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歷史的荒野


朱棣為什麼要反?

首先要搞明白朱棣為啥要造反?

建文元年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朱棣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

實在是沒有活路了,退也是一刀,進還有點兒活下來的希望,索性就扯大旗造反了吧。哪怕失敗了,好歹死的也體面點兒,不至於像其他兄弟一樣,關的關,流放的流放,自焚的自焚。朱棣還是有一些傲骨的,就如同當年的楊廣一樣:帝王自當有帝王的死法,豈可如豬狗一般。

建文會不會用藍玉

藍玉就好比滅絕師太手裡的倚天劍,建文好比三流水平的周芷若,其實他還不如周芷若,周芷若最起碼還有些時候是殺伐果斷的。讓一個三流的水平的周芷若拿著倚天劍去刺殺張三丰,能有好麼?估計結果是先傷到自己吧。

再有還得考慮一下藍玉這個人的性格。藍玉為人狂妄,膽大包天,不知進退,私蓄莊奴,多納義子,多少功臣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裡,他還是不知道一點兒收斂,這樣的人誰敢用?太祖朱元璋用起來都覺得扎手,更別說職場小白朱允炆了。


更何況藍玉還是朱允通的舅老爺,要知道朱允通才是嫡子,朱允炆只不過是靠著賣人設成功的庶子。有了這層忌諱,朱允炆更不敢把兵權給他了。說不好你前腳剛把兵權給藍玉,後腳藍玉就帶著朱允通來奪建文皇帝的江山了,名義都是現成的就說是奉天靖難,你丫逼死了多少叔叔啊,老頭子的江山都給你折騰成什麼了。對付建文這種雛兒,藍玉有兵權又有大義還有朱標太子的嫡子,這牌面可比朱棣的強多了。

到時候可就不是建文與朱棣的爭奪了,而是藍玉與朱棣之間的大戰了。


古今奇彈


朱標死了,朱元璋也死了,藍玉還活著?那就老尷尬了,朱允炆恐怕死的會更早,都用不著朱棣動手。

為啥哩,因為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外甥女,常氏,明太子朱標之太子妃;

甥孫:朱雄英、朱允熥;

如果朱雄英不死,嫡長都是他,輪不上朱允炆繼位;

即便朱雄英死了,還有朱允熥這個甥孫可以捧,那朱允炆就太礙事了......不要小看藍玉的膽子,他真敢,標準的“外戚”模式。

藍玉的居功自傲,不服管教是長期性的,不間斷性的^_^,自馮勝獲罪,藍玉的上升空間就更大了,但是他從來沒有警醒那麼多功臣到底是怎麼死的,還在前人路上作死前行,絲毫不知道收斂。比如下圖的元妃,他藍玉就這麼急色麼。

朱元璋有收義子的習慣,他也有樣學樣藉此集聚勢力,而不止他的義子,連他的莊奴都知道橫行霸道,強佔良田,驅逐御史,這都是驕縱的表現,他真的不知道這些事統統都會傳到朱元璋的耳中,對他藍玉產生反感麼,強佔元妃,以至於元妃自盡,本來朱元璋要給他的“梁國公”變成了“涼國公”,並且把他的過失種種都刻在世襲憑證上,還不夠清晰表達朱元璋對他的怒意麼。

更犯忌諱的是軍權方面,軍中將校的升職降職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權力完全脫離了控制,這是歷代君主都非常忌憚的,而不僅限於朱元璋,你藍玉搞得軍中都是你的嫡系勢力,老朱能睡的安穩麼,哪怕老朱多次敲打他,他也不以為意,還以未任太師為由,諸多抱怨牢騷,這就真的作到頭了。

老天也對得起他,順勢推了他一把,朱標英年早逝,連朱元璋都控制不住的人,朱元璋怎麼能放心留用給後人,況且還有朱允熥這層“外戚”關係。

《明史》---“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雲:“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詔佈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錄》。至九月,乃下詔曰:“藍賊為亂,謀洩,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

非常適時,錦衣衛都指揮使告發藍玉謀反,牽連到十三侯、二伯,一下子就牽連了一萬五千人,“軍統”幾乎被清洗一遍,而藍玉本人則剝皮實草,株連三族陪死,藍玉作死的一生終於以悲劇方式落幕。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和敢不敢沒有半點關係,無論藍玉是否活著,朱棣都必須要造反,造反則有一線生機,不造反則引頸待戮,就這麼簡單,敢不敢也得造反,大勢所趨。

......


古今通史


說起明朝一大要案就是著名的“藍玉案”,明朝開國大將藍玉慘遭誅九族,多達1.5萬人受到牽連,藍玉死後還被剝皮,十分悲慘。 那麼為什麼藍玉一代開國元勳會有如此下場呢,這就要從頭開始說說了? 藍玉早年是常遇春的部下,因為有謀略有智慧得到了常遇春的賞識。而且,常遇春還娶了藍玉的姐姐,兩人之間關係更是親密。後來藍玉在攻打四川、北征沙漠之戰、北上破元、平定西南等戰爭中都彰顯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作戰能力。 常遇春就常常在朱元璋的面前誇獎他,不僅因為兩人的親密的關係,還因為藍玉也爭氣,幾次戰爭都打贏了。因為功勳卓著,朱元璋也是對其讚賞有加,所以不管是官職還是地位,朱元璋都不斷在提拔他。

戰功赫赫就會目中無人,藍玉也是開始飄飄然了

首先就是在藍玉在北上抗元的過程中,擄走了北元的王妃,並且調戲了王妃。其實軍隊的戰士缺的就是女人,戰爭時間又很長,心中的情慾無法排解,當出現女人時就會情不自禁。

朱元璋當時對軍隊管理嚴格,不能侮辱敵軍的女人,況且當時還沒建立政權,軍紀不嚴則會敗壞名聲,直接影響抗擊元軍的民心和統治。

所以朱元璋知道後很生氣,本來藍玉在北上抗元大獲全勝,但是卻出現這樣的小插曲,朱元璋本來想封藍玉為梁國公,硬是把“梁”改成了“涼”,最後藍玉的結局也真是涼涼了。 其次就是藍玉耐不住性子,他在北征南返時,軍隊到了喜峰山,因為守城的戰士需要上報,再打開城門,戰士因為多花費了時間,藍玉竟然等不及,破門進入喜峰山,這種任性妄為讓朱元璋有些失望。 再次,就是他竟然嫉妒同僚,肆意邀功,藍玉西征回來之後,朱元璋很開心,要封藍玉為太子太傅,但是藍玉卻因為自己的地位在宋、潁兩公之下,憤憤不平,朱元璋也對藍玉大失所望。 最後,藍玉有了地位、權力、財富之後,巴結他的人也不會少了,很多人都認藍玉為義父,而且藍玉養了很多的家奴,這些人仗著有藍玉撐腰,橫行霸道。

這些朱元璋都有所耳聞,漸漸的,朱元璋心中有了芥蒂,而藍玉卻還洋洋得意不自知。

朱元璋殺害藍玉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朱標早逝,要幫皇孫朱允炆清除障礙

其實,朱元璋殺藍玉最大的原因都不是這些,這些只是導火索,朱元璋殺藍玉是因為太子朱標的死。當時朱標為太子的時候,娶了常遇春的女兒,而藍玉又是太子妃的舅父,顯然藍玉是太子黨的人。當時朱元璋中意太子朱標,一心想讓朱標繼承皇位,所以給朱標配備了當時最優秀的大臣,輔佐朱標,而藍玉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但是朱標卻意外的病逝了,朱標一死,太子黨的人就要改弦更張了。 所以,朱元璋打算讓孫子朱允炆即位,但是孫子卻並不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甚至有些唯唯諾諾,朱元璋知道朱允炆根本控制不住藍玉,所以朱元璋為了孫子能夠坐穩皇位,只有對藍玉下殺手。 正好當時,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以謀反罪將藍玉逮捕下獄,隨之而來的就是抄家、株連九族、相關人員下獄,一場浩浩蕩蕩的“藍玉案”由此開始。 其實“藍玉案”只是藉著謀反的名義,實際上殺藍玉是朱元璋長久以來的心思了。

如果藍玉還活著,朱棣還敢造反麼?

我感覺該造反還是得造反。

首先朱允炆登基後,就開始削蕃了,一開始是小大小鬧,後來盯上了自己的叔叔朱棣。朱棣又怎麼會輕易被削藩,讓出自己的權力,所以不管當時在兵力、資源都很差的情況下,朱棣都會造反,所以不管藍玉是死是活,朱棣也都得造反。

再者,如果藍玉在世,也已經是一個小老頭了,不管他年輕的時候是多麼的叱吒風雲,馳騁疆場,總有一天會“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而且朱棣也並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他也是久經沙場,10歲就被封王,駐守北京,抗擊元軍,前半生很長時間都生活在馬背上。

在大明政權沒建立的時候,大家都是過命的兄弟,一旦有了權力,建立了國家,大家就要保持君臣關係。朱元璋會為了國家的發展,削弱重臣手裡的權力。權力都握在朱家人手裡,即使藍玉沒有被殺,他手裡的權力也沒多少,你說他能拿什麼和一個藩王對抗。

藍玉本身功高震主,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就不把他放在眼裡,雖然藍玉在朱元璋在位時期沒有想過造反,但是說不好等到朱元璋死後,藍玉就自謀出路,另立門戶了。 所以不存在藍玉在世,朱棣就不會造反的邏輯關係。


史論縱橫


答:很多人都知道有玉無燕的說法,這表明很多人在心裡有這麼一個定式,那就是如果藍玉還在的話,就沒有朱棣造反之事了。那麼真的如此嗎?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藍玉其人。

首先他是常遇春的內弟,常遇春是1330年生人,假設小十歲計算,那麼在朱棣起兵造反也已經將近60歲了。對於一個武將來說,真的要上陣作戰也已經是比較困難了,當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自古老當力壯的多了去了。

從關係上來說,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岳父,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 ,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這一點來看,即使處於出於親情,藍玉也是會幫自家人朱允炆的而不會胳膊肘往外和朱棣交好。

從能力來說他的主要的功勳都發生在建國之後的平定叛亂上。

1.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為左副將軍,沐英為右副將軍,率步騎三十萬,往徵雲南。

2.洪武二十年,元太尉納哈出,擁眾金山,屢侵遼東,乃命馮勝為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左右副將軍,率師二十萬北征。元平章果來被殺,果來子不蘭奚受擒,元將納哈楚降明。

3.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四月來到捕魚兒海,全面性的擊潰了北元勢力。脫古思帖木爾根本不能做有效的抵抗,太尉蠻子倉促上陣,很快戰敗被殺,脫古思帖木爾帶著太子天保奴、知院提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等逃往和林方向,這一次戰役,脫古思帖木爾的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等一百二十三人,-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以及大量的印章、圖書、兵器、車輛等都被明軍俘獲。脫古思帖木爾一行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也速迭爾。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兒殺死。提怯來、失烈門逃去,南下投降了明朝。

從戰功來說,藍玉是當時最能帶兵作戰的人物,而且對於北方戰事也是十分的瞭解。

這幾項上面都是完全剋制了長期屏藩北方的朱棣的。

二、朱棣會造反嗎?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說完藍玉的基本情況,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朱棣為什麼要造反,他當時的優勢在哪裡?靠一府之兵就想滅大明軍這個本身就是不靠譜的事情,又是怎麼完成的.

1.朱棣起兵的藉口。

每個人造反都要有一個藉口,那麼朱棣的藉口是什麼呢?他終於發現了一個漏洞,那就是朱元璋生前曾經說過,藩王在緊急的情況下可以起兵勤王,這就是所謂:

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朱允炆身邊有奸佞,我要起兵清君側。當然這個理由大多數人都會使用,因為好用。所以從藉口上來說朱棣是勉強的夠格。

2.朵顏三衛的支持。

朵顏三衛並不是單純的僅僅只是一支隊伍,其實是明朝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設置的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本來三衛當中以泰寧衛最強大,其次就是福餘衛,朵顏衛反而是在後。但是在後來,朵顏衛實力迅速壯大,躍居三衛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衛籠而統之地稱作朵顏三衛,把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的駐地統稱為“兀良哈地區”。並且他們都是蒙古人。據史書記載,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他向朵顏三衛借了了3000的兵,然後這不到一萬人的部隊就幫助朱棣打了很多勝仗。

3.削藩造成的唇亡齒寒之感。一種被動求生慾望。

建文帝推進的削藩政策確實是造成造反的主要因素。但是削藩的目的是鞏固政權。而朱棣認為削藩是要自己的命。這樣的誤差就造成了雙方不可調和的產物。

這三點基本上就是朱棣為何要造反的理由和優勢。

那麼如果藍玉在的話朱棣會反嗎?我想是不會了。

第一、朱棣造反的第一個理由是清君側。但是背後是因為沒有武將支持,。而藍玉還在的話不管年紀大小,起碼能夠鎮得住場子,使得朱棣的清君側的理由變得模糊和沒有說服力。

第二、朵顏三衛是洪武二十二年建立,而前一年剛好是藍玉在摸魚兒海擊潰北元勢力。朵顏三衛應該會忌憚這位戰神的威力,而不得不思考是否願意隨燕王南下。如果燕王沒有了朵顏三衛,那基本就沒有本錢和明軍作戰了更不要說是造反了。

第三、藍玉只要自己不想造反,作為一個護國神獸的樣子在那邊,也沒有哪個親王會想到造反。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南閣水哥


這個問題如果換個角度問,就是朱棣為何會造反?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藩王造反,但最終能造反成功的只有朱棣一人。朱棣為什麼要造反呢?

造反之心早有

朱棣不像朱標那樣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從小就在馬上長大,是一個尚武之人,這為他造反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朱標在世的時候,朱棣可能還沒有騷動的心。但是朱標死後,這位仁兄就有點小心思了,論資排輩太子之位應該是他朱棣的,偏偏沒想到自己的侄子成了皇太孫。此時,朱棣對朱元璋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不滿,心裡就有了些許造反的心思了。



道衍的勸說

道衍也就是姚廣孝,好好的和尚不做,偏偏整天研究陰陽之學,想著如何造反。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下令挑選和尚隨侍各個藩王,道衍就被朱棣選中了。道衍到燕王府之後開始勸說朱棣造反。雖然之前朱棣就有野心,但一直不敢輕舉妄動。在道衍的不斷勸說之下,並且道衍還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王+白=皇)。他說他算了命,覺得朱棣行。這讓朱棣造反的意圖越來越強烈了。


朱允炆削藩觸動了朱棣的利益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成為了皇帝。而朱允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害怕自己的叔叔們造反,於是秘密與黃子澄等人商議削藩。朱允炆先後削弱了很多藩王的實力,其軍政大權都收歸了中央,還將藩王貶為庶民。因為藩王中朱棣是屬於實力派,建文帝最後才向朱棣下手。他先是將朱棣親兵調配邊境,然後下令北平都指揮使張信、謝貴等秘密抓捕朱棣。張信是燕王朱棣舊部,於是他偷偷的告訴了朱棣這件事。朱棣靠裝瘋賣傻躲過了這一劫,朱允炆卻不肯就此善罷甘休。



人不瘋狂枉少年,一起造反吧兄弟。贏了我們一起笑看天下,輸了十八年後再做兄弟。於是被逼無奈的朱棣打出“奉天靖難,清君側”的旗號,開始造反。所以朱棣造反與藍玉活不活著幾乎沒有太多聯繫。


雁城流浪僧


如果藍玉活到建文帝時代,朱棣還敢起兵靖難嗎?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一個時代一種大形勢,藍玉是朱元璋時代的猛將良將不假,但即使活到建文帝朱允炆(1398-1402)時,也不見得就能扭轉乾坤。這是因為:第一,藍玉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被殺,生年不詳。但藍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生於1330年,就算藍玉和常遇春同歲,到建文帝時已經整整六十八歲了,



是否能再展雄風,很難說。就算心氣上有壯志,身體狀況,家庭,以及一些不可預測的事,也可能影響發揮。第二,歷史上有例證。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四年(1449),著名的土木堡事變,當年平定安南的名將,朱棣首席猛將張玉的兒子--張輔(這名字可能不太準確,想不起了。敬請指正)連同兵部尚書鄺燓等一眾明朝廷大員,和數十萬人馬,全軍覆沒。



所以,當年是英雄,不能保證永遠是英雄。第三,還有更難預料到的官場風雲,政治鬥爭。這些難以把控因素影響人的智慧,武力,和所有發揮,這些內容也掃蕩一切英雄人物。不要說親屬友誼,朋友關係,政治鬥爭摧毀所有人情世故,說不定藍玉到時支持朱棣,那對建文帝來說,就是雪上加霜。(5:00)


流譽後


如果藍玉還活著,那事情就棘手多了,朱允炆不僅要面對各地擁兵自重的藩王叔父,還要面對藍玉這個兵權在握的野心家。那麼如果藍玉活到了建文朝,朱棣敢造反嗎?




在徐達、常遇春沒死之前,藍玉就是個“千年老二”,標配的“第一副將”,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剛繼承帝位的元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侵犯明朝邊境,太祖朱元璋以藍玉為主將率15萬明軍出征,對於自己的第一次獨當一面主持北伐大計,藍玉顯然運籌帷幄,信心十足,在各方面都指揮有方,最終深入漠北,一直追到捕魚兒海,把北元殘餘打的潰不成軍,表現出了藍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優秀的統軍打仗能力。




在“藍黨之獄”沒有發生前,藍玉早已受封涼國公、太子太傅,朱元璋賜其鐵券,可以說隨著大批功勳名將的去世,藍玉已經成了洪武朝後期的頭號大將。藍玉如果能夠低調的保持個人作風,挺過朱元璋“清算功臣”的特殊時期,熬到建文帝朱允炆時代,那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可是,即便藍玉堅持到了建文朝,他是否會效命於朱允炆協助朝廷削藩這又是一個大大的問題了。




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出生年份不祥。而常玉春的長女常氏嫁給了太子朱標為太子妃(被建文帝追尊為孝康皇后),常遇春是太子的岳父,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太子妃生朱元璋嫡長孫朱雄英和嫡次孫朱允熥,但朱雄英八歲即夭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從陝西巡視回來後染疾而故,朱元璋晚年痛失太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為嫡長孫。




而藍玉的女兒藍氏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蜀王朱椿,藍玉與朱元璋既是兒女親家同時也是蜀王岳父,太子妃舅父,其與明朝皇室淵源關係之深厚,還真不是其他將領所能比的。藍玉擁護太子朱標,與早就覬覦皇位的燕王朱棣關係並不好,朱標在世時,朱元璋為太子組建了一支超一流的武人集團作為他以後繼承大統徹底打擊北元力量而準備,藍玉就是屬於太子武人集團的重要一員。但是隨著朱標的去世,朱允炆的勢單力薄又迫使朱元璋大肆屠戮這些勳舊大將以為皇太孫繼承大統掃清障礙。




如果藍玉熬到了建文時期,他應該已經年過五十了,還算是能打的年紀。他本人堅決擁護故懿文太子朱標,所以儘管朱允炆身為朱標之子但與藍玉無沾親帶故,藍玉還是可能會選擇出山協助朱允炆削藩,有藍玉這個定海神針在,量爾手握護衛的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人都未必敢輕舉妄動,即便冒險行“清君側”之名靖難起兵,可能也不一定是藍玉的對手,也許明朝的歷史就此要改寫了。


大國布衣


如果藍玉還活著,那情況很有可能就變成朱允炆、常藍黨、藩王之間的三方混戰了。

首先,藍玉是太子黨,不是皇太孫黨。

在太子朱標的班底中,藍玉、常升、曹震和馮勝等人是核心人物,他們和朱標之間的關係是盤根錯節的。其中,常遇春之女是朱標的太子妃,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升的舅父,他和常家的關係就不用說太細了;常升是朱標的表弟,曹震之妻是朱標的乳母,馮勝和常升之兄常茂是翁婿。所以說,這些人通過姻親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太子黨。

朱標死後,藍玉、常升、馮勝這些人如果還想維繫結盟關係,那就只能支持朱標的嫡次子朱允熥,因為朱允熥是常升的親外甥。只有通過他,藍玉、常升、馮勝、曹震這些前太子黨才能繼續串聯起來。

至於朱允炆,他跟常藍黨沒關係。當年朱元璋立朱允炆,不立朱允熥,就是因為朱允炆出身清白,沒有這重外戚關係,不會被強大的外戚控制(朱允炆也就比朱允熥大幾個月而已,冊立朱允炆,絕對不是因為朱允炆比朱允熥老持穩重)。而清洗常藍黨,也同樣是因為要給朱允炆掃清路障。


因此,如果朱標死後,藍玉還活著,這絕對是非常神奇的一幕。

這一幕的神奇之處在於:朱允炆如果不想被常藍黨掣肘,他就要打壓常藍黨。而藍玉如果不想靠邊站,他就要搞倒朱允炆,扶持自己的外甥孫朱允熥上臺。

簡而言之,藍玉和朱允炆有結構性矛盾。



其次,藍玉和朱棣也有結構性矛盾。

據《明太宗實錄》的《奉天靖難記》中的相關記載,藍玉在世時,他就經常在太子朱標面前提醒,說燕王有不臣之心,惹得朱棣對藍玉也是十分忌憚。

(藍玉對朱標)曰:臣所見亦然。臣觀其在國,撫眾甚不煩擾,且得人心,眾謂有君人之 度,恐此語一聞於上,殿下之愛日衰。且臣竊聞望氣者言,燕地有天子氣,殿下宜審之。……殿下推赤心問臣, 臣不敢隱,故言及此,惟盡臣愚爾。殿下慎之勿洩,所謂事機不密則害成。——《奉天靖難記》

當然了,史料記載只是一家之言,可讀,但不能盡信。

但是,根據明初的利益衝突來看,藍玉即便沒有詆譭過朱棣,他跟朱棣也合不來。原因還是前面說的,藍玉支持的人是外甥孫朱允熥,不是朱棣。朱棣手握重兵,對中央的權威是個挑戰。他不僅能威脅到朱允炆,同時也能威脅朱允熥。所以無論如何的說,藍玉都是容不下朱棣的。



第三,假設藍玉活著,情況會怎麼樣?

我覺得這主要取決於於朱允炆。如果朱允炆不削開國功臣,對弟弟朱允熥也好一點,藍玉大概率不會怎麼樣。他甚至還有可能幫助朱允炆平了藩王。

如果他幫忙,以他的能力,加上朱允炆的實力,朱允炆滅朱棣,猶如“飛龍騎臉”,這怎麼可能輸?

用明史專家王崇武先生的話說:“玉駐兵北方,實可牽制燕王,設非太祖誅功臣,成祖之能否起事未可知。”

朱棣聽所藍玉來了,可能連起兵的念頭都不會有。這是以卵擊石。

不過,這種設想的發生概率極低,因為朱允炆的三個大軍師,齊泰、黃子澄、方孝儒都是辦事能力極低,做事偏理想化,沒什麼城府的腐儒之輩。如果是他們輔佐朱允炆,那麼朱允炆的頭號制裁對象,肯定是自己的弟弟朱允熥和藍玉這幫驕兵悍將。

事實上,歷史上的朱允炆上臺後,他也確實是這麼幹的。第一個被他“削”的人,就是吳王朱允熥,緊接著第二批被削的,就是武將集團。朱允炆上來就提高文臣地位,把六部尚書全擢升為正一品,狠狠的刺激了武將對他的忠誠度。(這也是南軍平叛期間,諸路將領坐觀成敗,不幫忙的原因)

假設,朱允炆真的這麼幹了,我估計都輪不著朱棣造反,藍玉就有可能先反,反了之後大吼一聲:“朱允炆你個小王八蛋,趕緊給我從龍椅上滾下來,那是我外甥孫朱允熥該坐的位置!”

而以朱棣為代表的藩王們,則有可能誰都不幫,亦或許幫其中的一位。這樣一打,明朝估計也要涼涼了。


Mer86


我是史海魅影,很高興為您解答。

如果大將藍玉活著,朱棣不敢造反,因為有藍玉在,朱棣造反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朱棣是害怕藍玉的,因為朱棣所有行為被藍玉看的一清二楚。

對於皇位,任何人看了都會眼紅,其中也包括朱棣,但是朱棣能夠做到深藏不露,不被世人發覺,唯獨藍玉發現了這個問題。

洪武二十年,藍玉出征納哈繳獲了一匹名馬,想討好一下燕王,把這匹馬送給了朱棣,但是朱棣分擔沒收還訓斥了藍玉。事出反常必有妖,朱棣這樣謙虛,肯定有問題。藍玉利用駐軍北平的機會,仔細打探了朱棣的所有事情,發現朱棣貌似謙恭的外表下隱藏著鴻鵠之志。藍玉與太子朱標交好,就把自己觀察的情況告訴了太子,提醒太子提防朱棣,誰料朱標居然把這事告訴了朱棣,從此朱棣和藍玉結下了仇。

洪武25年,太子朱標病死以後,朱棣對於皇位更加眼紅。朱棣明白必須先除掉藍玉等大將,所以朱棣就黑了藍玉一次,在朱元璋面前控告藍玉,隨後就有了明初四大案的藍玉案。

朱棣為什麼千方百計除掉藍玉,因為他害怕藍玉。朱棣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實力,他也明白藍玉的能力和實力,越是明白對手越知道害怕,藍玉強大到朱棣戰勝不了,如果藍玉不死,朱棣造不造反都是一個死,也不存在朱棣敢不敢造反了,因為藍玉活,朱棣就會死,藍玉死,朱棣才有可能勝利,事實證明沒有藍玉的明朝、沒有藍玉的朱允炆是擋不住朱棣的。


史海魅影


藍玉活到建文帝時期,朱棣還是會起兵靖難的!

藍玉是誰?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的女兒是太子朱標的正牌太子妃,常妃有兩個嫡子,長子朱雄英早亡,次子朱允熥。在太子朱標去世後,其實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朱允熥,但朱元璋為了防止外戚做大,選擇了母族勢力較弱的朱允炆為太子。正常情況下,朱元璋既然選擇了朱允炆,那麼藍玉就不可能活到建文朝,歷史上,朱元璋就是這麼做的。

那麼假設藍玉未死,活到了建文朝,那朱允炆晚上還能睡得著覺嗎?自己的親弟弟繼承名分上不次於自己,甚至比自己更有資格繼承皇位,而他還有一個握有兵權、桀驁不馴的舅舅。那麼朱允炆恐怕沒時間削藩了,第一步,肯定是削藍玉的兵權。

下面有兩種可能:

第一,藍玉兵權被削,甚至賜死。那麼和歷史上相同,下一步,朱允炆必然開始削藩,朱棣起兵靖難。

第二,朱允炆削藍玉兵權失敗,藍玉造反。那朱元璋的幾十個兒子肯定不能幹看著啊,肯定得起兵勤王,打敗藍玉後,就像西晉的八王之亂,我猜,笑到最後的還是朱棣。這樣,朱棣起兵的名義雖然不同,但是結果相同。

唯一有個可能朱棣不會起兵靖難,藍玉也能活得好好的,那就是朱標沒死,成功登上了皇位,那就兄恭弟友,一片和諧。

大家好,我是“風雨的學習號”,如果大家感覺我寫的有道理,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