在路邊,連頭都不敢抬。有冤屈也不敢衝到闖王面前訴說了,你用心說的人家不一定用心聽了。這天也就沒法聊了,在去山海關的路上,李自成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可人心易散不易聚,悔之晚矣。

李自成,從千軍萬馬到孤身一人

山海關戰役可以說是李自成最大的敗筆,為什麼不聽勸阻,非要來打吳三桂呢?這就是氣量問題了,李自成進了北京,本想登基,想著還有個吳三桂,去滅吧,太遠,不管他吧,也是個心病。於是就派人拿點錢財去勸說吳三桂投降,結果吳三桂心繫明朝不願投降,但錢財還是要收的。李自成本來想等著吳三桂投降之後再安安穩穩的辦個登基大典,結果大失所望,於是二話不說親自帶兵去剿滅吳三桂,心裡想著“給臉不要臉的傢伙”。李自成發兵的時候,吳三桂也怕了,於是就去清朝借兵,完全忽略了多爾袞的野心,和李自成一樣,不把多爾袞放在眼裡,結果,一個敗了,一個跪了,一個笑了。

歷史沒有如果,人的選擇也沒有如果,一步錯步步錯,只有做了才知道是對是錯。如何評說李自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打開歷史長卷,看到此處,難免會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